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443章

明末英雄-第443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竦悼飧鲇攀疲】赡艿哪碜《允值谋鞑⒋幽诓靠焖俟セ鳎本×克钟昧κ贡鞑惶菀妆徊荒敲从辛Φ母竦驳部;蛘咴诟髦指丛拥耐仓绿跫榛畹牡钟』蛐沟舳允直鞯牧α渴迪滞淮獭�

优良的铠甲防护装具也使得对手的长兵刀刃或刺刃很难轻易对青年旅的官兵们构成伤害,而青年旅沉重而有力的长刺刀却能够破开任何位置的敌军铠甲并有效的利用三棱刺刀的优势“见血放血“。

长刺刀在实战中的独有优势使它并不逊色于一般用于格斗的长兵器多少,甚至白兵突击效果远远好于新军主力部队中常见并做为辅助武器的“套管钢矛“

如果说要是在正常的情况下,青年旅的官兵们凭借训练和士气优势即便对这些后金残敌即便有优势也不可能赢得压倒优势的话。那么在整个后金残军在猛烈的火枪和重掷弹的轰击之下遭受了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则显得几乎是一边倒了。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颇有临敌经验的后金军官们还是做出了尽可能正确的选择,原本企图四处应敌的后金大阵迅速向中央塌陷而去,企图重新集结成一团。

然而当残敌脱离一线之后,在李少华特殊号声的指引之下,还没有把燧发长枪中的待发弹丸打出去的官兵们又展开了一阵猛烈轮番开火,那些威力巨大的一两重弹继续弹近乎无虚发的飞入了人群之中,让看似十分密集的队形再一次成片的倒下。

此时的皇太极,早已不打算继续顽抗下去了,他企图命令队伍投降,可猛烈的打击带来的混乱,竟让军令都无法有效的传达。

幸亏在这个时候,原本有着一丝拼死搏斗的后金残军在付出了过半的死伤之后,终于丧失了继续顽抗下去的勇气,像很多曾经的新军主力部队手下的败军一样趴在地上准备等死。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才终于有了机会站起身来。他虽然知道面对在战斗中不太喜欢留俘虏的新军主力部队,这么做的结果很可能是被密集的铳弹所集火。可还是愿意冒险,不然的话这本来就不算多的部众很有可能在那些强敌不分青红皂白的扫荡中所一一屠戮了。

“不要开枪!我们愿意投降!“这些年来皇太极也逐渐了解了有关新朝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新朝白话”及其相关的一些用词用语习惯。再加上其一定的汉话功底,因此他的话反而让李少华等人觉得这个人虽然是个中年年纪摸样的人物,却很像那些曾经叛逃新朝的叛徒们。

“你是什么人?”一名负责上前搭话的青年旅小战士上前搭话到。尽管此时的皇太极按照对新军的了解没有携带任何兵器,甚至脱掉了铠甲,而且双手举过头顶,不过赶来的几名小战士还是不敢放松警惕的用那长燧发枪指着这个人

“我是负责这些部众的首领。也就是你们要找的人。我可以试试给这些不再有战斗愿望的部众下令看看,以证明我所说的话。”

李少华则让负责通信的小战士们向这些打算投降的顽敌下令道:“所有的人都要首先放弃铠甲和兵器,分成十处,一个一个走过来接受我们的束缚,明白没有?”

李少华看过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同后金军的一些交战纪录,知道这些满洲人虽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所遇到的最强悍的对手,却是新军主力部队遇到的最为顽固的敌人。就连老弱往往也有不俗的抵抗意志,因此没有思考的放松警惕。他还专门的亲自叮嘱队伍随时准备战斗,地方这些人的反抗,并留有一定的预备队准备应付意外的情况。

不过让在接受这些残敌的投降的时候,因为有皇太极的主动相助,劝说各队主动投降,在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意外。

这让李少华也不由的感慨:这支当年的主力部队曾经的强敌,虽然装备和射术表现并不差,但却不在有当年的顽固和勇悍了。

在绝大部分人都在威慑和皇太极的主动劝降之下束手就擒并集中在一起的时候,皇太极的心也提了起来。毕竟在这时候如果新朝主力部队不打算留俘虏,那么所有的人就都会面临一场屠戮。虽然如果不选择投降的话,结局也不会有多大差别,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会扮演极不光彩的一个角色了。

让皇太极庆幸的是李少华终究没有下达屠戮这些俘虏的命令或露出这方面的意向,而是主动站出了对皇太极笑道:“你算是多少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情。没有让这千把人白白的去送死了。“

这时候皇太极不知怎的,却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我们的投降不过是争取一份生的希望罢了。虽然希望生,但是如果贵军嫌俘虏太麻烦要处理掉我们的话,还是尽早比较好。”

李少华却不以为意的解释道:“你应该感谢那些辽东的残民们在内地的生活中做出了表率。圣主在我们出发前就说过:你们这些人终究不是异域异种之人,即便是成年男性乃至投降的军兵,只要主动投降,就不会面对过于严苛的结果。”

第1107章 军威之慑

巴图尔与顾实汗统领人马实际上亲自观察了这场战斗。

李少华所率领的这支听起来名堂很响亮的“首都青年旅”在装备和火力上并没有带给准葛尔部的巴图尔怎样的震撼。比起他在六合一带曾经见到过那近乎神技一般的火器军队,这支少年部队也就是铠甲看起来很精良而已,火铳的威力似乎也不小,似乎还能够格斗,其他都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而这之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作风之强悍,白兵格斗之凶厉却给巴图尔带来了如同当初在六合演武之时同样级别的震撼。

他听说过火铳队的运用法有什么六段击、三段击之类。可却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种利用火器的战斗方式:把威力巨大的弹丸当成了白兵中延伸的火力长矛,以无可抵挡的威力在突击作战中给予敌人连环打击。这从根本上就颠覆了从东方到西方的一系列已知的火铳队战术。恐怕也只有实战作风超出寻常的新军主力部队,才有可能以这种惊人的方式战斗。

而这个时候再联想起当初六合演武场上的一些事情,也就更加让巴图尔震惊了。

正如一些新军中的叛逃者所说的那样:新军主力部队的强大,并不仅仅像外面一直传闻的那样仅仅是铠甲精良、火器犀利。主要的原因是不论东方军队还是西洋的军队都根本无可比拟的战斗精神,带来了全新的火器运用方式。

如果说在这场战斗之前,巴图尔还有准葛尔部内的不少人都有一丝异心:这新朝如此的行事霸道,要不要先把这支看起来并不算强大的武装解决掉,然后再西逃西征另开天地?

而现在,巴图尔依然相信集卫拉特各部再配以合理的布局,不是没有拿下这支年少而轻狂之军的能力。可却没有人真的打算这样做了。

这些并非装备一流的少年军队仅仅是用这并不超出常规的兵械就发挥出了一以胜十的战力,如果一支几千人的骑兵队伍配属上自己当初在六合一带所见的那种兵械,恐怕就算是卫拉特人逃到天涯海角也有被轻兵突袭而全灭的可能。

内心这样想,场面上就更不吝啬于对青年近卫旅的赞扬:“刚才的交锋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有想到这些少年们是如此的强悍和勇敢。我们连反应的时间就没有,战局就已经奠定了。我担心刚才我军如果有所异动的话,恐怕会引起误会,希望少将军不好再意“在重新见到李少华等人的时候。巴图尔和顾实汗的通译毫不做作的赞赏道。

不过,刚才的这场战斗却让李少华更为清醒的认识到了这支首都青年旅同新军最精锐部队甚至是新军主力部队的差距所在。

那就是尽管首都青年旅配备了如今很多军队都没有的带长刺刀的燧发长枪,可这种传统的单滑膛火器并且没有多少靠谱炮兵的配置带来的火力局限也过于明显了。以这样简陋的火力,能不能对抗兵力明显占局优势,比如五倍甚至十倍乃至更多的强敌,李少华的心中也开始泛起嘀咕。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接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别的问题,应该试试看以首都青年旅的战斗作风,如果运用传统的火器运用方式会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我军终究不过是一支四五千人的队伍而已,今后的行动若是遇到敌人的大军,正面牵制敌军的任务终究还是要看诸位配合的。我率领的这支队伍并不是新朝最精良的部队,战力还是有所局限的,只能当做奇兵来运用。。。“李少华也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太多弯绕的人,这让喜欢同直爽的人打交道的不少卫拉特部众在感受到震慑之余也颇有好感。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快马从伊犁城以北的方向传了过来,正是卫拉特人负责信报的游骑。

巴图尔的卫兵亲自把急报接到手中,查看无误后送到了巴图尔的手中。急报并没有出户巴图尔的预料:在准葛尔部集中兵力在伊犁城下同后金残部对峙的时候,一直以来同准葛尔部为敌的哈萨克汗国杨吉儿汗似乎有些按耐不住,出动规模不小的大军进逼卫拉特部西部边境。这支大军似乎并不打算冒进,不过也给在边境空虚的准葛尔部带来很大压力。

见到在这种外交场合下,那卫兵都不顾体面的上来送报,胸中并无多少城府的杨少华也大致猜出个一二,直言道:“是有紧急的兵事么?我猜肯定不是现在已经是泥菩萨过河的吐鲁番人或叶尔羌人,而是西面的哈萨克人吧?”

“正是哈萨克杨吉儿汗的大军!”对于这件事,巴图尔也并不避讳。

对于哈萨克汗国,不论是最为老对手的准葛尔,还是出发前复习了不少外情部资料的杨少华都多少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哈萨克汗国是一个不小的政权,所统帅的人口完全不比最颠峰时期的后金逊色,甚至还要略强之。它拥有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万上下的人口以及三十万成年男丁,能够随时动员起来并出动的常备大军就多达十五万人之多。如果考虑到这里面的骑兵化比率很高,而且不少还都是旧疆一带的良马,那么甚至可以认为哈萨克汗国是一个国力不小的大型政权了,并不比当年成吉思汗统一时的蒙古各部或者当年帖木儿的家底逊色多少。

当然,身为旧疆富裕地带的大国,哈萨克汗国军队的战斗力倒不似后金或当年的成吉思汗那样凶悍。论同等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比卫拉特诸部尤其是准葛尔部也逊色不少。不过凭借着国力上的优势,还有杨吉儿汗统率下的相对统一,还是在这些年来的冲突中对卫拉特人略占一些上风。

杨少华也并不避讳,依然颇有自信的说道:“我们没有主动去找它们,而是他们主动送上门了。那么我们就去会一会这些当年帖木儿的部众们吧!“

对哈萨克汗国军队有着更深刻了解的巴图尔却多少感觉到一丝兴奋:他当然明白哈萨克汗国大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有新军作战旅的助力,就算不能完胜那也不会有多少残败的危险。

第1108章 草原汗国

杨吉儿汗的确打算趁卫拉特人的主力不在边境的时候攻略一翻并吸引对手的主力了来战,不过做为统帅哈萨克各部,如履薄冰一般的盟主,他显然并不打算像某些小型政权那样进行孤注一掷的豪赌。

打算投入到这次进攻行动中的军队大概只有哈萨克本部的五六万骑兵,以这个力量进攻卫拉特诸邦当然是没有太大把握的,更别说再加上个最近以来风声很盛的新朝远征军。加上布哈拉汗所配合的一万五千人马,足足七万骑兵的队伍也是一支规模不小的人马了。

七万骑兵及其所消耗的后勤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以步兵为主体的十数万大军的主力所消耗的资源了。不是像当年安卡拉会战时那样在富庶且可以四处抢掠的地方行军,队伍也只能沿着少数战略通道前进,还要把大军分成相距二十里左右三路队伍,以保证在那些水草丰盛的地方也不至于给喂马带来过多的难题。

布哈拉汗在以前的时候,可以凭借坚固的城池,虽然对杨吉儿汗多有忍让,但也谈不上臣服。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叶尔羌汗国传来了风声鹤唳的消息:新朝远征的先锋虽然兵力不多却以摧枯拉朽的方式一路袭来。那曾经在河中一带算是不小势力的叶尔羌人仅仅是在安乐城内外的一战之中就连东带西丧师五万遭到重创,这甚至吓的一度对布哈拉汗国不怎么恭敬的叶尔羌势力甚至有了向布哈拉汗街道逃亡以及商讨共同抗敌的事情。

这让布哈拉汗的内心十分忧虑:布哈拉坚城在那些传说中几乎“无坚不摧”,擅长“闪电般夺城”的强敌面前究竟有多大把握?

这些压力终于使他同意了杨吉尔汗的来使这带来的动议:以主力北上协同哈萨克人在卫拉特人那里搞一次大的行动,牵制或者说干扰那些自叶尔羌境内西来的强敌,如果有可能成功,那就是另外的开辟一翻天地了。

按照布哈拉汗得到的消息:新朝远征大军主要集中在天山南路,而且似乎携带了沉重的给养,河中诸部唯一优势恐怕就是在于充足的马匹和骑兵带来的战略和战术机动力优势了。

对于新朝远征大军在东面摧枯拉朽风声鹤唳的消息,杨吉儿汗却并不以为然。他知道新朝是一个志在恢复唐汉旧疆的旁然大物,所派出的军队必然是精悍的。可是整个河中一带几大汗国的兵力加在一起足有二十万堪战主力大军,不比当年的贴木儿逊色多少。那本土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新朝吞并卫拉特人和叶尔羌汗国的地盘之后还有多大力量越过险关山岭威胁河中各部?

“关于那些中原人,有什么更详细和更靠谱的消息没有?”行军的路上,杨吉儿汗直言不讳的询问布哈拉汗道。

此时的布哈拉汗没有了过去的那些追求面子上的平等的架子,对此毫无隐瞒的说道:“那支中原远征大军不出所料也是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而且马匹都还不错。因为携带了大量的辎重,他们长途行军的速度并不算快,可是在战斗与战术的时候似乎相当有一套。那叶尔羌人派出去的大军不少都是全军覆没式的惨败,根本没有多少人逃出来。不过据可靠消息:这些中原人的长处在于火器。他们在作战的时候会携带很多铳管并事先添装好弹药,作战的时候弹如雨发,而且开火的时候十分沉稳,往往能以少量的兵力就给予优势兵力的对手沉重的打击。”

布哈拉汗的说法杨吉儿汗也曾经得到过一些消息,对此他也是报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河中一带的各汗国对火器并不陌生。他甚至有些期待在这次转攻卫拉特人的行动中能够遇到新朝远征过来的偏师,看看这些新朝大军精悍到什么程度。

规模庞大的队伍在进入准葛尔人的地盘后只遭到了了一些临时武装起来的牧民的袭扰,兵力众多的情况下,精骑也不会缺乏。很快这些前来骚扰牵制的卫拉特牧民大部分就被清扫一空。

杨吉尔开始下令把侦骑的侦察范围扩展到向前四十里左右的样子,并在夜间的时候也尽可能的不松懈。大军在逼近伊犁城一定距离的时候就展开就地驻扎,准备迎敌。

在这四战之地驰骋了多年并不段发展壮大的准葛尔人还有顾实汗所率领的队伍当然也并不白给,在哈萨克与布哈拉汗国七万联军侵入旧疆北部草原没有多远的时候。巴图尔就率先率领了两万准葛尔主力赶到了。

准葛尔的主力虽然只有两万人,但同这支人马打过不少交道的杨吉儿汗却并不敢依仗兵多就怎样的松懈。他下令大军在接敌之前近一步的靠拢起来,并以连绵十几里的横队大阵迎敌。在拥有三倍以上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拥有足够的纵深,战线也不会是像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