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夏鼎 >

第71章

夏鼎-第71章

小说: 夏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恪阗苦笑道:“将军有所不知,陇右夏州一带的党项、吐蕃诸部,虽然奉定难节度使拓跋氏为首领,但各不统属,所以拓跋氏虽然抽了商税,一路之上的各部仍然会抽税,若有好货物被头人看上,那就直接取走。这些部落时而联盟,时而交战,偏偏又都奉拓跋氏为主,商队护卫反抗不能,还不如冒点风险绕道塞外。”

原来如此啊,所谓官匪一家,豺狼当道,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对商队而言,当真比走马贼和蛮人出没的塞外还要艰难,听康恪阗说的条分缕析,陈德颇为意动,沉吟道:“货物从中原运到敦煌,利有几何?”

康恪阗听他开口言利,与寻常中土官吏全然不同,也对陈德颇有好感,如实答道:“中品茶叶在蜀地于江南50文200文之间不等,若是运到敦煌,价格将是中原的三倍,如果运到波斯则是中土价格的十倍,运到更远的大秦故地,则价比黄金。”

陈德彻底被震撼了,暴利啊,革命导师说,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还有什么可犹豫呢,干了!不过稍微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陈德又想起一事,问道:“康君,眼下陆上虽然道路不通,但海路尚好,为何茶叶价差仍然如此之大,你这信息可是陈年旧事了吧?”

康恪阗微微一笑,拱手道:“陈大人果然熟悉商路,好叫大人知晓,海路虽好,奈何海上风险颇大,不如陆路稳妥。况且茶这货物颇为特殊,走海路极容易受潮,风味与陆路运销的相差甚远,价格只有十分之一不到。波斯以西的胡人,因为买不起陆路运销的好茶,便将茶叶磨成茶粉,添加牛羊乳、蜂蜜、肉桂、姜片等调味,那也是无奈之举。”

陈德心道,还以为洋鬼子格调,喝个茶还要加这加那,原来是老祖宗喝不了好茶,由这些调味物来去除海上运销的茶叶的霉臭、潮腥味道的,康恪阗这话倒还有几分可信,于是点点头,又问道:“那中原之茶行专卖之制,你又如何能买到大量茶叶?”

康恪阗见他问得详细,到不厌烦,只觉此人诚心合作,于是耐心解释道:“中原官府虽有专卖执法,但地方官绅怎肯将此重利拱手相让,只需将官府上下打点清楚,运销无碍。”见陈德脸上犹有不信之色,低声又道:“盐亦专卖,但中原市面上的盐,大半都是私盐,不然穷家小户,恐怕终年都尝不到盐味。”

看来经济管制的弊端,古今皆同,除了造成百姓负担加重,生活不便之外,更孕育出庞大的黑市,是官商勾结,滋生腐败的温床。不过,眼下我喜欢,陈德暗暗思忖,终于颔首道:“岚州愿与贵商团合作,贯通中西商路,使各地生民互通有无,共享丰饶。”

康恪阗见他将这桩牟利的事情说得仿佛大义凛然,正在腹诽,忽然听陈德又道:“以你估计,若是当真岚州成了茶叶贸易的据点,我岚州军一年当有多少进项?”

康恪阗侧头凝神思索后道:“茶叶只是大宗,若是将商队携带的其它货物,以及回程的西域宝物算上,将军年入至少当有百万贯以上。这还不算岚州自制的白瓷的收入。”

“啊?”陈德一愣,想过赚,没想过这么赚,中转贸易的利润如此丰厚,难怪后世香港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远东超级大都市啊。不管是对将军还是小兵,金钱总是能够迅速的召唤勇气的,陈德当即断然对康恪阗道:“这桩买卖,我们做了。”这条茶叶商路倘若打通,那就是金光闪闪的财路啊。

陈德笑着又问:“康君,若是吾岚州能烧制精美琉璃,是否能够为吾行销?”

康恪阗一愣,摊着手道:“这个没有问题,但恐怕赚不到多少钱。”

陈德奇道:“为何?”

见他刨根问底,康恪阗耐着性子解释道:“琉璃乃是盛行西土之物,中原除了达官贵人作为稀罕物事赏玩外,百姓觉得它不如瓷器合用,所以只能作为奢侈之宝物行销,琉璃易碎,碎后易伤人,但大官人买一两件琉璃大都放置起来赏玩也就罢了,所以一年中琉璃的出货量很小,难比瓷器、茶叶、丝绸这等大宗物事,只要负担得起的,家家皆需,日常所用,不断消耗,出货量大且源源不断。生产此物东土不甚流行,西土则是原产之国,运销无利,难以赚到大钱。”

陈德点点头,对提纯琉璃成为透明的玻璃的技术诀窍自己也不甚懂,既然普通琉璃赚不到钱,那也就算了。

注1:关于旧中国传统社会及近代化改革,有兴趣的书友参见林语堂先生《吾国与吾民》之“公共精神的缺乏”,“阳性的三位一体:官、绅、良”等章节。

注2:《唐会要·杂税》记载: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年)户部侍郎赵赞奏请“诸道津要,都会之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之,充常平本钱”,但被驳回。四年后,德宗历史性的决定向茶叶征税,史称“初税茶”,每岁得钱四十万贯。

算来德宗时期全国茶叶总值当在400万贯以上,这还不包括官绅逃税,割据藩镇地方无交割的情况。

关于丝路上茶叶的价差暂时没有查到,但有个印象就是价差极大。

注3: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七节中的注释中,“《季刊评论员》说,资本会逃避动乱和纷争,是胆怯的。这当然是真的,却不是全面的真理。像自然据说惧怕真空一样,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邓宁格:《工会与罢工》第36页)”(见《资本论》第一卷,第839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作者:唐代的西北,陇右道,关中道等地,是东西方贸易的桥头堡和咽喉,相当于现代的沿海地区。安史之乱吐蕃入寇前,陇右富甲天下。

卷五一片孤城万仞山第十二章萧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苍茫大地银装素裹,气势雄伟的辽国上京城巍然屹立。

上京城周长三十里,分为南北两城,中间用城墙隔开,这般奇怪的布置说来也简单,北面唤作皇城,住着的是皇族、契丹贵族,也是朝廷有司官衙所在,多得是雍容华贵的殿宇楼阁,日夜戒备森严。南面唤作汉城,住着是汉人,白日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夜间则灯火通明买卖不绝,直至深宵。这南北两城中间的城墙,高三丈,宽四丈,将契丹族和汉族,权贵与百姓,官府与市井截然分开。

契丹族兴起建国大辽以来,吸收了许多中原汉人的建筑技术,但许多老契丹更喜欢草原上穹庐里无拘无束的生活,便在皇城北部辟出一大块空地,专门用来搭设毡帐。每逢春夏,绿草茵茵,多多白色帐篷犹如白色的蘑菇,骏马牛羊徜徉其间,倒真是一番草原风光,只是到了隆冬时节,毡帐不敌严寒,便尽数收了起来,此处便成为契丹族孩子们玩爬犁、打雪仗的场所。

就在这块空地之旁,有一所大宅,此处不似其它契丹高官宅院那般占地宽广,反而稍显局促,飞檐翘起,屋顶高耸,雕梁画栋,颇多前唐遗风,正是三代仕辽的汉人世家韩氏的家宅,辽主不以其汉人出身为意,钦赐北城宅邸,乃是独一无二的荣宠。

就在这深宅大院之中,书房内掌着烛火,若是陈德来此,一定认得正在详谈的两人,一个是刚刚从朔州返回上京的皇城使韩德让,另一个则是粟特商人的领袖康屈达干。

“韩大人,这是今年您在商队的进项,共一百五十四万贯,其中五十万贯老粟特已折成足色黄金送到大人在幽州的府邸,剩余钱款在南方买了粮食,船队已经起锚北运,大约三个月后可达幽州。”康屈达干对韩德让分外恭敬,与在陈德面前的侃侃而谈全然不同,毕竟,韩家在辽国的势力,在幽云十六州汉人中间的实力,足以使韩德让转念间便可扶植起一个大商团,转念间又能让你血本无归。

韩德让面无表情地听着他的回报,手拿这一个玉如意轻轻敲打着几案,皱眉道:“今年的收获可比去年少了,老康,是不是道路不平啊?”

康屈达干忙道:“韩大人明见万里,夏州党项越来越不成话,眼下不仅把持陇右商路,还不时派出游骑到塞北劫掠,多有北地蛮族与他们狼狈为奸的,小人的商队今年就有好几趟折在半道,不仅货物全都被抢去,就连族中子弟,死伤不少。”说这说着脸现哀伤之色,所谓商人重利轻别离,粟特人不似汉人那般守在一处便开枝散叶,游走四方,夫妻一年中也不得几日聚首,所以子嗣不广,族人不众,今年前后折损了上百能干的粟特子弟,对康屈达干来说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了,要不然也不会派大儿子康恪阗找陈德去谈贯通商路之事。

韩德让微微点头,心道,夏州遥远,部落众多,又地瘠民贫,若是发兵讨伐,胜之而不能守,败则为耻。眼下宋人北伐在即,辽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国中各部势力蠢蠢欲动,前不久居然来闹出了企图袭杀自己的惊人之举。清扫道路之事,只得先放一放了。他点点头,和颜悦色地对康屈达干道:“夏州贼寇,暂且让他猖狂一时,你且先甘词厚币,虚以逶迤,等我腾出手来,定会为你讨个公道。”

听他如此说,康屈达干心下微微失望,暗暗叹了一口气,却只能做出一副感恩不尽的样子拱手道:“老粟特这厢谢过韩大人。”还待说话,书房的门帘却被掀开,走进来一个侍卫,也不看康屈达干,径自将一张拜帖交给韩德让过目。

韩德让打开一看,雪白的纸面上并无墨迹,晕红的模印当中正是“德让”二字,一股淡淡的馨香扑鼻而来,他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不动声色,对康屈达干道:“你且先行退下,有事我自会找你商量。”待康屈达干出门走远后,才对那侍卫轻声道:“你且去请她进来,不要让旁人看到。”侍卫应了一声出门而去,未久门帘挑开,一个披着斗篷的女子入内,掀开斗篷,只见她身穿貂裘,颈垂珠链,明眸皓齿,眉目如画,看着韩德让,一语未发,已是泫然欲泣,美目微红。

一见她如此楚楚可怜的模样,韩德让原本想好了万般决绝言语,却都不知如何说起,开口却是:“快进来暖暖,这般贵重的身子,一点都不体恤自己。”话语间全是怜爱之意。那女子闻言,颜色转喜,适才一副哀怨的模样,顿时变作明艳照人,轻声道:“你还晓得体恤二字,我叫奴婢传你多次,为何一直托病不见。”虽是嗔怪之语,却透着一股柔情蜜意。

韩德让闻言大为尴尬,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如今贵为辽国皇后的萧绰。辽国皇帝耶律贤人如其名,乃是契丹族立国以来少有的贤明君主,但一直体弱多病,萧绰此时已经常常代耶律贤批阅奏折,辽朝隐隐有前唐时中宗与武后二圣临朝之景。

萧绰与他自幼定下婚约,却嫁入帝王家。那日暗算韩德让的贴身亲卫,乃是萧绰推荐给韩德让的,在韩德让身边办事也有五六年,因此深得韩德让信任,谁料居然变生肘腋,此人的背叛差点令他送了性命,韩德让脱险之后暗自思忖,是否萧绰为保全名声和地位,急于了断于和自己曾有的情缘,默许了别人的加害。他心结既生,便一直不愿再见萧绰,先是借清理朔州契丹借口迟迟不返上京,而后又托病拒见,他是外臣,又是汉臣,这般抵触之下,萧绰居然毫无办法,方才做出这以皇后之尊,雪夜微服,私会情郎的惊世骇俗之举。

“萧兰陵那狗奴才受我叔叔指使害你,我事先实不知情,知道你有危险之后,你可知道我一连几天都心神不宁,直到奴仆回禀你安然无恙,方才放下心来。”萧绰此时与别家受了委屈的女儿没有两样,可怜巴巴地跟韩德让解释着。韩德让素来知她聪颖能干,不逊男儿,这般做作,也不知真假,心中暗暗叹了口气,狠下心来沉声道:“燕燕,你是大辽国的皇后,以后这般言语,万万不可再提。”说完便退后一步,离她又远了些,转过身去。

萧绰何等伶俐之人,见他寒着脸,语意决绝,便知韩德让不再相信自己,她脸色惨白,紧咬嘴唇,喃喃道:“德让,萧绰自幼许配与你,却背弃盟誓另嫁他人,我知你终是不肯再原谅我,也不再相信我。”说完竟然从怀中抽出一柄寒光闪闪的匕首,就往那欺霜赛雪的颈项上割去。

韩德让虽然背对着她,却心如刀煎,他与萧绰虽然都是高门大族,自幼许配,青梅竹马,但一为汉人,一为契丹人,期间经历的坎坷折磨,比之平常的情侣不知要多多少倍,明明情根深种,最后天意弄人,终究劳燕分飞,这情缘岂是说断就能断的。他听得萧绰语意不对,急忙转过身形,见她拿着匕首往自己颈项动脉上割去,顿时大惊失色。待快步上前将那匕首夺了下来,萧绰已将颈项割破出一条血痕。

韩德让脱手将匕首掷了出去,正待寻找金创药物为她擦拭,萧绰却惊叫道“匕首”,不顾伤势未裹,从他怀中挣扎出来,小心拾起被韩德让掷出的匕首,紧紧攥在手中。她凝眸看着脸现怒色地韩德让,解释道:“这是定亲时交换的信物,我一直带着。”见韩德让不说话,有些羞意地含笑道:“适才见你不相信我,我恨不得去死了,但你又救了我回来,我很高兴。”她抿嘴微笑,牵动脖子上的伤痕,又疼得微微皱了皱眉头,看得韩德让心里也是一疼,找出金疮药,走上去为她敷上,一边没好气的说:“我救你,是为了你不要在我府上出事,连累我韩家满门。”只是这语调却宛然两人年少人斗气时的光景。

萧绰展颜一笑,低声道:“你就是喜欢我,却不肯承认,那么小时候你为我和奚底、胡里室,一边打一边喊‘燕燕是我的’,是怎么一回事?”韩德让微觉尴尬,干咳道:“不过是小孩子说胡话罢了。”他二人年少交好,自得双方长辈许婚后,更是互相爱慕倾心,韩德让除了苦读汉人典籍,官府军中不断历练之外,还每日勤练契丹子弟擅长的弓马功夫,文武两途都是极为出类拔萃。萧绰日常亦爱好穿华服,打扮得一副汉家女儿摸样,甚至学汉语,读汉诗,以胸中书卷论,竟不输汉地才女。后来萧绰出落成上京城中契丹族里第一的美人,契丹少年嫉妒韩德让与她早有婚约,每天欺负韩德让,韩德让虽然势单力孤,却有骨子狠劲,不管被揍得如何鼻青脸肿,绝不服软,反而以萧绰未来的夫君自居,时常嘲笑那些契丹贵族子弟。想起这些少年往事,二人心中甜蜜,一时都忘却了如今的身份,萧绰伸出手指轻轻在韩德让胸口画着圆圈,扬起螓首,柔声问道:“德让,你看我美吗?”

萧绰适才又哭又笑,脸上挂着泪痕,眉间却带着甜蜜的喜色,颈项上一道红痕触目惊心,格外惹人怜爱,韩德让心潮涌动,只怕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敢凝视她的绝世容色,将头转过一边不答,萧绰有些失望地叹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这些日子批阅奏折着实折磨人,眼角不知不觉多了几丝皱纹,妾身容颜老去,韩郎也就再不记得燕燕了。”说完抬头看着韩德让,轻轻用手指把他额头的皱纹展开,有些促狭地叹道:“德让,你也老了。”她此时才二十许,正值韶华,韩德让则刚过三十,正是男子强壮之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