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伪皇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皇帝穿着朝服没吃午膳便在御花园里瞎逛荡,看样子确实是被太后欺负的不轻。想到太后,我的睡意全没了,夜里的那个艳梦顿作烟消云散。我意识到我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切斗争都将从今天的朝会开始,我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卯初时刻,我坐着一台十六抬凉轿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金阳殿,这金阳殿是皇宫的正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是皇帝与大臣们朝会的地方,全国最高的决断都从这里发出。文武百官早已在殿里等着我了,等我一到,值殿太监高喝一声:“皇上驾到——”殿内立时响起了震天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路亭贵的引领下,我步上了皇帝宝座。坐在那宽大的金色椅子上,我手拂雕着龙头的扶手,看着跪满金殿的文武百官,顿时百感交集。难道我现在就已经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了吗?这一切像是在梦里,但又是真实的。我现在已经无路可退了,我必须守住自己的龙椅!路亭贵待我坐好,向前走了一步,右手拂尘向左臂弯一搭,高声说道:“有本奏来,无本退朝——”“臣有本!”压着路亭贵的话音,左班一个上了年纪的大臣跨出一步跪在了地上,“臣督察院左督御史刘有光起奏陛下,前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孙起良贪墨粮饷,殴伤人命一案,经督察院、大理寺、形部三法司会审已有定论,该当如何处置,请皇上明示。”这时刘有光的奏本已被路亭贵递了上来,我翻开看了看,上面满是繁体小楷,认起来颇为费力。这案子要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三法司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按律处置就是了,何必再让我明示?再说我也没法明示,这个大汉朝的律法我一点都不知道,怎么给他明示?看来只有问问七王爷了。我向殿下看去,果然在群臣的前头站着七王爷和四王爷。七王爷仿佛没看出我的处境,竟然在那里闭目养神。这可让我难办了。“刘大人。”这时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从朝班前头传了出来,我向那里看去,原来是那个瘦高个九王爷,他不慌不忙的说道,“您老人家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刘有光听九王爷这样说他,气得胡子都抖了起来:“王爷,老臣不明白您的意思。老臣身为大汉朝左督御史,身负监察百官的重任,不敢糊涂!”九王爷冷哼了一声道:“此事太后已有懿旨,孙起良贪墨有罪,殴伤人命证据不足,特罚俸一年,免荣禄大夫,改为光禄大夫。这道懿旨你是见了的,为何今天又来烦皇上?”刘有光不卑不亢的说道:“太后懿旨为月前所发,当时孙起良一案尚在审中,如今本案已查明,老臣自当禀明圣上,依律处罚才是。”九王爷道:“既已查明,你为何不向太后请懿旨?”刘有光哈哈大笑了起来:“王爷,请恕臣失礼相问,今日乃是何年?”九王爷道:“醇佑十年六月。刘大人若是糊涂的连日子都不记得,本王劝您还是早点告老。”刘有光又是一阵大笑:“老臣自是知道,老臣只是提醒王爷一句,自昨日起,皇上已祭告太庙,开始亲政。皇上亲政,老臣岂有不请皇上旨意而请太后懿旨的道理?”九王爷被说的没词了,发一声干笑面对我道:“皇上,刘大人不愧是翰林出身,说出话来头头是道。既然如此,臣也不做这得罪人的事了,如何处置,皇上决断吧。”我听着九王爷和刘有光的争辩,越来越觉出这个案子绝非表面上的贪污害命那么简单。我心里很明白,刘有光是有理的,但九王爷既然如此有恃无恐,那后面的后台必然是太后了。
第五章交锋
“皇上。”闭目养神的七王爷终于发话了,“孙起良一案早有定论,太后月前已有懿旨处罚,懿旨中云:‘起良身为国舅,知法犯法,实为不敬。然起良本心为国,本宫予以教训,想其必不敢造次。’懿旨中亦有约束国戚之语,令众人以孙起良为戒。此案已经了结,刘大人此奏实为不当,罚上加罚,必会冷了亲贵之心。望皇上圣裁。”七王爷的话刚说完,殿下群臣顿时议论声大作。嗯,七王爷是在向我暗示什么,我没有皇后,那么这个孙起良的国舅身份就应该是太后的兄弟。好你个刘有光,你分明是在挑拨我和太后的关系。哼,我不管你是真心为国还是受人指示,这一招我接下了。想到这里,我下意识的看了看四王爷:“四王,这个案子你看如何?”四王早已有了对策,听我问他,不慌不忙的出班奏道:“起奏皇上,七王之奏老臣附议。孙起良一案牵涉甚广,其贪墨害命是实,然其身为皇亲,所谓‘刑不上大夫’,如何决断还请陛下圣裁。”哼,圣裁?老子早就看出这事和你有牵扯。我要是为了立威强判必然会得罪太后,如果因为害怕得罪太后而不于理睬,必然会让群臣对我失望,从而让我刚刚亲政就立不起威信。哼,这个刘有光如果不是你的亲信那就是被你当了枪使。好一个毒计!不过你当我真没办法,还以为我真是那个十六岁的懦弱皇帝?“刘有光!”我一拍龙椅扶手,面带怒色的说道,“朕看九王说的不错,你真是老糊涂了!你这个左督御史是怎么当的?”你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刘有光一听我训他,吓得趴在地上磕起了头:“臣有罪,请皇上息怒。”刘有光这一磕头,其他大臣也被震住了,议论声顿时消失,大部分人开始研究起脚下的地面。我对这个效果非常满意,沉了沉道:“刘有光,朕问你。月前你向太后禀报时,此案可已了结?”“尚未了结。只是太后她老人家……”我佯装大怒,拍案而起道:“混帐!此案既然尚未了结,你怎敢向太后禀报?你居心何在?莫非想邀功不成?“刘有光这回是真害怕了,哆嗦着道:“启禀、启禀皇上,当时本案已经了结。”我看着他语无伦次的样子,真想大笑几声。我坐回龙椅道:“好你个刘有光,既然已经了结了,如何又出来了今日之奏?朕看你当真糊涂,朕能有你这样的好大臣当真是万幸!”“臣有罪,臣有罪,臣罪该万死!”刘有光这时彻底没了主张,瘫在地上筛起了糠。我看着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被我吓成这样,心中有些不忍,缓了缓口气道:“刘有光,你起来吧。这事办成这样,可见你督察院办事效率。朕先不办你,你务必小心谨慎,以后再出这等事,朕绝不轻饶。嗯,孙起良一案既然办成了这样,就不能没有个说法。这样吧,既然太后前头已有了懿旨,朕就不好擅做主张,毕竟那是朕亲政以前的事。朕还是向她老人家禀报,如何裁决,太后必有明示。”哼哼,太后啊太后,自己的屁股自己擦吧,我可不替你背这个黑锅!“谢皇上。”刘有光哆嗦着站起身来,怨恨的看了四王爷一眼,退回了朝班,而四王爷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好深的城府!看来刘有光真的是被四王爷当枪使了,这个老糊涂蛋,不过看他倒像个直臣,好好调教调教还是可用的。我不经意间向七王爷扫了一眼,他赞许的向我点了点头。经过这一次交锋,群臣对我的态度果然变了,一个个低眉顺眼,再没人敢有不恭,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效果。接下来又有大臣奏报了几件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一一给予了答复,不懂的地方我便问七王和四王,七王自然是知无不言,而四王爷也提了不少好建议,我心里明白,四王爷也不想把事做绝了,那样只会对他不利。说实话四王爷确实是个治国能手,但我总感觉他在暗地里和我较劲,要不是这样,我绝对会在真正掌握大权后重用他,唉,实在可惜了。通过这次朝会我知道了不少大臣的名字,虽然还有些对不上号,可这总是个进步,我渐渐进入状态了。不过说回来也不是没有遗憾的,我一心想找出那个“亲爹”五王爷,并且多次进行了暗示,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反应,无奈之下,我只好作罢。朝会的最后,理藩院提到了蒙古兀良哈部的事,因为此事太后已有懿旨,而且牵涉金国岁币的事,关乎国家脸面,我也不好当着群臣说什么。说起来这事很让我堵得慌,煌煌天朝却要受制于小邦,我这皇上当的还有什么意思。然而话又不能这么说,国势如此绝非一日之寒,如何也怪不到我的头上。我把此事按了下来,让四王爷、七王爷、九王爷和大学士方明德、理藩院大臣敏诚午时后到御书房候旨商议。所谓商议,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商量什么样的卖国方式不会激起民变又堂而煌之,想到这,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晚清政府。可是现在不当晚清政府又能怎么办呢?我如今是国政不明,局势不明,军事不明,你总不能让我亲提一彪军马杀奔上去,打他个落花流水吧?我又不是义和团。这个御书房是昨天晚上听路亭贵说的,原来我还以为应该叫做“北书房”、“南书房”之类呢。等到路亭贵高喊一声“退朝”,众大臣三呼万岁后,我终于放松了下来,唉,不容易啊,我才来了一天,第一次交锋就大获全胜。不知道原来那个皇帝能不能做到这样,不过看来应该做不到,不然也不会被气得跑到御花园去溜达了。朝会结束,我回乾元宫换了衣服,休息了一会,就该到环翠宫向皇太后请安了。这些安排根本用不着**心,乾元宫总管太监路亭贵负有提醒的职责。这回到了环翠宫,顾巡顾总管对我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见我进了环翠宫大门,便一路小跑过来给我请安。看着他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我心中那个解气。不过说回来,顾巡也不容易,他给太后当狗,自然要给主子咬人,我这个皇帝当的窝囊,太后动不动就训斥,他当奴才的自然也看不起我。从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自然是太后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用说,今天朝会上的事早已有“内线”传给太后了。“顾总管,朕今天得了个好玩意,你要看着喜欢就拿去吧。”我把从乾元宫带来的一块西洋怀表放到顾巡手里,这东西值钱是值钱,可我又回不到现代去了,留着也没用。再说我也不是贪财的人,拿原来皇帝的东西收买人心是值当的。顾巡果然大喜过望,拿着怀表翻来覆去的看:“还是皇上疼奴才,这么贵重的西洋物件赏给了奴才,奴才这可是天大的脸面。您让奴才怎么谢您呐?”哼,这有什么?看着顾巡谄媚的脸,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今天早朝后,我让路亭贵给我找了几册本朝先帝的起居注,从那上面初步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事情,那上面记载着本朝初年,太宗皇帝确实派了大船队多次下西洋,向外邦宣示大汉天威,那时大汉朝确实国势正隆,也积极和外邦联系。后来在穆宗时因为倭寇犯界,大汉便开始了闭关锁国,国事渐渐弱了,本来臣服的外族如蒙古、吐蕃渐渐有了异心。后来北方女真族的努尔哈次统一了女真诸部,当上了金国大汗,成了长城北的霸主,不但对蒙古诸部和朝鲜频频攻击,而且还迫使大汉向他们朝贡,这正是蒙古兀良哈部那件事的起因。这也就是说我现在接手的这个大汉朝几乎就是明末的翻版,甚至还不如明末太平。虽然如此,我还是相信甲申之变会改变的,因为既然明朝没出现,又哪来清朝灭明呢?努尔哈次等人的出现只说明大汉的周边还在按历史发展罢了,这个世界的汉金关系与其说像明清关系,还不如说更像宋辽关系,因此世界将会怎样发展,那就要看我怎样做了。但从心里说,太后他们行的那一套必然会使大汉灭亡的,我绝不能让那个世界的历史在这里重演一遍。“你谢朕做什么?只要你用心伺候太后,那就是谢朕了。”我微笑着说,话音里充满了真诚。哼哼,你好好伺候她吧!“皇上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奴才怎敢不用心伺候太后呢?皇上,您老稍等,老奴这就去跟太后禀报。”顾巡拿着怀表喜滋滋的跑了。
第六章孙起良
这次再见太后,终于没再受昨天那样的气,我在太后面前从容跪下,必恭必敬的说道:“儿臣给母后请安了。”太后也是一副和颜悦色,微微一笑道:“皇上起来吧,难为你记挂着本宫,这两日天天来看我。”太后的意思是那个皇帝以前很少来看她吧?老太太,您老别难过,我以后肯定天天来看你。我站起身来道:“母后,以前是儿臣不懂事,这些日子儿臣思来想去,弄得脸红心跳的,儿臣这哪那像个做儿臣的样子?儿臣只是希望母后不要与儿臣计较,以后儿臣能尽心孝敬母后便也心安了。”太后喝了口茶道:“嗯,皇上会说话了。只要你有这份心就行了。起良,还不见过皇上,怎么这么没眼色?“最后这句话太后是对着她旁边一个人说的,他便是那个太后的兄弟,大贪官孙起良吗?我仔细打量了打量孙起良,这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坏人啊。唉,那句话说的果然不错——人不可以貌相。“臣参见皇上。”孙起良“啪”的一声跪在我面前。嗯,果然是个武将做派,声音动作都是虎虎有风。“舅舅起来吧,这是内廷,不必如此多礼。”我赞许的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有点矛盾,他若不是太后的兄弟,我必然会重用他,他若不是个贪官,我也必然会重用他。可惜了!“谢皇上。”孙起良道了声谢,站起身退到太后身边不再吭声了。“皇上,本宫今天让起良进宫就是准备将他交给你的。”太后哼了一声,道:“孙起良,你可知罪?”孙起良“啪”的又跪在了地上:“臣知罪。”“哼,知罪?”太后又看向了我,“皇上,今天早朝刘有光参劾孙起良的事本宫已经知道了。如何处置,还请皇上发落吧。”这是搞什么?挤兑我还是试探我?我拿不定主意,只得试探着说:“母后说的哪里话?舅舅的事您早有懿旨责罚。本案便算了结。今天刘有光无理取闹,已被儿臣斥责了。”太后不动声色道:“这事只怕不妥,有良毕竟是本宫的弟弟,本宫裁决难免会被人说偏袒,如今你已经亲了政。就应该立立威,现成的摆在这,你不用岂不可惜了。”原来还是要保,这样说就好办了。我背起手看了孙起良一眼:“孙起良,刘有光弹劾你贪墨,可有此事?”“是,臣吃了一千人的空额。”孙起良丝毫不否认的答道。“那么,杀人害命也是真的?”我又问。孙起良抬起了头,掷地有声的道:“臣不否认。不过臣有话说。”“起来讲!”面对这样直爽的汉子,我也直爽了起来。”孙起良站起了身来:“皇上,臣吃空额不假,但这些钱臣并未落入自己腰包。臣的先父一生为将,倒也留给臣不少家产,太后体恤下臣,也时常给予赏赐,臣还不至于看上这区区一千个空额。说来不怕皇上笑话,这些钱臣是分给了营中兵士。皇上,您刚刚亲政,恐怕还不知道如今当兵的难处。朝廷年年向金国岁贡,将士们看不过骂上几句且不说了。但如此一来,朝廷岁赋出大于入害了的却是营里这些吃粮饷的。朝廷的那些大佬们一个个捞得浑身流油,可却时常克扣军饷,军中无粮无饷,又无战事,将士们如何安的下心?臣实在没办法,只得行这贪墨之事,只求能稳住军心。至于杀人害命一事也是与此有关,那日前军留守司正留守孙焕因为此事向督察院密告了臣,臣知道后大怒,命人将他杖责而死。此后臣也后悔,督察院前来问臣,臣都是据实相告,以图个省心。谁知我都认了,这案子却一拖再拖。弄得臣心烦不已。皇上,这事虽然是臣的错,但归根结底却要怨朝廷!”“混帐东西!”孙起良话音刚落,太后就大怒了起来,浑身哆嗦的说道,“这明明是你的错,你这个混帐却编排起朝廷来了,啊!好好,本宫以后没你这个不知羞耻的弟弟!”“臣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