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窃唐 >

第95章

窃唐-第95章

小说: 窃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栋越发觉得今天所遇非人力所能解释了。

杜雨一直不能醒过来,李栋只好掐他的人中,那里密布神经,直通大脑,稍一刺激便能使人醒转过来。

几乎把杜雨的人中掐透,他也没能复醒。没办法,李栋只好弯腰屈身,把杜雨扶起,背在身上,深一步浅一步向山下走去。为了提防猛兽袭击,李栋以剑当杖,拄剑而行。

约有一个时辰,好不容易来到山下,李栋累得直喘粗气。心说休息片刻再走吧。就把杜雨平入一片草坪上。挽起杜雨的袍衣,撕下巴掌宽的一条破布,为杜雨包扎腿上的伤口。

兴许是用力过度吧,随着腿间一声清脆的“咔嚓”声,杜雨“哎哟”一声痛呼,慢慢睁开了眼睛。

第199节:君子有所为

从昏迷醒来以后,杜雨发现自己身体受有重伤,禁不住摇头叹息。

前段时间得了小病,将养数日,沉疴已去,明日即可正常工作。没料这次打猎,又摔伤了小腿骨。

伤筋动骨一百天,看来要继续将养下去,一直到过年前后才能好起来。这段时间,章丘府衙的事务,也就只能麻烦李栋的父亲李浑代为料理了。

幸好,杜雨的家庭世代习武,家中配有跌打损伤的药物,即便如此,休息一段时间也是避免不了的。

李栋十分惭愧,一直以为,自己过于疏忽,与杜雨失去联系,才使他摔下悬崖的。便一个劲向杜雨道歉,请求他的原谅。

杜雨一笑置之,劝他不要过于自责。这事与李栋无关,是他发现一只大猛虎,担心他跑出山林害人,杜雨才一直追赶,没料一不留神,从悬下摔落。所幸悬崖不高,对生命无大碍。

李栋一听,杜雨受伤与那只老虎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一时又惊又疑。那只老虎绝非偶然出现,而是故意引开杜雨,好让自己单独处理那只怪蟒的事。

给杜雨包扎伤口的时候,李栋便掐头去尾称道,自己在山林里也遇到了那只老虎。这冥冥之中似乎有上天安排,杜雨一笑了之。

李栋从他表情看出来,杜雨一定是不相信,老虎这样的大虫,论吃人逞凶还算山中一霸。若论禀性天赋,则还没脱离走兽一族。

杜雨不信两人之间的离奇故事。李栋也不勉强他。便把心中的疑惑,何为天道讲了出来,问杜雨是否了解。

杜雨摇头。表示不知道。不过他又揣摩着称说,天就是头顶的天,也是天意,上天的安排。这道嘛,便因人而异了。儒家的人以为是仁,道家的人以为是道,佛家人认为是佛。是善。

因为杜雨是练武的人,对曲曲折折的书袋子一直不敢兴趣,

虽然杜雨没有详细讲出来。也给李栋指明了一个方向。在不同的学派学说中,对道的理解便不完全一样。首先得弄清楚,向自己暗示天道的人,究竟是从哪一家的角度出发的。

在李栋的搀扶下。杜雨勉强骑上马。二人一前一后慢慢回到章丘城内。杜雨升任县尉后,家中也有仆人照应,李栋不用担心他家中父母老迈无人照料。安排好以后,马匹留下,李栋才步行回家。

回家以后,天色已经黑下来,胡乱吃些晚饭,逗一会孩子。

陆柔在一边一直看着李栋。心里似乎有话要说,可一直也没有出声。

二人都躺下以后。陆柔才轻声问他,今天遇到什么事了,一直闷闷不乐的,话也很少。

李栋心中吃惊,自己一句话也没有说,陆柔便看穿了自己心中藏的有事。果然是同一战壕的朋友了解自己啊。李栋沉吟一会儿,就问陆柔,天道怎么讲。

未嫁李栋以前,陆柔可是饱读诗书,可涉及这种至高的哲学精华,陆柔也犯了难。饱读诗书不等于是学究天人,不见得是学贯古今,站在至高点上俯视一切。

因李栋提供的资料只有两个字:天道。

天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既指自然之天,也指人间之天,还指每个人心中的天。有人以孝为天,有人以武为天,有人以贪为天,有人以仁为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天。

这道字更复杂,既有亘古存在之真理,也有身体力行,屡败而不馁的意思。天道酬勤嘛,还有替天行道,都证明了该层关系。

天与道这两个复杂含义的字凑到一块,含义便更加复杂。

陆柔虽然讲了很多,李栋却越听越乱,讲还等于不讲,因为仍没得出最终结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上天暗示自己有所作为。绝不能再消沉下去。无论天道酬勤还是替天行道,都明确指出关键所在:做。不做任何事,便是有违天道,而这做,如何做才是顺天应道?把关键所在弄清楚才能明确自己的最终目标。

第二天,李栋便取来了一些磺硝和木炭,重新拾起原来为造出子弹而不断试践的火药。前两次已经试践出来,木炭和磺加大比例,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余下的只有最后一种了,把硝加大份量再试验几次。

李栋迎来的仍然是无数次失败,不过随着加大硝的含量,火药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当加大到五分之四的时候,药效特别显著。只是李栋手中并没有秦琼为自己打制的弹壳和子弹。

过了一段时间,经过无数次试践,李栋确定火药有了重大的进展,便骑马赶到齐郡,找到秦琼。

秦琼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李栋了,还以为李栋回心转意,要重归大队。

李栋对重新归来不感兴趣,寒暄数句便提出要秦琼拿出按图纸做出来的特殊兵器。秦琼见他嘴是拒绝重归,实际行动却要兵器。兵器只用在队伍之中才能发挥真正作用,这岂不是在暗示,他已经有了回归的潜在心理嘛?

秦琼自然很是高兴,取来一些空弹壳和特殊的兵器,也就是手枪。

李栋取来弹壳,火药填进去,子弹压进去,装在手枪之中,来到无人的地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响了第一枪,隋末的第一枪。

可惜的是,手枪冒出一阵浓烟便熄了火,子弹还滞留在弹壳内,根本没有射出去。这让李栋气急败坏。

已经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为何还是不能成功?

心中虽然异常恼怒,甚至有想放弃制造手枪的愿望,但已经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放弃,前面气功的功夫岂不是白白浪费?

只得按住性子,取出枪内的子弹,仔细查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检查以后,李栋发现,子弹的密封效果不够理想。每个弹头填进弹壳以后,都露着小米一样的缝隙,怪不得火药只冒烟却不能把弹头射出去。

找到秦琼,让他亲自加再工一遍,使弹壳更加密封,确保万无一失以后,李栋和秦琼双双来到箭射场地。

娴熟地装子弹,上膛,扣动扳机,“啪”的一声脆响,金黄色的弹头疾如闪电,快比流星,射出枪膛,奔向箭靶。

秦琼初次见到这种兵器发出这种怪异之声,又是冒烟又是闪光还有巨大的响声,秦琼饶是胆大,也给唬得脸红心跳。问李栋这是什么怪物?怎么会发出这样大的响声。

近一年的努力,始于成功射出大隋第一颗子弹,李栋也欣慰异常。

对秦琼的疑惑,李栋没有回答他,又连续射了几颗,确定子弹能够连续发出而不卡壳,李栋才放下一颗悬了一年的心。

“这是我无意中想到的一种兵器,也就是攻打卢明月的时候,那种火光给我的灵感。那时的火光威力太强,连我也给卷进了去。我便把火光缩小几倍,只针对一个目标,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现在终于成功了。祝贺我吧!”

秦琼虽没弄明白,李栋造出来的这兵器,让人惊吓不已的东西,到底何种怪物,但从李栋抬手间便把箭靶射倒的威力感觉,是一种新型的,比射箭还要利害的武器。

如果不是这样,李栋也犯不着近一年内流血受伤,不辍不馁地为这东西浪费那么多的精力。

于仲文老将军亲自请李栋出山,他都没有答应。现为这不起眼的怪物却不请自来。这岂不是有出山做事的苗头?兵器兵器,就是在府兵中用的嘛!

李栋非常兴奋,不过考虑到手枪的射程远,杀伤力大,就是自己中了枪弹也无法幸免。也就是说,手枪制造出来却不能给府兵,哪怕是秦琼罗士信等人配用。

因为,除了自己以外,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懂得如何驾驭手枪。

如果自己把用法告诉秦琼和罗士信,避免不了的,这东西便会传出去。

一旦传出去,世界上的能工巧匠无所不在,仿制出来,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大灾难。自己也有受伤被击毙的可能。更不要说大规模配给府兵,死伤的府兵将会成几何级倍增。

虽然这样来说,有可能会催化出一个崭新的时代,使隋朝的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效果,也不能把这逆天的武器暴露出来。

这与自私无关,这是顺应天道!

想到这里,李栋心中蓦然一动。天道!

天道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苦苦追求而仍然无果的一个词么?

天便是历史,便是人心,道便是规律,便是有所作为。

那石碑在暗示自己要顺应历史的发展规律,尊重历史,有所作为,也有所不为。顺应历史走向的可以去做,违背历史走向的便不能去做。

按照隋末已经发生的事情,接下来张须陀面对的将是血战瓦岗。难道上天在暗示自己,对张须陀之死袖手旁观,置之不理,任由他自生自灭,这才是天道?

可这样做岂不是有违人心道义,自己受他恩慧颇多,明知即将遭厄,却不能施以救手,这并不是天道人心!

第200节:神秘客光临

耗数月之久,费九曲十八折,身体落伤无数,子弹总算制成,李栋的心病也总归落地。

闲时居家,抱抱孩子,帮父亲处理些政事,不经意间,日子从手指缝一天天流逝。时间已经到了深秋,寒冷的冬季不久也将光临。

秦琼、罗士信与李栋情同手足,以前约隔十日,便到章丘探望李栋。临近秋季以后,二人来的次数屡见减少。每次探望,总带来张须陀与瓦岗决战的消息,张须陀仍像以前作战勇猛异常,仍是常胜大将军,从未落下败绩。

李栋听了以后,脸上不见喜色,忧愁却越见深重。李栋明确知道,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大海寺一战,张须陀以身殒国,有去无回,终向一生孜孜不倦尽忠的大隋,捐献了他最珍贵的生命。

这一时,秦琼和罗士信又来了,言称张须陀被任命荥阳通守,专门对付瓦岗寨叛贼。荥阳与章丘离得远了,他们以后不能随心所欲来探望,这是最后一次了。

危险明明近在眼前,却不能把实情告诉二人,李栋听了更加怅然无绪,忧闷不止。

此时,李栋一心想替朝廷做点事的想法逐日愈烈,偏偏杨广又不派人请他,李栋着急得七上八下,坐立不安。

到了十月份,金秋送爽,碧空如洗,天边闲云,云卷云舒,万木更换冬装,满眼望去,四处萧煞,飒风颇吹。天气越来越凉了。

李栋的父亲李浑,这天回来,满面春风。喜滋滋对李栋称说,朝廷有重要的人物下江南,途经章丘,要齐郡陆离儿和杜雨以及自己搞好防卫,绝不能出半点差池。

李栋一时纳闷,猜不透朝廷还会派谁来。兵马大元帅光临的时候,也没有像这样大张旗鼓。貌似这次来头更大。还会有谁呢?

猜来猜去,李栋觉得杨广的可能性最大,毕竟也只有贵为天子的杨广才有资本。动用沿途一切力量,为他保驾护航。可仔细想一想,历史上的杨广,是好大喜功。喜欢铺排奢华。刚愎自用,却非礼贤下士的君主。

李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帮助章丘府衙安排接待事宜。从头至尾,包括县令陆离儿本人,谁也不知道来者究竟是何人,只知道权势显赫,地位特别重要。

来人明确召示,不公开。不张扬,悄悄地进行。也不设隆重的接待。因为乱世纷攘,做好保护程序即可。

这样以来,李栋凭直觉,越发不认为是杨广了,这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但是又明确指出沿途一词,来人究竟到哪里去,顺道拐到章丘呢?

不过李栋也心情往深处去想,章丘府衙的事,与他关系不大。他一心担忧着张须陀的安危,真个是忧心灵焚。

这一日,李栋在家逗孩子取乐。孩子已过百天,乌溜溜的眼睛像养了一豆黑水银,小鼻子十分精巧,小脸蛋嫩嫩的,红扑扑的,像一只熟透的红苹果。让人见了忍不住想去咬一嘴。

只是小如归十分眷恋陆柔的怀抱,在李栋怀中呆不了很长时间,便伸着柔软的小胳膊,哭着闹着要妈妈抱。

李栋一边哄着他,一边叫着他的名字,说道:“我的小如归,我的小亲亲,我的毛毛虫,不闹啊,娘亲正忙,一会就来抱你喽!”

“如归——如归,孤的爱将何是归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蓦地在院中响起。

李栋听了脸色剧变,这个声音再熟悉不过,除了杨广还有谁敢自称孤家寡人?赶忙把孩子放到床榻间,整理下衣服,准备到院中迎驾。

他还没有走出去,杨广已经闯进门口。身穿白色上等湖绸制成的袍子,袍子一直拖到脚背,头扎英雄巾,一手拿着折扇,身边数名亲兵侍候着。乍一看去,还以为是哪家大贾富商光临。仔细一看,可不是杨广么!脸上的笑很自然,正望着发呆的李栋。

李栋万万没有料到,杨广竟然亲历亲为,从东都洛阳跑到章丘自己家中。也就是见到杨广的一瞬间,李栋才恍然大悟,沿途应该指是的杨广下江山的途中。难得他为了自己,舍弃龙舟不乘,不辞劳苦和旅途赶到。

李栋腰一屈,正要下跪请安。杨广双手一摆称道:“这里不是庙堂,而是在你家中,不必如此拘束礼节,快快请起。小如归要造反闹人了。”

杨广的话音刚落,床上的小如归果然一撇嘴,哭出声来。

李栋心中一热,赶忙回身,抱起儿子,远远的站在杨广面前,让他瞧了瞧儿子。

杨广一乐,道:“孤已经有数名皇子,可他们还在襁褓之时,哪一个也不似此儿玲珑可爱。瞧那小鼻子,多精致,将来一定是大富大贵的命。”稍一沉吟一会儿,杨广便吩咐道:“此儿甚合孤意,孤有心奖赏,但不能像乡里乡外的老乡一般只送一个珍贵的礼物,那就显得孤太俗气了。孤赏此儿五品千牛备身,将来长大,举荐入宫,随孤侍驾。”

小如归还没满周岁,已经被封赏五品千牛备身,这可是王公大臣的后代才能享受的隆遇。李栋只不过一介草民,就是看在章丘灭知世郎的功劳上,也属于奖赏过份。毕竟李栋假扮党雨钱的时候,在高句丽城墙之上,血战贼军,三次坠落城墙,又三次冲上城墙,才不过是三品亲兵。

李栋心中一热,正要谢恩,忽然又考虑到,后年,也就是大业十四年,杨广即将被部将杀死东都。这一次便是去东都的路上折而来到自家。大隋马上风雨飘摇。

一时也不方便捅破这层窗户纸,李栋只得千恩万谢。

杨广又道:“孤来你家中只为一件事。那就是给足你面子,请你出来做事。为大隋效力,尽一份臣民应该做的事。替孤平叛四方,荡尽屑小。将来你取胜了,孤还有更大的封赏。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你也可以的。”

李栋刚要说话,杨广摆手制止了他,没有给他说话辩驳的机会,又道:“亲兵来下旨,他做得固然不对,可也是代表孤来看你的。你将他驱逐而不奉诏,孤理解你的心情。也替你惩罚了他。”

“于老将军年龄老迈,他们那一辈现在都已经是风烛残年,折腾不了很久了。我要着力培养一部分年轻有为的干将。这首先嘛,就是你。你若是不出来做事,孤还请得动何人?”

“希望你就不要推辞了,给孤一个薄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