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102章

1852铁血中华-第102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喂了喂肚子里头的馋虫,就等着弄来酒肉打牙祭。

韦泽闲的无聊,派人去祁玉昌那里借一套《史记》与《道德经》过来,准备白天的时候有空瞅瞅。

就在大家等的开始心焦时,门外终于出现了马车车轮驶过路面的磷磷声。很快,“东王传旨”的吆喝声从门外传入了院内。韦泽一愣,杨秀清说好了明天召见韦泽,怎么突然就提前了一天?

不过韦泽却也没办法阻挡,他命人开门接旨。杨秀清在旨意中命令韦泽立刻去东王府见他。韦泽心说,好歹我吃了点东西。要是没吃东西,路上还能饿着呢!即便如此,韦泽也没敢完全对自己放心,他让手下拿了干粮和一壶水。坐在前来迎接韦泽的轿子里头边吃边喝。

宣旨的官员也与韦泽乘坐相同的轿子,见到韦泽如此,他讶异地问道:“齐王怎么还没吃饭?”

韦泽笑道:“这是我的错,昨天进城之后没去找发粮食的官员。现在这跟没头苍蝇一样去找人,可不是吃不上饭么。”

听了韦泽的话,官员竟然唏嘘起来。“齐王,你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见了!其他高官到了天京城,不说自己去找东王府,就那么傻坐着等。没了粮食,就跑去东往那里告状。要知道,守天京城的兄弟也是两天一发粮食,管粮食的就那么点人手。哪里还能记得住那么多人?”

“两天一发粮食,那可真是辛苦了!”韦泽赞道。嘴上虽然赞赏,韦泽心里面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杨秀清对北王韦昌辉这都防备到了什么地步呢。控制部队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控制粮食军饷的供应,韦泽能够确定的是,安徽向天京城提供的粮食供应始终没有中断,而且仅靠安徽提供的粮食就能完全能够保证天京城的需求。天京城附近自己打的粮食可也不算太少,那些粮食完全能够成为储备。

在这样不缺粮的局面下,依旧两天发一次粮。就是说,假如北王起来对抗东王杨秀清,其结果是如果部队两天内控制不了粮仓,就得开始挨饿。如果四天内攻不下粮仓,部队就会因为缺粮而是去战斗力。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传旨的家伙在胡说八道。北王与东王之间的矛盾远没有到那么激烈的地步。不过看韦昌辉昨天晚上那急匆匆的希望能够去安徽的模样,韦泽觉得这事情未必是假的。

一行人到了东王府,这次韦泽没有被拒之门外。有人带着韦泽直奔杨秀清所在的大殿。东王杨秀清见到韦泽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昨天北王去找你了么?”

“是!”韦泽回答的很简单。越是知道的多,越是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他都说了些什么?”杨秀清继续问道。

韦泽就把韦昌辉询问关于安徽情况的事情说了。说完这些之后,韦泽才说道,“北王还说,东王您要把属下调去镇江。”

“那你是不想去了?”杨秀清带着明显试探的口吻问道。

韦泽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法,他答道:“东王命令属下去镇江,属下就去镇江。这是东王的命令,和属下想不想去毫无关系。”

果然听了韦泽的话之后,杨秀清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不少。若是韦泽一味的表示服从,那定然不是诚心。若是韦泽坚决反对,那更不用说,绝对是有抵触态度。而韦泽现在直说坚决服从杨秀清的命令,却不提韦泽自己的想法。这恰恰顺了杨秀清的心。若是说韦泽对杨秀清的安排一点怨怼都没有,杨秀清是压根不信的。

可即便是知道自己这么做会让韦泽不高兴,杨秀清现在也没办法做出任何解释。他现在就是要削弱韦泽手中的力量,并且把从韦泽手中拿到的力量转化为杨秀清的力量。这等事都是越描越黑,越解释越解释不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杨秀清下命令,韦泽就这么不高兴的服从。

所以听了韦泽回答之后,杨秀清稍微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你部下用的火枪不错,这六个月内你要向京城上贡三万杆!”

话音方落,杨秀清就听韦泽说道:“东王!属下做不到!”

第88章 东进(三)

离开了东王府之后,韦泽的心情很不错。杨秀清亲自命人督办给韦泽的齐王府提供饮食的事情,酒肉米面等物直接从杨秀清的东王府拉。在齐王的大旗引导下,韦泽的轿子后面还跟了一辆大车,车上装满了各种食物。

一回到齐王府,韦泽就命人开始造饭。有人造饭,有人则拿了一摞书交给韦泽,“总参谋长,这是从祁玉昌家借来的书。”

“哦!”韦泽拍了拍书皮,他已经不会在天京城待多久,很明显这些书他是看不成了。21世纪时候韦泽家里的《史记》乃是厚厚一本,上面都是很小的字。那本《道德经》倒是带全部现代汉语翻译,以及多种注释的版本,字又大又美观,反倒是厚厚一本。而满清时代的《史记》与《道德经》与韦泽时代相反,道德经薄薄的一本,史记分了好多册,垒起来厚厚的一沓。

韦泽按照记忆,随手抽出一本。翻开一看,竖版的排版上第一段就是: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

韦泽最怕读的就读这个竖版书。当年他曾经雄心勃勃的借了一本繁体字的竖版《资治通鉴》来看,然后韦泽第一次给中国文字跪了。而《史记》虽然成书的时间比《资治通鉴》早了一千年,但是读起来远比资治通鉴容易的多。可这也顶不住竖排的繁体字。

把抽出来的《史记》插回原位,韦泽又拿起了《道德经》来看。这是一本“原汁原味”的道德经。也就是说,没有标点符号,没有任何注释。就是分段的把一段段话排版。

韦泽只是看了两页,就发现一件事。有人用指甲在书上划出了“句读”。虽然没有用什么标点符号,但是这人在该用标点符号的地方,或者说那人觉得该用标点符合的地方用指甲划出了一些浅浅的痕迹。韦泽也是个爱书的人,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问题。

翻了几页,却见到这些符号每页都有。继续翻下去,就见到书中夹了张书签。那是张粉红色的薛涛签,书签上写了很秀丽的两个字“红意”。加了书签之后的书上再没了指甲刻画的痕迹。再细细看,刻画的部分只有《道》那一部分。

见到这些,韦泽登时对此人大有知己之感。他也是喜欢《道》的部分,而不喜欢《德》的那部分。此时部下们生火做饭还需要点时间,韦泽仔细翻看着指甲刻画的痕迹。有些“句读”韦泽很赞成,有些“句读”韦泽就认为划错了。

读书人就是爱显摆,说是文无第一也好,或者说是文人相轻也罢。韦泽看着看着就不觉技痒,拿了蘸水笔,沾了魔水之后开始按照他学到以及认同的“句读”方式开始断句。

特别是那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用指甲刻下划痕的那人,用了上面那种非常传统的断法。而韦泽兴冲冲的断成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韦泽好久没有玩过这种文字游戏了,此时这么接触起来,顷刻就完全投入其中。除了把《道》的句读给弄完,他又没忍住,用蘸水笔写下了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白话解释。

弄完了这番批注之后,韦泽心情大爽。此时警卫连炊事班已经做好了饭菜,听到外面一声吆喝,韦泽也不用人请。他拿着书走出了屋子。“吃完饭就把这个给祁玉昌家送回去!”

负责去借书的警卫大为讶异,他不敢询问韦泽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打算,加上韦泽也没让他饿着肚子去送书。警卫也就很顺从的答应了。

送书的时候,韦泽还给祁玉昌写了一封感谢信。信里面说,韦泽马上就要离开南京了,对能够从祁玉昌家借书的事情非常感谢。所以韦泽赠送些食物给祁玉昌,希望祁玉昌能够笑纳。

1854年不是21世纪。21世纪的韩国,拿了大块五花肉送人,那是极为珍贵的礼物。但是在中国,谁这么干,那就得保证自己拿去的是无与伦比的五花肉。否则的话,就别闹这笑话。

不过在1854年,送大米白面与肉类与酒给人,乃是相当有诚意的表现。更不用说现在的南京城被组织成了一个大兵营,一年半的围城使得整个天京城完全实施了配给制。依照圣库制度,每家每户从圣库里头支领粮食与生活用品。即便祁玉昌现在在东王府任职,韦泽准备送给他的二百多斤的食物也并非是祁玉昌能够弄到的。

所以天色刚擦黑,警卫员带回的信里面,祁玉昌对韦泽千恩万谢。并且说明日一定去韦泽那里致谢。韦泽对此非常期待。韦泽现在转到镇江,距离天京城更近,祁玉昌的消息对韦泽来说非常重要。给祁玉昌这么厚的礼,韦泽想要的就是祁玉昌的回报。

第二天,韦泽起的挺早。他已经得到了东王杨秀清的同意,这就可以动身前往镇江了。所以他命令部队收拾东西准备动身。到了上午十点左右,有警卫员飞奔进了韦泽所在屋子。“总参谋长,祁玉昌家派人来了!”

韦泽讶异地说道:“哦?他派人来,你也不用这么急啊?”

警卫员稍微定了定神,才继续说道:“总参谋长,祁玉昌家派了个女人前来。那女人说想见见齐王。还想见见那个在书上乱写乱画之人。”

第89章 东进(四)

“我就是齐王韦泽,我也是那个在书上乱写乱画之人。不知这位姑娘怎么称呼?”韦泽在院里面迎接前来拜访的女子之时,装作平静地说道。

对面这妹子看着年纪有二十出头,脑袋不大,是个挺讨喜的圆脸。身高在1米68左右。韦泽瞅了瞅这妹子的脚下,她只是穿了双很普通的布鞋。虽然知道1854年既没有细高跟,也没有内增高,可这1米68身高的妹子梳着姑娘的发型,猛一看得有一米七多。这个头超过这时代大部分男性的高度。即便是知道这年头女孩子还没有鞋上的把戏,韦泽依旧忍不住觉得妹子的脚下或许有什么玄虚。

这异乎寻常的举动看着韦泽对面的女子眼中,她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带着比较明显的厌恶之情,女子向韦泽点了点头,“在下祁红意,祁玉昌是我父亲。”

“是祁小姐。那你来的正好,我有送给祁先生的礼物,你回去的时候正好带回去。来人,给祁送上礼单。”韦泽笑道。

祁红意并没有为这些礼物所动,她只是简单的点头致谢,“多谢齐王。”

这年头礼数可是大的很,满清的礼数,太平天国的礼数都是如此。若是真的讲起了规矩,祁红意摆明了能够算是大不敬的罪过。这就足以杀头了。但是韦泽偏偏很喜欢这种感觉,哪怕是驱使祁红意做出这样举动的根源绝非是善意,韦泽依旧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的打算。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祁玉昌现在对韦泽的用处之大,远超过祁红意本人的价值。哪怕是为了拢住祁玉昌,韦泽都不能对祁红意责备。至少韦泽是这么觉得。

见到韦泽神色自若,对答之间完全把祁红意当作了对等的交谈者,祁红意神色中的烟雾倒是减少了一些。她沉吟片刻才问道:“在下有件事不解,为何齐王要断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而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韦泽眉毛一挑,他没想到在这时代第一次被人问学问,竟然是这样的模式。看祁红意并没有胡搅蛮缠的架势,韦泽才说道:“之所这么断句读,是因为我觉得李耳没有那么矫情。无欲的时候还要看,自然是看热闹,看其至小至微,所以叫观其妙。有欲的时候去看,看的是门道,看其规律及目的,所以叫观其徼。所以,李耳才会在后面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祁红意愣住了,韦泽的解释非常清晰,论断也很透彻。但是理由实在是难以想象,竟然是“不矫情”。她怔了一阵才继续问道:“齐王如此断句竟然只是因为这么一个不矫情么?”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韦泽又念了一段道德经里头的话。

看祁红意听了完之后并没有明白这话的意思,韦泽不得不继续解释道:“李耳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整部《道德经》中,李耳都反对这个‘欲’字。那为何他要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样用法的话,前后完全不搭调啊!”

祁红意是对《道德经》下过功夫的,听完了韦泽的话之后,她立刻连连点头,脸上也禁不住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停了片刻,祁红意拿出一封信,很认真的递给了韦泽,“这是家父托在下送给齐王的信。”

“我现在就看可以么?”韦泽问道。

“呃?齐王可以自便。”祁红意答道。

“那到屋里面坐下看吧,站着却也太累。”韦泽邀请道。

“这……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祁红意的语气已经软化下来。

进了屋之后,韦泽以通气为名把门窗都大开,但是警卫员们,至少是领导警卫员的警卫军官们都很识趣。大家远远的站开,虽然能见到韦泽与祁红意,却听不到两人在说什么。

韦泽看了信,里面只是说了些“风闻”的事情,根本没有关于杨秀清对韦泽有什么做法的事情。韦泽看完之后把信收起来,然后问祁红意,“就这些么?”

“家父让我告知齐王,东王府内无人敢问东王此事,所以他也不知道东王到底怎么想。不过自从东王昨日与齐王谈过之后,却也没有再提过齐王的事情。”

“是么?”韦泽有点心不在焉的说了一句。

“正是。”祁红意答道,“家父让齐王放宽心,若是有什么消息,他一定会尽快告知齐王。”

韦泽想了片刻,突然开口问道:“祁小姐既然来送信,定然是知道我最近遇到了何事。却不知道祁小姐对此事有何看法?”

“我一个妇道人家……”祁红意立刻表示了拒绝。

没等祁红意说完,韦泽立刻打断了她的话,“这与男女有何关系?走路、跑步,都是两条腿交替动弹,男人如此,女人也是如此。即便是遇见事情,那至少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祁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好了。”

听韦泽说的坦率,祁红意微微抿了抿嘴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只是听了个皮毛,更没有参与其中,我说什么都已经错了。所以在下实在是没话可以对齐王讲。”

“哈哈!好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韦泽忍不住笑出声来,“能把这话用到这个地步,祁小姐却是真读过书的,我倒是真想让祁小姐到我手下当官。就这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祁小姐就绝非一个无能的官。”

听到韦泽如此赞扬,祁红意虽然有一两分羞涩的模样,倒有七八分都是深以为然的表情。

看着祁红意的表情,韦泽心里也是颇为喜欢。在祁红意身上,韦泽看到了种久违的熟悉感。在21世纪,中国女性们得到了相当充分的知识教育以及思想解放。真的在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进行过足够培训之后,相当比例的女性都能充当行政人员。但是在这个时代,能拉出来当官员的女性比例自然是极少的。能拥有官僚体系认知的女性比例就已经很低了。没想到韦泽在这里就见到了一位有儒家官僚思维的女性,这种感受与其说是惊讶,倒不如说是欢喜。

韦泽已经决定,他要把祁红意弄来当老婆。想到这里,韦泽又瞅了瞅祁红意的脚下,祁红意穿着裙子,那鞋也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尺寸的。不过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