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也有罪!请王上责罚!”黄歇不甘落后道。虽然明眼人都清楚,真要归咎起来,让楚国一下子深入危机的罪魁祸首乃是黄勇,他若是没有战败身死。扞关不会易主,巴东、夷陵也会安然无恙。但如今楚王正在气头上,这样的话没人敢说。
好在楚王还是识大体的,当初郢都兵马只有两三万,不抽调夷陵、巴东大军的话。一旦韩军破了蓝田,郢都就将孤立无援!令尹芈梁和左徒黄歇都是好意,要怪就怪黄勇太大意,楚王只觉得自己所托非人啊!
不过,韩军无声无息地进入扞关,莫非是秦军早就挖好了密道,被韩军知晓?要知道,秦军把持扞关长达数年啊!韩国在攻克巴蜀两郡后,未免不会知晓一些隐秘的军事情况。如果真是这样,那楚国这次输得就太憋屈了。而且,韩国怕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议和当做了儿戏,或者识破了楚国的计策,假戏真做。如果是后者的话,也许用不了多久,南阳的韩军就会卷土冲来了!一时间,这些念头在楚王一晃而过!
“这事不怨令尹,也不怨左徒。当初,抽调巴东、夷陵大军的决议是寡人下的,寡人这点担当还是有的!”
“诸位爱卿,十万韩军顺流而下,巴东、夷陵不过千余守军,根本挡不住韩军几个时辰,最多三四天,韩军就能兵临郢都城下!该何去何从,诸位爱卿都说一说!”楚王挥了挥手,气呼呼地转移话题道。
大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皆是默然不语。虽然郢都如今有六万大军(城内四万,城外两万),但韩军人数有十万,即使韩军为了攻打扞关,折损了上万人,也比楚军多出三万。如今之计,只能是死守了。再坚持半个月或者二十天,景阳将军的五万援兵就能抵达了,到时候再从长计议了!不过,南阳如果在此再派出五万大军,那郢都的压力将更大,能不能守得住还真难说!看韩国蓄谋已久,南阳不派出援军的概率很低,很低!
“王上!韩国原本还在与我们楚国议和,如今突然集结十万大军,犯我楚国,想必是图谋郢都久矣!如今,尚未接到蓝田的急报,臣以为,其中有所蹊跷!”芈梁沉声说道。
楚王点了点头,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个可能,一个是韩国没有统一南阳和巴蜀两郡攻打郢都的时间,按照韩国的行事风格来看,几率很小;还有一种就是韩国打算欲擒故纵,待楚国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对付巴蜀的韩军的时候,南阳的五万大军再突然南下,合力进攻郢都。但如果是这种情况,蓝田会是韩军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难道韩军是要逼迫自己主动放弃蓝田,再不费吹灰之力包围郢都吗?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
芈梁也果真如楚王所想的,剖析了一下韩国前后不一致,既想拿下郢都又不想拿下郢都的矛盾心理。不过,末了,芈梁大胆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韩国有可能兵力紧张。所以导致南阳的韩军迟迟没有发兵。
最开始,韩国肯定是想要迫使楚国屈服的,否则,韩国绝不会在疲于应付秦、赵、齐、楚百万大军的情况下,抽调五万大军这么宝贵的兵力攻打蓝田!但发现蓝田难以攻克后,韩国也许改变了策略。楚国的求和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趁着这个时间,韩国下令巴蜀的韩军集结,准备顺流而下夹击郢都。
如果楚国是真心求和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就是束手无策了!十五万韩军两路夹击郢都,蓝田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失守!韩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兵临郢都城下,楚国除了投降,签订城下之盟。绝无第二条出路。
但楚国却是向齐国求援,加上秦、赵两国向齐国联合施压,赵、齐两国凑齐了三十万大军,进攻东郡!这五万韩军在芈梁看来,很有可能是从东郡抽调过来的,也就意味着东郡的兵力很是紧张!也许在巴蜀两郡韩军集结的时候,齐、赵联军正在东郡如入无人之境,韩国不得已。将五万韩军紧急调去东郡!这就是为何南阳的五万韩军迟迟没有动静,只有巴蜀十万大军顺流而下的最可能的解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秦国顺风顺水。在河东大占上风后,进攻武关。南阳兵力吃紧,只能将这五万韩军抽调回去。总之,这两种情况下,楚国只需面对巴蜀的十万韩军,而不必担心南阳方向的五万韩军!
“马上派人前去蓝田。告诉屈平,寡人不管他用什么方法,总之要确定韩军的具体人数!”楚王当即立断。
这些只是猜想,虽然楚王觉得很有可能,但总要核实。如今。楚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正在顺流而下的十万韩军!如果确定蓝田以北的韩军营寨已经是人去营空,那就是佐证了芈梁的猜想。楚国可以考虑从蓝田抽调部分援军保卫郢都。如果韩军依然盘踞在蓝田以北,那楚国就要做好被十五万韩军夹击的准备,情况无疑更加糟糕一些。
“另外,景阳将军的援兵应该快要抵达九江了,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九江,将十万韩军入侵的消息告知援军,令他们不要理会东越国的乱军,无需停留,加快速度!”楚王下了第二道命令。
按照楚国君臣的商议,景阳派出的援兵要在九江郡盘桓数日,协助项承击败东越国的大军,然后再回师郢都。但对楚国来说,郢都如今遭受了巨大的威胁,项承在九江郡只是稍微处在下风而已,并不着急。一个是疥癣之疾,一个心腹大患,楚王当然知道如何取舍。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道。
黄歇这个时候也是出言献策道:“无论南阳会不会派出五万大军攻打蓝田,臣以为都需要将郢都附近内的所有百姓、粮草集中到城内,务必不给韩军补充粮草的机会!如此,韩军久攻郢都不下,粮草告罄,必然心生退意!”
楚王点头,说道:“不止粮草,寡人听闻韩国投石机甚是厉害!郢都五十里以内,绝不留给韩军一砖一瓦!”
黄歇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如此的话,那城外百姓的房子要全都被拆毁了!等韩军败退了,重建问题会很严重。但权衡一下,与其让韩军可以就地取材,破坏郢都城防,不如痛下决心。
“王上英明!”群臣恭维道。
这个计策虽然有些劳民伤财,但却可以向韩军展示楚国誓死不降的决心。至于韩军兵败之后,涌进郢都的百姓发现自己的住所被毁会多么沮丧伤心,就完全不在楚国权贵们的考虑之中。反正都是贱命,若是民众气恼不平,大不了就说是韩军毁掉的。他们除了抱怨还能做些什么?!只能是接受罢了!
“臣以为,还当派遣一支至少在一万以上的大军在城外威胁韩军的粮道,如此,可令韩军分心粮道!”黄歇抛开忧虑,继续说道。
如果只是固守的话,韩军可以从容不迫地组织攻势。黄歇的这一点建议倒是颇和楚王心意。其实但凡手头上有八万大军,楚王更愿意分出数万依着城池设下营寨,如此,城池、营寨互为犄角,韩军不破营寨,不会攻城,自己也就更加安全。不过,面对可能十五万大军的夹攻,在城外设下营寨固守显然不合时宜,派出少量的军队骚扰韩军后方,牵制韩军兵力,就比较切合实际。一万大军虽然很多,但对郢都并不是必不可少。因为这一万大军可以牵制更多的韩军!
“寡人准了!不过,为了防止被韩军围歼,还是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五千人,也好互相呼应!爱卿以为呢?”
“王上英明!”黄歇突然发现,在保命上,楚王还是很愿意动脑筋的。
眼见楚王如此从善如流,其他大臣也是纷纷出言献策,不过一个时辰,楚国君臣就商量出了如何应对十万乃至于十五万韩军的对策!
ps:第一弹!
第五十四章绝处逢生
秦国,漆县。
认真起来的匈奴让漆县守军结结实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压力!从日出到日落,从月上柳梢头到月色西沉,匈奴的攻势就一刻也没停过。数个匈奴万人队,轮番攻城,根本不留给秦军一点休息的时间。城头上的守军已经替换了三批,但尽管如此,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这批守军就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在此之前的两批,近乎是全部战死。
秦军已经杀到麻木,杀到剑锋卷刃,杀到精疲力尽,但蜂拥而来的匈奴大军似乎依旧无穷无尽。攻城的匈奴大军也睁着血红的眼睛,悍不畏死地一次次冲上城头,然后被赶下,然后再冲上。
死亡在这片战场上成了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凡有一口气,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地杀死敌人,至于会不会被敌人杀死,对杀到麻木的双方士卒来说,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因为许多人都清楚,按照这种打法,杀到最后,死亡是唯一的结果,早死或许还是一种解脱!不过在临死之前,能够拉几个敌人垫背,总归是好的!
拂晓时分,匈奴的第五次冲锋终于退了。秦军在付出了四千多条人命后,再一次成功地守住了漆县,望着城头上下匈奴丢下的一万多具尸首,幸存下来的秦军却没有半分的开心和骄傲,有的,只是麻木和疲惫。
所有的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匈奴就会再次集结起大军,发动第六次冲锋!五次冲锋,匈奴前后折损了四万大军,秦军也付出了一万四千人的代价!如今整个漆县城,秦军只剩下一万五千人的精锐。还有三千老弱!按照匈奴的这个攻势,下一次冲锋,秦军绝对坚持不过去!
王翦很清楚,匈奴如今也是咬牙坚持,入关时,他们尚且有二十万大军。如今,却只有十一二万人,这绝对是匈奴最惨烈的一次战事。双方如今都打出了火气,只要一方没有灭亡,另一方就绝对不会罢手。
“援军!怎么还没有来啊!如果再不来,漆县可就要守不下去了!”王翦望着西方,心思却飞到了咸阳。
自己在漆县已经坚守了半个多月,按照时间,咸阳的大军也该到了。只是为何迟迟没有咸阳的消息呢?!王翦很是不解。也很是焦虑。没人清楚,他淡定从容的背后的不安和忧心。王翦不相信,咸阳不会派出后续的援军,因为秦王给自己的诏书已经清清楚楚地说明,大军一旦筹措齐粮草就会出发赶来增援自己!莫非是咸阳出现了什么变故,又或者河东出现了险情?王翦将这些不好的心思深深埋藏起来,处变不惊地布置城防,鼓舞士气。
“将军!匈奴又来攻城了!”一名亲卫冲进伤兵营。心急火燎地说道。
“走!随我去看看!”王翦大步往前,头也不回地赶去城头。
当王翦赶到城头的时候。秦军的弓箭手已经就位,只是,这一次,因为战场上堆积了太多的死尸,加上秦军弓箭手的弓箭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了大半,存箭本来就不多。对这种情况只能的呼之奈何了!攻城的匈奴士卒借助这些障碍,以较小的伤亡迂回到了城墙下面。
接下来的戏码就是架设云梯,攀附而上了。没人嘲笑这群粗壮矮小的匈奴士卒,他们手中的弯刀虽然短缺锋利,他们原本笨拙的攀爬云梯的姿势已经在生死边缘挣扎中变得娴熟。城墙下面还有严阵以待的匈奴弓箭手,但凡有秦军敢探出身子或者头颅,往往就是毙命的下场。
双方各有依仗,不过,一旦短兵相接,唯一决定双方胜负的就只剩下实力和勇气。匈奴伤亡了八万多人,早已没有退路,秦军背后就是咸阳,更无从后退!所以,根本没有任何试探,双方一上来就拼了个你死我活。城头上只有一两步的咫尺之地,往往成为修罗场,为了争夺每一寸土地,匈奴和秦军不拼死最后一个人是绝对不会罢手的。
为什么要拼个你死我活,为什么而战这些念头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有人都知道,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杀光面前的所有人,否则,什么念头都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
匈奴似乎看出了漆县的摇摇欲坠,所以,一次性投入了三万大军,还有一万大军蠢蠢欲动,至于匈奴大营更深处的,秦军看不到,也没必要看到。
五个时辰的鏖战,三千老弱战死城头,一万五千人的精锐也只剩下八千人,城头上秦军将领已经屡次向王翦请求援兵,但王翦就是留着五千精锐不动,任由城头上的三千精锐越战越少。
因为王翦的“不作为”,匈奴兴奋的吼叫越来越响,虽然看不到城头的景象,但秦军也可以听得出来,越来越多的匈奴士卒肯定在攀登云梯,如果不是秦军提前用泥土堵死了四门,匈奴早就用撞车撞开了城门。不过,即使只用云梯,用不了多久,漆县也会城破,自己这些人都会成为牺牲。
“将军!让末将带兵去增援吧!哪怕一千人也好!”副将用沙哑的声音恳求道。
对一名军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战败,而是看着自己的袍泽被敌军一个个斩杀,自己明明可以支援,对只能无动于衷地看着。副将不清楚王翦为何迟迟没有增派援兵,但副将知道,自己愿意和城头上的秦军一起战死沙场!
“不!本将亲自领军!五千人,都带着!”王翦仔细听了一会城头上的声音,当机立断道。
副将大喜,五千求战心且的秦军眼睛里燃烧的战意如熊熊烈火,自开战以来,他们就被雪藏起来。足足十六天,他们没有登上一次城头,没有消灭一名匈奴士卒。被压抑已久的战意一旦迸发又怎么了得!
王翦自然清楚,好铁要用在刀刃上,自己若是带这五千精锐登上城头,绝对可以把匈奴赶下城头去。但赶下去又如何?!匈奴回去稍事重整一下,还会再来!五千精锐再厉害,也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匈奴大军!所以,王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这五千秦军救援城头,而是要冒险出城冲杀一阵。折一下匈奴的锐气!
当王翦率领五千秦军赶到北城门的时候,望着原本用来堵塞城门的石块、泥土被清理、掉城门重新畅通无阻后,副将就知道了王翦的想法!以区区五千精锐去冲击城外的两万匈奴大军,看似危险,却有极高的可能成功!
首先是匈奴在用撞车连续撞击北城门,发现北城门被泥土、石块堵死后,再也没有试探,匈奴决计想不到秦军又悄悄搬开了泥土和石块,加上秦军一直是依托城墙防守。所以,五千秦军骤然出城攻击,绝对可以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其次,城头上的匈奴士卒有三五千人,城墙下更是集结了许多等待或者正在登城的匈奴士卒,他们对秦军毫无防备,一旦秦军切断匈奴大营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们就会成为瓮中之鳖。任由秦军宰杀!
还有就是不冒险,秦军只有死路一条。冒险,还能多承上几个时辰,甚至多半天的时间!有这三条理由,就足以令秦军冒险!
当五千秦军如猛虎下山的时候,匈奴确实惊慌失措了一阵,正在城墙下面的匈奴首当其冲。成为了秦军剑下的亡魂!城头上的匈奴士卒则是心神大乱,有人想要下去支援,有的想要赶快消灭了眼前的秦军,匈奴一时的慌乱被城头上的秦军紧紧抓住了!士气大振的秦军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硬是将军心涣散的匈奴大军赶了下去。
城墙下。五千秦军的杀戮还在继续。一个本来想要捞一份战功的匈奴万人队成为五千秦军的新猎物。
如果是一万匈奴精骑,凭着五千秦军步卒是战胜不了的。如果一万匈奴进退有度,不那么惊慌失措,也不会被数量只有自己一半的秦军所趁。但事实就是战争没有如果,一万只携带弯刀的匈奴面对五千压抑已久、装备精良的秦军居然落在了下风!
好在匈奴人生性悍勇,又或者领兵的匈奴贵人清楚,战败的责任是自己所不能担负的,所以,虽然损失巨大,但匈奴硬是死撑着没有溃败!王翦自然清楚,自己这一阵冲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