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守派们行动力还不错,加上中国与英国的商业矛盾,在保守派的鼓动下,不少失业群众跑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前面抗议,一面喊着“中国人滚出去!”“共和制的贱民滚出去!”“共产党滚出去!”还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丢石头。
立场比较持中的学者们只是表示了讶异,中国这个东方的君主制大国怎么会受了共和主义的蛊惑,实施了共和制。他们提出了种种看法,这些人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韦泽仅仅是一个独裁者,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共和主义者。
什么地方都有少数派,在保守派和持中派纷纷发言之后,社会主义派终于发生了。在英国,社会主义派能够影响的报纸很少,经过一番串联和准备。在1873年12月,所有立场比较倾向社会主义的报纸联合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乌托邦降临!》
不仅有报纸,这篇文章还被印刷成了传单,在英格兰各个主要城市的工人聚集区分发。
文章以热情的文笔歌颂了中国革命与中华民朝政府。土地国有,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经济命脉,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工人的工作后的再教育。国家提供住房,国家打击高利贷,人民军队承担的救灾义务。男女平等,人人都有选举权。
执笔者是不久前刚回国的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试图跑去中国向中国的大皇帝韦泽申请资金,以回到欧洲搞共产主义运动。韦泽毫不留情的拒绝了这个要求,倒不是韦泽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完全没兴趣,而是韦泽认为现在的欧洲共产主义者没有可投资性。送给他们一点钱,韦泽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死心,他们在中国窜了一圈,试图找到对共产主义制度有兴趣的支持者。支持者一个没找到,但是这帮人却被中国现行制度给骇住了。
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跑回欧洲,他们正好赶上了英国对中国制度的大批判。这帮人就以万分热情讴歌起没有贵族,没有封建地主,没有吃人资本家的伟大中国。在文章最后,执笔者大声呐喊,“中华民朝的建立已经证明了乌托邦是可行的,与巴黎公社一比,中国走的更远,更成功!地上天国的雏形已经出现,我们现在不要再为人类伟大未来的蓝图苦思冥想,我们现在要做的仅仅实在欧洲把中国复制出来!当胜利达成的那一天,所有欧洲政府的大门上都会镌刻着一句话,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所有欧洲国家在庆典上的欢呼都将是,劳动人民万岁!!”
中国驻英国大使放下手里面已经看完的传单,他疲惫的闭上眼睛,手指揉着太阳穴长久不语。传单标题写着《中国如何通过制度来避免经济危机!》大使接受泰晤士报采访的时候只是想扩大一下中国在英国的知名度,宣传一下中国的真实情况。鼓动起阶级斗争绝非大使本意。
年轻一波的中国官员们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了反封建的立场,但是他们中间没谁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觉悟。大家也唱《中华革命歌》,唱到“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但那是摧毁满清的封建旧世界,光复党与光复军带领着中国劳动人民翻身作主人。革命完全是中国人的事情,和洋鬼子有个毛关系呢?
现在的局面已经失控了,平日里门庭冷落的中国大使馆与中国领事馆外面宛若闹市。记者,各界人士堵在门口,拼命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外交人员递名片,希望能够见到中国外交人员,与中国外交人员当面谈话,确定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是真是假。
这段时间连大使馆后勤部门的厨师都不敢出门采购了,被上百群众紧紧围住,七嘴八舌询问的局面太恐怖了。厨师英语懂得不多,这不多的英语中大部分还是购买食材的专用内容。厨师被唬的心脏都觉得不对劲了。
只要看到像是中国人面孔的家伙,英国人就会上去询问。中国外交人员采取了低调处理,于是中国留学生们就遭到了各方的围堵。经济危机造成了大量的人员闲暇,失业之后自然就有空了么。而中国留学生们出身基层,即便对政治体制理解程度有限,但是对于基层生活很熟悉。他们只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基层情况叙述一下,就让英国人哗然了。
《中国如何通过制度来避免经济危机》的传单中就热情讴歌中国的重工业反哺,文章介绍了中国国家以低廉的价格向农民出售铁农具,免费培训农业技术。而土地国有制下的粮食统购统销,保障了全民粮食稳定供应价格的同时,还让钢铁业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
现在英国重工业的钢铁行业遭到了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这篇传单在钢铁行业的工人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连那些小钢铁厂的老板都对此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小钢铁厂的老板们最愁的就是没销路,英国农村也并非到了完全不需要钢铁制品的地步,在小钢铁厂老板们看来,英国缺乏的就是能够向中国这样直接管理到底层需求的政府。政府要是能通过营运来确定销售渠道,英国的国内需求可一点都不少!
第310章 经济危机(十七)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好人或者坏人,一个人一定会在一部分人眼中是好人,在另外以一部分人眼中是坏人。国家也是如此。
1874年2月,随着经济危机的持续延烧,英国掀起的对中国的讨论风暴刮过了英吉利海峡,登陆了欧洲大陆。最初的时候欧洲大陆上的报纸是用一种看热闹的态度,有关内容放在社会版的花边新闻里面。德国报纸甚至都不讨论这种激进共和主义的事情。
英国不愧是此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从1788年到现在爆发了大大小小十几轮经济危机,掌握英国政权的贵族与资本家们一直试图找到彻底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然而经济危机的规模越来越大,波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从纺织业到投机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国内到国外,从地方行政到国家政权。没有什么领域能够逃出经济危机的打击,没有什么制度能不在经济危机带来冲击下安然高卧。
越了解中国的制度,英国贵族与资本家就觉得越扎眼。可积累了丰富经济危机经验的英国上层也的确看到中国制度在应对危机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英国知识界的看法则更加活跃。因为牵扯到共和制度问题,英国大报上最初只是刊登抨击共和制度倾向的文章。当英国知识界开始讨论起中国制度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这些大报也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不谈中国的制度,不谈中国的理念,只谈中国的一些具体手段。这种讨论让参与到论战中的一些中小报纸的销路狂增。《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份针对知识阶层发行的报纸。经济学人从最初就介入了此次大讨论最重要的是,在讨论中,经济学人开创了只谈手段,只谈现象,不谈背后的讨论模式。不触及英国统治阶级的同时,又顺应了焦虑的英国民众的心情,于是在识字工人阶级中的销量暴增,影响力飞速扩大。
这下英国大报纸受不了了,他们终于也一头扎进了这场讨论中。而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一出炉,同样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欧洲各国报纸也开始跟进。
马叔看这些问题看得极透,他的评价是“垄断开始从自发向自觉进展!”
韦泽主导的经济模式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府控制的垄断行为,欧洲不管中国的土地国有制度,不管与这个基本制度相配合的政治以及社会制度,他们看到的是这种垄断带来的效率。资本需要市场,通过垄断完全控制市场,对于经济危机的控制能力就充分强化。有了数据支持,对市场的判断会更有前瞻性,更能预判。在资本家看来,这种行动能带来更加理性面对市场波动的可能,甚至能够解决经济危机。
马叔早就看过韦泽对经济危机以及经济三大循环的文章,他所期待的是着看未来韦泽会如何应对中国的经济危机。至于远逊韦泽水平的修补匠技术,马叔甚至都懒得立刻做出评价。
英国乃至欧洲舆论讨论方向的转移让中国驻欧洲各国大使们的日子终于好过起来。几个月的低调之后,英国群众们散去了,正常工作终于可以继续进行。欧洲佬,特别是英国佬自尊心很强,经济学家以及知识份子们把源自中国政策的各种解决方案冠以他们自己的名字。XX经济学,XX爵士解决方案,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案纷纷出笼,并且在财力与人脉的运作下开始试图为个人或者集团谋取各种利益。而中国随之进入幕后,至少脱离了漩涡中心。
当然,这种脱离很有限。英国统治阶级对中国的态度更加敌视起来,这是基于制度,思想,经济方面的冲突。英国这次危机的影响暂时还没有那么大,因为英国应对经济危机经验最多。中国老话讲,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绳。咬经济危机十年一次,上一次经济危机是1867到1868年爆发的。英国国内对于投机还有很深的畏惧,知道过度投资的危害,所以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还不算太激烈。但是中国貌似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办法,那就意味着中国可以无限制的进行投资,以中国过去二十年表现出来的高速发展,再过二十年,中国又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1874年4月,英国上议院里开始了一次阴森森的讨论,讨论内容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俄国人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始终哀号,中国军队夺取了黑龙江之后,就开始派遣小部队对俄国在远东的据点进行扫荡。而且中国海军可没有满足于夺取黑龙江,中国舰队已经杀到了白令海,拔掉俄国人进入太平洋的据点。夏季的阿拉斯加都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中国与俄国一样,对于土地有着无比贪婪的追求。如果让中国人夺取了阿拉斯加,他们就和加拿大接壤。”贵族议员语气沉重地说道。
俄国人对土地的贪婪众所周知,中国一直被视为一个老迈的东方帝国。东方帝国的皇位更迭之后,新上台的皇帝韦泽展现出来的贪婪,比起俄国来丝毫不弱。
贵族议员继续说道:“中国已经宣称,要在1874年再修建3000公里的铁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会抵达齐齐哈尔。这条铁路修通之后,中国距离他们所说的尼布楚边界只剩下了几百英里。俄国距离这里有几千英里,诸位认为中国会止于步于尼布楚么?”
会场上响起了一阵轻笑声。中国与越南的冲突足以证明一件事,几千人的部队在距离中国边界几百公里的地方遭到中国军队进攻的时候是绝无幸理。法国人如此,俄国人也会如此。处于北方的冰原上的国家并不是只有俄国一家,英国的加拿大也在北方冰原上。所以英国人非常清楚那种地方的局面。只要南方有着人口众多的工业化国家不断派遣部队进入北方国家实施杀戮,北方国家是根本抵挡不住这种消耗战的。俄国这两年的哀号完全是因为中国采取了这样的战术。随着俄国的据点一个个被拔出,俄国失去远东不过是时间问题。
“我们应该要求中国在这件事上表达态度,不能入侵俄国!”有议员提议。
“那我们就得先说服俄国承认尼布楚条约。阁下觉得俄国人当下会同意么?”立刻有议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俄国被打成这样,然后指望俄国乖乖认了,这可不是俄国人的性格。更不用说即便是俄国人认了,已经具有巨大优势的中国人会认么?中国甚至不用立刻逼迫俄国人割让远东,只要中国现阶段实际控制了远东,以当下各国冲突的局面,迟早会有一次大清算的机会。
既然中国不可能退让,英国大概就只能玩硬的了。可是来硬的说着轻松,干起来可一点都不轻松。在经济危机的当下,谁来出军费?
以保卫俄国为理由来出军费?这玩笑未免开的太没边了。议员们当然不愿意,而且议员很清楚,俄国人可不会向英国人支付一个便士。就现在看,指望中国割地赔款并不现实。得不到割地赔款,英国也就失去了从战争中捞一笔的可能。剩下能够考虑的利益就是通过打击中国,给中国一次教训。
中国的崛起速度太快,让中国这么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只怕英国教训中国的代价就会变得更大。
“就我们所知,中国现在拥有的铁甲舰数量在30艘左右,其中6000吨级别的铁甲舰有6艘……”主张强硬态度的议员开始介绍起中国的海军实力。
不少议员听了之后脸上都露出了轻蔑的表情,英国1870…1871年度海军军费为9013000磅,海军舰船总吨位为633000吨。中国这么一支小舰队在亚洲折腾的很凶,与英国皇家海军一比,不过是毛毛雨而已。皇家海军分分钟钟都能把中国海军送进海底。陆地上扼制中国固然有难度,海上却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不久前的那次讨论,大英帝国议员们也知之甚详。能够解决经济危机的手段在这时代是各国政府都极力追求的目标。即便是大英帝国暂时无法实现,也没有理由让中国人从容的实现。
有议员干脆坦率的煽动道:“打击中国人的海军力量,为大英帝国争取到时间,等我们调整了国内问题,就可以进一步的让中国知道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经过投票,对中国进行海上打击的议案竟然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
主战派的议员们对反对议员的选择万分不解,反对的议员们也坦率的表达了意见,“如果只是海上的攻击,那就意味着我们要长期封锁中国的沿海,中国人多久才会屈服呢?三年?五年?十年?我们除了不断消耗我们的力量之外,又能得到什么?不过是中断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而已。现在看,中国的发展并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我们的目的不是要阻止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确立我们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这场战争未必能达成目的。”
英国在精英治国方面搞的不错,至少议会内部还挺民主。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进行了一个多月,其间经过三次投票,最终英国议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新的议案。新议案中,英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等通向印度洋的重要航道,不允许中国船只经过。强化与日本的关系,尽可能先拿下虾夷共和国。如果中国稍有反抗,英国就歼灭中国海军,炮击中国沿海城市。
战争终于准备打响。
第311章 狼来了(一)
“都督,我真的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弄成这样。”李新说话的时候神色总算是没有头几个月兴奋。这也不能怪李新,中国在欧洲的突然走红完全超出了外交部的想象之外。那种程度已经谈不上震惊,而是惊悚。
当然,慢慢适应了局面之后,外交部也有反思。大家原本以为洋鬼子是些非理性的人,现在外交部已经明白了,洋鬼子中的统治阶级和知识阶层其实相当的理性,他们有兴奋,有焦虑,有困惑,也有探索。总的来说,是很正常的人。
如果一定要找出谁是不正常的,那么此事的始作俑者韦泽才是那个不正常的人。个人智慧领先于国家,领先于世界,倒了几手的牙慧都能让欧洲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应,这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李新是不敢和韦泽讨论这个问题的。当面对韦泽说“都督,我觉得你不正常!”就算是把李新打死,他也不可能做这样的发言。李新提出的问题是英国对中国的强硬举动。
即便是英国议会也不可能抛出一个“我担心中国崛起,所以要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