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河南巡抚和凌师爷也只是认为,这次只是调动汝宁营去辽东打仗罢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无论吴世恭的汝宁营是打胜还是打败,首辅周延儒都不会让吴世恭的汝宁营再回到河南来了。
可是吴世恭却通过了郭曾庵的告密,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所以吴世恭也立刻听出了凌师爷在给自己吃空心汤圆。吴世恭的理由倒和凌师爷有些不同,他认为,自己本来就基本上回不了河南了,那么到明年无论是增加军饷,还是减免粮银税,那根本就是一种空中楼阁的承诺了。
因此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抓到现钞落袋为安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过听到了凌师爷的条件也太没有诚意了,吴世恭还是准备先把凌师爷晾一晾再说。
于是吴世恭就提起了茶杯说道:“凌先生旅途劳累,还是先回去休息一下吧。本官现在也身体不适,这次凌先生汝宁府一行,也就到此为止了吧。”
吴世恭的断然拒绝,让凌师爷倒是大吃一惊。他连忙问道:“吴守备有什么话也可以说出来啊!有些事并不是不好谈的啊。”
吴世恭微微一笑,说道:“凌先生也太不爽快了。什么事都是藏着捏着,就是不想和本官说什么实在话。这样谈下去,也就是浪费时间罢了。”
“怎么可以这么说呢?学生方才的条件,不是给了吴守备很大的好处吗?”
“你说的好处又在哪里啊?我们汝宁营的军饷,本来就是应该拿七成。这归德卫的粮银税,本来也是上缴的最多,明年要上缴今年的八成,还是比其他的卫所来的多。这又怎么显出凌先生的诚意来呢?”
“那吴守备的意思?”凌师爷松了一口气。只要还是在这两处加加减减,依然对现在的河南巡抚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凌师爷决定如果吴世恭的条件不过分的话,他也准备立刻答应下来。
“汝宁营明年的军饷拿八成。本官也不是心黑的人,不想动了其他同僚的好处。至于归德卫的粮银税嘛,就上缴今年的五成吧。”
“这也太多了一点吧!”凌师爷装作考虑了一下,接着说道,“那学生也就担了这个风险,就答应了吴守备吧。不过,汝宁营出征的事……?”
“本官的条件还没有说完呢。”吴世恭立刻接口道,“今年本官莫明其妙被李兵备道扣除了三千多两的军饷,这件事巡抚大人也得给本官主持个公道吧。”
凌师爷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这件事凌师爷也知道,可是这事涉及到河南官场的同僚,这让凌师爷也很有些为难。这平白无故挡了李兵备道的财路,这种事也是犯了官场的大忌的。
于是凌师爷就和吴世恭商量道:“现已临近年关,这官府开支都已核销。吴守备这要银子的事嘛,怎么也要等到明年。”看到吴世恭一脸的怒气,凌师爷连忙接着说道,“吴守备别急!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次汝宁营出征,这粮草的供应也就多支给汝宁营一些,再从兵库和巡抚标营中给吴守备调些马匹戎甲,学生保证,总不会让吴守备吃亏的。”
听了这话,吴世恭的神sè才缓和了下来。他也有心情和凌师爷开玩笑了:“你的保证,本官可不敢太放心。本官也在你这里吃过一次亏的了。”
听到了吴世恭提到了上次吴世恭送银子让军功的事,凌师爷连忙解释道:“这可误会学生了。上次吴守备的事,学生可是尽心尽力做成的。可是学生也事先交待过的,这吏部的安排,我们巡抚大人可使不上力啊!”
“好啦!好啦!”吴世恭笑着摆摆手说道,“本官也没有责怪的意思。过去的事也就休提啦。不过这次希望凌先生遵守承诺啊!”
“那是一定!一定!”
接下来,吴世恭就和凌师爷详细地达成了协议。除了以上汝宁营的军饷和归德卫的粮银税以外,这次吴世恭出征,河南巡抚还将拨给吴世恭五百石粮食和一百匹马,还有盔甲、兵器和弓箭箭枝若干。虽然吴世恭的军队并不常用弓箭,可是能够得到弓箭箭枝,那也是不要白不要的事。
吴世恭就心算了一下,这些东西的价值也和三千两银子差不多了。这次自己的闹事,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试探一下文官们的底线,并不是要和文官彻底撕破脸。既然已经得到了好处,那就见好就收吧。
另外,吴世恭提出,这次汝宁营的北上,将会沿着运河行军。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季,运河的河水已经冰冻,不能够行船了,但是由于运河两岸有着漕运的官仓提供军队的粮草,吴世恭上次勤王没有粮草的窘境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当然吴世恭不会和凌师爷说明白,这次汝宁营的出征,就是会一看到苗头不对,就会转身逃跑的。
吴世恭的汝宁营对辽东的地形根本就不熟,又没有辽东的地图,根本就不知道山海关到大凌河城有多长的路程。因此吴世恭也时刻在军队的大车上,装载着军队一个月的粮草。万一逃跑,有一个月的时间,总可以从大凌河城逃回山海关了吧。否则的话,这军队就算是能够逃掉,也会因为没有粮草而饿死的。
对于吴世恭的这个要求,凌师爷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上次吴世恭北上勤王,在北直隶可是为了粮草闹得天翻地覆的。
直到现在,北直隶的一些州府还是为了这粮草的问题,和河南巡抚打着扯皮官司呢。虽然当时是吴世恭的无赖作为让北直隶的那些官员很难堪,但最后那些官员大多数还是把这笔帐记到了河南巡抚的身上。
河南巡抚虽然也不会怕这些低级官员,但那总是一件麻烦事,所以这次吴世恭沿着运河行军,不再给河南巡抚找麻烦。这样的事,凌师爷又怎么会不赞成呢?
谈妥了这一切,凌师爷在留下了几位随从在汝宁府城,督促这汝宁营的出兵以后。自己立刻返回了开封城,向河南巡抚报信去了。吴世恭也安排了一些兵丁,跟随着凌师爷一同去开封城,接收凌师爷答应给汝宁营的粮草、马匹、盔甲和兵器。
等凌师爷离开以后,张学斌问吴世恭道:“大人,这次凌先生离开,您也没有签什么书面文书,万一他们事后反悔了该怎么办呢?”
“书面文书有用吗?”吴世恭反问道,“就算是有了文书,到时候巡抚大人反悔了,不见得本官拿着这文书,和他打官司去啊?”
张学斌一听觉得也对,不过他接着问道:“那大人也应该给凌先生一些土特产,这样让他空手而归,这也是缺了礼数的事啊。”
“没必要!这次巡抚大人能够放下身段和本官来谈,就是要求着本官出征。只要本官的汝宁营出征了,那就是给巡抚大人最好的礼物。再说,那巡抚大人屡屡让本官的汝宁营打仗,本来就是已经不待见本官了,这再送礼物,也弥补不了本官和巡抚大人的关系,还是这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事清爽啊!”
所以到了最后,凌师爷也是悄悄地离开了汝宁府城,而且离开的时候也不曾带走一片云彩!
第二百五十七章羊落虎口
()吴世恭把出征的rì期安排在腊月初九。再怎么说,也让自己手下的兵丁回家团聚一下,喝完了腊八粥以后再说。
因为在以前要保密,虽然吴世恭已经把要出征的军队混编训练了一段时间,可是吴世恭根本没有向那些训练的武官和兵丁透露出一丝风声。所以当吴世恭宣布了出征的消息以后,那些武官和兵丁都是相当地惊讶。还好,因为汝宁营的兵丁也是长期处在战备状态中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才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混乱。
不过骤然出征,总是给军心带来一些动荡。所以为了安抚军心,吴世恭也就放了这些兵丁一些假,让他们在出征之前也可以和家人再团聚一下。
但是手下的武官和兵丁可以放假,吴世恭自己却不能够放假。反而因为他的离开,需要在两府两县安排好善后事宜,吴世恭的事务反而忙碌起来了。
这次出征以后,留在本地镇守的依然是薛永利,当然薛永利身边还有邓启帆这几位幕僚辅佐。而让薛永利有些郁闷的是,当时薛濂安排他到吴世恭身边辅佐,就是为了万一打仗的时候,由薛永利出马,护卫好吴世恭安全的。
可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吴世恭倒是屡屡出征,但薛永利倒成为了吴世恭军队的留守统领和练兵统领,这情况怎么也让薛永利有些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可是吴世恭的几次出征都是上司直接点名的,也只有作为吴世恭军队中二把手的薛永利留守以后,才会让吴世恭放心。
再说,也只有薛永利的资历可以压得住吴世恭那些四散在各处的统领武官。所以薛永利这次也就不做那些无用功,不再要求随同吴世恭一起出征了。
不过作为一名渴望建功立业的男人,这没仗打的滋味还是让薛永利很难受的。
吴世恭其他的一些善后安排也不用一一细表了,反正也就是一些各司其职的事。最重要的一项安排无非就是:建立南阳营和在南阳建造两个矿和铁料工坊的事。
而事态紧急,吴世恭也就让还没有渡完蜜月的楚格早rì到南阳府去了。还好,明朝这时候还不流行蜜月的规矩,所以吴世恭的这个举动也不是太不合情理的。
至于建造两个矿和铁料工坊,那工坊司的主事杨狗蛋肯定也要赶往南阳府的。不过为了弥补杨狗蛋的不足,吴世恭身边的张学斌、袁行山和账房的几位先生都将随同他一起前行。等所有的事务理出个眉目以后,才会返回汝宁府来。
本来这么大的一件事,总是要吴世恭亲自拍板。但由于吴世恭的出征,吴世恭也只能不得不把这个权力交由自己的,那些以邓启帆为首的幕僚负责了。
吴世恭是忙得不可开交,可这时候竟然还有人来添乱。一名自称是吴世恭属下的,名叫乔松的千户带着礼物来拜访他了。
吴世恭刚一拿到乔松的拜帖,愣没有想起自己手下有这么一号人。还是邓启帆提醒了吴世恭:那乔松是不是划归吴世恭汝宁营的那个千户所的千户啊?
吴世恭经那么一提醒才有些恍然大悟,应该是有那么一号人。不过吴世恭也到了汝宁府这么长时间了,一直都把那个千户所不管不顾的。到了现在,吴世恭早就忘记了自己的汝宁营还应该管辖着那个千户所呢。
把那乔松叫进来一问,他果然是那个千户所的千户。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有些纳闷:自己一直以来,和这个乔松根本没有任何交集,可自己就要出征了,这乔松反而火急火燎地来找自己干什么呢?
吴世恭当然不会把自己的疑问藏着捏着。在和乔松见面以后,就开门见山地问道:“今rì乔千户来找本官何事呢?”
没想到听到了吴世恭的问话,却让乔松吞吞吐吐了好一会儿,直到吴世恭都有些不耐烦了,那乔松才说出了他的来意。
原来吴世恭的汝宁营要出征的消息,现在也传到了乔松的千户所那里。得知了调令的详细内容以后,乔松这些千户所的武官立刻就慌乱了起来。
因为那调令只是要求吴世恭率领汝宁营的一千兵丁到辽东去救援的,根本没有特指是汝宁营的哪一支军队。
可是我们都知道,汝宁营的额定兵员是二千二百人,其中吴世恭掌管的是一千二百名战兵,另外一千名兵丁就是乔松那个千户所的军户了。
如果是和平时期,吴世恭虽然是名义上的上司,但是根本管不到乔松那个千户所里去,这也是明朝大小相制的规矩所在,所以到了现在,吴世恭为了避嫌,也没有和乔松有任何接触。这也是吴世恭刚拿到拜帖,想不起乔松是何许人也的道理。
但是只要到了战时,吴世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指挥调动乔松那个千户所的军户了。因此,吴世恭的这次出征,完全可以指挥调动那个千户所,包括乔松本人的那些武官和军户的。
但这么一来,按照明朝武将那种保存自己嫡系,让归于自己指挥的杂牌去做炮灰的习xìng,乔松这些千户所的武官就认为了,吴世恭这次肯定就会调动他们千户所的武官和兵丁了。
但没人愿意送死啊!为了免于自己千户所的武官和军户出征,至少要免于乔松这些武官出征,乔松就和自己千户所的那些武官凑了一些银子,到吴世恭这里来拜访送礼,希望吴世恭高抬贵手,免去乔松他们这次出征之苦。
吴世恭听完以后,在心中是暗暗大笑。怎么会有这种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吓到吴世恭面前来的傻瓜呢?他难道没有听说过那句羊落虎口的成语吗?
说实话,这次出征,吴世恭就根本没有动过乔松这个千户所的武官和军户的脑筋。就算是现在吴世恭知道了这个情况,这次出征也不会动用乔松那个千户所的。吴世恭是肯定会用自己训练的战兵的,因为那些战兵还要护卫着吴世恭逃跑呢。
至于那些为了民族大义,自己献身去打鞑子的想法,吴世恭是根本考虑都不会考虑的。说的最难听,要不是吴世恭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已经和大明朝捆绑在了一起同生同灭了,吴世恭可能早就想办法去投靠李自成或者关外的鞑子了。
至于汉人统治还是拖着根猪尾巴的满人统治中国,吴世恭现在绝对就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种批判满人统治的愤青,就让他们到现代的论坛上去发泄jīng力吧。
(注意一下:本文主角的想法,并不代表作者的想法。其他人物的想法也是如此。而且主角的想法,也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的,是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是,乔松就这么送上了门,那吴世恭不顺便大敲一次竹杠,那怎么对得起吴世恭明朝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名声呢?
于是,吴世恭立刻板起了脸,一拍桌子,正气凛然地大声叱喝道:“国有危难,还心存私心。乔千户,你就不怕本官现在宰了你吗?”
第二百五十八章完成拼
()听到了吴世恭杀气腾腾的叱喝,坐在椅子上的乔松不知怎么的,立刻腿一软,跪在了吴世恭的面前。说到底,这乔松虽然是个千户,不过他也只是个处于河南内地千户所的千户,这祖上几辈子都没遇上过打仗了,所以当吴世恭的威胁话一传到他的耳朵里,乔松立刻就吓破了胆。
不过乔松虽然一开始差点吓尿了裤子,可是他毕竟也是明朝官场中人,他跪在地上却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吴守备好象没有权力处置自己吧!
在明朝,或者说在任何封建王朝,任何官员的任免权力只能够归于皇帝一人所有,也就是说,就是首辅也不能够免去一名九品芝麻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皇权**问题。因此,吴世恭根本也没有权力免去乔松的千户官职。
更不用说杀官了。我们在戏剧中看到钦差拿着尚方宝剑杀贪官好象很过瘾,可是在实际情况中根本不会如此。
在明朝,连杀个平民百姓都要皇帝勾决的,钦差随随便便杀官员,那更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之下,比如:有人造反或者在战场上不听号令当逃兵等情况下,才会发生这种上司杀官员的情况。
而在现在,乔松也只是口头向吴世恭提出不想出征。就算是吴世恭把乔松抓起来,到时候报了上去,乔松那还不会抵赖啊?反正吴世恭这里根本没有乔松不愿意出征的书面证据。
到了那个时候,乔松最多带上自己千户所的军户,唱完几句高调以后,跟随着吴世恭出征。乔松也想明白了,只要到了辽东,乔松就象鼻涕虫一样粘在吴世恭身边,那自己的安全肯定有了保证吧。可不管怎么说,先应付过眼前吴世恭再说吧。
于是乔松也感觉到自己的腿部又有了力气,他就想挣扎着站起身,向吴世恭继续狡辩一番。可就在这时,在大厅外护卫吴世恭的亲兵,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