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506章

1908大军阀-第506章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点上其实中德双方都有理亏的地方,中国出售飞机,德国出售飞机武装技术,这两样东西在美国这个“中立国”的组装下,就变成了战斗机。好在中国与德国在飞行人才的资源上把握的很好,无论是国内的航空学校,还是编制中的飞行员,绝不接受向外国输送飞行技术的业务。

这次会谈,中官团成功安抚了德国方面,使得德国允许中国继续保持“潜伏的身份”,同时还确立了德国第二次援华款项的到位时间。德国财政部会通过海外账户由瑞士转账,在八月十日之前将六千万帝国马克汇入张盛霆公司在联合银行的账户中。不仅如此,第一批毒气弹和一支化学专家小组,一批较为新式的德国大炮技术,以及大约价值四百万美元的工业设备,都会在八月下旬到九月中旬期间抵达广州港口。

就在亚洲局势急剧变化的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同样存在风云莫测的时刻。

德国在马恩河战役中获胜之后,快速攻克了法国旧都巴黎,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认为虽然已经完成了前参谋长制订的施里芬计划,但仍然可以继续贯彻施里芬计划的谋略精髓,采取南方佯攻,主攻北方的战略方向。他决定在巴黎南部的凡尔赛发动一场伪装的总攻,或牵制或吓退坚守在巴黎郊区的英法联军,然后秘密抽调主要部队迂回到北部凡尔登后方,彻底拔掉凡尔登这个一直影响德国侧翼的法军主力要塞。

正当这个计划紧锣密鼓的进行时,没想到英法联军假戏真做,误认为凡尔赛将会是一场大决战,于是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抽调了大约四十万兵力汇聚于巴黎郊区,准备与德国在凡尔赛展开决战。这原本正如小毛奇所料,把英法联军的主要生力军都拖延在巴黎附近,可是由于在凡尔赛前线对峙的德队击落了一架法国飞机,并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去俘虏飞行员,这次俘虏行动却成了整个计划失败的导火线。

德国小分队在凡尔赛郊区抓捕法国飞行员时,与英法联军的搜救部队发生交火,随后双方各自呼叫支援,一场原本是小规模的冲突竟然触发了凡尔赛战役的开始。仅仅两个小时之后,英法联军发动总攻,德队也投入了全力作战。

可是由于德国主力部队早已向凡尔登方向转移,面对集合了四十万兵力的英法联军总攻,德国在凡尔赛的防线根本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整个战役持续了三周,德军防线严重缩水,不得不向巴黎城区撤退。

英法联军没有给德国任何喘息的机会,凭借强大的攻势将战线继续向前推进,很快就重新打回到巴黎。

这场戏剧性的逆转,使得德国在前线的优势几乎全部消失,可是好在由于针对英法联军后勤破袭战的效果发挥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一败涂地的趋势。没有足够后勤支援的英法联军只能将战线稳固在巴黎城区之内,与德国阵线再次陷入对峙之中。

七月下旬,德国参谋本部以指挥不当为名撤去小毛奇参谋总长的职位,改由埃里希·冯·法金汉陆军上将出任总参谋长。法金汉上将上任之后,火速整顿了巴黎至马恩河一线的防守,增派了部分兵力驻扎这一线,加固对巴黎占领地区的火力,保持与英法联军对峙的状态。与此同时,他继续执行小毛奇制订的偷袭计划,主力部队源源不断的向凡尔登后方蔓延,预计在一个月之内打响凡尔登战役。

为了保障后勤线和海岸线的安全,阻止德国空军和飞艇部队无休止的发起破袭战,导致在很多关键性时刻前线部队无法正常作战,英国和法国决定组建规模性航空兵部队,并且强化防空部队的实力。从七月中旬开始,英法两国筹集了大约一千万英镑的款项,向美国订购一批战斗机和防空机关炮。

这笔订单经过美国之手,最后很大一部分转入中国市场。各地军工厂连夜赶制第一代战斗机,也将少量的“诚式改战斗机”以高价卖了出去。通过这笔订单,不仅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总统府商务部部长兼常务厅长官张謇在七月底与美国商务参赞史密斯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谈,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合作关系,同时说服美国购进中国价值三千万美元的国债。当然,在这次闭门会议上,张謇也向史密斯提出了金融市场合作方案,这是“东亚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分,借此拉拢美国注资亚洲货币市场,为了正式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奠定基础——

【推荐一部小说,《守夜人》系列,这是一部很早的书了,但是最近我又看了一遍,觉得这部书的世界观设定非常不错,喜欢西幻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沸腾文学文字更新最快……】@!!

施里芬计划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的法国政府,由于对普鲁士宣战而自我毁灭。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疆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势不可当,包抄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任何未来的法事威胁,新统一的德国吞并了阿尔萨斯和包含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暴lu于未来的入侵前面。

法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鸿沟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成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仇敌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从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顾问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这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吃力的通路,并且它和法国的边疆是不设防的。施里芬将军对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面向德国的设防据点感到愤怒,他埋怨它的军事防御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法国的边疆却不设防”。对比利时担忧德国而不担忧法国的原因,这位将军装作不知道。

施里芬这位能干的战略家,是军事史上宏儒硕学的人之一。他从坎尼之战中获得许多启示,汉尼拔用包抄两翼和后卫击败了较强的罗马人。施里芬将军的相似的计划集中在梅斯,这是一个最靠近法国边疆的德国城市,距离巴黎一百七十八英里。

曾经看过一幅施利芬的肖像画,作为德国顾问本部的著名顾问总长之一,施利芬的长相离标准的职业军人差得很远:脸色惨白,身形消瘦,略有些谢顶,恰如一个文弱书生。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战略大师的眼睛一如普通人一样灰暗无光,全不见战略家独有的灵气与智慧。自然,熟悉施利芬的人则对这一点不太会感到惊讶――他本是一个高度的近视眼。

自19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顾问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顾问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令无数热血男儿心向往之。在德国顾问本部的历届顾问总长之中,成绩最高确当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毛奇(moltke);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当数毛奇的继任者、1900年出任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元帅的瓦德西(walder)。施利芬是瓦德西的后任,任顾问总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时间。

以这个筑垒地区为枢轴,由七十九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第二后备军跟上来。由八个师组成的较的左翼,将留在法德鸿沟。象一扇巨大的旋转门一样,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抄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把八个德国固定师赶向莱茵河,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德国人将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法国的要塞炮只面对德国,不得转向西面来对从法国方面进攻的德国人。

施里芬计划是为了避开开战时直接进攻法国所遇到的四个坚固的堡垒。计划西线全部军力72个师中。53个师都分派在迂回的右翼上;迂回必须假道荷兰;避开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和纳慕尔要塞。直接进入法国领土对巴黎进行攻击或者包抄;之后在从法国的四个堡垒亏弱的后方进行攻击。整个右翼起到的作用是像一把大镰刀迅速地横扫法国。10个师面对凡尔登;作为摆设的枢纽。这个枢纽的摆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在计划过程中左右翼间呈现的空缺;特地用10个师摆设填补在凡尔登这个枢纽空缺。而左翼以9个师的军力摆设在与法国的交界处一边阻止法军的突入一边引you法军深入德国领地然后右翼的迂回军队从后包抄;将其歼灭在德国境内。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亦在右翼的德军的进军规模之内;初步估计施里芬计划其中就包含吞并比利时

他的伯父在1890年曾预言下一次战争可能要打7年,因为现代国家的资源太巨大,仅一次会战失败其实不得迫使它抛却战争。毛奇在1906年得更完全:“那是一种民族战争,不是一次决定性会战所能完成的,必须经过持久苦战把全部国力都耗尽,否则一个国家不会屈服,而在这样的战争中,即令获告捷利也还是得不偿失。”

可是很是可惜,毛奇虽不乏智慧,但却完全没有魄力。他既然不得根据自己的理想来重新拟定一套战略,而对前任所移交下来的计划也感到无可奈何。他内心里对施里芬的思想不敢苟同,甚至对它缺乏信心,但他对这位年高德劭的老元帅有一种自卑感,在概况上不敢明白地暗示否决,尤其是那无异于向整个顾问本部挑战。

甚至施里芬本人也有力不从心之感,他知道自己的伟大计划并不是一种必胜的公式,那实在是一种极端冒险的打赌。他常,对这样的伟业我们是太弱,这个理想也未能达到。假使连施里芬都办不到的事情,而希望毛奇能够办到,那实在未免太过奢望。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仇敌。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军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顾问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很多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和老化的战争带动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力带动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匹敌俄罗斯。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带动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顾问总长的第一年,施里芬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利芬采取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办法,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办法。之后,施里芬又在1892年和1894年提出了第2、第三号备忘录,这三份备忘录,即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雏形。而后,在任期内,施里芬主导进行了对未来战争的无数的演习、沙盘演练与讨论,对备忘录进行了频频的修改。1905年12月,施里芬完成了最后一份备忘录,并于1906年亲手交给了继任者,老毛奇的侄子毛奇,至此,完整的“施里芬计划”终于成形。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为抵抗德国进攻,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始,经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堡垒,仅仅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留有豁口以通法德边疆,并在豁口的两翼摆设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利芬计划”的中心与重点,即是如何绕过法国漫长而坚固的防御体系。

“施里芬计划”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军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军队79个师,东线军队则仅有10个师夹杂一些处所军队。工具线军力分派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军队为68个师,左翼军队11个师一部分派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则摆设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疆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灵hun。

依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军队以其少数军力与奥匈帝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疆。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标的目的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鸿沟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标的目的包抄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即是抵抗法军主力的攻击。

“施里芬计划”要求右翼军队主力自带动下达后第十二天前打开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鲁塞尔,第二十二日进入法国,第三十一日达到提翁维尔――圣康坦一线,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判断俄事力量的充分带动需要6到8周,因此,施利芬计划中要求德国在这一时间内完全击败法国。

真正的原因何在?从1905到1914整整10年中,德国在概况上是强盛繁华,实际上则外强中干。威廉二世好大喜功,一方面与英国之间进行海军造舰竞赛,另一方面对国力也未作合理的分派与带动。所以到1914年开战时,法国征集了其全部适龄壮丁的80%,而德国仅仅征集了50%。法国全部军事人力仅为德国的60%,但法国能带动62个师,而德国也不过87个师。这个责任固然是威廉二世和其政府所应负的,不过毛奇也未尝没有责任。

毛奇在这10年内可以是生活在一种矛盾之中,他明知世界情况正在改变,施里芬计划即令毫无缺点,也不成能完全适应10年后的情况;另一方面他又没有能力来做完全的改变,同时他对威廉二世的政策也没有任何影响力。所以,他只好苟且偷生,苟延岁月。在战争前夕,他已经66岁,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体力早已不支。他听从医师的忠告正拟向德皇乞骸骨告老还乡,哪知道造化弄人,战争就在此时爆发,于是遂决定了他要饰演这个悲剧角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继任人,谨慎微的毛奇将军改变了这个计划,以应付他认为是不合的情况。他不去加强右翼,反而减少右翼的实力三分之一,在左翼增加了八个师——此举对法国是幸运的。由于其他障碍和延误,毛奇缩短了以梅斯为枢轴而转动的德国入侵战线,以致他的军队开到巴黎的东面而没有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