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141章

唐朝小官人-第14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对此,武则天的脸上只是麻木,那眼眸里,只剩下一丝疲倦,或者是平静,但是绝没有怜悯。

渐渐地,李隆基面如土色,而这个时候,秦少游已经一步步走上前来。

陛下虽未开金口,可是意思,秦少游却已经明白,他走到了李隆基的身后,缓缓地抽出了长刀。

此时的秦少游,没有任何的怜悯,也没有丝毫的恻隐,因为他知道,若是这个痛哭流涕的人大功告成,就是自己人头落地的时候。他更知道,自己一路杀到紫微宫,死伤的部众就已超过了百人,自己对他的怜悯和恻隐,就是对那些肯和自己一同去死之人的无情。

锵……

长刀出鞘的声音格外的刺耳。

此时的秦少游更像是一个刽子手,没有表情,不疾不徐。

李隆基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后颈发凉了,他没有躲避,这时候,他的理智终究还是战胜了畏惧,因为他清楚,唯一能救自己的,只有武则天,这个曾经自己想要夺取她一切的祖母,他只是匍匐在地,拼命的告饶……

长刀已经高举。

秦少游张着眼眸,就这么站在李隆基的身后,双手握刀,开始蓄力。

武则天依旧没有动,她只是在似笑非笑,她的脸上,甚至连愤怒都不曾有过,犹如局外之人。

“陛下……陛下……”

声音戛然而止。

手起刀落!

一刀锋芒狠狠斩下,鲜血也随之溅起!

…………………………………………………………………………………………………………………………………………………………………………………………………………

月中了,求票啊!

第二百五十九章:大变之局

清晨。

薄雾腾腾。

经过了一夜的喧闹,一下子静谧起来。

只不过……有些通宵达旦之人,此时却纷纷出了府邸。

宫中发生了这样大的事,外间传来的消息是乱贼已经覆灭,可是事情的经过到底如何,却是谁也分不清,可是无论现在金銮殿上坐的是哪家的天子,身为大臣,也理当此时入宫。

大家的心情,不免忐忑不安。

尤其是李显,这一夜,他是一丝儿困意都没有,只看到龙门宫外火光冲天,喊杀阵阵,虽是狄仁杰在旁不断劝解,无非都是些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请殿下勿忧之类地话。这些话,李显自记事起,就不知听了多少次,他自是不敢相信的,可是偏偏,他见狄仁杰焦急,又觉得心怀愧疚,知道狄仁杰乃是好心,虽是吓得瑟瑟作抖,却还是做出一副坦然的样子。

就这样度日如年的到了天光,狄仁杰疲惫不堪,却还是道:“殿下,此时该入宫了。”

他的这番意味深长的话,却是包含了许多的智慧。

眼下的情况,其实无论胜利者是谁,其实都已经不重要,若是陛下胜了,作儿子的,当然在第一时间赶去问安,否则陛下遇险,而你李显却还躲在龙门宫,这可是不孝的恶名。

若是真到了情况紧急万分,那李隆基当真成功,此时也应当前去表明立场。

对狄仁杰来说,这位庐陵王殿下的悲剧就在于,他自出生开始,就要为自己保护自己而明哲保身,这一辈子都在躲各种各样的暗箭。所以今日的情况,对于庐陵王殿下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李显显出了几分疑虑,他期期艾艾地道:“是否要多带一些侍卫,以备不测。”

狄仁杰则是严厉地道:“殿下,此举万万不可,殿下应当孑身一人,只带随扈若干,只身入宫,这是为人子,为人伯父理所应当的事,殿下决不可显露防备之心。”狄仁杰叹口气,继续道:“若是当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那也只好各安天命了。”

李显只好咬咬牙,道:“好,便称狄公的心意。”

他准备好了车驾,带着寥寥数人往则天门去,这一路上,真是满目疮痍,到处都是丢弃的刀剑和脱下来的盔甲,街道上没有人烟,只有孤零零的几匹战马,似在寻觅主人。

干涸的鲜血在薄雾之中,好似消融了一些,更显殷红,李显甚至不敢掀开车帘子去看外头的景象,这空气中有一股使他有些作呕的味道,令他有些反胃。

他坐在车驾里,小腿肚子还是禁不住在颤抖,他恨不得立即跳下车,直接逃走,逃得远远的。

呼……当车驾稳稳停住,他还是深深地吸了口气,旋即踩着高凳下了车。

外头有些冷,早就有熙熙攘攘的百官在此等候,只是未听传诏,不敢入宫,都在宫门之外窃窃私语。

当李显出现,许多人立即蜂拥围了上来,这个道:“太子殿下受惊了……”,那个道:“殿下要注意身体……”

听到这些暖人心的话,李显终于松了口气,这倒不是他受用这些恭维,而是即便老实如他,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假若李隆基大功告成,这些人绝不可能如此热络的,真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个太子,只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会对自己避之如蛇蝎。

也就是说……临淄王败了,而且似乎败得很彻底。

李显禁不住要热泪盈眶,他险些要落泪下来,只是不断地朝诸臣点头。

众人自然为他分开一条道路来,李显在众臣的拥簇之下,到了则天门门洞口,于是百官止步,他则跨前几步,新来的侍卫,李显感觉陌生,虽然都穿着明光甲,不过这些人穿着的明光甲却是通体漆黑,他仔细打量,终于看出了一些端倪,在这些人袖口的皮护腕上,分明绣着天策军的字样。

是天策军……

李显有些惊讶,道:“请转告母皇,就说儿臣李显来问母皇安好。”

门口的天策军武士听罢,不敢怠慢,有人匆匆入宫。

过不多时,竟是有人跨刀走了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秦少游。

从门洞出来的时候,百官们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一般情况,李显要请求觐见,往往是有宦官出来相迎,有时若是显得陛下对来人重视,则是由女官来负责传唤,可是现在,秦少游却是出现在这里,只怕……昨夜的那一场夺门之变,这个秦少游……

种种的猜测,已经来不及让人心生妒意,也没有人再有心思去权衡这秦少游为何会出现于此了问题了,所有人都是沉吟不语,脑海中一片空白。

秦少游见了李显,脸上立即露出笑容,热络地道:“殿下来得太早了一些,怎么,昨夜不曾受过惊吓吧。”

李显定了定神,道:“尚可,不知母皇……”

秦少游道:“陛下英明,不过是些许乱臣贼子,如今已经伏诛,算不得什么大事,倒是陛下很是牵挂殿下,生怕殿下遭受了什么波及,下官在此见殿下安好,也就放心了,殿下已移驾凤羽楼,请殿下随下官来。”

李显颌首点头,与秦少游一前一后,一道入了宫。

………………………………………………………………………………………………………………………………………………………………………………………………………………………………………………………………

昨夜发生的事,看上去,陛下是想举重若轻地处置,不过……显然此事影响太深,几乎可以预料,整个大周的情势都会重新洗牌,李显心刚刚定下,又不禁为未来而担忧,李隆基这个侄子确实曾是他的竞争者,如今事败,固然对李显来说是松了口气,可是不要忘了,此次谋反的也是母皇的亲孙子,亲孙尚且不可靠,那么亲儿呢?

李显乱七八糟地想着,猛地想到了秦少游,他露出几分歉意的表情,道:“秦上尉,这一次有劳了你。”

秦少游知道他这是没话找话,李显这个人,并非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知该如何与自己交涉,所以憋了老半天,却出来一句有劳。可是他虽不善言辞,似乎又生怕冷落到自己,于是又不得不搜肠刮肚的去想一些使秦少游不至受冷落的话。

这种矛盾的样子,却让经历了一场变乱,满是疲惫的秦少游轻松了一些,他颌首点头:“殿下也辛苦。”

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其实最是折磨人的,偏生秦少游得罪不起李显,而李显又觉得这样有失礼数。所以……李显压低声音道:“长公主在大漠……”

秦少游猛地打断他:“殿下何故见了我,不问昨夜的事,却问长公主。”

李显被秦少游突然反问,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禁道:“本……本王……习以为常了。”

这倒是很实在的回答,他和秦少游打交道,无非就因长公主而起。

秦少游却是驻足,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远处只有几个天策军的官兵在戒备,于是他正色道:“殿下,下官希望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提起长公主了,殿下乃是千金之躯,出不得分毫的差错,至于大漠那边,自有下官来料理,长公主绝不会有什么差错,若是实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我自会登门造访殿下,往后的这些事,就烂在我和殿下的肚子里吧。”

李显错愕了一下,很快明白了秦少游的意思,他点点头道:“本王知道了……”他似乎还有话说,憋了老半天,才郑重其事地对秦少游道:“秦上尉……谢谢你。”

秦少游微微一笑,他这样的劝诫,或许有功利的因素,可是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无法对这庐陵王生出什么恶念出来。

秦少游笑了笑,待到了凤羽楼外,秦少游把双手一抱,颇有几分门神的样子。而这楼外的宦官见了李显来,忙是进去通报,过不多时,里头就传来声音:“进来说话。”

李显瞥了秦少游一眼,这才跨入楼中,他遥遥看到,武则天的神色似乎还算不错,虽是显出几分疲倦,脸上却还含着笑容,似乎早已把夜里的事没有放在心上,她道:“朕的太子来了吗?”

李显忙是拜倒在地,对这个母皇,他只有惶恐不安的份:“母皇……儿臣……”

武则天淡淡地道:“这倒是怪了,有乱贼是冲着朕来的,何故却是让你吓得魂不附体,婉儿,给太子赐座,朕有话要说。”

…………………………………………………………………………………………………………………………………………………………………………………………………………………………………………

又要想一个新的副本了,感觉刚刚松口气,又得提起来,哎,写书的不容易呀!

第二百六十章:大恩大德

武则天对李显的态度,说不上好坏。

可正是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却是让人感觉到不安,李显跪坐下,几乎不敢抬头去看自己的母亲。

武则天却是品着公主茶,一面淡淡地道:“昨夜的事,太子知道了吗?”

李显道:“母皇,儿臣已经知道了。”

武则天便吸口气,道:“是啊,真是可怕啊,朕平日待那李隆基不薄,可是呢,这李隆基到底是什么胆子,安敢如此。这一次也实在是让朕寒透了心,朕已一宿未睡,今日还有许多事要做,要见你,要见百官,得把昨夜的事给弄清楚,这事儿不小啊,太子怎么看呢?”

武则天左一口太子,右一口太子,让李显有些受宠若惊,他定了定神,才道:“临淄王触犯了天条,自是该死,儿臣是赞同严惩不贷的。”

武则天平淡地道:“临淄王已经死了。”

李显不禁打了个冷颤,他固然想到,李隆基是肯定要死的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此时已经魂飞魄散,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对这个侄儿,他有些害怕,李显虽是懦弱,可是却绝不是糊涂人,自然知道这侄儿就好像匹饿狼,无时无刻不在窥测自己,只要一有机会,就想要咬自己一口。可是呢,一听到他死了,李显又感到兔死狐悲。

见李显缄默无言,武则天却是正色道:“朕现在要说的不是李隆基那个小儿,而是他的父亲。”

李显顿时愕然,然后立即明白过来。

对于武则天来说,天光大亮之后,李隆基已经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李隆基的背后是李显的那个四弟,也就是相王李旦。

这个李旦,可不像李隆基那样好对付,他虽被幽禁在藩地,比起李显,却是高明了许多。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儿子谋反,这个做爹的,该怎么办呢?

李显露出了恻隐之心,他当然清楚李隆基谋反,至少在他背后推波助澜之人,其实真正支持的是李旦,就算李隆基大功告成,最后登基的,也是自己的这个四弟。作为此次宫变的最大受益人,若是四弟没有参与其中,这显然说不过去,因为没有人会拥护着一个孩子去谋反,李隆基只是台前的人物,背后自然有幕后的黑手。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四弟该怎么处置呢?

李显沉吟了片刻,道:“母皇,儿臣以为,四弟与此事料来并没有太大的牵涉,况且,李隆基乃是亡兄的过继子……”

他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微弱,显然已经不太有底气了。

不过他的这句话,却是揭中了要害。

李隆基不但是李旦的儿子,真正的问题是,他还是李弘的过继子,你若是说李隆基谋反,牵涉到的是李旦,可是也不无可能是李弘的旧党在其中挑唆。若是要处置李旦,那是不是也该把帐算到李弘的身上?

况且……李隆基固然是李旦的儿子,可是自己也是李隆基的伯父,武则天乃是李隆基的祖母,皇室近亲谋反,真要计较起来,哪一个不是他的近亲?若只是以李隆基是李旦儿子的原因就惩罚李旦,显然道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听了李显的话,武则天竟是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平静地道:“你啊……”她本想继续说下去,最后不置可否地道:“嗯……朕知道了,来人,去叫秦少游入殿。”

这时候,陛下想起了秦少游,倒是没有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过不多时,在殿外守候的秦少游便步入殿中,朝着武则天行了礼,他的脸上,疲态更显。

虽然年轻,可是一夜的平叛,宫中的守卫暂时又不太可靠,如今天策军只好暂时接替了宫中的卫戍,这么多人,都需要移防和布置,秦少游已有十几个时辰不曾入睡,精神疲惫到了极点。

武则天朝上官婉儿努努嘴,上官婉儿会意,却是特意搬了个锦墩来,即便是太子,在这种场合也只能跪坐,可是武则天似乎特别照顾秦少游,跪坐毕竟难受一些。

秦少游倒也很不客气,坐下之后,便听武则天对李显道:“此番,是秦少游救了朕和你这孤儿寡母,若非他带着天策军冒着天大的干系杀入宫中来,平定了叛乱,太子可知,此时朕与你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武则天的脸色一冷,道:“方才,朕问你,李旦该如何处置,呵……你啊,却是不知道一旦真是让人做了天子,你我都得死无葬身之地了,心善是好事,可是坏就坏在,你是朕的儿子,你是太子,你这做太子的,自入了龙门,就没有资格心善,你起来,去给秦少游行个礼,代朕道一声谢吧。”

武则天的这个举动,却是让秦少游愕然,不过李显却是忙起身,对着秦少游作揖道:“秦上尉劳苦功高……”

秦少游身子一侧,正色道:“殿下何出此言,这是下官职责所在,敢不尽心。”

秦少游只在一瞬间,就明白了武则天的心思。

现在的自己,已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从前的自己,武则天是欣赏自己的才能,所以重用自己,可是现在……却于武则天有救命之恩,就如武则天召了李显入京,那么就少不得要为武家留一条后路,诚如那位王琚先生所言,必定要通过联姻等手段,保证武则天驾鹤西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