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42章

一世吉祥-第42章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栌眯墓鄄焖剂科渲械览怼k尴嘈潘潜热魏蜗壬家痰煤茫闱形鸸几毫穗薜囊黄嘈摹D忝窃菽嫱耍院蟠钪吕戳耍黄鹛砸楹椭掠泻慰捶ā!�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徐文瀚年仅二十六岁便入阁拜相,委以主理举国钱粮的重任,乃是执掌大夏命脉的天字第一号重差。杨致虽年未弱冠,战功彪炳名动天下尚在其次,行事更是奸狡老辣,连皇帝都要小心看他几分脸色。皇帝让太子向这么两个人从旁偷师。话已经说得相当透彻,他仍未就此放弃赵恒。

半个时辰之后,杨致就奉召而来。一见太子赵恒神情懊丧,王雨农默然侍立,便知议和谈得砸了锅。君臣见礼寒暄后,皇帝唤过马成给三人赐了座。将王雨农的奏章递给杨致,不动声色的道:“你且看看这份奏章再告诉朕,你作何感想。”

杨致接过来看了个仔细,心下又好笑又好气。又不便当场让太子与当朝首辅宰相两位重量级的人物脸上太不好看,是以神色古怪的叹道:“臣看了这奏章。只是觉得那些战死大漠的将士死得很是不值。”

“朕方才还自提到,朕怕日后无颜去见数万英灵于地下!朕怕你看到九死一生换来的是这般结果,会头也不回的转身投了南楚!朕怕百年之后,后世会唾骂朕是昏聩之君!朕意命你全权主持与突厥和谈事宜。你意下如何?”

“多谢皇上对臣如此信任。”杨致一脸忧虑的道:“只是近日臣既要准备乔迁赐邸,又要筹办婚事,府中诸事繁忙,实在抽不开身啊!”

赵恒与王雨农不禁面面相觑:你那琐碎私事难道比关系国家利益的军国重务还重要?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得这么直接的,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眼前这位大爷有这个狗胆!

杨致的意思皇帝却是心知肚明:你叫我去我就去啊?且不说明码标价概不赊欠,哪怕是张空头欠条也是好的。你话总得有一句吧?

皇帝眼中的一丝厉芒如闪电般一划而过,就手摸起龙案上的御笔向他砸了过去,笑骂道:“你个小兔崽子!就当是朕这一回先欠了你的,就当是朕替那战死大漠的数万大夏儿郎求你,成不成?”

这还差不多!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再拿大不去的话,就等于吃饱了撑的逼他翻脸了。杨致捡起御笔呈上龙案,笑道:“皇上言重了。有道是君有命臣不敢辞,微臣只好勉力一试了。”

赵恒与王雨农这才知道杨致是在跟皇帝讲价钱,顿时看得瞠目结舌。赵恒更是心下连连感慨:难怪父皇说这厮丝毫不惧皇权之威!看他浑然不当回事的样子,谁叫人家手底下的玩意儿高呢?

皇帝欣然问道:“议和之事虽不用如斩将破敌一般厮杀,却也是斗智斗勇颇耗心力。朕且问你,你有几分把握?大概能让那突厥国师作出多大让步?”

“这个嘛……臣也不大好说。”

你是杨致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没把握?太子愈发感到有些不服气。皇帝也颇不放心的皱眉问道:“此话怎讲?”

杨致笑道:“臣的意思是,好比臣与人打架打赢了,现下对手被打得怕了请求讲和。臣有时候可能只要他赔礼道歉,再赔上一点汤药费。有时候觉得看他不痛快,便逼他多掏个几百两。有时候若实在气得狠了,连逼带吓的讹他上万两银子那也都没个准。”

皇帝与赵恒、王雨农登时恍然:这位大爷是个绝计不肯吃亏的主,那安贵侯还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何况上回还没劳您老人家亲自动手开打呢!……您不会把突厥人逼得狗急跳墙再跟大夏开战吧?

皇帝长长松了一口气,笑道:“你这厮倒是说得有趣!你要朕做些什么,尽可直说。”

“第一,请皇上向讨虏大将军卫肃下一道旨意,八百里加急火速送往朔方。让卫大将军自接旨之日即刻点选二万精骑,深入大漠启衅寻战。打得过便往死里打,打不过逃逸避战也不丢人。和谈一日不成,便如此这般一日不休!”

太子大惊道:“这岂不是等于两国重启战端?那还有何必要与之和谈?”

杨致冷冷道:“突厥人为何要遣使前来长安议和?因为他打怕了也不想打了。可他为何又敢漫天要价?因为他吃准了大夏也不想打了。但我偏偏就不套他那个碴!打输了还不老实是吧?好啊!那咱再接着干就是了。”

王雨农斟酌道:“飞虎侯,这……这恐怕不太合适吧?突厥使团就在长安,两国已决定和谈。大夏乃中华上国礼仪之邦,这样怎能彰显和谈诚意?依老夫看来,皇上只需命卫大将军率军出朔方操演,陈盛大夏军威震慑突厥即可。等到实在谈不拢时,再发兵征伐也不迟。”

杨致冷笑道:“王大人有所不知,边打边谈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两国一天和谈未成,就一天都是你死我活的死敌!突厥人撕毁和约连眼睛都不眨,对大夏想打就打,凭什么我大夏就不能?现下突厥陷入内乱分裂,正自家窝里斗得正欢,若不趁机在背后拿刀捅他,那还有天理吗?平时上哪儿去占他这样轻松的便宜?”

“卫大将军在朔方打得越狠,在长安的和谈对大夏就越有利!大夏是礼仪之邦不错,对朋友当然是以礼相待友好往来,对敌人唯一要彰显的是勇气、决心与实力,绝对不是什么诚意!”

“好!”皇帝点头赞道:“朕今日就按此下旨火速发往朔方!杨致,你接着说。”

“第二,请皇上遣派内廷禁卫府精干侍卫,将突厥使团严密看押,灞桥馆驿即日起许进不许出。突厥人在长安定然有细作潜伏,朔方的战况进得来,和谈的消息我却让他出不去。”

“说得有理。朕稍后便可办到。”

“第三,皇上既然说命我全权主持,那便一切和谈事宜只能由我专断,任何人不得干涉,包括皇上在内。”

“朕准了。”

“第四,请皇上下旨将禁军大营行辕借我一用。我就将那和谈地点设在禁军大营之内,这样杀起人来也方便一些。”

皇帝不由吃了一惊:“这又是为何?……朕倒不是不愿,只是自古便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管如何这总归是两国和谈,你必须把握好分寸!”

杨致阴恻恻的笑道:“皇上,现如今我为刀俎,他是鱼肉,就不要讲那许多规矩了吧?不过我这也是有备无患,您看我像是那不讲道理的人么?您尽可放心,我绝对是以德服人,不会乱来的!”

第092章我说了算

正是因为杨致太会“讲道理”了,皇帝才会对他放心不下。上金殿告御状的那一幕精彩演出,至今令文武百官一想起来就脊背发凉遍体生寒。以德服人?安贵侯让您三五几下就“服”了个家破人亡还有冤无处诉啊!

突厥人并不是任人捏搓的软柿子,皇帝倒不是担心大夏在和谈中会吃亏,而是担心杨致将突厥人逼得太狠,令他们横下心来跟大夏咬牙死磕到底。如此一来,皇帝自朔方调兵南下作战的战略意图便绝难实现了。

所以干脆向他挑明:“杨致,朕既决意与突厥和谈,绝不是为了与其不死不休的再度开战,这一节你务必谨记。你方才向朕所请的那四条,朕也都能办到。和谈一切事宜皆由你临机专断,但恒儿与雨农仍需以佐理身份参与其事。”

“你放心,朕说话算话,他二人只是从旁辅助,并无决断之权。雨农温和持重,与你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甚是相宜。和谈若到走火难圆的紧要之处,也好从中斡旋。恒儿熟谙六部朝务,用心观摩之余,琐繁具体之事亦可协助办理。禁军大营行辕一应将校军士任你差遣,明日朕在旨意中,授你先斩后奏之权即可。”

皇帝总算是明白过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与其上赶着让太子去出风头树威,还不如让他扎扎实实做个学徒工来得实在。皇帝煞费了一番苦心才想出这么个偷师的主意,诸方势力格局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徐文瀚与杨致既不会束手束脚,也无从拒绝。

夏历武成二十五年八月初九日,圣旨下:着一等飞虎侯杨致,全权主理大夏与突厥议和。着太子赵恒、龙渊阁大学士王雨农,会同佐理其事。与议和相关之一应事宜,皆由杨致临机专断,便宜行事。

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也就是说。太子和首辅宰相都成了为他跑腿打杂的跟班了?牛人啊!

满朝文武不难掂出这道圣旨的分量,心下尽皆雪亮:太子与王雨农必定在突厥人那儿碰得满头包,惹得皇帝很不高兴。可一个知兵好战的铁腕后台老板,派了个疯子似的强势怪物去前台当伙计。那还是去跟人家议和吗?

这道圣旨颁下的前夜,二百名全副武装的大内侍卫便将突厥使团入住的灞桥馆驿围了个密不透风。为首的侍卫客客气气的告知突厥王子索力和国师忽尔赤:为了绝对保证使团人等的“人身安全”,即日起请勿擅离馆驿一步,以免被当做破坏两国邦谊的乱党贼子“误杀”。

次日圣旨颁下之后,突厥使团再度接到通知:自即日起。大夏一方由飞虎侯杨致全权主理两国议和一事,和谈地点设在禁军大营行辕。至于何时开始和谈,自会另行通知。

忽尔赤原就担心,与太子赵恒磨得太久会令大夏皇帝恼羞成怒,所以才有了一点隐晦的松动。不想双方停议一天之后,对手就变成了那魔王杨致。心知自己的小聪明有点玩得过了头,不由暗暗叫苦。

仔细一想又定下心来,也萌生了和赵恒一样的念头:大夏的软肋明摆在那里,两国之间的态势不是短期内有哪一个人就能改变的。就算他是杨致,也一样不能。

但是使团的待遇变了。对手变了,就那就意味着大夏皇帝的态度也变了,自己的谈判策略必须跟着变。前日透露给大夏太子的价钱,即便被砍掉一半,突厥仍是大占便宜。和狠人较量,最怕的就是夜长梦多,必须速战速决!

可这一回还没开始谈判,双方的形势就整个儿倒过来了。突厥使团一连接到两次通知后便再也无人理睬,被晾在灞桥馆驿形同囚禁。忽尔赤第二天便向看守的侍卫要求,请飞虎侯尽快安排和谈事宜。话音未落就被顶了回来:飞虎侯已经交代过了。他老人家近日乔迁赐邸又即将新婚大喜,十分繁忙,等哪天有空了自然会安排和谈。

大感郁闷的并不只是突厥国师忽尔赤,太子赵恒心里也满不是滋味。圣旨颁下以后。奉旨“佐理”的赵恒与王雨农便老老实实的前往禁军大营行辕静候和谈,谁知杨致一连几天连个人影都不见!理由与告知忽尔赤的别无二致。

赵恒心下大为不忿:当今太子和堂堂首辅宰相给你打杂也就罢了,可你这个正主儿像个没事人似的该干吗还干吗,倒让我们傻不拉几的为你值班,这像话吗?

王雨农神色淡定的劝道:“飞虎侯行事筹谋慎密,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是一击必中。他此举必有深意,请太子殿下万勿急躁。”

他虽未直言其事,但赵恒也知道他是给自己留了脸面。安贵侯是他的嫡亲娘舅,在杨致未上金殿告御状之前,谁会料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当朝国舅会落得个那般凄惨的下场?

好不容易等到第五天,杨致来倒是来了,却让赵恒和王雨农吓得心惊肉跳。

郁闷之极的忽尔赤第二天晚上在一位“好心”的大夏侍卫口中,探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夏帝前日便有一道旨意以八百里加急发往朔方,命讨虏大将军卫肃点选两万精骑向突厥开战。

忽尔赤一开始还是半信半疑,以为是杨致的惑敌之计。但到了第四天晚上,潜伏在长安的细作不惜曝露身份冒死来到馆驿,向他证实了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

一夜无眠的熬到次日天刚放亮,忽尔赤就要求看守侍卫前去禀报:“如若飞虎侯再不安排和谈的话,我突厥使团就只好先行回去。等到飞虎侯什么时候有空了,突厥再遣派使团前来长安议和。”

看守侍卫见他态度强硬,不敢再擅自做主推拒,便带了忽尔赤的亲随前去传话。可到了正午时分,看守侍卫给他答复的时候,带回来的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连同人头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几句冷冰冰的话:飞虎侯吩咐我转告国师,什么时候和谈得由他说了算。此人对飞虎侯不敬,该杀。

——————————————

PS:成绩滥得让我无语。。。。

第093章杀心顿起

忽尔赤当然知道中原王朝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说,可那个叫杨致的魔王似乎并不太讲究这个规矩。如果不是铁了心决定死战到底,一般情况下没人会这么干。

杨致听了忽尔赤的亲随传达突厥使团的态度后,眼睛都不眨的吩咐道:“来人!将这个傻鸟拉出去砍了!把人头给那位国师大人送去,也好让他认真想想清楚,他是跟谁在议和。”

太子赵恒骇然大惊道:“万万不可!请飞虎侯三思啊!”

杨致神色淡漠的道:“皇上的旨意是一切由我临机专断便宜行事,太子殿下难道忘了么?如果您觉得我抢了您的差事,那好啊!我回去,您还接着来。”

赵恒干咽了一口口水,讪讪的道:“飞虎侯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是吗?突厥人肆无忌惮撕毁和约,袭扰威胁我大夏边境,屠戮劫掠我大夏百姓,敢问太子殿下,您认为他们过不过分?我向皇上保证过要以德服人,这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用血淋淋的人头来“以德服人”,赵恒与王雨农不仅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听说。

王雨农一脸忧虑的劝道:“太子与老夫绝无干预飞虎侯决断之意。自飞虎侯主理议和之后,和谈尚未开启便悍然斩使,恐会激怒突厥使团愤然离去而致两国和议破裂,岂不是大违皇上与其和谈之本意?”

“王大人多虑了。皇上因何而议和,我时刻不敢有忘。且不说那突厥使团无插翅可飞之能,如若就此愤然离去,那忽尔赤也断然做不到突厥国师。该当如何谈判,我自有分寸,太子与王大人无需多言。”

王雨农资格既老又是一身正气,杨致对他颇为尊重才耐着性子解释了几句,对兀自懵懂的行刑军士决然挥手道:“还不赶快行刑?尔等是想抗旨不遵么?!”

杨致说得一点不错,忽尔赤并未因亲随被杀就愤然放弃和谈。事实上即使决定放弃的话。整个突厥使团绝不可能活着离开长安。但大夏若是决意死战到底的话,也不必将突厥使团留到现在。所以忽尔赤冷静的思索一番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夏一定会与突厥议和!

新近受命主理和谈的杨致,与先前称不上是对手的大夏太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从拘禁使团到请旨开战。从置之不理到斩使恐吓,都是为了展示大夏空前强硬的议和姿态,从心理上向突厥使团施加巨大的威压,以便在和谈中争取到对大夏最为有利的筹码。既然如此,无非是在和谈中多作些让步就是了。又何必怕他?

把突厥使团足足晾了七天以后,估计他们的锐气也消磨得差不多了。这天一早,忽尔赤终于等来了杨致的通知:双方马上开始和谈。

杨致将和谈地点安排在禁军大营行辕议事大堂。他是皇帝指定的首席谈判代表,自然坐了大堂主位,赵恒与王雨农一左一右坐在他两旁。在威武肃杀的军营举行和谈虽非绝无仅有,却也并不多见。枢密院太尉陈文远、禁军大将军耿进及副将曾英明等一众军方巨头与禁军高级将领,都饶有兴致的自发前来,在堂下分坐两旁列席观看,耿超也赫然在列。

杨致与赵恒和王雨农高坐大堂将位之上,只在堂下一侧给突厥使团摆了一张小小的书案。让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两国之间议和的谈判。反而更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