北洋1917-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顶上则是乌云蔽日一眼的联军航空队第4战斗轰炸机联队保驾护航。
由于有了乌法战役后接受察里津、萨拉托夫、沃罗涅日和库尔斯克等州的经验,紧随大军之后的是抽调组建的联邦工作先遣队,要把政权和土地、人口接受过来,城市还好办,毕竟相对集中,农村则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布置,尤其是苏俄红军撤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当地的治安混乱社会—动乱的局面,散兵游勇打砸抢烧祸害老百姓的事情此起彼伏。
甚至有当地地主和富农自发组织起来搞起了还乡团,袭击撤退中的苏俄红军和政府工作人员,好在协约国东线联军差不多是前后脚接收了苏俄放弃的城市和乡村,加上联军航空队不分昼夜的在空中播撒传单进行了宣传。
而进军过程中和当初参战军进军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区时一样,联军所到之处,到处才赈灾发放救济口粮安抚人心,对破坏治安的捣乱分子则格杀勿论,黑色制服红色袖章的联军宪兵部队成为这片领土上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人,这帮各民族籍贯都有的宪兵杀气腾腾却绝对不祸害老百姓,杀起违反纪律的联军将士都毫不手软,铁与血加面包的政策使得苏俄撤离后的真空混乱期很快就撑了过去。
留给蒋鸿遇的则是巨大的粮食缺口,因此他原本想建议暂缓接受莫斯科到彼得格勒之间的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村,苏俄老百姓虽然也是人力资源,可真要活不下去饿死了,要怪也得怪苏俄,而不是后来居上接受了他们的伏尔加联邦和协约国东线联军……
第九百七十五章明月照山岗
1918年8月16日9:00,萨马拉,协约国东线联军司令部,作战会议室。
“蒋参谋长,新接受地区的粮食就等德国人从西乌克兰和罗马尼亚运过来,苏俄红军现在还有30万的兵力,跟着他们涌入白俄罗斯的超过500万人,德国第11集团军已经撤离明斯克,苏俄红军要推翻当地的傀儡政权不费吹灰之力,至于波兰是否拿的下来,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估计就是为了抢粮,苏俄红军也不会对波兰和立陶宛客气……”华夏王的一番话让会议室里的联军将领们哄然笑了起来,蒋鸿遇闻言挠着脑袋道,“总司令阁下,德国人要是光说不练怎么办?这会儿美英法的焦点都在西线,依我看美国政府说太平洋航线运力不足无法继续保持运输力度,未必只是在要挟我们,而是确实得优先保障西线战场的供应,美军登陆法国战场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每天一万人,人吃马嚼的物资来不及供应再正常不过了!”“问题不大,好在国内今年是秋粮丰收的年景,东南亚那边的粮食也是丰收,我们现在缺的不是粮食,而是铁路运能不足,这个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好在之前为了保障乌克兰战役的进行,抢运弹药和军事物资的行动可以调整一下,优先运输粮食,至于德国人,为了不让我们撕毁协议在东线动手,对方拖延交付粮食的可能性极小,何况,我们又不是白要他们的,迈科普油田的石油换他们的粮食,鲁登道夫不吃亏……”王庚划着了火柴,点燃了自己的雪茄烟,蒋方震和邓尼金指挥着骑兵第1集团军和3个中国混成旅进军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这会儿会议室里,坐着的高尔察克、黑斯廷斯、田中义一和刚从前线赶回来的宇都宫太郎、以及吴佩孚上将。
协约国东线联军的三个方面军司令算是第一次碰了头,宇都宫太郎看上起神情有点憔悴,吴佩孚则显得比往日更加消瘦,越过高加索山拿下巴库油田的战役一直拖延着没有开始,除了粮食和弹药亟待补充之外,英国陆军的中东集团军一个步兵师抢先进入了亚美尼亚南部也是问题的所在……双方似乎都要抢着摘桃子,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差不多已经被英法折腾出来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民族复兴运动给搞的焦头烂额,退出同盟国阵营的行动迫在眉睫……
“总司令阁下,我希望联军后勤本部能优先补充西南方面军,要拿下东乌克兰没有粮食和油料我们寸步难行,顿巴斯大煤田现在就是个千疮百孔的沼泽地,顿涅茨克集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把这块地面给占住了,可粮食也吃的七七八八,当地老百姓反而比开战前更多了,都知道联军来了就赈灾放粮,这会儿老百姓不但不逃难了,反而开始回流了,哈尔科夫方向倒是不怎么缺粮食,但是各部队伤了元气,没有补充的话,继续战斗是勉为其难的!”宇都宫太郎的情绪有些低落,司令部虽然在他的坚持下没有把哈尔科夫集群撤回去休整,但损失了近4成兵力的哈尔科夫集群现在亟待补充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即使补充到位,战斗力也大大的削弱了……伤亡的可都是百战老兵,补充上来的都是预备补充兵和二线部队……
“宇都宫大将,确实来说,西南方面军在乌克兰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表现很英勇也很出色,由于鲁登道夫求和,我们双方签署了秘密谅解协议,因此下阶段东线和德国人大打出手的概率会很小,三天内德国第10集团军就将全部撤离乌克兰,我已经答应西乌克兰留给那个西蒙佩特留拉的临时政府,双方以第聂伯河为界,东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即将成立,首府就设在基辅,当然,基辅地跨第聂伯河两岸,不过相信西乌克兰的民族军是不会有胆量来捋伏尔加联办的虎须的!”王庚的回答让宇都宫既惊讶又失望,虽然知道德国人和伏尔加联邦要默契的停战媾和,可原本宇都宫以为还能再打一仗后德国人才会撤,哪想到鲁登道夫壮士断腕直接就连基辅都放弃了……这厮迟疑的问道,“以第聂伯河为界?那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对方也要放弃么?哎!我的部队还想再打一仗把报上一仗的仇了!德国人这也太不地道了!那我们西南方面军在乌克兰还能干啥?替伏尔加联邦守卫边界当警卫巡逻队?”大将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唔,接受第聂伯罗河右岸就是西南方面军下一阶段的任务,不过这个阶段以你们方面军编制内的联邦部队为主,西南方面军的司令部就设在基辅,任务依然是艰巨的,德国人其实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又要维持好当地的治安救济好老百姓,恢复基层政权和行政体系,加强警戒和保持警惕,等西线德国人发起的秋季攻势结束后,再看看是否能迎来和平的曙光!”王庚的话让宇都宫心里略感安慰,他最怕联军司令部把西南方面军撤下去,换中央方面军整编后的新式集团军上阵,那样的话,乌克兰战役对宇都宫太郎和他的部队就成为永久的遗憾……
“总司令,英国部队已经从土耳其进入了亚美尼亚,我们要拿下巴库油田的话就得趁早,等英国人占领了那里,事情就不好办了,为此我希望后勤本部优先补充我的南方面军,我们打的最远,粮食消耗也最多,弹药方面到问题不大,可航空队前线机场和兵力略感单薄了点……”吴佩孚其实也有点沮丧,南方面军在北高加索的进军可谓高射炮打蚊子,当地的割据武装战斗力不强,但山区地形太复杂,而且游击队袭击也始终不曾间断,重锤总砸不到乱跳的跳蚤一样的感觉,这使得吴佩孚希望能尽快拿下巴库油田,从而从巴库绕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南高加索后指挥南方面横扫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如果有可能,这位吴大帅甚至想把奥斯曼土耳其也一锅给烩了!
“吴上将,南方面军要改变一下作战方式,组建山地特种作战支队,以小股部队出击巴库的话,比大部队来说对后勤的压力会小很多,我们现在在南线不单纯是粮食问题,而是要做出一种后劲不足难以为继的姿态,这样才符合我们无奈之下没法继续保持东线战场上进攻态势的理由,要不然你的南方面军摧古拉朽的在南边大打出手,美英法该受不了他们啃骨头我们吃肉喝汤还叫苦连天的做派了!”王庚的回答让吴佩孚茅塞顿开,显然,大部队重锤打跳蚤在高加索地区是事倍功半的蠢事,敌人小股多路多数在山区袭扰,咱也得化整为零分路出击,说不定粮食直接就当地筹划解决了,这样对后勤的依赖就大大减轻了!
第九百七十六章石破天惊
1918年8月20日,德国蓄势已久的秋季攻势终于拉开了帷幕,面对蜂涌而至法国的美国生力军,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再也无法继续等待下去,凭借东线和伏尔加联邦的媾和,德军统帅部把东线的剩下的35个师抽调一空,仅留下3个集团军9个师分别驻守波兰、西乌克兰和罗马尼亚,这样使得西线的德军主力从204个师增加到了230个师,而且做到了齐装满员。
奥匈帝国的100个步兵师被作为预备队,其中60个师进入了兴登堡防线后方四十公里的预备阵地,德军主力只留下了40个师作为预备队,一口气在两个方向投入了190个主力步兵师,3500架飞机、12000门大炮和超过5万挺的轻重机枪、35000门迫击炮展开了进攻。
德军进攻正面的协约国防线上,94个法国师和60个英国师,以及作为二线预备队的60个美国师(相当于120个英军师或者法军师)比利时的12个师和葡萄牙的4个师则处于打酱油的三线预备阵地上,协约国西线联军的兵力不占据优势,因为经历了春夏季攻势后,英法两军加起来的154个步兵师只有三分之二补充恢复完毕,而新增援上到欧洲西线战场的美军师则还缺少战斗经验,甚至连机枪都没有足够的配置,大炮都得法国人供应,美军航空队的飞机几乎都是法国骆驼和英国SE5……
防守一方凭借的是堑壕、铁丝网、综合交错的交通壕和防炮洞,西线协约国的航空队的飞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4500架之多,但是论战斗力却仅仅和德军的3000架战斗机持平,新生的美国陆军航空队6个战斗机联队近500架战机算是真刀真枪的出现在了西线的天空中,勇猛的美国小伙子用三比一的被击落率成全了更多的德国王牌飞行员的诞生,也使得西线联军的空中优势岌岌可危。
协约国西线联军的杀手锏是600辆玛蒂尔塔坦克,不过堑壕防守阶段这些坦克失去了机动性而沦为固定火力点,而德军的重炮和轰炸使得英法两军的坦克部队伤亡巨大,德国人使出了吃奶的劲,在一周的时间内保持持续不断的进攻,并且把联军的防线撕裂成了三块,鲁登道夫这一次的战术就是不要任何防守,全力进攻,这种打法在进攻时的犀利程度非常,但如果遭遇对方包抄后路则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到了8月28日,德军的两个集团箭头向前推进了20—30公里,德军东集群主力攻占亚眠,截断英法军队联系,几乎要把把英军赶到海边,而把法军逼向巴黎。德军在突破对方两条防线后,被增援上来的40个美军师挡住了去路。
紧接着鲁登道夫调整战术,以西集群德军主力100个师沿马恩河进攻,尽管推进了15—20公里,但损失兵力高达15万,8月29日,德军主力突破法军防线,占领苏瓦松,推至玛恩河,距巴黎仅37公里,十天中德军伤亡25万人,对面的联军伤亡则高达35万。
战场的主动权依然掌握的进攻一方手中,紧接着鲁登道夫孤注一掷,把作为预备队的40个师一口气全部填了进去,德军第四次攻势从9月1日至5日持续5天,并成功的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防线连接起来以缩短战线,达到了集中兵力威胁巴黎的目的。此刻英法联军损失了30个师,美军损失了5个师,而德军则损失了28个师,由于德军占据了进攻主动权并把西线联军压缩到了巴黎外围,这使得战场缴获全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而美英法联军的兵器装备损失远远超过了德军。
德军在西线的胜利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却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西线联军统帅福熙和美军统帅潘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由于巴黎历来几乎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因此当马恩河和亚眠、苏瓦松等外围战略要地失守后,保卫巴黎几乎没有可能,美国人建议放弃巴黎,拉长战线使得德军主力前后脱节,而联军则向后收缩整编兵力,等时机成熟再进行反击。
而法国人则把战役失利归结于美国新兵战斗力低下,虽然勇敢却没有守住阵地的能力,反击中又不能果断的投入兵力,甚至不敢面对每天超过1万人的伤亡,美国人闻言则暴跳如雷,潘兴的第一线最早投入法国战场的8个美军师可是不计伤亡的填入了马恩河突破口,美军伤亡虽然只有5个师但都是最早参战的老兵,这让美国人当然受不了!
至于美国新兵师,人数多可战斗力弱,真到第一线冲杀一旦崩溃的话,联军别说守不住巴黎,甚至就得叫德国人撵到海里去喂鱼!
雪片一样的电报从西线飞向东线,飞向萨马拉东线联军总部,英法两国政府用最严厉的措辞要求华夏王在东线乌克兰战场发起进攻,从背后捅德国人一刀,把德国蛮牛从巴黎近郊牵回去,至少要拖住鲁登道夫进攻的步伐,从战斗力而言,西线的一个德国步兵师进攻中能打退两个英法步兵师的防守,而防守中甚至能挡住3个英法步兵师的进攻,这在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德军骄人的战力使得他们占据了西线战场的主动权!
德国国内对德军秋季攻势所取得的胜利喜出望外,阿谀奉承吹捧陆军最高指挥的战地参观团一波波往前线去劳军和慰问,但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心里都十分清楚,德国的工业实力不如美国,军事潜力不如美国,海军不如英国,空军将来甚至未必能打赢中国空军,只凭德国一家之力,再能打也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秋季攻势的目的就是用胜利实现光荣的停战,一旦拿下巴黎,这仇可就深的没法解了!
在西线联军巴黎防线岌岌可危的9月上旬,德军出乎意料的放缓了攻势,与此同时,刚刚宣布东乌克兰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自治共和国自愿加入伏尔加联邦的萨马拉政府正式向全世界发出了倡议,建议同盟国和协约国停战谈判,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体面的结束这场一开始就注定非正义的战争!
第九百七十七章秘密磋商
协约国阵营被伏尔加联邦的萨马拉和平倡议搞的措手不及极为尴尬,而德国却第一时间响应了该倡议,并提出西部边界可以恢复到1914年的位置这个出发点上来谈判并体面的结束战争,对东部边界却避而不谈,对战争责任和赔款问题同样避而不谈,这下子把美英法政府给逼到了墙角上。
巴黎、伦敦和华盛顿的政治家们吵成了一团,美英法前线的将领们则义愤填膺的嚷嚷着要将战斗进行到底,要彻底打败德国野心狼才能结束战争,区区一个伏尔加联邦算那颗葱居然敢替德国佬说话?
政治家们的头脑要更清醒一点,雪片一样的电报和特使直奔北京、东京和萨马拉,各种五花八门的外交辞令和压力都奔着中日同盟和两国政府而去,最后像汇入大海的河流那样奔腾到了萨马拉华夏王这里,段祺瑞派出了回国协调中美立场的顾维钧作为特使,日本则派出了外相,说实话,亚洲无冕之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真正知道的人可不多,可谁都不敢胡乱猜疑,一旦把中日同盟从协约国阵营逼到同盟国去了,那这场战争会如何收场可没人知道!
经过紧张的斡旋和试探,9月12日,中日同盟宣布支持并响应伏尔加联邦的倡议,在欧洲大陆上的这场战场到了该结束的时刻……
紧接着美国政府宣布有条件接受伏尔加联邦的萨马拉倡议,但要求补偿美国为这场战争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损失!
失去了美国的支持,英法两个政府无奈之下,只得发表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