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栋三心二意的心思,皇帝如此强势,反倒让他心中有种踏实的感觉。
九江城,经过几天的调养,左良玉的身体已经好了起来,在左良玉生病的几天中,左军虽然没有停止攻城,只是攻势明显减缓,除了在城下多增加一千多具尸体,让城中的守城物质消耗了一点,左军一无所获。
“大帅,斥候有朝庭消息传来。”
“快传。”左良玉放下刚要喝的一碗稀粥道,这几天,左良玉都只能以稀粥为食。
一名斥候从外面快速掀帐进来:“报,大帅,有消息了,朝中奸逆已派出援军,他们的援军已到达安庆。”
“可知有多少人马,谁人领军?”
斥候迟疑了一下才道:“大军五万左右,好象是皇上御驾亲征。”
刹那间,帅帐安静的掉了一根针都能听见,半响,左良玉哈哈大笑起来:“天助我也,此事可当真?”
……………………
今天二更完成,求推荐票
第五十七章九江大战(三)
左良玉自持兵多将广,起兵后又顺流而去,势如破竹,并没有太过注意耳目,九江久攻不下,才广撒耳目,然而,左良玉的探子得到皇帝亲征的消息却不敢确认,反复数次后才敢上报,使得左良玉的情报显得落后。
“回大帅,此事已多次确认。”
“好,好,好。”左良玉连说了三个好字,原先有点苍白的脸色布满了红晕:“传本帅令,不计死伤,全力进攻九江城,务必三日将城拿下,全军杀往安庆,活捉皇帝。”
左良玉只想到若是在安庆捉住皇帝,不用攻南京就能取得胜利,却没有想过普通土兵得知皇帝御驾亲征后会有怎样的震憾,他们头上那块清君侧的遮羞布等于完全拿掉,当真要面对皇帝的龙旗时,即使士兵能够听从命令进攻,他们的勇气还会剩下多少。
面对左军的全面进攻,九江城的防守陡然紧张起来,这些天九江城的各种防守物质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一些靠近城墙的房屋已被拆掉,取得的砖石都直接迎往城墙往下砸去,木料也是如此。
九江城头的大炮早已打不响了,最具威力的就是城中的二千余支火枪,这两千多支火枪是总兵黄斌卿带过来的,还是皇帝亲自下令从南京军械处调运给黄斌卿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枪报废的越来越快,这两千支火枪只用了数日,已经报废了三百多支,这充分说明了大明军械处火器的质量是多么不可靠,好在这批火枪经过挑选,炸膛的并不多,士兵才不至于不敢使用,不过,即使火枪不报废,城中的弹药也耗了大半,袁继咸,黄斌卿两人开头留着火枪不使用,除了要给叛军一个出其不意外,何尝又不是因为知道火枪太过娇贵,弹药不多的缘故。
见到城头火枪比以前稀疏不少,叛军士气高涨,这些天,叛军在城外已经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护城河也早已填平,冲车、轒辒车、巨盾轮翻而上,士兵们远远的藏在巨盾或轒辒车下,除了巨石,城头的火枪、弓箭都对它们无可奈何,巨大的冲车撞击在城头,让整个城池都嗦嗦发抖。
左良玉军中也带有数十门大炮,虽然损毁了一些,不过还有二十多门可以使用,巨大的炮弹砸在城墙上,碰到的士兵往往一下子就被砸成了肉泥,虽然由于数量和准头问题,炮弹能打到守军的并不多,数分钟差不多只有几发能打中城头,真正能给士兵造成伤害的也就一两发,有时炮弹还会落到左军自己在城下进攻的队伍中,只是只见对方火炮响,自己的火炮却没有动静,无疑大为损伤守城官兵的士气。
总督袁继咸和总兵黄斌卿两人马上意识到了危机,他们带着亲兵和预备队在城头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左奔右突,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赶,总算将叛军日落前的一**攻势挡了下来,当叛军因为天黑开始收兵时,城头的许多官军都累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就在袁继咸和黄斌卿两人庆幸总算又守住一天时,他们却不知道,随着叛军攻势的加强,城内官兵不可避免伤亡加大的情况下,九江城内已有一股暗流在涌动,无论是九江本地的兵马还是黄斌卿带来的官兵,他们本身的战斗意志都不强,若不是坐拥坚城,恐怕左良玉一来,许多人就要降了,毕竟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左良玉又与流寇不同,投降左良玉没有投降流寇的心里障碍那么大,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大明的军队还不是成批成批的向李自成投降。
前些天因为守得轻松,这种思想在官兵当中并不盛行,只是今天眼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城外叛军越攻越猛,许多人渐渐抗不住了。
当晚。左良玉正在与众将军议时。一名亲兵来报。城里有人偷出来要求见大帅。
左良玉一愣。马上意识到什么。将军议结束:“快。把人带来。”
“慢。大帅。来人究竟是什么目地还不清楚。大人万重之躯。不可冒险。不如由末将先期接见。如果没有问题。大帅再见来人也不迟。”一名三十多岁地武将起身拦道。
拦住左良玉地是总兵张应元。左良玉思付了一下。点了点头。张应元行了一礼。先期退下。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张应元满脸喜色地重新进入帅帐:“大帅。大喜。大喜。”
“来者是谁?”
“是九江副将张世勋地家人。张世勋有意向大帅投诚。约定明晚。他在城中发动兵变。张世勋道北门守将和他甚有交情。他已说服北门守将。到时举火为号。只要城中火起。大帅可以率兵从北门杀人。”
“张世勋。”左良玉也听过此人名号,此人兵法武艺样样稀松,能当上九江城副将,完全是靠花样巧语和贿赂上司,左良玉马上就打消了怀疑:“好,大家回去好好休息,明晚本帅与诸位在九江痛饮。”
“遵令。”
左良玉和朝廷官兵在九江大战时,李自成终于从逃出北京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与吴三桂在一片石交战,到二十二日大败,二十六日返回京城,二十九日北京称帝,三十日从北京逃出来,李自成就象生活在噩梦中一般,进京的数十万大军跟随李自成逃出来的不过三万多人,地方上听闻李自成大败,纷纷暴乱,要么向清廷投城,要么重归于大明。
李自成回到太原后,刚想喘一口气,近在咫尺的榆次竟然叛乱,他虽然派陈永福将叛乱扑灭,可是接着又是原大同总兵姜襄叛乱,将李自成的心腹将领张天琳等人杀害,挂起了大明的旗帜,山东、河南等地的官绅纷纷反攻倒算,不是将大顺朝派驻的官员驱逐,就是直接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沉稳的李自成也乱了方寸,当李岩向李自成提出要带二万精兵前往河南收拾局面时,李自成终于暴怒了,他怀疑李岩离开他是想自立门户,毫不犹豫的向牛金星下旨,将李岩、李侔两兄弟处死,铸下大错,弄得下面的将领人人自危,面对吴三桂如附骨之蛆的追击,兵无战心的李自成只得再次逃跑,于七月渡黄河归西安,依靠着潼关之险暂时挡住了吴三桂的追击。
第五十八章九江大战(四)
依靠潼关将吴三桂挡住之后,李自成重新开始了整军备战,只是各地上报的情况却让李自成犹如挨了当头一捧,陕西是他的根本,可是此时的关中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残破,崇祯十七年,陕西依然干旱,由于大量青壮被李自成抽调参军,农村劳力稀少,导致庄稼大部分枯死,江南大米只需一两银子一石,而陕西米价已上涨到每斗二两六钱,小麦每斗二两四钱,超过江南米价的二十倍。
若是在以前,李自成还可以杀富济贫,可是陕西的富户早已经被杀光了,就是想抢也没处抢,银子到是有,从北京撤回来后还是带出了不少银子,可是这些银子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想买也没有地方可买。
没有粮食,军队就要挨饿,在这样士气不振的情况下,军士逃亡只是小事,一个不好就要喧变。
万般无奈下,李自成接受了牛金星与宋献策两人的建议,争取与南明和解,共抗清军,最重要的看看能不能从南明手上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粮食,哪怕出上江南米价的五倍十倍价格也行,他派出顾君恩作为自己的代表,带上大量礼物,准备先期到湖广与左良玉接触。
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李自成并不知道左良玉已经起兵南下清君侧,大顺军与左良玉不是第一次打交道,在朱仙镇大战之前,大顺军就与左良玉有过多次接触,有时双方都有默契的彼此避开,左良玉与张献忠的接触则更加密切一些,收过张献忠几次钱财,直接将包围圈中的张献忠放走,以致杨嗣昌被迫自杀,牛金星等人分折认为,左良玉根本对大明毫无忠心,只要有足够的钱财,从左良玉手中取得粮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九江城下,又是一天大战结束,虽然明知晚上有内应,左良玉在白天却丝毫没有吝啬兵力,几次城头都摇摇欲坠,差点失守,在守城的官兵拼命反击下才将叛军重新赶下城头,袁继咸、黄斌卿两人忙于四处救火,根本没有注意到城中有人正在悄悄串联准备投降。
当夜,袁继咸正在熟睡当中时,突然从梦中惊醒,接着就听到城中大喊火起的声音,袁继咸大吃一惊,马上从床上跳了起来,也顾不得穿鞋,就这么赤脚跑出屋内,好在他一直和衣而卧,才没有赤身**,袁继咸刚出房,就看到北面火光冲天,隐隐还夹杂着呼喊声:“叛军进城了,快跑。”
袁继咸脸色一下子白了,他的亲兵也从屋里冲了出来,呆呆的看着北门方向的火光出神。
“北门是谁防守?”
“回大人,是副将张世勋。”
“好,好个张世勋。”袁继咸明白过来,这个张世勋白天就有些不对,让他派兵增援城头时总是磨磨蹭蹭,没想到却是打着这个主意,可叹自己有眼无珠,没有看出身边就有一名不忠不义之徒。
一阵“地地得得”地马蹄声传来。黑暗中一条火龙迅速向总督府靠近。袁继咸地亲兵大骇:“不好。叛军来了。”
亲兵正要扶袁继咸走。火龙中有人喝道:“前面是不是总督大人?末将黄斌卿。”
听到是黄斌卿。袁继咸地亲兵总算将心放了下来。等火龙来到身边。果然是黄斌卿带人赶到。此时黄斌卿全身甲胄。手持一把大刀。火光下显得威风凛凛。只是他口中地言语却不怎么威风了:“总督大人。左贼已经进城。九江已无法固守了。还是随末将杀出城外吧。此非战之罪。想来皇上也不会怪罪。”
“杀出城外?”袁继咸摇了摇头:“本官身为九江总督。有守土之责。又岂能弃城而逃。黄总兵。你是客军。这些天多谢你协助本督守城。否则九江早已为贼所破。你先逃吧。本官已决心与城谐亡。”
黄斌卿还想再劝。前面地喊杀声越来越大。距离总督府不到半里地了。他只得用刀柄在地上狠狠地跺了一下。叹了一口气:“我们走。”
黄斌卿走后。袁继咸身边地数十名亲兵大眼睁小眼。脸上都是一片惊恐之色。几人趁着夜色。悄悄地从黑暗中隐去。袁继咸并没有理会。道:“走。陪本官到城头。”
一群人打着火把,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城头走去,等到了城头,陪着袁继咸身边的亲兵由数十名只剩下五人了,城头上悄无人影,看到城里大乱,守城的士兵早已撤了下来,此时从城北开始的火光已已经延到了城中,并且还在迅速的朝各个方向延去,各种惨叫声不绝于耳,叛军已经在城中释放他们憋了多日的兽性。
袁继咸向南京的方向拜了三拜,望了望还留在自己身边的五名亲兵,脸上一片沧然:“本官上辜负皇上的信任,下不能护得一方百姓,实在无颜再苟活于世,本官死后,你们好自为之吧。”说完,从城墙纵身跳下,刚好跌入护城河,一声巨大的水响后,河中恢复了平静。
“大人。”五名亲兵眼睁睁的看着袁继咸消失在城头,放声大哭。
哭了一会儿,其中一人道:“我等深受大人重恩,不能让大人走的太孤单。”说完,也纵身跳下,在此人的感染下,又有两人跟着下跳。
此时整个九江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地狱,叛军肆无忌惮的将手无寸铁的百姓杀死,妇女就地奸污,左良玉对一路的情景视而不见,自得意满的跨入了总督府,他已答应部下在九江大索一日,至于一日后九江变成如何,他并不关心。
只是听闻袁继咸跳入护城河而死时,左良玉脸色沉了下来,心中颇为恼怒,这个袁呆子,竟然宁死也不向他投城。
九江城火起时,李成栋的人马离九江不过数十里,正在一处野地扎营,有军法官的监督,这次李成栋的军纪确实做到了与百姓秋毫无犯,看到九江大火,李成栋与诸将都是大惊,只是夜晚不便查看,众人只得疑神疑鬼的重新睡下。
第二天,李成栋刚要拨营起寨,从九江城逃出来的黄斌卿已经来了,从黄斌卿口中得到九江失陷的消息,李成栋顿时进退两难。
…………………………
求一下推荐票,老茅知道老在后面求票不好,可是不求,票票就涨不上去啊。
第六十章出人意料的战局(一)
李成栋不敢自作主张,他奉令增援九江,皇帝可没有交待九江城破后他该如何行事,只得留在营地不动,派人快速向后方禀报,好在他们的营地还没有拨去,倒无需再扎营,不过,加固营地是免不了的。
见到自己的援军,惊魂未定的黄斌卿部才安心下来,此次随同黄斌卿逃出来的官军不到二千人,黄斌卿忍不住扼腕长叹,若是这支援军提前一天到来,九江何至于失守,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眼下他是败将之军,如何敢指责李成栋。
李成栋本以为既然见到了黄斌卿,后面一定会有追兵,一直下令部下严阵以待,只是直到中午,连追兵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为怕左良玉的水军拦截,王福领着大军弃舟登岸,并没有走水道,陆路不比水路,光是各种物质的搬运就花了数天的时间,王福接到九江失陷的消息刚离安庆数十里,王福想也没想,马上下令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大军转了一个向,重新返回安庆,并派人传旨,让李成栋也回安庆。
王福虽然属意在九江与左良玉交战,但九江既然失陷,王福当然不会让自己去碰坚城,反正时间暂时在自己手里,把战场转到安庆也无不可。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王福带着大军重新回转安庆,二天过后,李成栋带着黄斌卿也回来了,对于九江的失陷,王福并没有处罚黄斌卿,黄斌卿与袁继咸死守九江十余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听到袁继咸不肯逃跑而要与城同亡时,王福也不禁动容,在他的映像中,明末能够死节的文臣武将极少。
王福本以为左良玉攻下九江后会很快向安庆进攻,到时自己坐拥坚城,又以逸待劳,击败左良玉并不困难,没想到连等五六天后,左良玉却在九江不动了,这下,轮到王福沉不住气了,虽然相持下去对左良玉不利,可是王福同样没有时间与左良玉耗下去,否则打个数月,等到清军南下,只会白白便宜清人。
大量的锦衣卫探子向九江城涌去,想探听到左良玉大军为何不动的原因,只是九江城戒备森严,白天尚且大门紧闭,每日不过早晚各一个时辰的开城时间,锦衣卫的探子虽然混了进去,却什么消息也没有探到。
又等了数天,眼看着进入崇祯十七年的九月份,王福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满人耐寒不耐热,事实上,从五月份进入北京之后,鞑子除了派出吴三桂对李自成追击后,他们自己的大军一直龟缩在北京不动,连山东、河南都没有派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