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英雄 >

第451章

明末英雄-第451章

小说: 明末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明显不够的原因。这种半文盲部队在内部也有很大政治隐患,缺乏了建立在自主思考前提下的********,也很容易成为制度不太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人进行军变或政变活动的利用工具。

因此张海在新军主力部队的临行针对各旅的前动员讲话上,并不忌讳谈更深一点儿的问题,并事实求是的让官兵们了解这次出征的目的,以及为什么要出征。没有扩音器的时代,想近各种办法也就是只能对一个旅规模的队伍讲话的水平。但张海并不畏惧花上数天的时间做上二三十场讲话贯彻到每一个人再出发。

“你们知道,我们的这次出征,目标将是什么?“

“征服天下,一统世界!让太阳能够照耀到的大地无不在新朝治下!“新军主力部队一般很少搞形式主义,但是这一次,第七旅的官兵们却少有的齐声回答道。近卫部队和新军主力部队前六旅,张海觉得没必要再做过多的政治工作,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动员讲话而已。不过在第七旅,张海觉得还是有必要多说一些的。

“征服天下,一统世界,让太阳能够照到的大地无不在新朝治下自然是我们的目标。但却不是仅仅这一次出征靠我们现在这支大军能够做到的。我们这次出征的目标,就是彻底瓦解从旧疆边垂到泰西之地西洋沿岸一切一神教影响下的异族政权。你们平时读过的书不少,我也无需把我们的敌国贬低为凶神恶刹或一钱不值的荒蛮之国。我们的目标放在西征路上,就是要消灭那些对华夏文明一切有威胁的势力。不是因为他们的荒蛮落后,而是因为他们加起来不到我华夏的人口,却占据了世界上最为核心的土地,拥有远比我们多的多的潜力资源。我们要实现革新天下,先要做到革新自我,要做到革新自我,就要有相当的经济和教育水平,这些都需要我们利用那里被挥霍于战争的人才财富与产出。我们革新自我另一重祖碍,就是未来会有人借国家利益之名而阻挠社会的革新与进步,这未必全是未来那些人的欺骗,也有可能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所以我们这一战,要消除未来几百年内有可能让社会转移矛盾的敌国,在以后我们追求社会进步的时候,才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我不知道你们在看杂书观笔记的时候看到过一本《离开秦制》没有。那本《离开秦制》的作者认为东方在元末明初以来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秦朝以来的大一统。这个作者我觉得他站在他看问题的角度上,或许没有错。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有其消极作用。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分裂时代难道就是社会走向进步,人民安康幸福的大道之世吗?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是因为错误文化和错误理念的大一统,思维方式和文化根源上有了问题,诸国竞争和分裂对立也不会必然的带来进步;反过来:那一神教时代以前的西方是从共和走向帝国,尤其是马其顿所建立的那几个希腊化王朝,他们为什么没有真理停滞的现象?因为他们的文化理念上没有问题,思维方式上没有问题,不论是罗马或马其顿式的大一统或和平还是分裂与多国对立它们都会走向进步。如果让旧时那样的前明的王朝统一世界,那或许是人类的悲剧。但是我们新朝是有进步文化的王朝,是依照天帝之神的指示并被证明了的革新势力,我们的胜利如果代表的是落后,也会如当年的蒙元那样最终瓦解。可我们代表的是进步与真理,我们的事业将与天地永存。。。“

这些话如果对一般军队官兵去讲,或者哪怕放到数年前的时候对新军主力部队的官兵去讲,都会让至少一半的人觉得不知所云。可是如今准备远征的队伍在学识上增强了不少,并不会难以理解张海的所言了。

谈了不少“虚“的东西之后,张海也没有忘记谈”实“的东西,当然这些是在张海离开之后由别人去说,而不是自己去直接奖。

这次西征之战,当然无需旧军队那样的“开拔费“,却把牺牲抚恤和死伤抚恤都提高为原来三倍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这种作战中重伤或死亡,将有可能获得价值万两的财富还有不少的田产。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小康阶层的水准,而进入到富裕阶层的门槛了。

这种奖励自然也是针对那些有功之人和死伤之人,而不是只要参过战就要求国家养起来。这样也能尽可能的避免过厚的重赏给队伍的士气起到负面的作用。

第66章 为何西征(二)

新朝九年七月初一,在夏季的暑热还没有真正过去的时候,大军就在南京西城门外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出征。在数十万百姓的欢送之下新军主力部队一批接一批的踏上了东去的船只。按照规划,新军将先由水路抵达徐州一带,并从徐州一带展开向西北方向的浩荡出征。

用于运载大军的船只多达万余艘,队伍在盛夏水域宽阔的中南段都能连绵百余里。由水路展开的上船出征因为携带规模极为庞大的车马辎重乃至军械,整整要花两天的时间来完成大军的拔营出征。

这两天两夜的时间内,在新朝没有刻意动员组织,仅仅是没有过多局限的情况下,各家各户前来欢送队伍的百姓们竟然在夜晚的时候直接在江边的郊外搭建起了不少临时的帐篷。不过,还有不少家属在山东等地的人被新朝通知并安排过来送行。

“新军主力,万人即纵横无敌。如今这么多大军出征,又有什么势力什么人能够给我们带来危险呢?娘,你们就安心吧!少则三年,多则五年。那英勇勋章我不敢保证,宝鼎勋章或以上级别的军功我一定会为您争来!”一名新军官兵并不觉得怎样忧虑的说道。

“这些我都知道!你可千万不要为我们家里丢人,一定要争取当那站在第一排面对敌人冲锋陷阵的勇者!”一位年过中年的母亲说道。

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在“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中华之地,竟然出现了亲人们似乎没有多少悲凉和担忧之心,犹如欢天喜地送亲人出征的局面。甚至不会去说什么明哲保身的话,反而鼓励人们争相立功。

类似这种传统中国人很难想象的奇异场景,也就是在后世甲午战争或日俄战争时期的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帝国才有可能出现。

可新朝统一全国不过六年时间,就是连稍偏远的一些地方的人也都开始知道:这新军出征已经完全不同于旧时了。不论从军还是出征都是一件稳赚不陪的事情。在折算几千两甚至上万两银子的**面前,就是独子战死而导致绝后的事情,那换来全族人命运的改变也算是“舍小家为中家”的得利事。全族都会相方设法甚至暗中让度新婚不久的孕妇去做补偿以鼓励某些人做这种事情。再也没有人认为这从军甚至出征是一件损害民间利益的恶事。

要说那寻常治安军去剿匪,还有可能有不少伤亡风险,换来的利益虽然足够但还不足以让人心动。但是新朝的精锐这样倾国之兵的出征,就连没有读过几年书的寻常百姓也都认为:参加这次远征,根本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儿。世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哪个异族有本事战胜这规模少说也多达十万的新军精锐。

可是了解很多事情的李千兰却知道:这此大军出征的对手绝不同于中国周边以前的那些蛮夷,而是同样拥有亿万人口,十倍以上于新军主力兵力的庞大文明区域内的大量敌国。

而且:虽说那极西之地不像河西旧疆一带那么地理险恶,可也毕竟是有着多年战争动员经历的敌国,这次出征把握虽然不小,却也不是能够十拿九稳轻松获胜的事情。

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与指挥中枢,按照计划属于仅此于后卫,稍微靠后上船的队伍。在临别之前,张海与**杨秋霞等人专程做了道别。

杨秋霞与**等人都知道,张海并不喜欢做无意义的面子事,这次道别八成是有什么重要的嘱托。

“海儿,可否有个准确的估计。这次出征,可有多少胜算,多少败算?”**有些郑重的问道。

张海回道:“按照已有材料的推断,我们的胜算极大。就算考虑意外,也最多半成败算,胜算则至少在八成五以上。毕竟这么规模庞大的队伍,就很难通过什么计谋来对付了,是实力的硬拼。“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只要不是剿匪那种性质,几千人的士气爆发战胜几万人都有可能,人品运气决定性因素极大,因此很少有什么十拿九稳的事情。张海这种说法对于过去来说,那是不论如何都找不到担心理由的。

可是张海那“半成败算“也让**有些忧虑的说道:“就不能再晚十年么?那样或许把握就要大上很多。”

张海思考片刻说道:“我以前的想法也是如此,可是执政六年的事情,我开始担心真到了十年之后,我们反而未必会有现在的优势了。而且十年会发生什么,也很难预料。我必须在有开始有把握的时候把我们的使命完成。。。”

其实张海也犹豫过要不要在建军不到十年,统一海内不过六七年的时候就展开这样的摊牌。可除了加速新朝的发展之外,有三种顾虑,最终还是使张海坚定了尽早展开西征决心。

一是张海开始怀疑当十年之后各地经济同旧时代有了本质区别、很多年轻人不在有过少年时的贫困经历后,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会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打过不少的仗并且对各种材料都有过详细研究的张海清楚:在其他各方面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生活越富裕与幸福,那在心理潜意中对生命就会看的越重,实战中很可能打不少折扣。偶有例外,但总体如此。比如民国时期的桂系相比东北军,湘军相比种田搞的比较好的阎老西军等。解放战争时期的关内兵源对关外兵源等等。弥补这种差别,需要不对等的其他方面条件,可实际上此时新军主力部队的资本密集度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再继续提升战斗潜力,就只能从规模上下手了。那样对监管和权力结构将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是张海对于诸弟子甚至身边的不少人的信心没有以前那样强了。渡过了开国的最初十年逐渐稳定下来,就算是人品和凝聚力再突出的群体,也不避免的受到权力的**和影响。

三是张海对于自己能不能再坚持十年像过去几年那样勤勉的工作也有很大的怀疑。这重重忧虑终究使得张海下定决心尽早解决军事上的使命。

第67章 最后安排

“我想没有多少问题的。虽然这些年来同海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海儿是个谨慎的人。如果没有极大的把握,是不会决定去做的,尤其在这样重要的问题上。”杨秋霞劝道。

**听到这些,也多少安了些心:“我想也是如此,海儿放心的去吧。决定留下来的海儿留下来的人应该都是靠的住的。”

在聊了片刻之后,张海刚要郑重辞别的时候,还是忽然想起一些重要的事情,不由的心有余悸。

张海忽然对**等人说道:“话是这样说,如果有人作乱,势大难制或形势不利。父母应该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为重,不要做无畏的事情。要相信海儿有能力解决这些事情不会有受制于人的情况。几年的时间并不算长。。。“

这样的话杨秋霞有些吃惊,却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海儿放心吧,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会懂得委曲求全的。“

张海不知怎的感觉到有些不安,父母的这些话是在安慰自己么?可是想起种种事,张海坦然的安定下来:此时,已经没有反悔的可能了。

最后张海在临别之前补充道:“我新朝不同别朝,虽然大军出征可能远隔万里不止。可应该还是能够书信往来的,我朝传信的速度应该也远非旧时一般书信速度可比。每个月爹娘有什么发觉都可以送些书信过来,每旬也可以。这次出征带了不少人走,这些不会耽误前线的临机决断的。“

说着,张海似乎想了想什么,就在北殿里找来笔墨思索片刻编写了几个有关的暗语,并抄写了两份,一份自己留着,一份留给父母:“父亲,母亲,请把这些话牢记。我走之后尽快烧掉,不要让身边的任何人有察觉。”

张海虽然没有在临别的时候说些寒暄之话的习惯,但这样精心的安排却不由的给**杨秋霞等人带来一些暖意。

在离开了北殿之后,张海又来到了皇城西院。此时的柳香与小慧兰等人已经在西院的外门处整装待发了。此外还有其他不少少女,大概约有七十人左右,几乎都是新朝元年与李千兰等人一同来到张海身边并在之后承担过重大责任的一代人,杨思等人也包括在内。新朝五年来到宫中的小女孩,随军出征的也有二十人左右。倒不是必须需要这些孩子们一起随军远行,而是张海觉得需要通过这些人来了解新一批的孩子们。同时,新朝五年进宫的这些小女孩们可靠度上也强了很多,并且这几年来在处理军队方面的奏报方面有着突出的经验。

张海走进了西院,独来到了显得有些空空荡荡的书房,此时的李千兰身着朴实蓝色连衣裙装扮的独自一人郑重的站在一边。

“没必要如此的显得郑重,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能承担这样的重责,可以跟队伍一起走的。让**等人承担其职责也没有什么问题。”张海自然的说道,他不希望李千兰有太大的压力。

“我想好了。我必须留下来,在很事情的处理方面。我和留下来的这些孩子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千兰认真的回道。

“既然如此,那我在临走前告诉你一些事情。”说着,张海把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交给李千兰。包括这皇城中的地道网络还有一些机关。还有一些不属于内外情系统由张海独自所掌握,使用频率很少的情报网络名单。甚至还有一些只有张海才了解到的秘密。

“这些物品,我要跟随近卫部队把他们大部带走,但是也要留下来一批给你。这些东西还有其相关说明要记住:特别危机的时候才能运用。“张海最后叮嘱道。

“这些是什么,火箭么?“李千兰有些奇怪。按照本子上所写的内容和标示的规格数量,也就是一些大概为二十来斤重量的中型火箭而已。在攻打大小金川的战斗详报中,李千兰了解这些兵器。它们也仅仅是有其特色的火箭兵器而已。其面对大规模部队的实战效能。这千把枚二十来斤的火箭,并不比千把发九斤中型炮弹能发挥更强的作用。难道说这些火箭有什么不同寻常,拥有靠谱的引信?李千兰其实对于兵工方面的东西是有些了解的。就算是新朝最精锐的工匠,也不可能出中远距离精度和引信误差比爆炸范围大不了多少的神奇火箭来,那简直不可想象。

“他们不是携带简单或其他性质的火箭,其作用也并不在于直接杀伤敌人。我走后你看看相关东西就应该知道它的用法了。我不能完全保证这些制品的可靠性,在有空的时候,你要亲自秘密的测试一下它们的效能,以便在危机的时候真正发挥作用。

“千兰明白,绝不会让圣主失望。“李千兰坚定的回答道。她没有继续询问这些东西去准备给谁用。这显然仅仅是一种有备无患的准备。在张海带着不少人离宫后,按张海的看法:国内在未来的几年可能的隐患主要在于地方上的各势力,还有不可避免要留守下来的刘栋马辉等人。刘栋马辉等人虽不是疑人,但要保证权力的稳定,总需要执政者手中有一定应付危机的力量。

张海思索片刻,觉得这些似乎还不够。就从书房内拿出一件“龙纹印章“和一份“天书“并交到了李千兰的手中:”这龙纹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