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华时代 >

第51章

华时代-第51章

小说: 华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时代,这可是1911年末1912年初,因为这个次元兵工厂,竟然让磺胺和青霉素的面世整整提前了差不多三十年,这个,实在是太逆天了,逆天得让陈华无话可说。

保密!陈华首先意识到的,并不是由此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保密!而且,陈华很快理出了如何推出这两种具有震撼意义的药物。

磺胺,绝对是要优先推出的。因为在青霉素出现之前,磺胺就是治疗各类炎症和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而青霉素的推出,则要看磺胺的效果而定。

在波普。斯特拉尔担任所长的化工研究所里,有一个研究小组在从事着化学药物(西药)的研究,其小组负责人归国华侨杜明理,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是陈华相当看重的医药人才。只是,陈华虽然也提出过一些天才的设想(前世那些关于医药特别是外伤用药的记忆),但杜明理的研究进展甚微。因为,陈华提供的设想,实在是太抽象,而且大多是百年后的药物,让百年前的杜明理很难抓住要点;当然,这个时代西药的基础理论薄弱也是很难出成果的原因之一。

虽然如此,但杜明理却极愿意与陈华聊天,因为他经常可以从陈华的天才的幻想(杜明理确实是这么想的)中得到启发。虽然现实的成果几乎没有,但杜明理明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相关实验条件的完善,迟早有一天那些幻想中的“药物”就会变成现实。

要生产磺胺,陈华首先就想到了杜明理,觉得这事由杜明理来完成是最恰当的。当阿嘎邛告诉陈华,研究出磺胺的那个德国生物学家也姓“杜”,这是不是天命使然呢?

但是,如何将磺胺这事告诉杜明理却难住了陈华,直接给出生产工艺?除非是将杜明理当成机器人,否则,陈华根本解释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虽然陈华也可以“法术”或“魔术”的方式戏弄一下杜明理,但此时的陈华毕竟身份在那里管着,一个地区的领导人经常变“法术”,无论如何都是不恰当的。

好在1908年就有人合成过“氨苯磺胺”这种化学合成物,只是当时没人意识到其医学价值罢了。

陈华决定从“氨苯磺胺”入手。

为了“骗”过杜明理,陈华开始在阿嘎邛的指导下,恶补这个时代的化学知识和西药知识。渐渐地,杜明理开始觉得陈华的医药知识已经不比他更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杜明理有了疑问,而陈华则趁机告诉杜明理,不是他多么有知识,而是他的参谋助手阿嘎邛很有知识(除历史知识外,阿嘎邛等助手的科技知识随着次元兵工厂的升级而升级)。于是,阿嘎邛便与杜明理相识了。

由此,阿嘎邛很自然地以“业余爱好”的身份加入到了杜明理的化学药物研究小组,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地合成了一种名叫“氨苯磺胺”的东西。这东西会不会是一种药物呢?阿嘎邛表现出极强的科研精神,他坚持要用小白鼠作试验。当然,阿嘎邛此前也合成过其他化学成分,也同样表现出这种极强的科研精神,否则,仅是这一次的认真说不定会遭到杜明理的怀疑。

PS:睡了过午觉,更新又晚了一些,希望朋友们不要见怪哈。如果觉得还可一看,请继续支持千殇。

第126章 凝聚力的问题

西元1911年12月31日,杜明理的研究小组传来喜讯:他们发现了一种对细菌感染具有极强杀伤力的化学药物,这种药物的名字叫“磺胺”。

这真是个好消息!因为陈华正在审核明日召开的华夏民族复兴党(华兴党?复兴党?)成立大会的相关文件。磺胺的正式发明将造福于全人类,而复兴党的成立则将造福于华夏民族,这真是双喜临门啊!

自从上次对是否建党进行讨论之后,朱庆澜等人又多次找过陈华,研究建党的具体事宜及流程,陈华对于这些具体事务不太擅长,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修订《党章》上。一个党是否能成长壮大,首先要看它的《党章》是否完备、科学、严谨。

说起来,应该还有一个喜讯,这就是赫莱。冯。凯尔米勒得知陈华要成立政党时,坚决要求加入之。陈华以必须具有华夏国国籍的人才能加入这个党以拒绝之,谁知赫莱这个男爵竟然直接跑到德国驻上海领事馆,要求自动放弃德国国籍而自愿加入华夏国籍,德国领事馆官员告诉赫莱,如果放弃德国国籍就必须放弃男爵爵位,赫莱表示没爵位就没爵位,他什么都不在乎。

不过,后来这件事情有了转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得知赫莱的决定后,竟然授予赫莱。冯。凯尔米勒“荣誉子爵”的称号,并准许其放弃德意志国籍和加入华夏国籍。

洋鬼子赫莱把事情搞到了这种程度,陈华便不好再拒绝了。不过,加入就加入吧!最终陈华也想通了,有赫莱这样的洋鬼子加入,对于提高党的声望应该有积极影响嘀。

陈华研究的重点在于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的条件。对此,陈华曾经对朱庆澜等人约法三章:党的组织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坚决不能办成官僚机构;党的专业工作人员不能超过党员人数的三百分之一;党的经费来源于党员上交的党费,在任何情况下,党都不得动用财政经费;因为必要而设立的党产,属于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当然,陈华率先交了第一笔党费,10万元。

对于入党的条件,陈华定得比较高。或者说,陈华的目的只是想将那些社会“精英”人物拉入到党内来。陈华的想法是这样的,一个水平比较低能力比较弱的人,能照顾好自己已经不错了,又怎么可能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呢?所以对于这部分人,陈华就敬谢不敏了。如果像前世某党的党员,还是贫困户,日常生活都需要政府救济,这样的党员不要也罢。这样并不是说,陈华要把党搞成一个富人俱乐部,而是陈华特别在意整个党的战斗力。一个人,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胸怀更为宽广的;一个人只有生活得自信,也才会对这个社会拥有信心。

但即便这样,向复兴党提出申请的人也很多。譬如同盟会员龙鸣剑,在看了陈华搞出来的党章后,立即退出了同盟会,要求加入复兴党。龙鸣剑认为,只有在复兴党内,在能找到民族复兴的方向。

经过多方考察与斟别,在全部报名的4万名申请人中,华夏民族复兴党筹备委员会一次性地同意了3100人左右的党员,而且从这些人中选出了310名党员代表出席党的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对于朱庆澜等人将陈华设立为党的天然主席的建议,陈华立即给予了驳斥。“如果代表们不选举我,那我当这个党魁又有什么意思?”

陈华之所以最终同意建立一个党,并不是喜欢玩政治,或者喜欢当主席什么的,而是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此前,陈华在讲到民族复兴时,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这就是唤醒民众,重铸民魂,扬我国威。

而这第一步唤醒民众,就涉及到谁去唤醒,如何唤醒,唤醒之后又当如何?要知道,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被唤醒的民众是一盘散沙,还不如昏昏的好。所以,必须有一个组织,来引领和团结已经醒过来的民众,以形成民族复兴的合力,这股合力也就是凝聚力,必须把华夏的民众凝聚到民族复兴的旗帜之下,而华夏民族复兴党,就是高举民族复兴旗帜的旗手,它将引领着民众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

而要引领民众前进,就必须保持与民众的血肉联系,所以陈华才有“不得将党的各级组织办成官僚机构”的强横态度。

古往今来的历史无不证明,当一种政治力量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承担起相应历史使命时,这种政治力量就会获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让这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但是,当这种政治力量固步自封,自以为天下无敌时,也即是这种力量盛极而衰的开始。

至于华夏民族复兴党能否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陈华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像陈华这样先知先觉的人。至少,在陈华的有生之年,完全可以保证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陈华相信,华夏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

为了将整个民族的力量凝聚到一起,陈华准备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和前世的一些经验。譬如民主问题,陈华就准备在党内实现民主,甚至直接推行票决制。

西元1912年1月1日上午9时,华夏民族复兴党成立大会在成都“四川礼堂”隆重开幕。

会议首先唱响了华夏民族复兴党的党歌,这是陈华无耻地剽窃了前世的那首著名的《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千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华夏要让四方

来贺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华夏要让四方

来贺……

PS:今天修了一下作品简介,大家可以看看,然后提意见哈。另外,谁能给我推荐一首适合简介内容的未来的“国歌”哈……求票!!!

第127章 兵工集团1

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陈华、朱庆澜、张澜、武刚、黄海、郑树林、朱山、冯仁、林沐、钟平、陈百胜、包惠、张毅、蒋朝阳、龙鸣剑、尹昌衡、宋科、赫莱。冯。凯尔米勒、鲁东等19人。

会议由华军政治部主任徐士元主持。

会议由陈华作政治报告《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由朱庆澜宣读华夏民族复兴党《党章》(草案)。

与会代表对政治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了讨论和表决,两个复兴党党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获得高票通过。

最后,大会选举了陈华等33人为华夏民族复兴党第一届中央委员;选举陈华、武刚、朱庆澜、张澜、黄海、郑树林、徐士元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陈华为华夏民族复兴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赫莱。冯。凯尔米勒亦当选为中央委员。

按陈华的意思,像武刚和黄海等人,重点发展应该在军界,因为那是他们的长项,但是代表投票的意志不可违背。好在有朱庆澜和张澜进入了最终决策层,最终避免了“军人政党”的命运。

赵尔丰提出过加入复兴党的愿望,但陈华考虑到历史的、现实的方方面面,最后说服了赵尔丰,暂不加入复兴党亦可以为民族复兴大业工作。

这是一件大事,亦是陈华的一个“心病”。有过两世为人经历的陈华,绝对明白20世纪以后的人类政治史,说白了就是政党史,有一个党,在社会事务、民众工作等方面将变得得心应手,没有这个党,仅靠政府或军队,显然是不够的。

再说,一个势力团体,不阐明自己的主张,不打出自己的旗帜,也很难上一个台面。譬如同盟会那么松散的政治组织,可重要的是别人有,别人能拿得出来!别到时候别人要求以党对话时,四川方面却以军队去“对话”,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当然,政治这玩艺不玩不行,玩多了就成了政客。陈华最主要的精力和心思,还是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上。

在四川刚刚易帜时,陈华就在思考产业布局特别是兵工企业布局的问题。前者可以通过政府推进,可以公开进行;但兵工企业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国家垄断并高度保密的,特别是那些划时代的新式武器。

通过对1930年代(四级)次元兵工厂以及未来世界的历史走向的研究,陈华决定迅速组建兵工集团,陈华计算过,1912年开始起步,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其中的一些兵器刚好供应给参战双方。

历史上,美利坚充当了军火商人的角色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陈华穿越了,这个角色陈华要努力争取,至少不能让老美那么轻易地就掌握了市场。

组建兵工集团的条件已经成熟。

1910年成立的华夏研院兵器研究所,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发展,已经有了40余名主要研发人员,100余名辅助研究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的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等单位。

研究所内部的分工已经形成,步兵轻武器研究小组、火炮研究小组、弹药研究小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75MM山炮,105MM榴弹炮的研究定型及试验性生产已经完成;装甲研究小组、飞机研究小组、舰船研究小组也开始起步,只是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东西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至于华夏实业的兵工厂项目,目前已经有了120名技师,1600余名熟练工人,3000余名辅助工人。

此外,冶金研究所对特种钢的研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新上马的上坝钢铁基地中,其中就有一个特种钢生产项目,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吨,这个产量,完全能够保证目前四川发展的需要。

经过仔细考量,陈华决定将凯江的兵工厂项目整体搬迁至重庆,同时在重庆组建兵工集团。凯江虽然也有江河运输之便宜,但重庆的条件明显更好。重庆常年可保持3000吨级货轮的畅通,与凯江、成都相比,重庆的地理位置更靠近江南和沿海,而且陈华也研究过,在抗战期间虽然日军的飞机经常对重庆轰炸,但那多是对市民造成影响,而对隐藏在大山中的军事设施等的影响甚微。

兵工集团的建设项目并不包括在陈华公布的《建设纲要》之内,所以在四川易帜后华军第三团蒋朝阳团开赴重庆时,陈华就派出了前期工作人员,对重庆附近的地理山川进行考察,以便确定兵工企业的选址。

兵工集团总部将建在重庆,并不意味着所有兵工企业都必须建在重庆,其中,陈华准备把飞机制造厂留在成都,即在后世成都飞机制造厂的原址黄田坝建设第一家飞机制造厂。

如果需要从次元兵工厂里“具现”飞机,那么在1910年代(二级)水平就可以了,或者说到达1920年代(三级)水平就不受任何局限。但是,陈华却明白,飞机对于华夏来说,实在太先进了,比什么步枪、火炮、迫击炮之类的东西还要先进、神秘。如果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又搞出了一种很先进的东西,陈华就不好解释了。最重要的是,飞机是个大东西,不像一门炮,一辆牛车就可以拖走。

一战,将是飞机第一次显示力量的机会,而且从此以后,飞机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一个国家来说,飞机就是领空;对一场战争来说,飞机就是制空权。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一般民众看来,一战飞机对战场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最多是用于侦察,但事实是,一战的飞机已经很“专业”化了。不但有侦察敌情的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强击机、驱逐机以及教练机均各司其职,建立了不朽功勋。

陈华选定生产的第一款飞机是仿福克。E型战斗机。真正的福克飞机是1917年投入战场的。这款飞机被当时的英国皇家空军称之为“福克灾难”,英国人几乎需要四架飞机才能与一架福克飞机相抗衡。

但是,次元兵工厂提供的这款被陈华命名国“歼-1”型的战斗机,其性能指标却大大超过历史上的福克。E。

PS:昨天改了简介,自我感觉不错,今天加更一章,以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下午6点前还有一章。朋友们,收藏啊,怎么昨晚零点到现在一个收藏也没有呢。难道,真的不喜欢看有关D的章节?

第128章 兵工集团2

首先是发动机功率,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