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异域雄心 >

第244章

异域雄心-第244章

小说: 异域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投降后对中华帝国表示了极大善意的赛罗王国和里斯大公国也获得了不少好处,方啸宇因为不想让西大陆各强国有心理顾忌而主动退出了西大陆,但是在西大陆钉上一个中华帝国的钉子,他还是非常愿意的,只是中华帝国对西大陆的影响毕竟较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这两个国家,方啸宇心中也没有底。

因此在两国对中华帝国表现出极大的善意之后,他也只对这两个国家给予了适量的照顾,除了在和会期间帮助两国说好话,而减轻了不少制裁之外,方啸宇只将中华财团在西大陆的总部,搬到了赛罗王国,依靠两国的港口进行物资转运,让两国获得了极大的好处,但是这样的帮助只能为他们提供资金,想要提高国力和工业制造能力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两国本就薄弱的工业体系得到了迅速增强,尽管距离各大强国还有天上地下一般的差距,却已经基本恢复了战前的经济规模,对于那些象征性的赔款,两国政府已经在与波士顿帝国银行接触打算提前归还了。

当然中华帝国对于这种不确定的盟友也不会有太大投资,方啸宇暗中秘密签订了一个命令,所有中华帝国在海外投资的项目只能包括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所有能够增加别国工业及战争能力的产业一律不得进行海外经营,否则其在国内的产业将遭到重大打击,至于将技术外流,那更是死罪。

如果说在战时遭受损失最大,战后破坏也最严重的,就要数苏维埃俄国了。由于目前苏维埃俄国控制的领土在战时是东线的主战场,造成了工业体系的严重破坏,加上哥萨克帝国不甘心失败,而一直没有停止过的战争,国内拥皇派又时不时的破坏和煽动,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此时的俄国全国经济总量已经只剩下了可怜的四十三亿华元,而粮食生产也是同样的情形,全国人民都处在半饥饿状态,要不是波士顿帝国为了牵制中华帝国,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走私偷运的方式一直支持俄国,恐怕他们的政权早就已经崩溃了。

有鉴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苏维埃俄国先发布了五年经济重建计划。由于最近获得了波士顿帝国的不少援助和贷款,他们的经济有了走出了泥潭的希望,原哥萨克帝国的西大陆地区毕竟是多年重点发展的地方,交通与经济基础都相对较好,这给了苏维埃俄国有利的发展空间。

有勉强可用的各种老旧设施和道路,他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的发展经济,因为乌里扬诺夫非常清楚,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人民才会支持政府,国家才会强大。

苏维埃俄国一没有科技实力,二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他们所能依仗的只有资源,而原哥萨克帝国的资源,又九成以上在东大陆和中大陆的领土上,此时这些地方已经成了中华帝国的领土,不多的三个半工业区还被复辟的哥萨克帝国占据了一个,被中华帝国占据了半个,因此乌里扬诺夫将目光投向了巴库地区的石油。

由于从世界大战开始,卡车、战车、飞机的大量应用,各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石油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以前的煤。而目前在世界上所知的产最丰富的地区就是巴库了(方啸宇在阿伯丁半岛属于秘密生产并未声张,开采出的原油也是直接传送到蛮荒大陆,在以蛮荒大陆的名义向外界运送),这也是伊斯坦帝国为什么总是想要进攻俄国,占据巴库的原因,现在巴库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俄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其防守就更加严密了。

俄国开始了五年经济重建计划,哥萨克帝国也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五年经济重建计划,当然由于乌法和察里津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又没有巴库那样的资源做补充,经济建设自然更难。

对于哥萨克帝国的困境,方啸宇早已计划好了,他早就决定将自己国内污染比较大的初级化工工业,初级冶炼类工业之类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都分散到各个盟国去,哥萨克帝国自然是第一个试点了,这样也可以让哥萨克帝国经济快速复苏,对苏维埃俄国形成经济上的优势。

在苏维埃俄国开始了经济恢复之后,西大陆各强国也陆续宣布了自己的经济复苏计划,甚至连背负着巨额赔款的撒尔帝国和南特帝国政府也咬咬牙,再次向波士顿帝国银行带了一笔款,以支持国内的经济建设。

在各国都开始了经济复苏计划的时候,波士顿帝国和中华帝国却没有太大的动静。中华帝国只是发布了新地区的开发与移民计划和日程,即使是其规模远大于西大陆各国的经济建设计划,却大多是基础建设,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方啸宇还是打算依靠国内几大财团的投资建设,有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相信大家都不是傻瓜,即使他们犯傻,方啸宇的中华财团也不会犯傻的。

波士顿帝国没有在战争中获得太大的殖民地(至少和中华帝国比较不值一提),他们也没有对殖民地进行经济建设的觉悟,毕竟国内人口上先天不足,他们连自己的国土上也是地广人稀,自然没有那么人进行移民来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也不会给他们多少发展机会,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可不想让殖民地发展起来脱离自己的掌控独立建国。

他们对待殖民地还是以掠夺资源和倾销商品为主,西大陆各国也都处于同样的考虑,只有方啸宇早已有了准备,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所有占领区的人口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当华族人占据多数之后,殖民地也就变成了国土。

波士顿帝国没有足够的投资空间,富裕的资金就没有了投资方向,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愿意给战败国提供贷款的原因,但是要想用这些贷款来转移国内的富裕资本也杯水车薪的,何况随着战事的结束,国内的工业生产也出现了大量剩余,长此以往新的经济危机也就不远了,因此脑筋清楚的维德曼首相宣布了庞大的国防计划。

海军虽然受到《罗马公约》的限制,维德曼却还是希望海军能够在公约框架内将战力最大化,因为他们一直承受着来自中华帝国强大的海上压力。

很快波士顿帝国在扩建船坞之后,宣布继续执行之前的造舰计划,除此之外,他们还打算大量建造鱼雷艇、炮艇等小军舰,以便在大舰队出动的时候,利用这些小型军舰的数量优势,作为近海防御力量,为了加强这一防御力量,波士顿帝国还第一次设立了海军岸基航空兵部队,以载弹量较大的陆基飞机防御近海的天空。

第四百八十七章 设立军区

对于没有限制的陆空军,波士顿帝国自然是更加放得开手脚。受限于人口太少,波士顿的陆军常备军只有五十个师,一百五十万人,但是由于波士顿国内地形平坦山地不多,可以加大重装备的使用。因此这五十个师中只有四个山地步兵师,其他将全部建设成机械化师,这样一来,即使波士顿帝国的机械化部队重装备的数量偏低,也最少需要六千辆战车和数万辆卡车了。

波士顿帝国的空军建设计划就更加庞大了,在战时波士顿高层见识了中华帝国空军那恐怖的战斗力之后,就打定主意加大空军投入。

因在战后他们大量搜罗了战败国的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料,对本国现有技术作了不少改进和创新。在参考了中华空军飞机的外形之后,波士顿帝国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种全金属单翼飞机,命名为P-26式战斗机,并很快装备了部队。

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波士顿帝国空军也很快增加到了四十个联队,其中战斗机联队三十五个,轰炸机联队五个,装备飞机多达三千两百架。

波士顿帝国的疯狂扩军给了方啸宇一个非常好的借口,至少中华帝国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行扩军和更新装备,而不落人挑起军备竞赛的口实了。因此在波士顿帝国宣布开始扩军之后,方啸宇也宣布中华帝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军队整编计划。

首先是中华空军将和陆军一样分为两部分,其中近卫军空军六十个联队,包括二十个战斗机联队,五个轰炸机联队,二十五个对地攻击机联队和十个运输机联队。

目前的对地攻击机联队使用的,都是刚刚投入现役鲲鹏2型轰炸机,但是这种替换鲲鹏1型轰炸机的四发大型轰炸机,并不适于对地战术攻击,方啸宇打算尽快给他们换装比较轻型的战术轰炸机,不过现在这种飞机还没有研制成功,所有他们的装备就暂时空缺,先凑合着用鲲鹏2型轰炸机了,而轰炸机联队则是准备按照战略轰炸机部队进行建设的,他们用新轰炸机就理所当然了。

国防军空军同样是六十个联队,包括三十个战斗机联队、十个轰炸机联队、十个战术轰炸机联队和十个运输机联队,在艾尔退役之后,由陈羽一级上将担任总司令一职,陈青峰则成为了空军新任参谋长。

在陆军方面,近卫军将整编为六个集团军,下辖三十个军,九十万人,全部是重装甲部队。国防军三十个集团军,一百五十个军,四百五十万人,其中三十个军为重装甲部队,五十个军为机械化步兵,十五个军为山地步兵,二十五个军为极地步兵,二十五个军为沙漠轻装甲部队,五个军为丛林步兵。

为了更好的进行兵员调派,全国分为北京、远东、乌拉尔、东海、南海、东南、地中海、南部、阿伯丁九个军区,其中北京军区由中华帝国皇帝亲自指挥,驻扎有全部六个集团军的近卫军部队,范围包括中原六郡。

远东军区由张明忠指挥,下辖十个极地步兵军、五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五个重装甲军,其范围包括叶赛尼河以东到滨海地区,南到蒙特郡的广大地区。

乌拉尔军区由卫立辉指挥,下辖十五个极地步兵军、十个机械化军和五个重装甲军,其范围包括东起乌拉尔山,西到叶赛尼河,南边到原斯坦亚联盟南部边境城市阿什哈巴德的广大区域,作为直接支援哥萨克帝国对俄国作战的先进基地。

东海和南海军区分别由孙仲连和杜光庭指挥,他们的区域将原兰芳帝国的领土以直隶郡为界一分为二,由于这里靠近内陆,没有多大军事压力,他们的部队配置也相对较少,每个军区只有一个集团军的五个机械化步兵军的配置。

东南军区包括了原暹罗王国地区和夷州岛以南的全部岛屿,东面则达到了占西地区附近的孟加拉湾,这里不适于机械化部队作战,因此负责这里的李德林掌握着五个丛林步兵军。

地中海军区是一个横跨中大陆和南方次大陆的大军区,它包括北至阿什哈巴德,东至哈马丹,南至开罗城的广大区域,作为靠近国境线并且驻守重要的西奈运河的军区这里驻扎有十个沙漠轻装甲军、五个山地步兵军、十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五个重装甲军,统一由邱雨庵指挥。

南部军区包括了中华帝国新进得到的南方次大陆殖民地在开罗城以南的全部地区,由薛博陵指挥,下辖十五个沙漠轻装甲军、五个重装甲军和五个机械化步兵军。

阿伯丁军区司令是最富盛名的张仲麟二级上将,他的辖区包括了波斯地区、占西地区和阿伯丁半岛附近区域,这里的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有山地、有平原甚至还要防守海岸线,战时还要作为地中海军区的支援力量,因此这里有着几乎是所有军区中仅次于北京军区的力量,包括十个机械化步兵军、十个山地步兵军和十个重装甲军。此外为了配合这九个军区的防空任务,空军也分配到各个军区,除了北京军区驻有近卫军十个战斗机联队和全部轰炸机和运输机联队之外,其他空军都按照前轻后重的原则分配到了各个军区担任防空和对地支援任务。

陆空军如此大张旗鼓的扩军,而海军的扩军计划却没有声张,由于有《罗马公约》的限制,中华帝国的海军部队不可能建设的太过庞大,不过为了提高战斗力,方啸宇还是决定以质量取胜,他只是再一次大张旗鼓的宣布建造四艘排水量五万吨的‘直隶’级战列舰,以前的那三艘战列舰被确定是为了哥萨克帝国、伊斯坦帝国和圣马丁帝国三国建造的这一次方啸宇则是宣称为中华帝国自用。

从表面上看来,这一次的战列舰建造计划,是方啸宇决定放弃航母,转而将全部大型军舰份额全部建造战列舰了,而实际上,这四艘战列舰只是幌子。

中华帝国未来想要自用的,是在摩尔港和琉球造船厂秘密建造的,标准排水量六万吨的三艘‘将军’级航空母舰,这三艘航空母舰将是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中华帝国海上主力,而已经建造了十三艘的‘红原’级巡洋舰却被紧急叫停,等待方啸宇下一步的指示再选择是否建造,因为蛮荒大陆传来了消息,导弹即将开发完成了。

此时的方啸宇比波士顿帝国的选择余地要大得多,有北约军事一体化的框架在,他可以将所有盟国的海军进行统筹规划,整个北约海军都可以糅合成一个海军。

在北约的海军计划中,为有八万吨主力舰限额的哥萨克和圣马丁帝国各准备一艘五万吨排水量的‘直隶’级战列舰,以及一艘之前打算自己使用的三万吨排水量的‘总督’级航空母舰,伊斯特帝国也配备一艘‘直隶’级战列舰,而拉丁王国和哈瓦王国只配备一艘‘总督’级航空母舰。

有这样的配置,哥萨克帝国的舰队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和增援的中华帝国舰队混编,而圣马丁帝国则可以在中华帝国无法支持的情况下,依靠拉丁王国和哈瓦王国,组织起一支由一艘‘直隶’级战列舰和三艘‘总督’级航母在内的舰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抗衡波士顿帝国。

这些军舰都是方啸宇以前亲手设计,打算加入中华帝国海军的,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犹豫之后,方啸宇还是决定使用战斗力更强的‘将军’级航空母舰了。这些已经开工建造的新型军舰,正好便宜了几个盟国,当然价钱是一分都不会少的,而能够得到这么先进的军舰,几个盟国自然也是非常乐意付钱的。

除了军舰之外,方啸宇还以加强盟国军力为由,将自己军队中使用的07枪族中的半自动步枪、通用机枪等武器向盟国敞开供应。

表面上是方啸宇加强盟国军力,实际上方啸宇开始着手为部队装备更好的机枪和全自动步枪了,而那些换下来的武器算是废物利用了,这也是方啸宇一贯的策略,只有各国空军使用的是和中华帝国同样的飞机型号。

方啸宇在北约的范围内实行了经济一体化政策,并对盟国大肆进行武装,这可吓坏了波士顿帝国和西大陆各国,各国纷纷派出代表到北京,向中华帝国政府表示了己方的忧虑,对于这些代表,吴琼是区别对待的,对于波士顿帝国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直接以因为波士顿帝国大肆扩军已经威胁到我国的战略安全,我国只是被动应对为由给顶了回去。

而面对同盟国国家,吴琼就换上了一副对波士顿帝国扩军深表忧虑的脸色,表示中华帝国迫不得已进行自卫扩军,希望各国能够了解,各国特使也只有心中暗骂波士顿帝国了,没事你扩什么军,看看把中华帝国逼得也只能扩军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孙淼进京

两大强国都有如此大规模的扩军行动,让西大陆各国都有些坐不住了。可是由于连年战争,各国的资金连经济建设都不够,有哪里有钱进行扩军,无法扩军唯一的可行的方法就是联合了。

因此在多方磋商之后,雅曼帝国、哈布夫斯堡王国和萨丁大公国决定扩充同盟国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