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彪皇帝想了想,道:“这个问题留给刘赓云去考虑吧,先将北非清理干净,速度要快,雷霆之势,一举安定整个北非,再考虑集中兵力守住伊比利亚半岛。一旦德军主动进攻,则在西北加强全面攻势,现在就要加速扩大在西北的军事优势,逼迫德军将主力都迁移到东欧地区。此外,可以同英国协商,要求英国派遣兵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开辟欧洲大陆战场。在法国投降之后,英国陆军一直没有较大规模的投入战争,预计能调遣数百万的陆军介入南欧战场,那就能极大的缓解西班牙的情况。”
顾维钧则道:“现在不知道西班牙是否确定愿意参战!”
宋彪皇帝很冷静的答道:“此事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威逼利诱。参战总是要有好处的。他要什么好处,那就给他什么好处。”
顾维钧想了想,大体能猜到西班牙政府所需要的那些好处,基本也能答应,就道:“我会立刻召见西班牙大使,同时也派遣正部级的特使前往西班牙直接谈判,争取在最快时间拉拢西班牙加入战局。”
宋彪皇帝嗯了一声,继续强调道:“此战既然开打,就一定要有国民的全力支持,中央国防委员会必须成立专案机构负责战争宣战和统战工作。务必保证所有国民都能统一思想。坚决打赢这场战争,如有需要,可安排圣训,或许。我也必须出面亲自陈述我国必须开战之原委。”
顾维钧和蒋方震都是大喜过望。皆答道:“此乃上上之策。”
宋皇帝若是愿意出面号召国民参战。那绝对是最佳的统战之策,皇帝在国内享有极高的权威和盛誉,只要皇帝愿意开口明确态度。各种民调危机根本就不是问题,征兵、统调和军债筹集都将不再是任何问题,一切都不过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就看宋皇帝是否愿意出来表态罢了。
事关国家荣辱命运,宋皇帝也没有不出面摆平一切事物的道理。
这天上午,宋彪皇帝就同总理、总参谋长商谈了“圣训”之事,以及军事上的加快部署和军费筹集等问题,这一周内就要加快各种部署和国内舆论宣传引导,争取在9月20日作出公开的宣战声明,正式在北非开启一场大范围的歼灭战,将意军驱逐出北非,乘着这个机会也要在埃塞俄比亚、埃及、利比亚建立“北非之角”,奠定帝国在非洲的整体利益之根基。
现代陆军无非两种作战体系,一是炮步协同,二是坦步协同。
在帝国的大机械化军事体系中,炮步协同仍然是主体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大规模扩兵的情况下,火炮、卡车的大规模生产要比坦克快的多,以炮步为主的集团军,通常只需要编配3至5个坦克团就能有效撕开敌军防线,发起大规模的陆军阵地进攻。
以这样的军事体系去同德国的装甲集团军群对抗,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也不能算是帝国陆军体系的最强实力,但以轻装甲步兵和牵引火炮为主体协同作战,在摩托化步兵、空军和部分主战坦克集群的支持下,用来对付意军和北非战场倒是绰绰有余。
以这样的编制,四到五个集团军加上英法殖民军就能有效的控制整个非洲,实际的投入规模也要远小于主力的装甲集团军群。
这场战争中,军费肯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即便是帝国也要充分的有效合理的使用军费开支,但在同德军的主力对决中,想要省钱是不可能的。
这些问题,中央军部已经有了比较妥善的军事方案。
在这天的上午,宋彪皇帝就同蒋方震总参谋长将整个方案大体确立下来,争取将整个战争的总军费开支控制在350亿中圆的规模,两年半的时间,30个月内结束战争。
这毕竟是世界大战,在总兵员接近1500万规模的情况下,350亿中圆的军费能否够用确实是一个问题,不是招满1500万人即可,你还要发枪发炮,配置飞机、坦克、装甲车以及其他一切各种开支。
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央内阁一直在想办法筹集军费,国库目前有130亿中圆的财政盈余可以直接用于军费开支,其中包含了一部分出售中央国家资产的收益,未来三年时间里,每年财政拨款大约可以保持在70亿中圆的规模,基本上勉强够支付此次战争的军费开支。
加上出售战争公债,最好还是要争取筹集到400亿的军费,多退少补,因为这里面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央军部还要继续保持对其他盟国的财政支持,中央银行也要大量购买英法国债。
所有的开支加起来,整个战争期间的总军事费用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和打日本就不一样了,别看第三次中日战争持续了两年之久。实际总开支其实并不大,而且这些开支很大一部分是装备费用,基本也能用于此次对德战争。
正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帝国就更加要逼迫英法在战后偿还这些开支。
帝国还得留一手啊,如果大战结束后,美国乘机采用金元攻势横扫欧洲,帝国同样要有办法将美国排除出去,最低的限度也是在美国对英法实施同等租借条款和借贷扶持的基础上,仗打完了也给美国一部分好处,拉拢美国继续压制欧洲。主导权则必须在帝国手里。
战争结束之后。帝国手中最好要保证有一百亿中圆的财政留存,可以用于欧洲复建计划,以此避免美国主导这一进程,平白无故的让美国夺取了欧洲经济的控制权。
蒋方震中午就回去处理军务。宋彪皇帝将顾维钧总理留下来。又将财政大臣陈瑾召入宫中。提前就战后秩序和金融霸权问题进行讨论,帝国想要打赢纳粹轴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战后继续压制美国。
所以。这个事情必须是两手准备,尽早结束战争,将大量的国债和财政留存控制在手中,尽可能保存帝国对美国的金融和产业压制。
换而言之,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使用核武器,越早越好。
在宋彪皇帝明确表态之后,帝国对意大利正式宣战之事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中央内阁总理大臣有权利直接签署战争令,一旦总理签署这一命令,并经宋皇帝批准,则无需再经国会商议。
顾维钧总理再也不能维持此前的模糊战略,只能强硬出面在国会答辩,要求对意大利正式宣战,现在根本不需要寻求国会的批准,但后续还是需要国会的支持,所以,统一国内思想成了非常重要的议题,各样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也随之大规模的启动。
面对这种情况,德波两国大使紧急出面同外务部商谈,希望帝国能够继续保持原有的不参战立场,当前局势下,中、美、西班牙、巴西、伊朗、土耳其等国都没有参战,这里面各国实际上都有偏向,美国因为军售问题,相对保持着对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平衡,瑞典出于自保因素,也是略偏向于轴心国,土耳其则是明显偏向于轴心国,这些国家中除了中美,其他都还算是影响较小的国家,不足轻重。
如果美国忽然参战,不管加入哪一方都会直接导致战场出现巨大的转折,但是美国和中国相比,影响力还是要小太多。
确切的说,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就基本等于英法德意波等国之和。
中国一旦正式参战,整个亚盟都会牵涉其中,而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重要合作国,比如南美洲的巴西、智利,欧洲的西班牙,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国都将可能直接卷入战争,甚至可以牵动整个南美洲都加入到战争中。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纳粹德国确实是计划挑战中华帝国在世界范围的霸主地位,建立日耳曼人的世界霸权地位,但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计划,在十年内都不可能达成这一目标。
当然,中华帝国也确实不可能给纳粹德国这个时间周期和机会。
美国可以作壁上观,坐等德国挑战中国给它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中国是绝对不能等。
顾维钧在国会发表政策谈话,表示出明确的要参战的意图后,德国和波兰都立刻派遣大使紧急启动谈判,希望通过外交斡旋继续阻止中国参战,因为中国一旦参战,轴心国目前的实力是很可能扛不住的。
别看大英帝国很悲惨,它毕竟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这样的坚强后盾,它和印度也仍然保持着宗主国和殖民国的关系。
大英帝国在全球依然拥有最多的殖民地,拥有庞大战争资源储备,而中国是整个亚盟的领导者,拥有匹敌整个欧洲的人口、资源和工业实力,以及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实力和科技实力。
只要中国正式参战,英国就一定会陪着中国打到底,真和中英打起长周期的消耗战,德国也未必扛得住。
谈啊。
该谈还是要谈。
外务部还是派遣副外长同德国、波兰谈判,这个价码提的非常高,第一,德国必须彻底退出法国,承认自由法国政府;第二,轴心国必须彻底退出非洲;第三,轴心国必须退出俄罗斯。
法国是纳粹德国本土之外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俄罗斯是纳粹德国的资源基地和工业基地,这两个地方拱手让出,德国就没有继续挑战帝国霸权的机会。
这个谈判基本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到了9月18日,帝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宣战,但是驻扎埃塞俄比亚的两个集团军已经进驻埃及,空军也开始大规模的进攻驻扎在利比亚的意军,中央海军航空联合舰队则从亚丁港和北马港出发,绕道南非进入大西洋。
帝国海军的第一站就是刚果,占领刚果之后等葡萄牙确定被拉拢到同盟国阵营,全舰队才会进驻葡萄牙里斯本港口,此后进入地中海,一举消灭意大利海军。
绕了一大圈就是为了两件事,一是在西非占据刚果这个基地,二是用军事实力逼迫西班牙和葡萄牙彻底倒向盟军阵营。
帝国大军进攻的大幕已然拉开了,一个新时代也即将到来。
第349章帝国只能是世界第一
1941年9月20日中午11点,宋彪皇帝正式批准了帝国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与昨日提交的对意大利宣战令的批谕,至下午3点,中央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央军部总参谋长在国会正式对外公布这一决议。
次日,德、波、意等轴心国驻华使馆官员陆续收到帝国外务部的勒令,声明中断帝国与轴心国及仆从国的正式外交关系,各驻华轴心国外交官员限期48小时离开中国领土,外务部安排的多架专机会分批次遣送他们及家人前往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此进入最高峰的阶段,盟军反攻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在中华帝国正式宣战的2天后,亚盟理事会在北京作出决议投票,以多数票通过表决,亚盟集体对轴心国宣战,并会同英法等国在上海召开国际会议,签署《上海反侵略国际军事同盟协约》,以同盟国阵营同轴心国展开二战,以使轴心国接受无条件投降。
中华帝国的国际能量和影响力是空前规模的,仅次于20世纪初叶的大英帝国,其经济、工业、科技和军事实力更是远超过那一时期的大英帝国,也是世界历史中,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世界霸主。
帝国一旦决定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最终走向,帝国和英国的海军实力足以保证同盟国阵营对世界海权的垄断,结束德国和轴心国的海洋空间。这也意味着除轴心国现有的本土及仆从国资源外,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地区的国际资源将基本归属同盟国阵营。
欧洲大陆之外,任何一个国家再加入轴心国钢铁同盟都将是自寻死路。
帝国的中央海军航空联合舰队也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海军,拥有超过14艘航空母舰,以及超过200艘的护航及反潜军舰,一旦进驻里斯本,其实力足以覆盖整个大西洋和地中海,那也将意味着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彻底走向沉没,根本毫无翻身的可能。
帝国空军拥有6。3万架军机,超过3。5万辆坦克。自行火炮及牵引火炮超过8万门。这样的军事实力本身就已经相当于整个轴心国之和,一旦兵力规模扩大到预期的1500万,其飞机、坦克等主要装备数量还将扩大一倍,足以将整个轴心国淹没在钢铁洪流中。
军员总数并不是很难扩张。轴心国之中。仅是德国和波兰就有实力突破1500万的兵力总规模。但是接近7万人的空军飞行员总量,以及坦克及装甲车的驾驶员、炮手,及相关军种的各级指挥军官就不是各国能在几年培养出来的。这是帝国在4亿人口的基础上累积30年所培养的战争实力。
所以说,军事大国不是那么好惹的。
纳粹德国和中华帝国之间的差距,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和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差距就在这里。
相对于刚踏入喷气时代的德国空军,帝国已经完全踏入喷气时代,j…6606系列的喷气战斗机全面服役,中德两国空军完全处于不同的代差,海军的竞赛中,德国相距中国也过于遥远,中德之间最为接近的也就是陆军了。
中国不好惹,在不成熟的条件下想要挑战中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那就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正式向意大利宣战前后,帝国国防军在北非已经拉开了大规模的攻势,4个集团军及同盟国总计270万兵力投入到北非战场,在北方战区,帝国在一周之内向西北联军增派了3个集团军,未来一个月内还会增派4个集团军,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都牵制在北方战场,减轻南欧战场的军事压力,为英国陆军大规模介入南欧战场争取时间。
帝国在北方战场派遣的总兵力将达到15个集团军,接近430万兵力,占帝国兵力总员2/5,这是帝国的主战场,而南欧战场则主要是由英法和西班牙及其他同盟**队负责,帝国只派遣了三个集团军和空军协同作战。
在中国正式宣战后,整个世界一片震惊,德国、波兰和意大利国内更是惊悚无比,特别是对波兰来说,这个震惊程度是很厉害,因为波兰在三个主要的轴心国中,其实是最亲华的,也最清楚中国的军事实力。
在1940年之前,波兰每年培养的军官数量只是德国的1/4,更只是中国的1/12,这就是双方的主要差距。
中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随之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战争。
……
战争是靠人打的。
宋彪皇帝很清楚这个道理,因为他这一辈子打过太多的战争,他也是最了解战争本质的那个人,在签署了宣战令的当天下午,为了让国民真正的理解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他就准备通过中华无线广播电台发表面对全国人民的圣训,他的声音将会通过电波传向整个世界。
此前确定的圣训时间是下午3点整,宋彪皇帝在2点20分就抵达了中央广场的国会大厦,在广场上已经聚拢了十多万名国民群众,所有人都在等待华皇陛下的出现。
在国会大厦的总理休息室里,宋彪皇帝在最后的时刻里温习着这份演讲稿,这份稿件已是三易其稿,大部分的内容还是由他亲自操刀,因为只有他清楚自己想要讲什么。
不管是否支持战争,国会全体355名议员都在大厅里等待着,诸位有的无比期待,有的忐忑不安,但每个人都很清楚不管此前是什么样的态度,在皇帝明确表态之后,他们就必须完全无条件的支持皇帝的决策。
这是帝国的政治生态。
没有人可以挑战皇帝的权威。
帝国没有参众两院的设置,国会议员本身就是上下参众两院议员的结合。经过历次改组,目前的国会议员是由各府竞选,每府竞选一名国会议员,加上中央无选区增派的30名国会议员,组成了这个庞大的国会。
虽然议员众多,可主体上还是以光复党和社民党占绝大多数,两党执政联盟在议会中占据接近2/3的席位,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