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275章

孺子帝-第275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故事在正史、野史里都没有,作者也不给出处,以知情者的口吻写下来。

主角是大楚太祖韩符,按圣军师所说,这本书的一多半内容都与楚、齐、赵三方争霸有关,这个小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直接称太祖为“韩符”。

大意是韩符灭掉了陈齐、庄赵之后,坐拥天下,心中却不得安定,庄氏已经全灭,陈氏却有遗孤逃亡,以陈家在齐鲁一带的号召力,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韩符派出大批亲信分赴各地,监督官府四处搜寻陈氏后人的下落,与此同时,又将齐民大量外迁,充实北疆与南方郡县。

一名亲信找到了线索。

原来陈氏后人一直受到豪侠的保护,东躲西藏,最近的时候离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

韩符大怒,他本人从前是一名三四流的豪侠,遭到官府追捕时,也曾得到过诸多豪侠的帮助,但他现在是皇帝了,天下唯一的皇帝,受不得豪侠的违法行径,于是传旨,限期一个月之内,必须交出陈氏后人,否则的话,所有曾经接待过陈氏后人的豪侠,都将被处以死刑,甚至株连三族。

到期之日,各地的七名豪侠不约而同前往本地衙门前自首,但他们不肯透露陈氏后人的下落,而是选择了自杀,这七人一死,线索再次中断。

事隔三天,一位陈氏后人突然出现在京城街头,在大声宣告自己的身份之后,当众自杀,以谢诸豪侠的庇护之恩。

天下民意汹汹,韩符也怕了,假惺惺地大赦,将与此有关的其他人释放,从此之后,公开追捕转为暗中调查,可是直到韩符病逝,也没有找到其他陈氏后人。

这个故事究竟想说什么?韩孺子看完之后感到困惑。

反复看了三遍之后,他决定寻求他人的意见。

“孟娥,你过来看看。”

自从住在皇宫里之后,韩孺子白天忙于处理朝政,晚上极少单独就寝,孟娥名义上仍是皇帝的贴身侍女,两人见面的机会却不多,但是没有因此产生疏离与陌生感,韩孺子随口叫她的名字,她嗯了一声,走过来,与往常一样不冷不淡。

共有三页纸,孟娥看得很快,放下纸,看着皇帝。

“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说什么?”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假的,在义士岛的记载里,陈氏后人是被一批忠臣保护,直接逃至海上,与豪侠没有关系。”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造反的书,所有的故事应该都是例子,用来说明一个道理,无所谓真假,我在疑惑,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孟娥又拿起纸,看最后半段,都是在赞美豪侠,没说“道理”。

她想了一会,“首先,写故事的人不喜欢大楚太祖。”

韩孺子嗯了一声,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他看一眼桌上的太祖宝剑,自从宝剑物归原主之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

孟娥又想了一会,“大概是说豪侠也能让皇帝难堪、让皇帝低头吧,故事里的太祖最后不是放过了其他人吗?”

“杨奉为什么偏偏留下这个故事?或者说杀死杨奉的人为什么这样做?”

“陛下仍然怀疑杨奉是被暗害的?”

“栾半雄说过,书能杀人,杨奉果然死了,书却只剩下三页,我不能不怀疑。”

“那这就是挑衅了,刺客想告诉皇帝,他会像陈氏后人一样逃得无影无踪,陛下永远也抓不到他,最好的选择是与太祖一样,就此放弃。”

韩孺子点点头,觉得有点道理,但不是他想要的道理。

孟娥的想法多起来,“或许这个故事还想说,能否找到陈氏后人并不重要,太祖将大楚经营得好,天下太平,陈氏后人也无力回天。”

韩孺子笑了笑,“如果这是杨奉故布疑阵呢?”

孟娥没听明白。

韩孺子解释道:“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刺客,杨奉自感病重,为了给我留下一个深刻印象,所以亲手制造了暗害的假象。”

“杨奉是个骗子?”

“没有那么简单,杨奉肯定是想对我说什么,内容都在这个故事里。”

“他不能让晁鲸直接转述给陛下吗?”

韩孺子摇摇头,“他是要我牢牢记住这个故事。”

孟娥更糊涂了,“杨公真没有必要这样做。”

韩孺子沉默了一会,如果这就是杨奉的目的,这名太监的确成功了,韩孺子已经没办法将故事从心里去除。

“你去休息吧,我待会也要睡了。”

孟娥退下,没有去休息,仍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皇帝。

韩孺子当她已经走了,盯着残书看了许久,突然站起身,拿起太祖宝剑,拔剑出鞘。

剑还是寒光四射,流落强盗手中的时候,似乎没有被使用过。

“这是一柄好剑,但是没什么用处。”韩孺子忘了孟娥已经“不在”,又对她说话。

孟娥却记得,一声不吭。

“战场上拼的是弓弩长枪,偶有近战,砍刀也比剑更好用。江湖人喜爱用剑,太祖或许一直还当自己是豪侠。”

韩孺子对着烛光仔细看剑,顺手将剑鞘放在桌子上。

剑是好剑,正因为太好,反而舍不得使用,韩孺子轻叹一声,打算收剑回鞘,一低头,看到剑鞘出口处多了一块小纸片。

韩孺子一惊。

纸片比指盖还小,一面被涂黑,翻过来另一面还有字,一个“手”字。

太祖宝剑同样接受过检查,但是从晁鲸开始,所有人对这柄剑都十分尊敬,每次拔剑出鞘,无不小心翼翼,一直没有带出里面的碎纸片。

韩孺子放下剑,拿起剑鞘倒放,轻轻磕了两下,鞘内又掉出来几块纸片。

一共四块,背面都被涂黑,正面写着一个字,分别是“手”、“请”、“枭”、“收”。

韩孺子简单地排列一下,变成“请收手枭”四字。

“嘿,淳于枭让朕收手,不要再追查他的下落。”韩孺子冷笑道,接下来更迷惑了。

据晁鲸所说,他一个月前到达军寨的当天,就从杨奉手里拿到了太祖宝剑,自此之后,剑不离身,杨奉也从来没有再要回去。

如此推测,纸片就不是杨奉死亡当晚放进去的,他那时起床都很困难,不可能做别的事情。

“你又在给我出难题,这回连题目都不肯告诉我了。”韩孺子喃喃自语,想当初,杨奉经常给皇帝出题,每一道都需要思考数日甚至一个月。

韩孺子上床躺下。

孟娥走到桌前,将宝剑收回鞘中,看了一眼四块纸片,重新排列一下,变成“枭请收手”,随后打乱,伸手捏熄蜡烛,摸黑走出房间。

凌云阁足够大,她睡在隔壁的房间里。

韩孺子没法忘掉杨奉,查出真相,突然变得比天下大事更加重要。

次日下午,韩孺子召来金纯忠,“你亲自跑一趟,查明杨奉之死有没有可疑之处。”

金纯忠领命,这是一个耗时的艰巨任务,他得重走杨奉的回京之路,询问每一位在最后一个月里与杨奉接触过的人。

韩孺子仍觉得不够,又叫来太监景耀。

“景公可曾调查过杨奉的来历?”

景耀曾经查过孟徹、孟娥的来历,得到的消息都很准。

“调查过,但是很快就被慈顺太后叫停。”

“可有线索?”

“有一些,都不连贯,说明不了什么。”

“继续调查。”

景耀吃惊地看向皇帝。

“杨奉没有问题,朕只是想知道……他的家人在哪,杨奉说过他有一个儿子。”

“是,陛下。事隔遥远,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朕不着急,但你要认真调查。”

“是,陛下。”景耀退下,很高兴接到这项任务,他也对杨奉感兴趣,一直就想查个清楚,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韩孺子仍觉得不够,杨奉给皇帝出了一道题,韩孺子就要以皇帝的身份加以思考、解决。

杨奉死了,曾经读过那本书的圣军师、栾半雄也都被处决,可是还有一个人活着,他虽然没读过此书,但是多少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望气者林坤山曾经戴罪立功,前往云梦泽帮助杨奉剿匪,或许他能解读那个故事,从而破解杨奉留下的题目。

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湖人杨奉

对于大楚来说,杨奉之死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不要说是正史,就连事无巨细都要记载下来的本朝实录,对此也只字未提。

在史官的笔下,杨奉只有留守皇宫的一小段经历值得记载,他的名字出现在时任宰相申明志等一众大臣后面,称他们在皇帝被围晋城期间曾经另立皇储,几句带过,不置评价。

即便是那些认得杨奉的人,对他的死也只是发几句感慨,不是特别在意,毕竟杨奉不年轻了,四处奔波,身体垮掉是早晚的事情。

有些人甚至对他的死感到高兴。

只有皇帝一人真心哀悼这位亦师亦友却没有师友名分的太监。

韩孺子永远都记得第一次见到杨奉时的场景,周围的寒意与太监的装扮、神情融为一体,成为杨奉的一部分,在他死后,这种寒意愈发强烈,虽值盛夏,韩孺子仍感到后背时不时发冷。

皇帝难得地请了三天假,不上朝、不批奏章、不见任何外臣,名义上是要等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事实上他却独自前往太祖衣冠室,送还宝剑,待了整整一天,连午膳都给取消,除了孩子出生,不允许用别的消息打扰他。

看着一幅幅壁画和破旧的衣物,韩孺子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或许那个故事想说,皇帝并不能真正拥有天下,在大楚的正史里,太祖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但是在民间,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赵若素曾经说过,有真正的皇帝和众人眼里的皇帝,形象迥异。

韩孺子想得头疼,仍然没有定论。

他只确定一点,杨奉死后,自己更加接近“孤家寡人”,在所有人当中,只有杨奉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开诚布公地讨论“皇帝”。

韩孺子还有许多事情没问,宰相的任免、朝廷的调整、未来的规划、后宫的安排等等,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杨奉的指点,或者像严厉的教书先生那样,给几句评价。

“朕乃孤家寡人,朕乃孤家寡人……”韩孺子反复念叨这句话,慢慢地,杨奉所带来的寒意一点点消失,他坚强起来,还感到一丝骄傲,自己是皇帝,而且在努力做一个皇帝。

傍晚,韩孺子离开衣冠室,惠妃佟青娥那边传来难产的消息。

佟青娥从下午就开始感到阵痛,十几名产婆、女御医忙里忙外,数十名宫女守在外面,哪怕只是递一下抹布,也算是与有荣焉,沾了一点喜气。

可是婴儿迟迟不肯出生,众人开始感到恐慌,个个谨小慎微,连呼吸都要小心控制,生怕受到牵怒。

一个时辰之后,慈宁太后亲自“督战”,也没让情况好转,佟青娥全身汗津津的,累得喊不出声来,还要挤出微笑,安慰急迫的婆婆:“太后勿忧,我还能……受得了。”

男人不能靠近产房,太监也不能,张有才等人在寝宫外面,急得团团转,又不敢用这种事打扰皇帝,只能默默祈祷,也不知是谁,连佛像、神像都请来了,在大门外摆了一排,焚香祈祷。

慈宁太后出门看见,没有发怒,反而下令将神佛请进寝宫,又传来几名尼姑、女道士,正经地做了两场法事。

韩孺子只听说佟青娥生产不顺,他不能去看望,只好等在泰安宫里,独自用膳,皇后以及所有嫔妃都去给惠妃“助阵”,自从韩孺子摆脱傀儡地位之后,这是仅有的一次,他不是宫里最受关注的人。

夜色渐深,韩孺子感到无聊,在得到更多信息之前,杨奉就是一个无从猜测的谜,花再多心事也没用。

佟青娥那边还是没有消息,韩孺子没法入睡,干脆前往凌云阁,召来蔡兴海,“林坤山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宫门候命,陛下……真要见他吗?”

“为何不能见?”

蔡兴海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想,“他毕竟与造反者是一伙,虽然戴罪立功,也不能掉以轻心。”

韩孺子笑道:“远离危险人物,并不能让朕就此安枕无忧,蔡都尉忘了咱们一块持刀夜行皇宫的经历了?”

蔡兴海也笑了,“今非昔比……陛下现在就要见他吗?”

“如果宫里还没有消息,就将他带到这里。”

皇宫比较大,宫门离凌云阁有段距离,蔡兴海先去带人,与后宫保持联系,听说惠妃仍未生产,将林坤山送进凌云阁。

今非昔比的不只是皇帝与蔡兴海,还有林坤山,他不再是出入侯门的望气者,只是一名受到招安的江湖术士,过着半软禁的生活,还能再见到皇帝,对他来说是一件天大喜事,什么尊严也顾不上了,在宫门等了整整一天,期间接受了五次检查,反复脱衣、穿衣,他都没有半点反对。

“草民林坤山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林坤山砰砰磕头,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觉得过分了。

韩孺子望着十步以外的林坤山,忍不住又想到了那三页纸所记载的故事,说到底,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他人的“看法”,林坤山换了一个“看法”,就由无所不能的望气者,变成了摇尾乞怜的小人物。

那些宁愿前往官府自杀也要保护陈氏后人的豪杰,将自己摆在了与皇帝平等的地位上。

那只是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韩孺子提醒自己,开口道:“林坤山,你在云梦泽一直陪在杨公身边吧?”

林坤山匍匐在地,回道:“云梦泽群匪剿灭之前,草民经常陪在杨公身边,贼破之后,草民与其他人奉命留在城里,杨公前往军寨,身边通常只有杜穿云、栾凯两人,栾凯后来也回县城,据草民所知,杜穿云陪伴杨公时间最长。”

林坤山回答得很小心,不管皇帝接下来问什么,他都可以说知情或者不知情。

韩孺子却不知道自己该问什么,他本来是想询问林坤山对那个故事的看法,见到其人之后,却放弃了这个想法。

“给朕说说盟主大会吧,最后谁成为盟主了?”

“河南柳高成。”

“这是个什么人物?”韩孺子问,楚军与官府只管剿匪,不问江湖事务,杨奉向来能简则简,说得也不详细,韩孺子第一次听到“柳高成”这个名字。

“河东大豪,人皆称之为‘大侠’。”

“与洛阳丑王相比如何?”

“丑王名满天下,柳高成只在河东一地名气大些,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如此,他怎么会成为盟主?盟主大会又不是在河东举办的。”

“江湖中本有四股强大的势,分别是京城、洛阳、齐鲁与云梦泽,后两地最近势微,洛阳丑王不参加大会,只剩京城群豪势力最大,像梁信猴、疯僧光顶等人,呼声都很高,但是也遭到不少人反对,以为……”

“以为他们是朝廷爪牙?”

“都是江湖人胡乱说的。”

“嗯,接着说。”

“河东因此突显出来,不喜欢京城豪杰的人,都改而支持河东群豪,河东江湖人共推柳高成,就这样,他最后成为江湖盟主。”

“杨公做什么了?”

“他……什么都没做,不过他放出话来,说……自己既然参加大会,就是江湖人,遵守江湖规矩,盟主选出来之后,第一个服从命令,即使违背朝廷旨意也在所不惜。”

韩孺子沉默。

林坤山误解了这种沉默,急忙补充道:“杨公随机应变,这么说话只是为了取信于江湖人,并非本意。”

韩孺子觉得那就是杨奉的本意,“杨公什么时候生病的?”

“几个月了吧,杨公或许早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才会发出那样的誓言,他一死,就不用在江湖和朝廷之间左右为难了。”

“关于杨公,你还知道些什么?在你看来比较特别的一些事情。”

林坤山忍不住抬头瞥了一眼皇帝,马上又低下头,嗯了几声,“倒没什么,就有一件事,杨公一直在追查淳于枭的下落,终于找到一点线索之后,他却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