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147章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47章

小说: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接受的比例。

靳黈立在城头,望着城外的烟雾缭绕,默不作声。秦军的韧性之强。超乎了靳黈的想象。明知道武关是一座坚城,明知道自己已经率领援军抵达,但秦军就是死攻不退。第二批援军已经从宛城出发,按行程今天就会抵达。到时候秦军的日子会更加难过。除非秦国继续增兵,否则就要无奈地看着己方的兵力越来越多,直到压过对方。

无可否认,对面的秦军主将………麃公指挥秦军在一开始占据了上风,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了韩军。但时过境迁,如今掌握主动的是自己。按照现在的伤亡比例,只要战事再维持上两日。秦军的数量将落在下风。靳黈觉得,秦军该退了。别看秦军现在勇不可挡,那是因为口里衔着一口气,一旦受挫意识到夺回武关没了指望,绝对是兵心厌战。无法挽回。

靳黈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静静地等待秦军士气衰竭的时刻。虽然现在整个武关城内韩军几乎无人不带伤,但靳黈自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自己苦则苦矣,秦军更甚之,眼下甚至可谓骑虎难下。弃之吧,付出的代价已经如此之多,不舍;继续吧。还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填进去才能夺回武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浅显的道理,麃公却未必明白。

武关城内袅袅的炊烟升起,韩军有条不紊地开始整备军械,准备进食。这几日的战事让韩军摸清了秦军的规律,差不多用过早饭后。秦军就要发起第一波攻城。当然,好心的秦军会时不时提前,在韩军还未用饭前或者用饭时搞一个“惊喜”。昨夜的厮杀进行了大半夜,战况的激烈程度绝对是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秦军足足损失了了四千大军,却寸土未得。韩军可不认为。秦军会为此大办丧事,连攻城都忘记了。

“郡守大人!郡守大人!”一名校尉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神色有解脱也有惊喜、懊恼。

靳黈听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自己把探听城下秦军大营动静的任务交给了对方去盯,想来是有秦军最新的消息。不过,自己反复交代过,每临大事需静心,似这般慌慌张张的样子,成何体统。所以靳黈只是冷哼一声,并不转身搭腔。

校尉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但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了,自己这才在兴奋之余有些失了方寸。稍微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校尉拱手道:“郡守大人!据斥候报,城下的秦军大营已经人去营空!”

“什么?秦军撤退了?!”靳黈转过身,半是疑惑半是惊讶地说道。秦军若是退了,那自己的计划可就乱了。

“是!”校尉万分肯定地说道:“想来昨夜秦军的强攻是为了疑惑我军,尽早斥候前去侦查的时候就发现秦军太过安静,大着胆子上前侦查时发现秦军已经撤退了,整个大营完全没有了人。”

“传我的命令,派一百名羽林军前出侦查,务必核实秦军的动向,确保大营里没有埋伏。”靳黈想了想,吩咐道。

“喏!”一旁的传令官火速退下去了。其余的将领也登时明白,秦军的这次撤退透着一股子不正常的味道。保不好是秦军以退为进,想要诱使韩军主力出城。只要在城外大败韩军,秦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武关。对秦军来说,先前的窘境自然是迎刃而解。

很快,百余骑羽林精锐蜂拥而出,不消半个时辰,负责带队的伯长就来到了靳黈的身前,恭声说道:“启禀将军!卑职西出二十里,并没有发现秦军的任何踪影。不过路上倒是发现了秦军车马的痕迹,秦军主力无疑已经撤退了。”

靳黈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嘱咐道:“继续向西追踪,一旦发现秦军的动向,立刻禀报。”

伯长面色一喜,应道:“喏!”

“其余众将,各司其职。没本郡守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城追击秦军。违令者,斩!”靳黈继续说道。

“喏!”众将肃然道。彼此打量了下,皆是明白了靳黈的用意。别看秦军伤亡惨重,但现在至少也有两万以上的完整战力,万余韩军守城还好,但要和两万秦军野战,胜少败多。还是等着宛城的援军抵达后再做打算。

第五十二章高唐风云

等武关的守军意识到秦军悄然撤退的时候,麃公带领的大军已经在武关四十里外。麃公走的很不甘心,鏖战七日,秦军的伤亡接近三万,却没有拿下武关。这无疑是一个败绩。

在靳黈带领一万五千大军抵达武关的时候,麃公就知道,自己夺下武关的最大机会已经溜走了。但麃公还是咬牙坚持了三天,用惨重的伤亡代价来迷惑韩军。韩军也果真不察,秦军得以顺利地摆脱了和韩军的接触。

昨日,麃公接到了来自咸阳的急报,河东战局有变。赵军大意之下丢掉了桥头堡蒲坂,粮草不济,不得已进入封陵城与秦军汇合。韩魏大军围城三日,执行围而不攻的策略,试图困死秦、赵两军。桓齮、赵奢商议之后,作势要从魏军驻守的南门突围,实际上却是声东击西,待吸引韩军主力往南门支援后,秦、赵主力由北门顺利突围,封陵之围始解!

此役,秦赵合计损失万余大军,韩魏则损失两万余人。就损失而言,秦赵一方无疑占据了优势,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韩魏一方保住了河东的硕果,维持住了战略上的优势。

秦军借道赵国的河西郡返回关中,标志着河东战事的结束。这场战事来得快,去得也快。秦赵合力经略河东的时候,天下皆惊,大梁更是慌作一团。当所有的人都认为秦、赵、韩、魏四国将在河东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时候,作为始作俑者的秦国却是主动退却了。就好比一个壮汉凶狠地挥舞着大棒就要冲到敌人的面前,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又轻轻的地放下了,让这场战事戛然而止。

河东战事一停歇,原本愈演愈烈的武关之战也是戛然而止。麃公攻打的坚决,撤退的时候也是万分坚决。等宛城的第二批援军抵达的时候。靳黈接到斥候的报告,秦军已经在武关百里之外,本欲追杀秦军的靳黈只能无奈地收兵,目送秦军退去。

谁也搞不清楚秦军为何会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在河东、武关两条战线都是半途而废。不可否认,在两条战线上秦军都渐渐落在了下风。但至少河东一线,秦军还有转圜的余地。只要和赵军一道。拼着伤亡,拿下关中、河西、河东交叉的百里之地,秦国的形势势必大好。至少拥有了一个稳定的跳板经略河东。哪像现在,隔着宽阔的河水无能为力。

两处的战事一停歇,天下的注意力就转向了高唐以及鱼复。韩国派遣客卿前往郢都一行后,楚国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开始猛攻巴郡。公元268年正月初二,克巫县,正月初五。兵临鱼复城下。自取西陵以来,楚将景阳已经先后拿下三县七城,歼灭秦军一万有三,可谓连战连捷。楚王大喜之下,难得改变了吝啬的作风,大大赏赐了下将士。楚国上下很清楚,只要拿下鱼复,楚国的势力可轻易向西拓展三百里。直抵巴郡的核心所在。秦军何尝不知,所以在小小的鱼复囤积了一万大军。为的就是止住楚军向西经略的势头。

高唐方面,齐王后撤的及时,总算没有被平原君赵胜堵在高唐城里。放跑了齐王这条大鱼,赵胜自然不悦,派副将燕周将魏军打得苦不堪言。魏军担心伤亡过大,果断地撤进了高唐。好在高唐身为齐国的陪都城池够大。容纳下了齐魏十万多大军。不过,高唐虽然容得下齐魏两军,却容不下两军的面子。

城外的赵军只有八万,齐魏联军合起来却有十一万之众,明明比敌军多出三万。却被逼得入城自保。饶是齐人的脸皮厚,每念及于此,也是一阵发烫。

攻城不忍心伤亡,退兵又万分不舍,赵胜只能使出激将之法,派出嗓门大的士卒每日里对着城头说些脏话,试图激怒齐魏联军,逼他们出来野战。若是敌军上当,赵胜自然欣然接受。若是敌军闭门不出,士气必然低落,赵胜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事实证明,见识过赵军厉害的魏、齐两国把到手的利益比面子看得还重。去年,廉颇和白起指挥麾下的万余大军厮杀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魏齐自认为野战不是赵军的对手,与其自取其辱,不如高挂免战牌。反正齐国丞相田单的援军不日即至。尤其是对作为客军的魏军来说,自己不过是过来做个辅助的,齐军都不着急出城和赵军厮杀,魏军又何必自告奋勇为了面子去打一场胜算不高的血战呢?!

正月初十,田单带领五万大军自临淄徐徐而来。实际上,早在五日前田单就已经率军出发,之所以来得这么晚,并不是畏惧战事,而是一路上田单都在操练士卒。兵不在多而在精,这是田单的治军思想。

如今高唐已经拥有十万以上的大军,赵军的数量不及己方,又是攻城的一方,田单怎么推算都算不出赵军胜利的可能。自己这支大军与其说是增援高唐,不如说是威慑赵军。高唐即使不用自己支援,也可以击退赵军。但齐王偏偏命令自己前来了,那就是想要尽快解高唐之围。赵军面对两倍于他们的大军,只要不犯浑,怎么也该意识到要尽快撤退吧!所以这是田单第二个放慢行军速度,甚至大加造势,生怕赵军斥候不知道己方到来消息的原因。

对平原君赵胜,田单是不怕的。田单忌惮的是副将燕周,当时他势如破竹攻下高唐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次田单以堂堂之兵,想要吓退赵军,也是打着尽量避免和赵军发生实质冲突的主意。这不是未战先怯,而是兵法云上兵伐谋。战事一旦展开,就不是说结束就能结束的。齐国最主要的还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和赵国拼个你死我活。

齐王这次任性地领兵,居然拿下了高唐。现在整个朝堂都弥漫着对齐王的歌功颂德之声,大有齐王乃齐国中兴之主的声势。对此田单是冷眼旁观。泾水河畔的惨败是田单抹之不去的污点,廉颇是名将吧,还不是败在了白起的手下。十六万三国联军十不存三,尽数战死在关内。秦军的狠,赵军的顽强,韩军的狡猾,齐军对上这三国大军,一对一的条件下绝不是对手。齐国想要光复齐湣王时荣耀,任重而道远啊!齐王若是真的对手下的大军那么自信,就不会在乍闻赵军来袭就慌忙撤退。

在田单率领的五万援军距离高唐不过六十里的时候,赵胜就接到了斥候的报告。这几日,赵军没有发动过一次像样的攻势。除了一开始斩杀了两千多名魏军,赵军再无收获。当然,如果骂的齐魏联军龟缩不出算是一种收获的话,赵军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区区两千魏军的性命也意味着长途跋涉而来的八万赵军里大多数士卒还没有开张,没捞到半分军功。

中军帐里,赵胜面色如水,波澜不惊地说道:“刚接到斥候通报,齐国丞相田单领兵五万,距离高唐已经不过六十里。大军该何去何从,大家都议一下。”说完,如老僧入定般不再言语。

一直被按住不得攻城的校尉赵茄最先开口,愤愤不平道:“君上!照末将说,我们就猛攻一天高唐,齐军都是怂蛋,肯定手忙脚乱。等田单大军一到,我们再从容不迫地后撤。齐军若是敢追,我们就折过来反杀一阵。齐军若是不敢,我们就挑衅一下。”

不少人点头称是,这几天齐军龟缩不出实在憋坏了自己。自己这些人三番两次的请战,都被赵胜无情的拒绝。城内的敌军明明有十多万,可就是龟缩不出。打又打不得,只能每日里去阵前叫骂。可敌军连一点反应都不给,骂了几次自己这些人也就觉得无聊了。现在好了,齐国又来了新的援兵,这下两倍于己了,总该出城迎战了吧!只要你们敢追击我们,我们就好好设下埋伏和陷阱招呼你们。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出口恶气,所以不少人支持赵茄的主意。

赵胜沉默不语,似乎没有听见众人的意见。心思灵巧的人顿时就意识到,哪怕是到了现在,赵胜也不愿意强攻高唐。是了,真要是强攻的话,赵军又何必等到齐国的援军即将抵达的时刻。至于那口恶气,赵胜怕是想要在别的地方出。

“君上!末将以为田单大军即将抵达,我军已经失去最好的机会。届时敌军两倍于我,我军大不利。不如主动退回平原、灵丘两地,互为犄角。敌军两倍于我,粮草消耗亦是。待齐军粮草不继无法维持先有兵力的时候,我军再出其不意杀一个回马枪如何?”

赵胜睁开了眼睛,眼睛一亮,却还是没有出声。这个计划比较靠谱了,但用时太久了。自己毕竟是在朝堂上的,总不能在边境待上三五个月。

副将燕周想了想,大概知道了赵胜的打算,试探性地说道:“莫如袭营?”(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第破局(上)

韩国,新郑。

虽然是休沐日,韩王然却没有闲下来,而是召集了心腹大臣们商讨时局。今年是韩王然登基后的第五年,新法的实施也进入到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按照对官员三年一小审,五年一大比的制度,许多官员是今年年末是升职还是降职,将参考他们的政绩得出最终的结论。

所谓的政绩不外乎人口增长了多少,赋税缴纳的是否及时,犯罪率多少,书院、水泥道路的修建工作是否达到了指标。那些想要争先的自然要保住稳定的局面,那些落后的则是想着法子求上面的支援,要是年终的考核自己落了下风,不仅丢了面子,还会被被降职录用甚至调到一个清水衙门。

这样的激励制度赏罚分明,按照当初的指标,谁该受多少赏,谁该受多少罚所有的人都是一清二楚。尝到了新法的甜头、适应了新法的官员自然兢兢业业,对那些没有背景的官员来说,尤其如此。以前人浮于事,出力了却不讨好,只要搞好和上级的关系,不愁保不住屁股下的位置。现在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来新郑,僧多粥少,不少人可巴不得有些官员犯错,好腾出位置。

丞相张平对新法的感受最深,先王时的朝堂暮气沉沉,大臣们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当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秦军来犯,尚未进入韩境,就有大臣们建议割地求饶,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两城,但求一夕之安,秦军复至而复割城。反正割的不是自己的封邑,损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那些主和派自是毫不心疼。哪像现在,秦军来也好。赵军来也罢,朝堂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出兵,迎头痛击之。

军功和爵位一旦挂钩,和切切实实的利益…………土地、财帛挂钩,产生的效果远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明以礼,教以义。士卒们知晓他们是为何而战。为自由,为正义,为国家,这些不好理解。那就告诉他们,他们是为身后的家人,为自己的家庭。为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而尊严地活着,为了手中的田地不为外敌所夺,为了可以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了不被敌人称呼为懦夫,这些理由就足够了。

“诸位爱卿,眼下我韩国和魏、齐两国的连横已经让秦、赵心生忌惮,此次封陵之战即是明证。这次因为秦王病重。秦国不得已从河东退兵,但下次我们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秦国一旦在河东站稳脚跟,我们作为魏国的盟国,就将被迫陷入和秦国的长期冲突之中。即使秦国不经略河东,赵国在太原和河西也给魏国以很大的压力,我们怕也是抽身乏术。”韩王然出口道。

韩王然所说的正是韩国目前的困局,自从选择和魏国连横后,韩国就相当于退出了和秦、赵交锋的第一线。武关如函谷关一般是坚城。汉中又固若金汤,秦军在尝试了几次后就很快意识到,瓦解韩、魏、齐三国连横的最好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