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疯狂 >

第18章

明末疯狂-第18章

小说: 明末疯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四千多两银子呢?当然是留给薛濂自己的。雁过不拔毛,是要给天打雷劈的。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废墟垃圾的运送问题。薛濂准备征用车马行的车马,再加上调用京营的一部分马车来解决。因为京城的车马行大多数集中在南城,所以,薛濂让吴世恭这个南城的兵马司指挥来和车马行的老板去交涉。吴世恭却对薛濂坦白说,其实这些废墟的垃圾也很值钱。那些房屋虽然在爆炸中成为了废墟,但这些房屋,总有些木料和砖瓦可以再利用,还有些废铜烂铁可以回炉,所以,一间房屋的废墟起码能够值半两多银子。征用一部分,用这里的银子雇用一部分,完全能够解决车马的问题。而且自己还能够留下一些银子。吴世恭的坦白让薛濂和张师爷目瞪口呆,感叹到底隔行如隔山。大悦的薛濂当场表态,如果能够留下些银子,那些银子都将归吴世恭所有。

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将不允许废墟上有其他人员清理。吴世恭向薛濂报告说,自己已经在南城发布了这个命令。薛濂也表示,在明天,他也将要求其它的兵马司也执行这个命令。而且,今天商谈以后,他将立刻到魏忠贤那里去汇报,要求东厂和锦衣卫也一同执行这个命令。

方案接下来是如何地重建房屋。他们决定每间房屋的建设费用是二十五两银子,由工部统一安排工匠来建设。这价格比市价稍微低一点,但低的并不多。工部将在每间房屋上赚四、五两的银子。因为明朝的官匠也要服役,使用他们的费用也特别的低。当时为什么工部不愿意接受灾民房屋的重建,主要是怕收不到建设的费用。工部不可能派出这么多的人手,到几千家灾民那里一个个收取建设房屋的费用。但现在,薛濂将向他们保证支付,并且按照工部的建设进程付出费用。

可薛濂的钱是那里来的?原来,薛濂又将向灾民发布一条命令。将在废墟清理完毕后,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建设好房屋。如果你没有钱去建设呢?那也不要紧。官府将免费帮你建设,但你要拿出一部分的地皮缴给官府,官府将在这些地皮上建设铺子和房屋,卖给民间的富户,以此费用来解决问题。这命令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公平公正,其实,当中的猫腻就更多了。

官府要求这些房主上缴的地皮肯定是那些临街的地皮。现代人都知道,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价格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薛濂在发卖这些临街地产的时候,完全可以定一个比较低的官家,那些地产肯定会卖给有权力的宦官、贵勋和官宦,这样利益共享以后,完全能够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薛濂本身也能够名利双收。还有,总有全家死绝的无主地产,那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就看薛濂的救灾账本怎么做账的问题了。

吴世恭也有所获,那车马行的车马运送是双向的,运出去的是垃圾,可运进来的可以是建筑材料。吴世恭完全可以小赚一笔运输的费用。

这方案简直太完美了,灾民们可以获得官府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建设他们的房屋。而参与救灾的官府的各个衙门官员,都可以多多少少的获得自己的一份收益。看解决了这么多天来压在自己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薛濂是彻底地轻松了下来。

吴世恭乘机向薛濂提出了两个请求。一个是希望薛濂帮忙打招呼,让工部免费地在自己宣武门那个,已经成为废墟的铺子那里,盖一幢楼。对这件小事,薛濂是一口答应。吴世恭提出的另外一个请求是,他想在南城兵马司,提拔一个副指挥,来全面的抓消防的工作。薛濂考虑了一下,对吴世恭交待说:薛濂基本可以保证,只要他向魏忠贤提出,等救灾工作完成以后,肯定把吴世恭署理指挥头衔中的署理那两个字去掉。到那时,肯定也会满足吴世恭提拔一个副指挥的要求。吴世恭心中想道:看起来,自己的岳父薛濂和魏忠贤的关系看起来是远远超过想象中的密切啊。

当完成所有的商议以后,吴世恭都有些得意了。穿越到明朝以后,第一次做的大事业就有这么好的一个开头,甚至有些所得还能够超过自己的预期,这让他忍不住有些自鸣得意起来。吴世恭有些得意忘形了,他还以为自己是刚和一个合作伙伴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商业合作谈判呢,他忘记了现在是和自己的岳父在商议。他全身都放松了下来,差一点翘起了二郎腿。他没有发觉他的岳父薛濂给张师爷使了一个眼sè,更没有发觉张师爷已经悄悄地离开。突然间,他的耳边响起了老丈人的怒喝声。

老丈人神sè激动地对着吴世恭连声喝骂,骂声之激烈,分贝之高,让人难以忍受。吴世恭被他的老丈人从椅子上骂得站了起来,再被老丈人面对面骂得连连退后,最后被老丈人骂得退到了墙角。老丈人的怒气值仿佛是无穷无尽,唾沫星子喷的吴世恭满脸都是。虽然被怒骂心里总有些不好受,但吴世恭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和委屈。他知道,这是他的老丈人对他的好,今天老丈人对他的怒骂充满了他对自己的关心和担心。虽然其中有很一大部分是因为了他的女儿,但老丈人确实是把自己做为了亲人而看待。

直到张夫人两次使人来叫他们俩吃晚饭,老丈人才停止了对吴世恭的教训。

等薛濂离开家以后,张夫人和这对小夫妻安静地吃着晚饭。看着这对小夫妻低头吃饭,一声不吭的可怜相,张夫人是又好气又好笑。她慈爱地给他们俩的碗里各夹了一筷子的菜。过了一会儿,吴世恭抬头对张夫人说:“岳母大人,这次我们都知错了。”

张夫人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俩,高兴地点了点头。

这对小夫妻的可怜样一直保持到了晚饭以后。向张夫人告辞后,他们俩走出了饭厅。在门口,他们俩对望了一眼,看着看着,越来越忍不住,最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欢快的笑声。看着这对小夫妻手牵着手离去时,那欢快地背影,张夫人笑着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三十一章魏府聊天(一)

薛濂在去魏忠贤的家——魏府的路上时,恰好遇见了正好从皇宫中服侍完天启帝,回府的魏忠贤。两行人的车驾立刻合为一处,薛濂也下了自己的马进入了魏忠贤的马车。看到了对方,俩人都挺高兴,薛濂还和魏忠贤开玩笑说:自己的晚饭都没有吃,今天要去魏府把魏忠贤给吃穷了。魏忠贤开怀大笑,对自己这个小兄弟的无赖样,也是无可奈何。

薛濂和魏忠贤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他们的友谊甚至已经超过了平常人家的兄弟之间的感情。不要说薛濂可以很随便地和魏忠贤开玩笑了,也不要说薛濂可以把自己女儿招个赘婿,这种私密事都托付给魏忠贤了,光是从薛濂对魏忠贤的称呼,就可以看出薛濂和魏忠贤之间的友情。薛濂称呼魏忠贤是“魏公”的,魏忠贤也很喜欢薛濂这么的称呼他。因为,在魏忠贤没有发迹前,俩人都在皇长子(当时皇长子还没有成为太子)府中,薛濂就很尊敬地称呼魏忠贤为“魏公”。虽然到了现在,外面的人都称呼魏忠贤为“九千岁”了,但魏忠贤明白,他们这样称呼自己,要么是阿谀奉承,要么是迫于自己的yín威,真心对待自己的没有几个。而薛濂对待自己的尊敬和友情,几乎是近二十年来如一rì,从来没有改变。

在当时皇长子的府中,王安、魏忠贤等大太监,为皇长子和皇孙们授课的先生们(文官),皇长子府的长史等官员(文官),还有薛濂这种伴读(勋贵),这十几个人,为了把皇长子推上太子的位置,组成了一个团结得十分紧密的小团体。而且这个小团体,最后在把皇长子推上太子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过程中的辛酸和苦难,简直让魏忠贤和薛濂这样的当事人都不愿意再回忆起来。

可当最终皇长子成为了太子,并且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以后,这个小团体的人立刻就分道扬镳,而且为了争夺权力,他们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其惨烈的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而魏忠贤在与这些势均力敌的前战友的搏斗中,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自己也被弄得遍体鳞伤。而在与这些人的战斗中时,薛濂对待魏忠贤的态度是不离不弃,而且薛濂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当他押到了魏忠贤这边时,胜利的曙光就在魏忠贤面前出现了。

薛濂的重要xìng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他在勋贵圈子里的地位和影响力很高。因为当时的他,曾经成为过皇长子的伴读,按民间的规矩来说,现在的天启帝也应该称其为师叔,所以薛濂和皇家的关系十分的紧密,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勋贵在皇帝面前的代言人。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他的夫人张夫人,是老的英国公的嫡女,现在的英国公的同父同母的妹妹,所以,薛濂的妻家的势力也十分的庞大。

在明朝,běijīng城里的英国公张家、成国公朱家和定国公徐家,再加上在南京城的魏国公徐家和在云南的黔国公沐家(在云南当地是土皇帝,但对朝堂的影响力比较的小),他们一同组成了勋贵圈子里,领头羊的集团。虽然,从土木堡事变以后,勋贵的影响力大大地减少了,但影响力小不等于没有影响力,当魏忠贤与势均力敌的对手搏斗时,这些影响力完全可以成为压倒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个方面就是薛濂在整个勋贵圈子里,甚至在朝堂中都有知军略的名声。应该说,薛濂的政治手腕,无论是政治嗅觉还是政治斗争手段并不是很高超。尤其是在明末,这个无论是文官还是宦官,都存在一批妖孽般的政治斗争高手群中,显得尤为普通。可是由于薛濂的知军略,在整个大明朝朝廷中没有几个知军略的人的环境中,他的地位显得尤为的重要。

在这里,笔者要把明末的政治环境和政治集团形成的来龙去脉简单的介绍一下。

只要任何有关于明朝的作品和文献,有一个人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皇帝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一个就是朱元璋的权力yù望特别的强烈。其实在任何朝代,皇帝和大臣们在权力分配的问题上总是产生了很多矛盾,朱元璋也碰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明朝开国以后,国内局势刚刚的稳定,朱元璋就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清洗功臣的运动。他乘着这机会,取消了“宰相”这个文官中的最高职位,让文官集团群龙无首;他又大批的株连屠杀武将勋贵,让勋贵集团不成气候。于是,朱元璋就完全地掌控了朝堂上的权力,让大伤元气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相互制衡。最后,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完全由朱元璋一人决定。当然,这种执政的方法是建立在朱元璋是个皇帝中的劳模——这个基础上的,因为朱元璋每天的工作强度可以让任何一个工作狂闻之而撅倒。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朱元璋对待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子女十分的疼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zhèngfǔ结构和官僚体系,这体系十分的成熟,以致于基本上沿用到清朝末年。他还把天下的万民都规定了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不得改变,还要子子孙孙的传下去(比如军户、匠户等。甚至连匠户是做木匠还是铁匠都规定的很清楚)。所以最后,朱元璋认为,只要他的子孙按照他所制定的制度去做的话,他们将顺利的享有江山,安安稳稳地把大明朝万世的传递下去。

朱元璋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小特点。比如说,他特别的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明朝的赋税十分的低。商业税只收三十分之一(想想现在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所以,朱元璋大杀功臣时,也没有人敢造反。因为没有老百姓会支持他们。

由于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的威望和威信,所以他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大大地影响了明朝以后zhèngfǔ的决策。朱元璋所制定的政策可能符合他执政年代的实际情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明朝的东南部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他所制定的政策已经不能够解决这些新出现的情况了。但由于后来的明朝zhèngfǔ要保持祖制,因此,这些不合时宜的政策也得不到改变,最终,这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民间的大商人和大地主手里很有钱,但明朝zhèngfǔ却由于政策的原因,不可以向他们收税,导致了zhèngfǔ的破产。再加上,明朝zhèngfǔ为了解决zhèngfǔ的财政危机,向广大的zìyóu农民征收巨额的税收,恰好又遇上了灾荒,造成农民的大造反。真是标准的官逼民反。

第三十二章魏府聊天(二)

朱元璋驾崩以后,通过靖难,明成祖朱棣成为了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文官集团和以贵勋为代表的武将集团的实力都得到了加强。明成祖朱棣在文官中设立了大学士一职,这也就是变相的重新设立了宰相。虽然,当时的大学士权力还不大,但是文官们总算是有了领导的核心。而一大批靖难的功臣武将也加入到了贵勋的行列。不过,由于明成祖朱棣比较强势,所以,在文官集团和以贵勋为代表的武将集团实力均衡对抗下,朝堂上的局势还能够保持平稳。

但随着明成祖朱棣的驾崩,文官集团和以贵勋为代表的武将集团实力均衡的局面得到了打破,文官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因为文官通过兵部掌握了武将的调动和升迁,通过户部掌握了军队军饷的发放,使得以贵勋为代表的武将集团处于弱势状态。又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皇dìdū像朱元璋一样,是个皇帝中的劳模,能够把全国所有的大小事务包揽一身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明宣宗朱瞻基设立内书房,在内书房里培养太监读书和理政能力,把那些太监作为皇帝的助理和秘书来使用。这样一来,明朝的宦官集团崛起了。

前文介绍过的王振就是当时的内书房首位老师,因此,他对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可王振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坏太监(当年明月大大的话),于是,忽悠着明英宗朱祁镇出征蒙古草原。明军在土木堡惨败,以当时的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勋贵集团的一大批jīng英在此一役中战死,从此以后,勋贵集团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是一落千丈。这从皇宫里皇后的挑选就可以看出。在土木堡事变前,皇后基本上都出自勋贵家庭。而之后,基本上出自民间小户人家。从此以后,明朝朝堂的局面,基本上是一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争斗史。

在这里,笔者要纠正一些人对明朝太监的一些误解。

第一个误解就是,明朝的太监都是好财如命、不学无术的。这话的前半句基本正确,后半句完全错误。在明朝,司礼监的那些秉笔太监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魏忠贤是个例外,他是个文盲),有的水平已经到了举人和进士的水平。而且他们的执政水平也很高,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完全就是当时的一群治国jīng英。在皇宫里,每年要挑选一批小太监到内书房去读书。而他们的老师是从翰林院请来的大儒。经过很严格的文化教育以后,他们还要到各个衙门去实习,了解各衙门的运作和规则。只有了这样的资格的太监,才能够进入到司礼监做秉笔太监。

所以,如果光看治理国家的水平的话,宦官集团的水平最高,还超过了只知道苦读书,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的文官们。当然,能够做到大学士的文官治国水平也都很高。更有一些文官的水平是出类拔萃的,比如说张居正,比如说沈默(很喜欢《官居一品》)。反而,治国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