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43章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43章

小说: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羽林军的训练也是卓有成效。参照后世的锻铁技术,太子然仿制出了唐朝时期的明光铠。无论是在防护力上还是灵活姓上,新式铠甲完全甩出这个时代的铠甲几条街。

也就是太子然舍得投入,三千羽林军从校尉到小卒,人人皆是身着铁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钢盔。全军所用的武器也是百练之钢做成的,可谓“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钢和铁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含碳量。生铁的含碳量较高,硬而脆,几乎没有可塑姓。熟铁含碳量极低,质软,塑姓好,易变形,但强度和硬度又很低。钢介于两者之间,是制作武器最好的材料。

太子然用极易获得的生铁为原料,采用后世的炒钢法,获得了大量的钢材,为羽林军制作了全套的装备。

为了打造三千羽林军的装备,耗费生铁不计其数。粗摸估量,其价值足够武装十万大军。要知道,这个时候,大多数士卒是没有防护的。即使有也是单薄的皮甲。至于铁甲,只有百人将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穿戴。

当今八国之中(加上鲁国),也就楚国因为背靠河泽,能够就地取材,制作大量的犀甲等铠甲装备士卒。

为了以后的战斗方便,太子然命令羽林军效仿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愣头青秉着“学习蛮夷是可耻的”的态度。李牧灵光一闪,规定每天训练成绩最差的后几位要为全军洗**。这几个愣头青只坚持了一天就乖乖换上“胡服”,投入到训练。

从跌跌撞撞骑马的良家子弟到弓马娴熟的羽林军,蒙骜和李牧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为太子然训练出一支能战之师。这里面固然有太子然的贡献,比如优渥的待遇、新式的武器装备,但更多的是蒙骜、李牧两人倾尽心血。

在太子然的设想里,一支铁血之师没经历过几场硬仗是没资格称为劲旅的。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军魂,它可以凭着血勇之气争一时之胜,但无法世世代代称雄。羽林军的装备是天下最好的,待遇是天下最好的,纪律是最严明的,但这并不代表羽林军一定是天下最能战的军队。

蒙骜和李牧身为羽林军的主将,也很清楚,没经过战场的考验,羽林军只是长着乳牙的老虎。这只老虎要想成长为虎王,要走的路还很长,也许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一只饿狼咬死。所以,时时刻刻都保持警醒,这是羽林军培养起来的作风。

以战养兵最出精兵。太子然自然清楚蒙骜、李牧为何屡屡请战,但眼下四海升平,即使只是表面上的,实在没什么战事。因此,对于羽林军的请战,太子然每次都是视而不见,每次的答复都是“等你们可以在解下马鞍、马蹬还疾驰自如的时候,我就安排你们出征”。

羽林军是太子然目前最大的心血,无论是造纸术也好,水泥也好,锻钢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强军而服务。在这个时代,青壮农忙时为农民,闲时为士卒,每个国家只有少数的职业化军人。

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太子然自是清楚,但蚁多也会咬死象。太子然打算大胆做一个尝试,在统一前,半耕半军的制度的不容改变的,但会招募少量的职业化军人。这样即使国家突逢大败,也有力气恢复元气。若遇到一些不大的战事,则由精锐平定。

韩国的弊端是兵微将寡,愿意投军者实在少之又少,历代君王又多是守成之君,韩军也只能靠守城、靠精良的武器来抵消敌国的长处,毕竟守城不需要多少人,武器如果再好一些的话,足够立于不败之地。

太子然打算借助战争,借助连年混战的战争,迅速培养起一批军中的骨干力量。这是大争之世,争或许会死无全尸,但退,一定是粉身碎骨。太子然故意拔高军人的待遇,一方面是激励士卒的爱国之心,另一方面何尝不是试探贵族的反应。

耕战耕战,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人口,在这个人口、土地是一切的时代,耕用来获得更多的土地,战来获得更多的人口。

有人天生富贵,自然有人天生贫困。对于没有文化知识的庶民来说,从军是少有的几条出路,可以获得爵位,可以获得财富。但贵族自是不愿曾为泥腿子的军人与他们称朋道友,共处朝堂。

在贵族看来,军人可凭借军功得到钱财,甚至是土地,但爵位万万不可,尤其是世袭的。原因很简单,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原本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些,但一旦有新人加入,每个人都要多多少少分出一些。在世袭贵族看来,这是万分不允许的。

太子然也知道,在自己没有拥有绝对的权力前,这个风险自己是万分冒不得的。于是,无论是华阳之战还是野王之战、伊阙之战,立功的军人有获得土地,有获得钱财的,但就没有一个人因公受爵的。

为了减少国内贵族的反对之声,太子然在选拔羽林军兵源的时候也招揽了不少贵族子弟。这样,优渥的待遇才没引起过多的争论,否则指不定又是“穷兵黩武,愧对祖宗”的争辩。

跟着韩王处理朝事的这些曰子,太子然算是彻底体会到韩国宗贵的强大。满朝五百石以上的官员,韩氏占据了其中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里还有不少是跟宗贵关系很近的近亲。他们世世代代把持着韩国的朝政,但见君王轮换不见宗贵倒台,说的就是韩国宗贵。

“太子殿下!”

就在太子然苦心琢磨如何打压宗贵权势的时候,蒙骜和李牧联袂到访。

“是你们两个啊!不在军营好好练兵,难不成又来我这里蹭酒喝不成?”太子然笑呵呵地说道。

闲来无事的时候,太子然提炼出了高浓度的酒。这个时代的酒分为两种,一种是度数很低的甜酒,称之为“醴”,庄子所云“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种。另一种是用曲酿造出来的,酒精度在10到20度之间。

而太子然提炼出的是五十多度的蒸馏酒,辛辣苦涩。之所以提炼出这么高酒精度的,太子然可不是为了靠贩酒盈利。一者酿酒费粮,在粮食这么紧张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会鼓励酿酒;二者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喜欢曲酒或者醴酒,蒸馏酒太冲,根本没有市场。

发明出蒸馏酒,太子然是想将其用于战场上的消毒,虽然比不上后世酒精度高达75%的消毒酒精,但也聊胜于无。不过蒙骜和李牧这两个人似乎是例外,居然喜欢喝这么高浓度的酒。

“太子殿下,您说过只要我们在解下马鞍、马蹬还疾驰自如就安排我们出征,这句话还做不做数?”心直口快的蒙骜问道。

“作数啊!”太子然愣了一下,笑吟吟地说道。

蒙骜和李牧对视一眼,会心一笑,请命道:“请太子殿下检验,羽林军上下已经达到太子殿下的要求。”

第八十四章魏冉说白起

咸阳,武安君府,魏冉正与白起煮酒论道。

“穰侯,您这么大摇大摆地来臣府上,是不是有些不妥?”白起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口说道。

秦王最忌朝中大臣和军中大将交好,何况魏冉、白起一个是朝中第一人,一个是军方第一人,两人合力,甚至可以把秦王架空。

“老夫不大大方方地来,难不成还偷偷摸摸来不成?”魏冉呵呵笑道。

魏冉知道,秦王密探无处不在,即使自己化妆成奴仆,也难保不为秦王所知。何况,七十多岁的奴仆也太少见。一旦让秦王知道自己潜藏踪迹,秦王只会更加生疑,反不如大大方方来。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想说丞相有什么事,直接让下人捎话过来就是。如此张扬,恐为王上不喜。”白起解释道。

魏冉听了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老夫让下人捎话过来,王上就会高兴吗?王上早已不是稚嫩的少年,他早已知道如何驾驭臣子。以老夫和你的关系,如果不走动了王上才会真疑心。”

魏冉这是在提醒白起,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无论怎么说,白起这一生都会打上魏冉一系的烙印。两人现在又没有闹翻,如果故作不和,反而让秦王提防,以为两人在耍什么阴谋。

白起只得点头,说道:“我也是怕王上疑心,王上城府如今越来越深,君威难测啊!”

“是啊!王上长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魏冉心里叹了口气。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不得不开始把权力交还给这个外甥。

“丞相,这次您来臣的府邸不知所为何事啊?”白起出口问道。

“老夫在家闲来无事,就来你的府上讨杯水酒喝,你不会不欢迎吧?”魏冉开了个玩笑。

“哪里敢不欢迎,丞相您对我有知遇之恩,莫说一杯水酒,就算整个府邸送你又有何妨!”白起半真半假地回道。

“府邸就免了,否则害得堂堂的武安君露宿街头,老夫就真是千夫所指了,呵呵。如今王上下令举国备战,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坚决,武安君以为我大秦胜算如何?”魏冉收起了笑容,正色问道。

说到战事,白起神色也是一变,郑重回道:“当有七分以上的胜算。”

“哦?才七成?武安君不认为我大秦应该再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吗?毕竟我们刚刚损失了二十多万大军,一百多万石粮草。即使大秦地大物博,这种损失也是令秦国元气大伤啊!”魏冉叹道。

白起稍微想了想,回道:“王上此举虽有穷兵黩武之嫌,但以臣来看,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何在?”魏冉问道。

“如今韩、赵、魏抱成一团,我大秦数十年经营才得的河东、河西两郡一月之间失去大半,这是对我大秦百年声威的巨大打击。如果我们大秦不能迅速反击,势必让其余六国蠢蠢欲动。只有以雷霆万钧之势大败三晋,才能丧六国之胆。”白起言辞恳切地说道。

魏冉皱了皱眉,说道:“所谓欲速则不达,三晋刚收失地,士气大振,我大秦损兵折将,士气正衰。这分明就是冒险!”

“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哀兵必胜。三晋士气大振不假,但也会因大胜对我大秦生轻视之心。我大秦奖励军功,大败只会激发士卒悍勇之气。赵国乃三晋之首,只要首战获胜,打得赵军还不了手,接下来的战事就简单了。赵国一去,韩、魏不值一哂。”白起自信地说道。

“那二十万兵力会不会太少呢?”魏冉追问道。

“以我来看,二十万足够夺回失地。丞相也知义渠犯我关中,大秦损粮颇多。过多的兵力的话,粮食运输会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我大秦地域宽广,征召太多的士卒也是劳民伤财。我认为,有楚、燕两国牵制,三晋最多集结四十万军队,其中近乎半数还要守城。”

“四十万?”魏冉有些惊讶白起的言论。

“丞相听我分析一下,韩、魏两国目前各有军队三十万左右。其中,两国在函谷关三百里以内的驻军就有十万。在楚国牵制的情况下,两国至少要囤积十万大军以备楚国之患,剩下的十万要备不时之患。这样,一旦我们与赵国交锋,韩、魏两国实际上很难给赵国足够的支援。赵国举国虽有七十万大军,但为了防备燕国、匈奴,至少有四十万军队是无法支援河西战场的。所以,我认为赵国在不计守军的情况下,最多不过有二十万机动兵力可与我野战。我大秦属于进攻的一方,占据主动权。因此完全可以不管韩、魏两国,直接与赵军决战。与赵对决,我们胜算很大。”

“看你这么胸有成竹,可有破赵良策?”经过白起这么一分析,魏冉也觉得形势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

“赵'***'力虽强,但有一致命缺点,就是粮草不济。据臣所知,赵国屯粮还不够七十万大军两年之用。我大秦完全可以凭借深厚的国力耗死赵国。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大军不走函谷关,直接涉过洛水,由定阳南下或者东进。赵军若敢出城,那我就固守,耗其锐气,待其懈怠一战而下;赵军若是固守,那更简单,我将围城。”白起自信满满地说道。

魏冉想了想,又说道:“如果赵国誓死不退,倾全国之兵来援呢?到时候将军兵力不占优,怕又是身陷险境了。”

白起眉头一皱,回道:“如果赵国真的死战不退,那这一战就会是一场战略决战了。我会请大王倾全国之兵,与赵对决。一旦获胜,我大秦将再无敌手。”

“决战?”魏冉嘀咕着。

看白起的态度,无论如何都是支持这一战的。想到公子市的嘱托,魏冉开口说出了此行真实的意图。

“将军可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赵国乃我秦国大敌,大敌一除,天下再无一国是我大秦的敌手。如今军中只知有武安君,少有知秦王者,将军大破赵军,荣耀是荣耀,但此乃取死之道。老夫以为,与赵对决小胜即可,一旦伤其筋骨,将军怕是会有姓命之忧。”

白起听后就是一愣,如果可能的话他只想做一个单纯的武将。但现实给他开了个玩笑,身为丞相魏冉一系的“骨干”,至少秦王看来是,他也有许多身不由己的时候。功高权重,秦王就会不安,所以对于上次的失败白起甚至有些高兴,自己不败的神话是打破了,但换来了秦王的满意。

这一次自己本是想“将功赎罪”,洗刷自己的污点,证明自己值得秦王的厚待。但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丞相却是跑来警告自己,让自己不要全力以赴,坐保富贵。一时之间,白起犹豫了。

“将军好好想想吧!今生今世,秦王都不可能百分百信任你。留着赵国,对你,对我,都好。老夫话已至此,就不久留了,告辞。”魏冉用及其真诚的语气说道。

(感谢1游戏人生、书友130819234523861、拿根棍走天下的打赏,尤其是1游戏人生你太给力了。晚上还有一更。)

第八十五章燕王之死

燕国,蓟城。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姬淼主仆二人终于回到了王宫。

“小妹,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曰子你到底去哪了?知不知道王兄多担心你?”

一听说姬淼回来的消息,与姬淼一母同胞的公子辛就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王兄!”姬淼面色一喜。

公子辛是姬淼在这个世上除母后外最亲近的人,两个月没见,煞是想念。

“小妹,要不是你留下的书信,王兄还以为你遭人绑架了。即使这样,父王也是大怒,就差全城搜你了。去过父王那里了吗?没去的话赶紧跟着王兄去向父王谢罪!这次你玩得可真有些过了。”公子辛语重心长地说道。

还没等姬淼回答上一个问题,公子辛就让姬淼先去燕王那里请罪。燕国宗室之女较中原之女是豪放了些,但也没放肆到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两个月的。公子辛非常担心姬淼年轻气盛,惹的燕王不高兴,受到更大的责罚。于是提议由自己带着姬淼前去请罪。

“王兄!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父王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温柔乡呢!反正早去是受罚,晚一点也是受罚。不如晚一点去嘛,我都好久没见到王兄了。这次说不定父王要禁我的足,到时候更没机会和王兄聊天了。”姬淼用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公子辛。

公子辛心下一软,最终还是同意了姬淼的要求。燕王后早逝,燕王起初还很照顾公子辛兄妹两个。只不过后来燕王纳了蓉妃,蓉妃又产下了公子究。公子辛兄妹两人的待遇就一曰不如一曰。其中的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王兄,你看,我送给你的。”姬淼满目欢喜地将手中的纸张和炒茶递给了公子辛。

“这是什么?”公子辛打量着手上的物件,一副好奇的模样。

“王兄好笨啊!白色的是纸,用来写字最是方便。另一个是炒茶,用来泡水喝最是提神醒脑哦,王兄爱吃烤肉,这个茶也很去油腻。”姬淼说的头头是道,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