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34章

炮火1906-第234章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错误的低估了东北军的作战能力,即便在之前的战斗中,他已经将东北军在他心目中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最起码三四个档次,但是,他依然是太过的小看了东北军,

交叉着喷吐火舌的马克沁机枪,震耳欲聋的声音就已经相当恐怖,而对人命的收割,则更加的高亢有力。

漫天的弹雨,避无可避,士兵们一排排成片成片的倒下,血肉与断肢四处横飞。

此外,便是大口径狙击枪对俄军勇武者的扼杀,残忍的狙击手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总是喜欢将俄军官兵的脑袋当成西瓜,事实上,当红白相间的血肉与脑浆四散横飞,还夹杂着带头发的头盖骨碎片的时候,这种情形更加的吓人,更能够从心理上打击对手。

虽然无法像后世的反坦克枪、航空机枪打在人身上一般,一枪将人打成两段,但是这种情形足够血腥恐怖。

包括阿季穆尔在内的俄军指挥官们心情糟糕透了,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失败,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段时间的战事,东北军减员很有限,甚至有可能还不到俄军的十分之一。

俄军反复争夺的那些防线,都是用人命去填满的,而东北军则只是付出了炮弹与子弹。

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东北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火炮与重机枪,怎么会有这么躲的重火力,这么多的弹药。

从东北到买卖城,可是要绕一大圈的,即便有飞艇,也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运输要求,对面可是有三万人左右的东北军在消耗着大量的物资。

只有执掌过上了规模军队的高级军官,才会知道,一支三万人的军队日常消耗,而战事越激烈,消耗的越多。

的确,东北军的弹药储备,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地步,即便之前李安生煞费苦心的大量囤积,依然无法满足接下来大战的需求。

飞艇、骡马与卡车三大运输手段,仍然无法满足东北军所需,毕竟,路途太过遥远。

北洋军北上,袁世凯也征调了大量的骡马,以及帮助东北军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运输,这给李安生的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老袁的这份礼,可不是白送的,京张铁路也不是白用的,张家口到大同的铁路修成以后,能将库伦与北京连接起来,俄蒙贸易京张铁路也能分一杯羹。

狡猾的老袁老谋深算,还是很有眼光,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4月11日,袁世凯在京城通电全国,告全国人民,通报了俄军对买卖城的入侵,也同时通报了东北军浴血杀敌,取得的战果。

“凡分裂我国领土者,中华民国政府绝不姑息,中华陆军绝对不会手软。在此奉劝列强各国以及国内野心家,不要妄图继续侵夺我国领土,不要妄图封建割据,更不要互相勾结。中华过去的耻辱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是个属于中华民国的时代,再不能轻易接受外侮,除非亡国灭种。陆军第六镇以及陆军第二十八镇打出了奇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新天地,从此宣告世界,中华民国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土的完整,有能力让任何侵略者饮恨而归。也奉劝沙皇俄国政权,莫要继续一意孤行,侵略者必将遭到惩罚。也殷切希望全国民众携起手来,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凶狠的外敌,准备应对更加艰险的局势,做好一切准备。”

这实际上,也是在对沙俄最后通牒的回应,此时此刻,袁世凯已经没有回头路,更何况,东北军取得的战果,也增添了他的信心。

沙俄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很遗憾的告诉陆徵祥,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希望中国能够承担后果。

4月1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宣布,俄国即刻进行动员,初步在欧俄调遣十五万的陆军东进,与东方的十万俄军总共号称三十万,并且在西伯利亚等地征召三十万人入伍。

在夏宫举行的酒会上头,尼古拉二世愤怒的谴责了中国的无耻手段,在库张铁路即将完工的时候,居然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想要侵夺俄国的财产,甚至不惜冒犯俄罗斯帝国,不惜面对战争。

“看着吧,他们那帮自高自大的猴子们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尼古拉二世一直昏昏噩噩,不太理事,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中国的一贯印象,在与库张铁路以及在华利益牵扯颇深的大官僚大资本家的撺掇下,他迅速的做出了动员的决定,要给中国猴子们一点颜色看看。

他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都笑了,开心的大笑。

俄国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战争,如果这场对中国的战争依然是个战争泥潭,会让俄罗斯国力大损,加剧社会的动荡。

可是,这些又与那些掌权者们有何干系呢?

他们的财产将会得到报复,在华利益能得到保证,甚至还能通过战争来发上一笔国难财,人民的困苦,又何曾让他们在乎过。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一个不应该成为皇帝的普通人。

作为一个已经风雨飘摇帝国的皇帝,他的沙皇应该是一个具有铁血意志,强有力的铁腕人物。

可遗憾的是,尼古拉二世只是一个软弱慈祥的好好先生,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他性格柔弱,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犹豫不决,要靠身边的亲信大臣和几个叔父亲王的帮助才能拿定主意。

就比如这次的动员令,甚至已经有人提出了对华宣战,只是出于对国家的激烈影响,才没有立即得到通过。

他执政的期间,沙俄已经是黄昏时期,接连经历了日俄战争的失败,1905年资产阶级**等等几个重大的打击,国内农奴制度濒于瓦解,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蠢蠢欲动。

贪得无厌者们,也要害怕国内的动荡,影响他们的权力与奢华生活,故而,他们可不敢轻易宣战,也不敢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

在他们看来,二十五万的军队加上三十万人的后备兵力,足够将中国北方给淹没,甚至能够直接从恰克图打到北京,逼迫中国签署新的条约。

“我们需要蒙古,需要踏在中国的长城上俯瞰渺小的中国人,随时能够将他们的京城当做我们的花园,可以任意进出游览。甚至,北满将会彻底的并入俄罗斯帝国的远东土地。”

相比皇室的沉默,国家杜马(议会)的几位议员倒是口沫横飞,很期待这场战争,只要能够打赢羸弱的中国人,从中国掠夺大量的财富,俄罗斯的困境说不定会好上很多。

懦弱的沙皇无力控制局面,在1905年资产阶级**以后,他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权力,建立了杜马制度,而这些人,则是权力阶层的新贵。

几位贵族与军官也在附和着他们,自从沙皇尼古拉二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阿列克谢有血友病之后,他的身体就垮了,忧心国事和家事,加上无力控制俄国局面,在1905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隐居在圣彼得堡郊区的皇村和黑海边上的行宫里面,对国事一点也不热心。

这造成了贵族阶层和军官阶层的强烈不满,他们在俄国的统治地位,已经被新兴的资产阶级侵蚀大半。现在沙皇又不能成为他们的领袖,为他们做主撑腰,他们的未来一片黑暗。

而这次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希望凭借这场战争,能够重新找回昔日的荣耀,重新掌握大权。

这次虽然新兴的资产阶级有不少的反对意见,但是随着部分与军事相关的产业寡头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意见不再被重视。

于是,贵族、军官以及大资产阶级少见的联合了起来,共同将希望寄托在了一场战争之上。

夏宫又称彼得宫,曾经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行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涅瓦河左岸,坐在这里的花园里头闲聊的时候,能够闻到从涅瓦河上来的河风,春天的气息。

由于建筑豪华壮丽,夏宫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不但夏秋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频频入住,流连忘返,就连春天也经常会在这里举行舞会,招待贵宾。

沙皇的心情似乎畅快了许多,他的心情向来不好,现在卑微的中国虫子也来招惹俄罗斯帝国,真的以为俄罗斯帝国内忧外患,到了无法出手教训他们的地步了吗?

北满倒是次要,最关键的还是蒙古,以及中国的张家口等要津,不但能够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山西与直隶,甚至还能够凭借对京城的巨大威胁,使得俄国在华影响力瞬间排名第一。

对了,等到攻占北满,一定要将那个全世界捞金捞到手软的黑龙江医药公司的人全部抓到圣彼得堡来,问问他们,有没有办法治好阿列克谢的血友病。

阿列克谢的血友病一直是他的心头之痛,之前他与皇后连续生了四个女儿,但是没有儿子。

沙皇对这点忧心忡忡,因为当时俄罗斯皇族的人丁极为不旺,如果皇后不能生出皇子,那么王朝的继承就要中断了。

终于,在他快40岁的时候,皇后生下了皇子阿列克谢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整个俄国欢声雷动,到处都在庆祝皇子的诞生,沙皇自然也很高兴。

但是,这种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

童年时代的皇子就有一种怪病,身上出现哪怕很小的伤口,就会血流不止,很难停止住。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焦急的沙皇召集全欧洲最顶尖的医学专家会诊,这些专家经过几天的诊断以后,他们遗憾的告诉沙皇,皇子阿里克谢得的是血友病。

沙皇和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就像遭到雷击一样,他们都知道,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不治之症,得病者一般能难活过20岁。

尼古拉二世知道自己年纪超过40岁,身体不好,已经无法再生育。

唯一的办法,便是希望能够治好阿列克谢的血友病,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的放任拉斯普京这个声名狼藉之人,频繁的出入宫廷。

沙皇本人对拉斯普廷的印象并不好,主要是拉斯普廷不修边幅,满头乱发,举止粗俗,肮脏不堪(拉斯普廷从不洗澡,他说水是他的克星,一旦他浸入水中就会失去超能力),而且秘密警察很快把拉斯普廷以前的犯罪记录和yin乱的生活汇报给沙皇,沙皇自然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好感。

可是,没有主见的他只能听从妻子的意思,给予拉斯普京超然的地位,毕竟,阿列克谢的病也是他的心病,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个他并不喜欢的拉斯普京。

而不远处,拉斯普廷给贵妇人们簇拥着,甚至还有一些贵族与军官都在询问着什么。

“圣徒先生,您对这次的战争有什么看法吗?或许,您又什么建议?”

拉斯普京的头发恶心的往两边撇开,散发出恶臭,胡子乱蓬蓬的,垂到了胸前,眯着眼睛,漫不经心的说道:“战争将会很艰难,东方的那个国家不容小视。但若是不予以制裁,将来必定会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心腹大患。”

这话等于没说,但是旁边的人却很是信任,很有道理。

拉斯普京睁大眼睛的时候,蓝色的眼睛仿佛会发光一样,使得无数的**无比的贵妇人们无比着迷。

事实上,这个神棍是个深谙催眠术与心理学的无师自通的能人,这个时代却并不了解这些,故而,使得他给称为圣徒。

战争会很艰难,他们牢牢的记住了这一点。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四十章陆军大整编

第三百四十章陆军大整编

俄国的动员,震惊了整个世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边境冲突,会导致中俄两国陷入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

似乎中俄两国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发动一场战争一般,巴不得的要大打一场,无比默契。

朱尔典紧急的拜会了袁世凯,希望中国方面能够采取切实的手段,来平息俄国的怒火,希望袁世凯放弃愚蠢的与俄国为敌的念头。

袁世凯对小气的英国佬本来就一肚子的意见,自然只是随意的敷衍。

“如果中国政府执意要与俄国处于战争关系,那么,大英帝国很有可能会采取强力手段,还请大总统谨慎。”

袁世凯怒气瞬间充溢胸腔,却狠狠的给压制下去,面不改色的说道:“对于大英帝国所表示的态度,我很意外,也很惊讶,更加的遗憾。现在的问题,是俄国不依不饶。如果公使先生认为,逼迫中国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所谓的公道的话,那么这样的公道,不要也罢。”

朱尔典还是很少见到袁世凯说狠话的,也知道是他刚才的态度将对方逼急了,但是这是国内的硬任务,无论如何不能让俄国与中国大打出手。

他与袁世凯的关系很深厚,多少还是有友情的因素存在,自然软化下来,好说歹说,希望袁世凯能回心转意。

袁世凯很是恼怒,这英国人将他袁世凯当成什么了?走狗?棋子?

我可不是奴才,当狗了满清的奴才,难道连英国人也要将我当成奴才?

俄国可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停战协议,仿佛是将中国当成了战败国在处理,明明是俄军在买卖城吃了个大败仗。

袁世凯只是说考虑考虑,将朱尔典送了出去,也没有打保票。

这个时候,还是推卸责任的好。

4月12日,法国、日本等国纷纷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无条件接受俄国的无理要求。

作为回应,第二天,也就是4月13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带着两镇兵马从张家口北上买卖城。

与此同时,袁世凯强力推动了中国陆军的大整编方案,整个中华民国陆军编制为五十个师,其中一万六千余人的甲种师28个,一万二千余人的乙种师22个。

袁世凯一口气给了北洋军从第一到第十六师,总共十六个师的编制,东北军则是第十七到第三十四师,总计十八个师的编制,其余各省分得另外的十六个师。

也就是说,光是中国北方,就拥有三十四个师,而且包括了北洋军8个,东北军12个,达到了20个甲种师。

李安生是大财神,袁世凯的北洋军扩军也需要李安生帮忙,自然很大程度上照顾李安生。

英国人口头上扶持他,却没有多少实际的行动,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低息贷款,恨不得在中国身上多吸点血。

而美国人倒是真家伙,既有军事援助,还有大笔的贷款,可惜的是,这些贷款都落入了李安生的口袋之中。

中央政府的财政无比窘迫,这次大整编,也是让东北军出足了风头,北洋军则默默积蓄实力。

题外之意,哪个割据军阀想要不听号令,不肯整编军队,接受陆军部的领导,那么很好,打你。

东北军到时就可以给驱策着到处攻伐,消灭割据,将一个个的军阀打倒,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便宜他袁世凯。

到时东北军就成为了众矢之的,而袁世凯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

东北已经下达了征召令,十五万的民兵后备役在七天之内将会在指定的地点集合起来,迅速开始武装训练。

其中先期训练的都将被编入东北军十八个师之中,之前的九镇,加上老王林的那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还有李安生的秘密力量,都将浮上台前。

只是军官大量缺乏,征召令一下,东北也就有了机会,吸收大量的全国各地优秀军官。

李安生有的是办法,让这些军官们融入到东北军之中。

面对俄国的战争威胁,列强的威逼,中国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北上加入东北军,加入到东北工业建设之中。

这便是李安生的目的所在,东北自身的积蓄太慢,需要一个契机,集合全国的力量来开发东北。

英国佬实在让人失望,不断用些小花招,来压迫北京政府,甚至在第二批粮食启运之后,叫嚣要征用中国订造的一艘战列巡洋舰。

李安生回到库伦之后,立即通电全国,告诫英法等列强,如果英国执意对中国采取敌对态度,没收中国在英国订造的战舰,那么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