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似乎忘了:我们并不是一支只有两条腿而没有马匹的队伍!命令骑兵队伍上马,并随时展开对敌军的反击!”秦阳在渡过了最初的危机之后果断下令道。
各营做为预备步兵连的官兵们在这时迅速做好了准备并退到大阵中央跃上了战马,却把头最大限度的低了下来。
针对规模庞大之敌的骑兵反击迅速展开了。五百名左右的新军主力骑兵每人携带十二支燧发排六十支填装好弹药的铳管乃至比较轻型的防护装具下迅速针对敌人展开了猛烈的反击。除此之外,每名负责突击作战的骑兵还携带了近战兵器及至少五枚重。
以骑兵做为攻击对手的主要方式是新军主力部队很少用到的,在这个时代,很难给马匹有效防护的骑兵正面攻击防护优良并拥有准备的步兵即便拥有优势也是一件得不常失的事情。可如果是骑兵针对骑兵就不一样了。
见到新军主力部队放弃了自己的优势,打算和己方在绝对劣势的兵力下于马背上较量。奥斯曼人的队伍里终于有不少人重新鼓舞起勇气。
很多人都认为:在骑战中复合弓加上长矛这些原始的武器才是最有效的兵器,火器骑兵展开骑战,那简直就是找死行为,尤其在兵力明显不足的时候。
可是出战的土耳其人却没有想到:这些第二旅中负责出战的新军精锐几年的时间以来在马上火器射击方面下了多少功夫并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在六七十步,寻常的骑射手还不足以有效的针对队列目标展开骑射的时候,猛烈的弹雨就打了过来。在骑射的情况下新军主力部队使用燧发的精度的确比步射的时候大有滑坡,可即便如此也把近一半的弹丸射入了从五十步到八十步左右距离上的土耳其人马队之中,尤其是那些比较扎堆的马队。
而在这个距离上,从土耳其人那里射来的并不是太过密集的直射箭矢,就算不能躲避也能根据对面之敌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应对了。
第二旅先出部队接连不断展开的以火器为基础的远距“骑射”很快就在连绵两里的进攻方向上将不断聚集并围拢过来的敌骑打倒,而企图包抄到前出骑兵队伍之后的敌骑则遭遇到第二旅步兵们的猛烈开火射击。
最终,拥有绝对骑兵优势的奥斯曼人不得不退到了更远的距离上,并很难对先前中的新军步兵队伍构成骚扰性射击,整个几千人的大阵在战斗行进和进攻中终于达到了堪比常行军甚至急行军一般的速度。
远处增援过来的奥斯曼人步兵和炮兵集群没有回避的意思,而是向战场前进,并撤下来的奥斯曼骑兵一起组成连绵几里的阻击阵地,并企图通过工事作业最终困住这股强悍的新军主力部队。
在赶过来的敌步炮兵集团还有三四里之远,增援之敌刚刚扎下阵地的时候,秦阳下达了全面反攻的命令。第二旅之所以能成为新军中除近卫部队之外最为强悍的武装力量,除了选拔与战争锻炼乃至靠谱的指挥之外,每一名士兵都精通步、骑、炮多种作战技术并能有效的展开协同作战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在归来的第一批骑兵重新补充了填装好的弹药之后,第二旅的热气球部队地勤分队和一部分炮兵开始直接用航空所用的百虎齐奔箭发射箱在地面展开了火力。
地面抛射的百虎齐奔箭最大射程经过一定的之后也不过三百五十到四百步五六百米左右的样子,但这也恰好把退到距离新军主力部队一里左右距离上的敌群所在的区域内覆盖在内了。
从地面发射的火箭在最大射程上威力相比那些从空中射下来的火箭根本不可相提并论。箭矢的威力在远距离上甚至不如单兵用的强**或者神箭队官兵射出去的利箭要大。不过这寻常战弓兵级别的威力对于并无全身甲防护又以骑战为主的敌军来说却也足够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炮兵队伍也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火炮展开了一轮猛烈的火力。四十八门中重火炮在透支寿命装弹的情况下打出了近万没中霰弹,而那些铜鼎轻炮则把近十万枚寻常火绳弹丸重量一般的轻霰弹抛射出去。这些轻霰弹在最大抛射射程上的威力甚至难以有效杀伤那些没有多少防护的马匹。
从火箭到火炮在中远距离上的开火虽然没有给予敌军决定性的杀伤,却终究使得以骑兵为主的敌群发生了短时间的混乱与动摇。
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余名第二旅官兵已经做好了上马的准备,并在全面反击的命令发起之后针对以西面为主的敌群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一千五百余名官兵利用马匹在土耳其骑兵队伍陷入短时间内混乱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定性反击终于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几里阵线外围连绵十几里方向上的土耳其人马队终于在犀利的“连射火器骑兵”的反击之下向后退却了。阻挡在第二旅进攻方向上的土耳其人遭到了尤其严重的打击。
因为双方马术和骑兵作战经验上的巨大差距,第二旅的马队反击没有追击太过远的距离。但这也让增援之敌同第二旅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被拉近了。
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就连性格强硬的穆拉德四世也看出了想要最终解决这股强悍的敌军已经势不可为了。才最终下令全军接触对这支强敌的包围,并尽可能的将队伍集中起来准备应变。
第127章 围歼信号
秦阳终究没有让骑兵队伍离开步队太远。不过在整个第二旅队伍逼近到距离援敌不过两里距离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到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一般。
之前的真个战斗过程,第二旅官兵都可以说发挥的相当出色。除了在骑兵运用方面有些欠缺之外多兵种的相互配合与转换、作战意识的把握都明显超过同样配置的新军一般主力旅不少。在敢于同敌军肉搏并承受一定伤亡损失的情况下自然给予了敌主力集团以教训。
可是秦阳却想起了刘洪涛当初对营以上军官阶层时不时的提醒,做为新军中可以说唯一勉强够的上新军事体系下“名将”标准的人物,刘洪涛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权威并不比张海差多少:第一战术的完美是重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战略观也很重要。损失比优秀,可浪费的物力过多也浪费了战机是失败。就像当年起事的时候,如果对政府军总是打当年倭寇的那种击溃战消耗战而不是歼灭战,损失比优良的多也有可能得不偿失。兵力是资源、那人员的伤亡消耗也应该服务于战役目的。这又让不少弟子想起了“未来史诗”中的倭寇侵华与革命军队的对比。战术和战斗力更为优秀的前者,却没有像后者那样取得胜利。第二,战斗取胜不代表能达到更多的战役目的。如果因为给敌人的威慑过多而让敌军有所警惕甚至丧失了更大规模歼灭战的机会,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秦阳在冷静下来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了自己率领队伍给予敌军过大教训甚至击溃当面之敌的结果:敌军最多分出一部分兵力再找找别的队伍的麻烦,而主力却有可能畏惧于新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战斗力而西逃,如果是那样:让敌军将主力部队全部撤到海峡附近,就会给近卫先锋部队带来很大的麻烦。有关近卫先锋部队像秦阳这样新任旅级军事主官也是有所了解的。
通过这一仗,秦阳的看法是即便奥斯曼人集结全国的主力也不能给比第二旅更为强大的近卫先锋带来多少麻烦。可近卫先锋部队这次出征涉及到很多高难度的作战任务,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介入的风险,这就不能把眼前之敌吓走了,而是要尽可能的将敌军留下来。
“要不要继续展开进攻?”一名负责传令的作战参谋问道:
“前队准备以重及白兵展开进攻。后队注意准备好燧发铳,准备在危机与必要的时候迎敌!”秦阳下令道。跟随刘洪涛参加过诸多作战的新军第二旅还有个特点:作战命令有时候无需过于明确和机械。不少指挥员对于一些作战已经形成了跟为完善的作战条例。
奥斯曼人在将队伍收拢集结之后没有立即用在已在恐惧和压力之下士气大为下滑的部队展开反击,仅仅是期待着这股强敌在进攻援兵临时阵地的时候会暴露出一些破绽罢了。
按穆拉德四世有些紧张和悲观的看法:这些新赶到的部队只不过是因为对强敌缺乏了解才多少有一些信心罢了。一旦他们认识到这新朝大军精锐比想象中的精兵强将还要前大的,没有马匹的人很肯能都有在战场上最后留下来。
不过让奥斯曼人感觉到意外的是:新军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展开猛烈的火力,或许是待发的火力消耗的太过的缘故,这几千人竟然以单薄而宽广的队形针对拥有数万兵力的增援之敌展开了零星火力支持之下的近战突击。
当战局陷入僵持的时候,穆拉德四世重新率领队伍从侧后展开单路纵队连绵不断的骑兵火力突袭,主要使用对重装目标有一定威胁力的标和从马上发射的火绳进行一次型打击,终于扭转了战局,颇使第二旅的队伍重新转入防御状态。整个作战队型范围也被压缩到了这时代通常规模数千兵力所常见的方圆百步左右距离。
“我总觉得这股强敌有些蹊跷:按他们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与战斗力,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一名穆拉德四世身边负责观战的军师有些疑惑的说道。
穆拉德四世却并不以为然:“我刚才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过了:这一仗其实从开打到现在,敌人的伤亡损失也不小,减员至少在千人上下,占对手两成左右;如果考虑到其中不少伤员对他们的牵制,影响会更大。如果是寻常的队伍早就被击垮了。这股强敌就算在为精悍,战斗力也应该遭到了不少的压制才是。我们纠缠住这股敌兵直到傍晚的时候再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如果不成,再让大军连夜西撤!”
负责参谋的军师了解这位小时候多少有些神经质的帝王的性格,没有再提出不同的异议。当然,这也同奥斯曼人展开围攻以来暂时还不见其他方向上的新军侦骑,也不见这被拖住的强敌有传信的骑兵乃至热气球突围有关。
而其实在交战的前一天夜里也就是黎明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有涂有伪装染料的传信用途轻型热气球升到了两千米以上的高空。这种传信热气球只能携载不超过百公斤的重量,基本上只能拉动几里长的引线和携带一名热气球分队飞行员。这也是第二旅在国内对抗推演之后的一种预防性手段。
当发现大股敌军的突袭之后,热气球就沿春季的东南风脱离了地面分队的牵引,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就飞到了三十多里外,在降低高度后向远处潜伏待命的联络队官兵发出了特有的旗语信号。
马尔丁附近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直接利用旗语和烟火信号传递的消息就抵达到了上百里的距离之外。从暂编第五师开始,整个新军主力部队迅速有了动作,向南或向西围拢过来。
当然,这样的传信终究还是没有隐瞒的住土耳其人负责外围侦察的游骑;黄昏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到了穆拉德四世的营帐之中。这终于使得有些固执的穆拉德四世决定西撤了。在交战中,新军主力部队的强悍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第128章 马上追歼
此时的暂编第五师只是番号稍微靠后些罢了。全师所属的部队除了刘洪涛曾经长期直属战斗力近卫部队之外拔尖的第二旅,还包括了杨波的第六旅以及高海亮的第八旅。这些部队虽然不像第二旅那样突出,也是拥有众多骨干老兵的新军主力上等部队。
显然:进行过不少类似扫荡战斗任务的张海也意识到:类似这样形式的作战,两翼和中央的队伍都应该是比较强有力的部队。
在得到发现敌军主力存在于西南方向的确切信号之后,整个暂编第五师除了传信给其他的队伍之外,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南下的行动:各旅的炮兵分队开始部署工事执行临时临时防御任务,而旅以内的两千多步兵主力分别利用上配属的马匹迅速南下,轻装展开作战行动。
马匹普及率的提高虽然没有改变重视火力作战的新军主力部队在战略范围内的整体机动力,却给作战选择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大军准备渡河的是,不惜马力赶来的整个暂编第五师的马队终于追了上来。
分成三路的累计不过六千人上下的马队追赶着奥斯曼人以骑兵为主的十多万大军,尽管在马尔丁附近的交锋已经让很多奥斯曼人认识到了新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可是这样嚣张的行为还是让一些将领感觉到了耻辱与愤怒。
“没有想到这群狂妄的东方恶魔竟然如此的狂妄!我们应该分出相当一部分队伍,甚至是以主力会师给予来敌的一路以迎头通击!”
穆拉德四世本来就不是一个谨慎而优柔寡断的人,当即同意了这点:如果奥斯曼帝国的主力连两千多的一路来敌都打不下来,那么真个民族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哪怕出于政治和鼓舞士气的需要,也不可能让追来的新军主力部队这样的嚣张。
不过在穆拉德身边军师的一在劝说之下,奥斯曼军队主力还是做了最基本的打算:让穆拉德四世率领亲信的精锐部队首先过河。打推敌军主力的任务由还保持着一定士气的六万骑兵来进行。打击这些来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给规模庞大的主力部队渡河争取时间。
有了马尔丁之战的教训,奥斯曼人也不再敢于打最南路那些强敌的注意了,而是集中主力对从北面围拢过来的新军援兵展开了反击。奥斯曼人当然也了解最基本的兵学原理:如果敌军在中路的队伍一定不会弱,南翼又这样强,那么北面最先赶过来的队伍即便不俗也不会比南路的那些骨头更强。
就这样:高海亮所率领的第八旅先锋部队两千马队迅速就同奥斯曼六万主力遭遇上了,并很快陷入了重围之中。
由于有了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的经验,奥斯曼人不再追求近距离的交锋,而是像那些落后部落的野蛮人一样以骑射的方式在很远的距离上抛射箭矢。这种战斗方式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战中的对手们也有过教训:大规模作战中骑射放风筝只是想当然,实际上对抗不了冲击性重骑兵,并不好用。然而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马术差距不是很大,而且双方的兵力差距也不大。而在拥有几十倍兵力优势还拥有明显的骑术优势的时候,土耳其人就可以千人为单位连绵不断的对来袭的敌军展开骑射骚扰。一二百米距离上抛射出的箭矢攻击运动中的对手误差范围多达百米,面对松散的骑兵几乎千余箭才能命中一匹马,还不见得能杀伤防护优良的新军主力官兵。
就这样,连续半天左右的交锋中三万左右的奥斯曼骑射手累计射出了几十万支箭;
规模庞大的敌兵由远处密集射来的箭雨的打击下,第八旅的马队不得不在休息的时候转入步兵防御。占据绝对优势的奥斯曼人开始逼近到更近的距离上也更沉稳的展开了马上的骑射。
在发现远距抛射过来的箭矢对新这股防御优良的强敌很难起到什么效果之后,奥斯曼大军终于下定决心承受一定伤亡损失代价展开骑兵标冲击和近距离上的重火绳开火。
由于几十倍兵力的马队占具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同时集中兵力,冲击的队伍也是轮番组织进攻和冲击。
第八旅的官兵们终于有机会以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展开了猛烈的还击,将不少进攻的敌兵打落下马;奥斯曼人开始以重步兵在盾牌的掩护下展开了进攻,终于逼近到近接交战的距离上。
第八旅的马队也携带有重,但在实战心理素养和协同配合上相比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