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2。第302章平均主义
究竟温莎财富帝国是战争的魔鬼,还是和平的天使?这个问题在全世界的争论比较广泛。有温莎大帝的拥护者提出了“财团社会主义”概念。马克斯和恩格斯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以国家为单位,可是希望国家的领导人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谈何容易。
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能实现国际主义的,毫无疑问,就只能是温莎大财团了。“财团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巴枯宁原来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后来他明白了,没有任何权威就不可能有自由,所以他现在鼓吹由温莎财团来给予个人最大化的自由以军事上的保障。
温莎财团的内部向来有社会主义的倾向,福利好得令人发指。因此巴枯宁对温莎财团有这个期望一点也不奇怪。温莎理事会里思想跟巴枯宁最像的就属雨果了,他本是个文学家,政治抱负理想化,想成立欧罗巴联邦谈何容易,可是没想到温莎财团这个大怪物出现了。
唐宁先后做过意大利皇帝、德意志联邦主席和法兰西共和国大总统。有了这仨儿,加上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三个小兄弟,说不定这个欧罗巴联邦还真的有点谱。由担任温莎理事会成员的那天起,雨果就决定了把成立欧罗巴联邦作为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
巴枯宁的联邦主义可能最符合唐宁的主张,极大地弱化国家的存在感。把财产而不是民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则温莎财团来主持一个国际财团社会主义大有可为,于是乎,在雨果的推动下,因思想极端而被俄国政府没收了财产的巴枯宁成了松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倡导者。
巴黎公社已经随着大总统的上台而在事实上被摧毁了,但平均主义的思潮并没有退去,巴枯宁就提倡在小范围内所有的工友们、农友们收入一致的做法。在饱受经济学家批评的时候,传来好消息,温莎大帝居然还同意巴枯宁的看法,认为在100到1000人的小集体当中实行收入平均是可行的。
光是说说还不过瘾,唐宁准备真的搞出一套“有竞争力”的集体公社。这种机制的核心在于两点:一、应用成熟的技术构建公社支柱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小公社只有一个支柱产业,由温莎企业来提供产业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良好的关系,温莎企业得到一个可靠的供应商,而小公社得到一个可靠的销路。
二、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服务业的前景广阔。公社的平均主义氛围将是一个奇异新鲜的存在,互相轮值服务,每个人都是小主与仆人,则在小小的社区之内拥有极低的服务业成本,估计分摊到的实际服务内容会超过普通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温莎企业所有员工中位数收入达到500英镑/年,这是正宗的中产阶级。作为温莎企业的供应商,公社的总体成员大概会有100到200英镑/年的收入,由于服务业互助,公社成员照样可以过上500英镑中产阶级的生活。
打个比方,家政方面,公社可以统一采购扫地机、洗碗机、洗衣机、剪草机等设备,以近乎为零的成本完成家政工作。又比如吃饭,可以建立中央厨房,汽车,可以公社共用,在一定的使用次数之内由公社买单。
公社可以用批发的方法把成员的生活必需品按计划采购,各种吃穿住用行的设施能够在成员之间毫不浪费的流转。公社成员以较低的收入享受到有房、有车、有pc、有免费学校、免费医院的种种中产阶级福利。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正的平等——连收入都是平等的,还有什么不平等?
公社成员永远不可能高收入,顶端的公社技术员是温莎企业的雇员,那肯定是500英镑年薪以上的高端人士。最适合追求享受而没有发财野心的百姓在公社里享受生活。成员们也不用心理不平衡,技术员是个个公社到处跑的忙人,普通成员还未必有兴趣去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自古有云:不患贫而患不均。闹太平天国那会子就有这种朴素的想法,可惜他们都是不靠谱的大规模平均。在中高端工作领域搞平均主义是完全行不通的,那种没有等级激励的机构没有竞争力,就算是温莎企业也不敢那么做,否则唐宁就亲自搞纯粹的财团社会主义了。
由于在公社里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失业的压力,没有各种攀比,这里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精神生活将非常的安逸,最适合那些没有追求的百姓。也适合温莎企业变相裁员。如果某个行业消退了,温莎企业可以把没有转行能力的老弱病残打发到公社里去过退休生活。
苏黎世银行将设立一个“温莎公社基金”原则上为法国、德国、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以色列、美国西部、巴西、马来亚、印度、高丽、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13国全体公民建立公社,公社成员的福利要视它能分配到什么样的产业。
这13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他们的中央银行都控制在温莎财团的手中。唐宁把中央银行的控制视同为政治上的控制。日本的中央银行也在控制当中,不过,由于井伊直弼的关系,这个控制不稳定。苏联没有在列表中,是因为马克思已经在苏联搞平均主义了,而且是大国家社会主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虽然没出什么彩,可也没出什么乱子,相当于已经是一个大型的公社。所以不用温莎公社基金再去掺和了。
为全民提供公社成员身份保证,但这个加入与退出完全是自由的。凡是接受公社基金贷款的公社,其盈利上限为6%,多出的部分将上交给基金会,以便继续壮大公社基金会的实力。
为了表达温莎财团对公社基金会的重视,唐宁还亲自接见了欣然接受会长职务的巴枯宁。这是数个月来,温莎大帝亲自接见外人。女儿、妻子和情人当然是不能见的,谁知道这个鬼畜井伊直弼会有什么手段?见一见巴枯宁全倒没什么,大不了巴枯宁这个56岁的老头出点什么意外,唐宁一点也不会心疼。
因为是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自由地见外人,唐宁非常高兴,而巴枯宁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唐宁现在是囚徒身份。“面圣”的兴奋让巴枯宁忽视了周边奇怪的一切,为啥子这个鬼地方人丁这么少?偶然有人,还全是日本人?
13国各公社“招新”的告示登上了电讯报网站的头条,随着日益完善的海底光缆传遍了全球,纽约时报用“温莎财团果真成了社会主义财团,市场竞争被温莎财团破坏”作为回应。
后来,巴枯宁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温莎先生认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公社不会发展成大规模,但是对社会福利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有人会很喜欢的,而且它也不仅仅是扶贫性质的,通过公社的自治,也有可能产生很强大的公社来,照样能培养出社会精英。
巴枯宁自己当然是希望公社的规模越大越好,要不为什么唐宁会找他这个狂热分子来当公社基金会会长呢。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温莎公社能不能发展起来呢?举个例子就能说明科学家建公社跟土鳖建公社的区别。拿马达加斯加举例,这个大岛的耕种区几乎都位于高原上,所以德国殖民者引领原住民建造了大量的梯田,梯田这种模式呢,把传统的耕种模式的缺点暴露得最清楚。
大家都听说过水土保持,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几乎所有的农民现在使用的犁田方法对水土保持是最致命的呢?犁田把30厘米以上的土壤全给翻了一个个儿,用阳光来消灭病虫,这是原始的物理消毒法。这个技术很强大,但可想而知,被翻松的土壤被大风一刮,营养成份就大量的吹走,大雨一流淌,流失得更多。
马达加斯加的梯田上水土流失更是明显,德国的农业技术专家则在讨论如何改进传统耕种方式,一种崭新的不用犁田的方法正在实验与推广中,用大量的除草剂、除虫剂来代替翻耕,此时,只有昂贵的播种机械才能在没有犁过的土地中播种。而专门针对草本植物的农药必须是对动物低毒并且可降解的。
温莎公社的集体农庄将是第一批大规模采用这种新技术的,它的好处是把土壤中的养分保持得最完好,还不会杀死有益有蚯蚓等生态益虫,节约大量的犁田消耗的劳力,不需要再采用犁田的机械,减少沉积物和肥料对湖泊、溪流的污染,封存大量的碳元素。
不犁田的土壤不需要休耕,使土壤中的水份保持得很好,也带来了真菌滋生等原来没有的问题,因此,农业科学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抑制新生态下的负面影响,其实,新农业也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只不过用少量、集中的技术密集就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级气候区的农业形态。
农业是最适合公社模式的,两个字:安逸。农忙完了以后就闲下来,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舒服的人生了,如果再加入公社,服务业发达,邻里关系和谐,生活比一般的城市中产阶级还有吸引力。
有时候唐宁在想自己是不是已经早早地扼杀住了城市化的趋势,因为乡村生活这么安逸,一般人怎么舍得背井离乡呢?
303。第303章社会丛林
农业有三好:安逸、多姿、易养老。世上绝无仅有的囚徒大帝愿把农、林、牧、渔的诗歌时代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后。渔歌晚唱的美艳场景也需要有强大的霸权来实现,再举个例子:唐宁最喜欢的金枪鱼已经随着温莎企业的扩张而变成了世界性的美食。
蓝鳍金枪鱼这种神奇的生物,可以跨越整个大西洋,现在的海洋生物学家以为大西洋西岸和东岸的金枪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鱼群,唐宁却知道它们有重叠的进食区,因此,要保护整个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非得建立横跨大西洋的法律不可。公海之中没公理,除非是拥有海上霸权。
西班牙是老牌儿海洋帝国,政权又十分的*无能,最近他们执政多年的伊莎贝拉女王还被宫廷政变赶出了西班牙,伊莎贝拉到法国避难,法国大总统再也不对西班牙帝国客气了,他们的捕鱼船是最不讲究的,据路透社的情报,海洋捕捞公约对西班牙的渔船没有半点约束力。
唐宁建议井伊直弼,别打琉球了,你去打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吧,那里特产丰美,比弹丸之地琉球可收获大多了。将祸水引到西班牙之后,假如西班牙人不服,想跟温莎帝国较一下劲的话,正好让温莎军阀有借口进攻伊比利亚半岛,把帝国的统治扩张到老牌儿海洋帝国去。
井伊直弼说:“谢您了!琉球我去去就回,琉球也打,菲律宾也打!”话音刚落,日本与夏威夷联军就浩浩荡荡地将战舰开赴琉球,在大清帝国一片严厉谴责之下战争打响。
同一时间,日本的间谍已经跑到菲律宾去勘探地形和西班牙人的军力了。都怪这些年来唐宁太重用日本人,导致井伊氏控制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的速度极快,并且是温莎军阀里最先进的军队,战斗力以攻击直升机为主,作战半径达一千公里,而琉球最大的的冲绳岛其长度都只有一百公里,完全暴露在海军航空兵的强大火力之下。
对于日本入侵琉球,唐宁态度暧昧,林菲尔还为他想给点颜色给李鸿章看看,所以高丽国也放弃了联合大清国的想法。唐宁这是有苦难言。
大清国发生一切正是像极了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之下法国的样子,愤怒的学生开始打着“打倒温莎帝国主义”的横幅流行示威,在总理府的推波助澜之下,这股潮流更是汹涌澎湃。
这个时候,老辅政大臣郭嵩涛再也忍不住,在大清新闻报上把李鸿章臭骂一顿,说以前国门没打开,不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儿也就罢了,现在大清政改这么多年,国力蒸蒸日上,国民眼界日渐开阔,没想到总理府还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温莎财团是可以用强硬手段对抗的吗?
李鸿章一如既往的躲在背后玩阴谋,胡雪岩旗下的御用文人则一边展示我大清实力巨大,一边骂郭嵩涛是清奸。
大清帝国反温莎情绪的蔓延扩展得真是神速,已经有抗议人士到著名的广东塔去示威,将广州的中央地标围堵得严严实实,唐宁为提振广东人自豪感的现代建筑奇观讽刺般变成了反温莎的地标。
其实,大清的事情是国际反温莎势力集中爆发的结果,美国、俄国、普鲁士、荷兰、甚至法国、巴西一些不服从者很爱呆在经济发展迅速遍地是黄金的大清国,一旦有事,他们立即出来上窜下跳,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对如此遗憾的大清政局,唐宁只能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全当没看见。
反温莎的*在于广州最著名产业solo独轮车的高架路被别有用心者破坏,一些不知情的solo用户从高架上摔下,死伤惨重。这引发了solo工厂亲温莎人士的愤怒,当不知死活的示威者再去围堵solo工厂时,这个温莎企业极为重要的工厂的强大保安当场开枪,击毙了数名示威者,一时间全大清哗然,要求严惩凶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solo工厂被迫关张,领导决定工厂迁往香港。
唐宁叹息地看着互联网上的新闻,不得不佩服井伊直弼“好手段”,现在,天下已经被井伊氏搅得大乱,给井伊氏混水摸鱼创造了良机。
时局如此糜烂,跟温莎财团关系良好的徐荣村、徐润等买办纷纷避祸到上海,连杭州的艺术家吴昌硕都跑了,真正成了海派艺术家。而祁泰裕直接跑去了新加坡,连上海他都觉得不安全,因为大清国国力强盛,国内还出现了把上海租界收回来的呼声,有不少人响应。
这个事情李鸿章可不敢造次,至少是现在不敢做,同时得罪了温莎财团和大英帝国那是什么下场?别人不知道,总理大人可清楚得很。李大人现在做的只不过是想把亲温莎的共济会彻底赶出大清而已,这个财力雄厚的组织对他执政的威胁太大,如此良机李大人不可不利用。他此时还没想到日本可能会直接打过来。
温莎财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清国拥有数量极为众多的自动贩卖机,这些无人看管的机器更是在反温莎浪潮中受到严重冲击。
如果说有人的温莎企业还让反温莎份子有所收敛,毕竟保护私有财产的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那么solostore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反唐即正义的风气之下,那些贪婪的坏小子们把solostore当成了自家的商店,随意砸抢。据说警察看见了也不太管。
大清实在是太复杂了,唐宁挟天子以令诸侯,帮助大清发展了宪政,发展了经济,发展了法制,结果却换来随便一煽动就掀起全国性的大敌意,真令在人感慨万分。要不是因为中国是半个祖国,唐宁现在就得火冒三丈高,干脆像征服巴西、美国那样把大清国也收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清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唉……
巴西拥有亚马逊原始丛林,大清国就像人间的丛林,没有特殊的手腕真的是玩不转儿,唐宁感觉自己在大清的政策太幼稚,想法太单纯了。无论是独裁还是民主,这里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引无数枭雄竞折腰。
李鸿章的想法在复杂的环境下都显得天真,以为能借着民意把温莎共济会赶出大清,不料民意照样能挟制总理府。被煽动起来的民间组织已经向温莎财团的“全球大动脉”发起了挑战,而在这里,温莎军阀拥有大量的雇佣兵,毫不客气地对挑战者开枪,李大人不想开战,民意却已经把他顶在了枪口上。
敢于冒险冲击地球大动脉的仅是少数人,但民意很容易就能把死伤夸大,谁把数字说少了谁就是清奸,这就是民意的“好手段”。到了最后,总理府都不敢说出真实的伤亡数字,李大人已经感到自己玩儿大了。
李大人是民选的,一些爱国热情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