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171章

唐朝小官人-第17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咳咳咳……”秦少游拼命咳嗽,忙是将他的手打开,怒道:“你这是要做什么?”

上官辰气呼呼地道:“该是问你要做什么!你居然敢说我有大才,你说我有大才,肯定是要教唆我去做不该做的事,凡是说我有才的人,都是要怂恿我去送命!”

秦少游对上官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不过对付这样的人,秦少游素有办法,他比上官辰更凶,一把扯住上官辰的衣襟,怒吼:“闭嘴!”

上官辰顿时安分了,呆了一下,迷茫地看着秦少游,然后耸耸肩道:“姐夫,不要这样凶嘛,有什么不可以讲道理的?”

秦少游怒气冲冲地道:“从明日开始,你就做我的入幕之宾,每月,我给你支三千贯钱……”

三千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放在洛阳城,那也算是富裕之家了,而每月三万贯,那就是足以让人咋舌的数目了,一般人,一个月的花销,吃喝拉撒下来,也不过一两贯罢了,这还是因为武周之后,铜钱泛滥,导致贬值的结果。

上官辰惊了一下,忙道:“有这样的好事?姐夫,你莫要骗我。”

秦少游看着上官辰,很认真地点头道:“我说了,姐夫疼你。”

上官辰真的是吓到了,上官家如今也算是重新崛起,可是他的开销,每月也不过百贯而已,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而每月三千,真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毕竟这个时代,豪族最重要的还是土地的收益,地里种出粮食,然后转化成酒和肉食,自给自足,往往现钱却是不多的。

上官辰也变得认真起来,道:“你要我做什么?”

秦少游笑吟吟地道:“交朋友,结交任何人,无论是洛阳还是长安的人,还是自河北、江南,或是剑南的人,只要是人,你就交朋友,钱不够花,跟姐夫说,姐夫有钱,你每日吃喝玩乐,醉死在温柔乡就好了,帐的事,你不必管,招牌就打着天策军,总而言之,你不要有任何的后顾之忧,给我使命的把钱花出去,你唱歌也好,喝酒也罢,请班子来唱曲,或者与人搏戏,都无妨,从明日开始,你就是天下第一纨绔,三千贯不够,往后就支五千贯,五千贯不够,一万贯够不够?姐夫有钱!”

“哇哈哈……”上官辰在愣了片刻之后,似乎一开始觉得酒桌之上的话是否可信,不过在确定秦少游不像是开玩笑之后,上官辰顿时狂笑,他二话不说,把手中的酒盏一摔,道:“姐夫,家姐颇为姿容,年岁也是不小了……你……”

秦少游打了个寒颤,心里禁不住骂了一句贱人,真恨不得将这个转手就卖了自家姐姐的家伙直接拍死。

第二百八十三章:换储

上官辰对这个差使显然很满意。

这分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事一样。

他的任务就是花钱,有多少花多少,猪朋狗友什么的,结交的越多越好,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人生。

一旁的李显似乎听到什么,猛然惊醒,大声叫道:“什么,什么,谁要钱?本宫有钱!”

秦少游大喝道:“殿下的钱比我还多嘛?”

李显晃晃脑袋,居然当真思索了片刻,然后,他又趴了下去,羞于启齿。

次日清早,李显和上官辰便出门了,据说是去河北,去看看河北之地。

秦少游本不想去,可是李显拉着,却也跟着出了门。

三人到了码头,带着一干侍卫渡河,旋即抵达河北。

河北这儿,到处都是桑树林子和茶林,当然,近来也有一些别致的东西。

是庄子专门委托了一些庄户培养的,这些东西,其实秦少游才最是感兴趣,因为河北地势开阔,所以天策军的骑营也转而驻扎在了这里,专门为了跑马操练用。

李显对这田园风光,倒是稀罕的很,他骑着的是一匹驽马,学的是上官辰的做派,骏马人家不稀罕,反而骑着瞎了眼睛坡了脚的劣马,就这,还嘚瑟无比,上官辰高声大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妹妹你坐船头……”

这歌也是秦少游教的,一如既往的俗气,不过上官辰爱唱。

他这一唱,倒是惊了马,前蹄扬起,差点没把他摔下来。

上官辰痛骂:“显儿啊显儿,你蹦跶个什么,摔坏了我,我便把你宰了你,今晚吃马肉。”

李显立即反唇相讥,摸着自己的马:“上官辰,你这狗东西,走快一些,否则扒了你的皮。”

上官辰怒道:“显儿,你长得这样胖,少吃一点草料会死吗?”

李显大叫:“上官辰,你的腿是被谁打断的,是不是与马私通……”

秦少游被他们叫的烦了:“都住嘴,随我去看好东西。”

二人倒是噤声了,李显对秦少游多少有点敬重,至于上官辰,哈……自然生怕秦少游反悔,不雇请他去做二世祖之王。

秦少游所谓的好东西,生长在地里。

这是他的财源。

走了几十里路,总算在一片开阔的地方停下来,这儿有个小农庄,附近的庄户都是从孟津来的,地里的东西,都是棉花,此时棉花并没有大量传入中原,这还是秦少游托人自天竺带来的,试着种了一些,只不过到了这儿,却不知水土原因,长势并不好,不过秦少游倒也不急,移植这东西,总要慢慢的来,他摆弄了一下,看了这些收入库的棉花,大多长出来的棉花都是干瘪的,秦少游对此也就没了兴趣。

倒是李显和上官辰二人崛起屁股,在地里琢磨着什么,秦少游一声招呼,二人这才跑来,李显兴冲冲的道:“妹婿……”

秦少游一挥手,道:“休要啰嗦,陪你们去看**。”

说罢领着二人,抵达了炮营。

炮营这儿,已经多少已经有了点模样了,校尉王二兴冲冲的来迎接,不过见到了太子和上官辰,却显得有点儿惊讶,他看向秦少游,秦少游只是朝他点头,道:“现在炮队如何了,拉出来看看。”

王二连连点头,叫了一声好嘞,紧接着兴匆匆的擂鼓,旋即炮营上下人等尽皆出来,列队之后,旋即去储存火炮的大营中抬出炮火,这些火炮,俱都是沉重无比,少说也有几百斤,所以扯下了炮衣,大家都是熟稔的牵来马,下头则是用轮轨固定好,将马把炮拉出来,最后再将火炮进行校准。

数十门火炮,就此一字排开,王二一声号令,随后辅炮们动作熟稔的去填充火药,拿着通贴条将火药夯实,之后装填弹药,弹药不过是个圆球,直接塞进去,另一边,炮手再旁进行最后的校准,微调方位,另一个炮手则是插上引信,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太多的操练,每日来来回回的重复着这些动作,不知经历过几千次,所以早有默契,大家各干干的,互不干涉,可是在这过程中,却又保持着某种极好的默契,甚至一些人,已经找到了最快最好的办法,填充火药的人,只要火药在手,颠一颠,大致就晓得这火药是多了还是少了,心里大致都有了那么一个数,进行射击的炮手,对校准也有了敏感,毕竟每一门火炮,因为在制造过程中都有各自的偏差,所以‘脾气’各不相同,同样的火炮,调整成同样的角度和方位,可能射出来的结果却是迥异,这就让炮手必须得对自己的火炮有足够的了解,这门火炮一般会偏多少的位置,顺风和逆风的时候,又该是多少仰角才更更做到精确。

很快,火炮准备完毕。

炮队的队长们纷纷等候着王二的命令,王二则看向秦少游,秦少游身后的李显和上官辰还在低声絮絮叨叨的说着什么,显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火炮是怎么用的。

秦少游朝王二颌首。

王二一声大吼。

猛地,这静谧的空气里,白炮齐鸣。

那烫的通红的铁球在火光中烫的通红,如在火雨一般,朝着前方数百丈外宣泄,轰鸣犹如炸雷,黑火药所产生的大量浓烟顿时弥漫开来。

秦少游的身后,李显和上官辰还在斗嘴,这个说:“你若再将马儿取上官辰的名字,我便掐死你。”另一个道:“你敢弑君?本宫乃是太子,是储君。”“啊呀,我险些忘了,太子殿下……啊……太子又如何,上次你不是照样被人揍。”

正说的起劲,那惊雷的声音猛地响起,二人一起妈呀一声,立即扑倒在地,屁股撅起来,抱着头,上官辰不由道:“地……地崩了……”李显面如土色:“这是晴天霹雳……”

秦少游对此,很是满意,他笑吟吟的已上前去夸奖王二去了。

上官辰和李显却是惊魂未定,猛地,李显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笑个鬼,姐夫不是东西啊。‘

“有些事,你不懂。”李显似乎有了点儿底气。

………………………………………………………………………………………………………………………………………………………………………………………………………………………………………………………………………………………………………………………………

孟津的情况,多多少少都会被洛阳所察觉,比如李显的放浪,就遭了御史的弹劾。

武则天对此,自是愤怒不已,他痛责了几个龙门宫的长史,与此同时,武则天与相王自己的关系,却是日渐亲密起来。

李旦这些日子,除了陪着母亲说话,便是整肃禁军二十卫,裁撤了不少冗员,倒是引来了许多人的好评。

一些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李旦比之李显,确实是精明强干一些,而且现在宫中显然属意于李旦,这里头……似乎又有可操作的空间了。

除了崔詧这种大族出身的人,他们一旦选定了某个人,往往都是买定离手,一般情况,不会改变初衷,可是也免不了有些人见风使舵。

于是乎,朝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杂音。

这一日,武则天却是唤了三省的大臣们在宣政殿说话。

武则天的身子更是孱弱了一些,据说前几日又起了风寒,是李旦衣不解带,在塌下照料,今日总算恢复了一些精神,武则天抿着嘴,看着诸大臣,却是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诸卿……朕年纪大了。”

这句话,大家都听得耳朵出了茧子,大家谁不明白,陛下年纪大了,这不都在未雨绸缪吗?

可是下一句,武则天的话却是吓了所有人一跳:“可是太子颇为不堪,这让朕很是忧心,太子是朕的儿子,本来做为一个母亲,总该为他遮遮羞,可是朕听说,他在龙门,内外之事,尽都托付给了韦氏,韦氏是朕的媳妇,可终究是女人,你们每日都要朕还政于朕的儿子,难道就不担心,有朝一日,这政倒是还给了他们,结果却又落入异性之手吗?”

武则天说到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似笑非笑,带着几分戏谑,颇有点报复的快感。

今日她的话,真是开门见山,该说不该说的话,都一并说了个透。

顿时,崔詧人等吓得冷汗淋淋。

陛下这样问,显然是动了心,而且说出来的理由,竟也是所有人担忧的事。

大家担心的其实就是如此,毕竟李旦是有前科的,当年那一句国家都可以给韦玄贞,一个侍中算什么的话,那可是犹言在耳。

…………………………………………………………………………………………………………………………………………………………………………………………………………………………………………

第一章送到,停电了,好悲剧。

第二百八十四章:无路可逃

只是话虽如此,这太子是不能轻废的,这些年来多少跌宕,不就是因为太子之位悬而不决吗?

崔詧和狄仁杰已经在不知觉间对了眼神。

其余人等也都面面相觑。

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吭声。

陛下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了。难怪此前要叫李旦入京来,又难怪让李旦掌禁卫,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召李旦将那李显取而代之。

李显确实不是合格的天子,况且那韦氏也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怕陛下彻底想断绝李显克继大统,多半是因为韦氏的缘故。

因为从时间顺序上来说,是先有了韦玄贞的‘胡闹’,才让武则天痛下决心。

换句话来说,太平公主是准备下嫁给韦家的,可是结果呢,却是花落秦家,韦家摆明着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一旦李显登基,让韦家得势,他们难道就不想泄恨报复?

这当然是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似乎还比较充分。

现在陛下主意已定,而且已经做了布局,让李旦掌握了禁卫,虽然这二十卫其实有数卫是掌握在武家手里,也有几卫是效忠于李显,可是这些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

事到如今,一切水到渠成,终于还是图穷匕见。

乖乖坐在一侧的李旦没有做声,他选择了沉默,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动静,在他动身来洛阳的时候,他本有许多的担心,生怕再抵达洛阳之后,会大难临头,也担心接下来,自己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可是他万万想不到,迎接他的,却是即将到来的黄袍加身。

他是个内敛的人,并没有露出任何的喜悦之色,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切,既然母皇打定了主意,那么自会有安排,他只需要作壁上观就好了。

狄仁杰终于出来了,他正色道:“陛下,臣期期以为不可,太子醇厚,声名远播,而百官信服,岂可只因他在孟津的一些小事,而轻易废除,太子乃仁爱之人,异日必定是圣君,陛下此举,只会引起天下人的猜忌。况且太子乃三子,自古便有立嫡以长的说法,一旦反复,只怕群言汹汹,滋生不必要的麻烦。”

武则天对这句话,显得不屑于顾,她只是抿抿嘴,淡淡一笑,并没有反驳。

可是狄仁杰开了头,其他人也都有了勇气,郑荣正色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易储更非儿戏,太子乃陛下所出,若废黜,岂非为人所笑。韦氏固有无状之处,可是只因此而轻废太子,难以服众。”

又有人出来,仗义执言了一通。

只有崔詧没有说话,崔詧抬眸,只是看着武则天。

而恰恰是武则天也同样在看他。

任何一个大的政策,若是得不到宰相的支持,都会举步维艰,即便是武则天,也必须得明白崔詧的态度。

双方显然都在猜测对方的心思,良久之后,崔詧叹了口气,道:“陛下,当今太子,在宗室诸子之中,并非最贤,可是狄公所言甚是,当今太子,却最是仁爱,若是太子轻废,那么陛下拿什么去说服天下人呢?老臣所言,处处是为了社稷考量,陛下啊,臣只恐一旦龙门无主,又是一番的虚位以待,最后祸起于萧墙之内。”

他说出了担忧。

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可是一旦太子废了,新太子固然是李旦,可是别人肯服气吗?不服气,就会有人争有人抢,何必要惹这个麻烦?

崔詧的话,显然火药味是最少的,可是里头的含义,却是令人深思,这些年来,发生了多少的变乱,又死了多少人,难道还不够吗?好不容易安生了一两年,实在是不能再闹了。

武则天仿佛早预料到有这样大的阻力似得,她抿了抿朱唇,道:“相王李旦,也是朕的儿子,既仁爱且有贤能,这样的人,可以为人君。”

斩钉截铁的话,直接把李旦推到了风口浪尖,李旦的脸色依然很平静,他选择了闭嘴,因为这个时候,是母皇与大臣们之间的交锋,与他无关。

狄仁杰大怒,别看有时候狄仁杰也会装孙子,可是这个节骨眼,他却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他正色道:“陛下,莫忘了庐陵王!”

这句话实在是胆大包天,庐陵王虽然过继给了李弘,在法理上,也是李弘的儿子,可是毕竟是李旦所出,狄仁杰旧事重提,实在是因为急眼了,他知道一旦不能让武则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