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450章

明末英雄-第450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我想这件事情你还是尽早说比较好。我必须在临走之前给你在众人之前公开的立下名分,这些事情终究是不可能向其他人隐瞒的。”

张海问到这里的时候,李千兰忽然间低下了头,有些羞愧的回道:“这件事其他人都了解了。不过还好,似乎没有什么不太好的苗头。”

张海却叮嘱道:“有也无所谓,这些事情是当家之人终究要面对的。”

就这样,没有经过太多的犹豫。张海就亲自来到了北殿同**杨秋霞等人坦然的讲了自己的安排和一些想法。

对此,**杨秋霞等人也当然没有多少异议。李千兰虽然并不在**等人的身边长大,但怎么说也是当年的**夫妇二人帮助这些孩子脱离苦海的。而李千兰这些年来的表现,即便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军政事物的**夫妇二人也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千兰是个靠谱的女孩儿,海儿这样做并不算错。这些年来,我们新朝都是搞密室政治,其实也该完善一些正经的制度了,至少应该让一直以来辅佐海儿执掌权柄的人见见光。让千兰拥有皇贵妃一般的尊贵地位我并不反对。我想天下人以及队伍里的其他人也应该能理解海儿的用意的。”杨秋霞鼓励张海道。

为了明确李千兰的地位,在筹备这次大婚的时候,虽然无需按照旧朝时候礼部那一套规矩来准备,也宴请了从队伍内特别是那些将有执行留守任务的队伍内及其家属,还有南京城队伍之外的很多人到场来做见证。

在许多有过见识的人眼中:对于皇家来说这场婚礼根本算不上什么出人意料,恐怕连一些旧时皇亲国戚的排场也没有。不过,寻常府一级的大户人家的水平还是有的。更重要的在于:这场婚礼的举办地点位于就是队伍内的一些人平时也很少能去的皇城之内,没有人怀疑这是什么冒名顶替的骗局。

即便是这场寻常民间大户水平的皇家婚礼,终究还是让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李千兰与张海二人在一整天下来多少有些疲惫不堪。

此时的小慧兰早已是懂事儿的年纪了,对于这种场面,她却多少觉得有些气愤与无奈。她没有想到,一时以来在她的心目中那样令人尊敬的姐姐,竟然突然之间以这样卑劣的方式夺走了母亲的**爱,甚至有可能是自己的**爱与将来的前景。

第63章 征前疑云

在聪慧的小慧兰心中还有一个隐隐的猜测:经常在西院活动的她清楚的记得父亲十多天以前似乎有些奇怪,以从未有过的神态低着头迅速的回到了卧房之中,对自己连理也没有理,似乎惟恐避之不急似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但是从来没有对自己这样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思来想去,小慧兰觉得只有一种可能:父亲当时身体一定不好,肯定是极为的难受,并不像让自己察觉到难受的样子………对,只有这一种可能。

思考了许久之后,小慧兰更加恐惧了:他想起了父亲那天肯定是约李千兰一起去做什么事情去了。

可是如果与李千兰在一起有了这么不好的遭遇,怎么会突然间就对母亲冷落起来,还与李千兰这样举行当中的婚礼?两个人这样热烈起来?听说就是母亲当年,也从来没有这种待遇。杨思当初自然也没有。

结合日常从闲书中看到的一些东西,她终于更加明确了自己心中隐隐的猜测:那李千兰是不是耍了什么小手段陷害自己的母亲?父亲其实是有些优柔寡断的人,可为什么连这点儿粗浅的伎俩都不明白?肯定是了:那李千兰显然平时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自然而已获得更多信任。母亲虽然没有外戚更没有多少的“外臣”可勾结,毕竟掌握新朝的重任,在有君臣这一层关系的情况下也难免受到一些猜忌。

比寻常家的孩子启蒙早很多,又很早就博览群书并参与政事学习的小慧兰到了此时已经年满七岁,进入到自控能力和学识同过去相比都有了不小进步的年纪。经过仔细的思考,她觉得离事实的真相可能就少了一分试探了。

她相信:虽然李千兰的经历不少,但大多不是在战场就是在书房,这新朝宫中又仅仅是争斗刚起而已,绝不会有太强掩饰自己的能力。

在经过权衡之后,她决定把自己的忧虑同母亲讲出来。毕竟自己一个刚刚同孩子们在一起参与书房政事的晚辈,是没有资格在这宫中找到一块脱离监视的地方或者可以质问李千兰的地方的。

从小慧兰那里得知了更多的一些事情后,柳香也不由的有些忧虑起来。想这种事情,她其实是在多年前就早有预料。就是在寻常大户之间,妻妾之间能够融洽相处的更多原因其实是主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娘家人为后台,家主有权力也不会过大。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王身边,又不像旧朝那样有太多的规矩与法度,这种事情终究是难免的。

让柳香真正忧虑的是:如果李千兰真的是敢于用这种手段,那就说明她是一个没有多少畏惧而心术多少有些不正的人了。柳香知道张海的安排,在今后的几年时间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威胁,可要是这样一个人留在后方宫中,恐怕多少会有些隐患。

柳香的第一反应如小慧兰一样,想要去质问李千兰;可转而觉得这没有多少意义。随后她又想到去找亲卫连的人还有西院医食处的人调查情况,最终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妥。

自己与丈夫的关系再不一般,被赋予的职务再重,去私下里找这些人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在当天下午就有可能被通缉并拿下,甚至当场就会被拒之门外。因为这些人都是由张海亲自负责并负责自身安全的人,避嫌的道理还是懂的。

柳香在权衡了很久之后对小慧兰说道:“这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去管了。不是你的事情就不要去随便参与。我相信你父亲是能够做到大事为重的人,由我直接去问就好了。”

在经过短暂的新婚之夜后,张海并没有与李千兰继续像以前那样每昼夜都在一起,终究是抽出一些时间在西院正房休息。柳香知道张海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就在权衡之后直接讲出了自己的所知和猜测。

“海儿,李千兰以后几年时间内都不会同我们在一起,我也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的必要,我只是担心。。。”

张海则多少有些平静的回道:“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调查和了解,香儿放心好了。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儿。要是真有人下毒,我怎么会这些天来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一样仅仅躺一晚就好了?一指甲盖的砒霜入口对于我这样儿的人也不会如此。我想,也许就是入夏以来有些飞虫影响了卫生吧?那假若千兰就是有问题,也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的。。。”

虽然张海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是同柳香站在一起,可是柳香却终究是感觉有些不安。最后也只得从工作上想办法了:“没有几天大军就要出发了。我想,南京城的铁匠们尤其是制量局相关的人还是都跟我们一起走好了。。。”

张海仅仅是思考了片刻就回道:“这怎么行?这样的话,整个南京城甚至南直隶与浙北等不少地方的民生与经济都会受到影响的。而且,我们准备出征的人马已经够多的了。再要增加人马,我就担心刚刚经历过战事并不算太富裕的旧疆能不能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保证大军的给养了。”

似乎意识到什么,张海对柳香平静的安慰道:“这次跟随我们一同西征的三万皇城工匠都是在这数年的锻炼与学习中有着精熟技艺的人们。行军打仗是要占用不少的时间,修补器具弹药也会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我估计还是会有很多的时间用于休整与兵工重修的。这还不考虑我们远征过程当中的缴获与实力的扩充,加上新军主力部队原有的力量还有我所拥有的巨大威望,如果这样都觉得心虚,那我们还是干脆就取消远征得了。那西洋之地诸国之实力,绝对不会逊色多少的。。。”

想起这些事情,柳香的心还是稍稍安了下来,做为这数年来亲自在张海的指导之下负责这些事情的人,她深深的明白很多组织与管理经验还有技艺及设计经验方面的问题,绝不是那么能够轻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复制出来的,否则也就没有如今的新朝了。

第64章 倾国之兵

张海其实也并不为最近以来的宫中之事有太多的忧虑,他告诉小慧兰:这次出征不会把她留在宫内。宫内的很多人都将随大军一起走,只留下部分人组成留守机构。

“圣主,我们是不是带走的人马和主力太多了?大军西征之后,朝日等地乃至南方等地会不会有异动?”在一次军议上,石垒还是把话最终讲了出来。

军议上决定的新军主力部队留守部队为第三旅和第四旅的两个旅,不过石垒还有王新盟等人则随旅指挥机构一起出征。再加上留守的大约一千人左右的宫城卫队累计大概万人左右的兵力。这是新朝在整个中原一带的全部留守力量了。

新军高层将领还有诸弟子们大多读过史,知道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留守中原一带的核心武力也不多,也就是木华黎率领的数千本部武装加上其他草原仆从不到万人而已。

但此时新军面临的任务与当年只针对金国部分力量的蒙古人可大为普通。不仅仅是京城留守的问题,还要保证日朝南越等地的安稳,如果出现什么事情需要动用新军主力部队,那么京城的力量就有可能出现极为空虚的状况。

张海却说道:“回师的时候还有这些天来我亲自过南京城内的学府情况,还有南直隶一带的学辅情况。按照命令,从今年夏天开始南直隶与浙北乃至沿运河及旧京等地临近毕业的首批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军训战备时间段了。守批进入军训战备时间短的少年兵就有三十五万人的规模,这些人还由南京一带的学兵们亲自负责建立指挥构架,软硬两方面的战斗力虽然不能同新军主力部队相提并论,但是我想完成最基本的攘外安内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明年和后年其他很多地方的学府也将进入到了学兵组建的阶段,最终将形成规模多达百万的学兵队伍,我想就算有更强大的外敌从海上入侵,我们的政权也是安稳的。”

张海说这话的时候,见到有些人的神色多少有些异样,就坦然的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

这时的刘栋也终究有些坐不住了:“圣主,我看我也跟着大军一起走吧。地方上的事情,我们暂时交给各地去负责就可以了。”

张海笑道:“我怎么会是那样没有自信的人?你还是留下来吧。我不担心你手握百万雄兵。这数年以来,如果我对各地学府的情况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又能让这些学兵轻易的受到鼓惑,这就等于是数年来数以亿计的白银打了水漂。有这样儿的事情,也算对我的惩罚好了。如果没有一个靠谱的中央体系,才是我更担心的事情。“

张海的信任让刘栋颇为感动:“我一定会做好明年关于后续远征军的选训工作,圣主放心好了。。。“

按照新朝的西征计划,除了用于作战八个师群若干独立部队十三万余人外加老营与辅助部队四万余人共计十八万大军外,还有十万左右的后续补充兵准备于新朝十年开进到西域一带,主要用于巩固后方和给可能的严重战损补充兵源。

累计投入到西征行动中的力量将包括二十八万人与多达三十万左右的各类畜力。在有明确记载以来的历史,动用这个规模兵力的对外征讨也不是没有过。远如五路伐夏,近如明成祖北伐,可是动用如此庞大物力的远征却从来没有过。

仅仅是不计后续补充军团与先锋部队的这次将要出征的十七万主力大军十七万人马,就包括了近五万辆各种马车和各种备用的人力后勤工具。除了平均每人包括水源在内半石以上的高成本给养规划外,还包括十数万铠甲、四百余万支铳,近两千门各种火炮乃至大量的弹药和爆破装置,军械装备总值超过两千万两。

这么庞大的力量所占用的道路和后勤资源其实并不比十几万骑兵或几十万人的步兵军团逊色了。

如果不是此时新朝在车辆和军粮食品工业等诸多技术领域取得了可惜的突破,这个规模想要一次型的跨越河西走廊,将这么多的人马部署到旧疆边陲可能都会出现重大的问题。

不是马匹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而出现大量的死亡,就可能是即便在控制了旧疆的情况下也会发现不能在旧疆那样的地广人稀的地方筹集到足够的给养。

这样规模庞大的兵力调动还要准备从南京誓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张海不打算隐瞒这次远征的结果。

对于这一点,在刘洪涛所率领的先锋部队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张海就早已有了决定了。

从新军部队的作战历程上看:新军并不畏惧同规模庞大兵力雄厚的对手进行大规模的“会战”

这种“会战”对于拥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绝对优势的新军主力来说反而是有益的。而如果潜在的对手不能实现广泛的联合,反而是化整为零,哪怕并不是主动的化整为零,那也会给队伍多少带来一些麻烦。

参谋部经过一系列推演和论证的结果是:如果西域一带的敌人闻风之后打算采用当年的越国对付蒙古人那套战术,那么新军主力部队在完成了必要的抄掠后就不管这些已经不能构成多少威胁的敌人,在适当的清剿作战后把他们交给新朝十年就会抵达的后续军团来处理,而主力继续西进。

在那些环中海乃至中东欧平川地带的不少国家政权,同多山地或者地处亚热带地理环境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即便是这些地方打算化整为零搞全民抗战也会不有太大的威胁。这反而给了新军主力部队有效清剿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敌军打算像当年的越南反击北敌入侵时那样在对方进行治安战的时候举大兵展开反攻,在远非东亚多数地方可比的一马平川之地也缺乏有效掩蔽大部队活动的能力。

如果诸敌团结抗战打算组成联军同新军主力部队对决,这反而是新军最乐于见到的。而最为麻烦的情况是:诸国既没有化整为零,也没有打算联军抵抗,而是处于平时的那种各兵力集团半分散的状态,责反而有可能让新军主力部队不可避免的进行更多的分兵以增加风险。

第65章 为何西征

经过建军近十年以来的发展,尤其是夺取天下这六七年时间以来,文化产业是新朝重点。文化学习与政治教育也是新军主力部队各旅的一个重点。此时出征的新军主力部队按旧时的标准来说大多有了“高小”水准的文化水平。远非新中国建国初期甚至是革命年代的红色军队可以相提并论。毕竟建国前后仅仅是排级及以上军官阶层就远不止十几万的规模,兵力和人口负担远超过新朝。

对于这种文化水平的队伍,一些半文盲时代粗浅的宣传动员方式也变的不合适了,这也是张海还有李千兰与刘洪涛等人自前年开始就发现的一个问题。旧时主张“愚兵”,即便是戚继光那样主张士兵懂得一点儿文化的,也不会让士兵了解太过广博的事情。

可是张海却担心:那种“祖国让我守边卡。。。哪里就是我的家“性质的队伍其实很难经受住更复杂一些任务的考验。比如在发达地区执政或从事反游击与清洗任务等等。新朝四年不少原本纯朴的官兵们一旦到了地方上承担重要任务,往往会轻易沾染一些恶劣习气,很多方面表现的还不如那些儒家旧知识分子,恐怕也有官兵见识太少,三观教育明显不够的原因。这种半文盲部队在内部也有很大政治隐患,缺乏了建立在自主思考前提下的********,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