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9章 根据地政策(十三)
比部队提前了几天,韦泽带着警卫部队先赶回安庆。数千人的部队在山区行军并非常见的事情,让他们进行这种武装大游行,对于宣扬太平军的战斗能力大有帮助。而韦泽则有太多工作要做,若不是如此,他也会留在部队里头,在六安到安庆的这一带威慑地方。
与韦泽一个月前离开安庆的时候相比,安庆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也许变化最大的就是街头的报童们的身影,另外街道上的告示牌也多了起来。韦泽在告示牌前面,稍微驻足了一下,然后他就乐了。告示牌大小差不多有21世纪常见的街道旁广告位那么大。也就是说,贴告示的地方有两米多长,一米多高。在上面贴了不少告示。
“我军夺取舒城!”
“我军攻克庐州!”
“韦丞相轻取宁远!”
“韦丞相飞夺寿州!”
“天堑变通途!韦丞相在淮河上假设浮桥,陆军跑步跨过淮河,攻克上蔡!”
“六安守军不战而逃,韦丞相不发一枪一弹解放六安!”
“韦丞相即将带百战之师回到安庆!”
这最后一条可不太好!韦泽心想。这摆明了是那种远征的朝廷部队回师前的宣传,现在韦泽他们四面皆敌,明显不合适这么搞。
然而看到这么一大告示牌的宣传,韦泽心情很好。行军打仗中哪里有心思想那么多,而在事后看,这一路上韦泽可是没少干事。
一回到衙门,留守的韦昌荣冲上来拽住韦泽,“四叔,你可是回来了!”
“昌荣,你这城守的不错啊!不过你怎么看着瘦了?”韦泽笑道。
韦昌荣答道:“能不瘦么?现在城里面有六千一百多兵马,我负责他们训练,真的是没日没夜!还有两千多实在是不适合投军的人,赖在城里头不肯走。他们无论如何都想让我们收了他们,至少给他们口饭吃。我还等着四叔回来解决这事呢!”
“我知道了!”韦泽知道自己这可是有事情干了,“昌荣,你现在就给我发布消息,谁会种烟的,就给我找这种人来!”
“四叔,你这是什么打算?”韦昌荣愣了愣。
“咱们夺了这么多地,我想种烟草,造洋烟。”韦泽给出了答道。
这年头的洋烟在中国卖的不错,早在金田起义的时代,太平军高层基本都有吸洋烟的爱好。当然,洋烟贩卖到中国的品种以雪茄之类的为多。而这次韦泽到了安徽转了一圈,发现安徽的荒地数量比自己想的要多。而且即便是水边的土地,也未必适合种植庄稼等物。
对于21世纪的青年来说,绝对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搞不成粮食作物,那就不妨种植经济作物。而香烟这玩意,在任何时代都有市场。韦泽打到寿州的时候,发现在这么一个内陆城市,竟然也有人捣鼓洋烟。只是因为价格比较贵,问津者少而已。
这下就让韦泽起了心思,丝绸茶叶必然是中国以后出口的大头,但那都是以后再说的事情。制造卷烟虽然是一个骂名累累的产业,却与现代的勾兑酒一样,都属于印钞机级别的暴利行业。
眼下韦泽需要的就是赶紧能够解决这个产业的生产团队问题,见到了寿州城的洋烟贩子,韦泽已经确定,自己要在军工行业里头新加入卷烟制造厂。
韦昌荣原本就不是个对其他行当特别好奇的人,尤其是当了这个作战训练部的部长之后,更是没工夫介入那么多新领域。然而对于这帮子流民,他也有些顶不住了,“四叔,懂种烟草的人能有多少?能让他们都有事情干么?”
“那肯定是不行的,只是这时候慢慢的找事情给他们做呗。”韦泽笑道。
一提起这个找事做,韦昌荣突然想起一件事,“四叔,那个在天京卖火枪给你的洋鬼子又来找你。反正说话叽里咕噜的,我听的不是太明白。他说你们在天京城定下的什么合同,你违约了,他说你想要的东西若是还需要,那就得加钱!”
韦泽这才想起了那个军火商人史密斯,“他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再来?”
韦昌荣答道:“就这几天吧,我看他拿着在天京城弄到的路引,看来天京那边也没把他怎么样。四叔,你这次问他买了什么呢?”
“买了些给那些坏枪做配套的板簧刺刀之类的玩意,有了这些配件,坏枪也能修了之后继续用。”韦泽答道。
韦昌荣听了韦泽的话,立刻说道:“四叔,咱们还是别用燧发枪了,我看咱们还是全用火帽枪吧!用火绳枪,那帮新兵蛋子们练了一个月才能熟练放枪。训练用火帽枪的新兵,半个月就能把放枪练熟。火帽枪的枪兵们用上刺刀就能当长枪兵用,可是比火绳枪强出去太多。这帮洋鬼子们的枪造的结实,我试过之后,觉得和用枪的高手比,这种枪勉强能抵挡一下,若是和清妖那种渣滓比,只要我们练得好,拼起刺刀不会吃亏……”
韦泽拦住了韦昌荣滔滔不绝的打算,现在韦泽手下众将对于建立一支新式军队的观点基本达成了一致,新式火枪,新式训练法,包括总参谋部在内的新式军队组建模式,这些都是部队里头没有争议的事情,所以韦泽给自己的心腹韦昌荣说了实话,“昌荣,我要是不知道这些,我何必一个劲的往这方面来做?可这需要钱啊,我们眼下没办法造火枪,火药里面的硫磺与硝石,都得去外面买。这仗越大越打,消耗越来越多,没有钱是不行的。对了,为了能够练出一支能打能赢的部队,我们光这训练就花掉了多少钱?在这些上花的钱,只怕比打仗花掉的还多呢!”
听了韦泽的抱怨,韦昌荣笑道:“四叔,你又不肯在城里面搜刮,你说缺钱,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么!”
韦泽也苦笑了,太平军沿途之上打击地主,吃大户,手段那是相当的生猛。乡下地主就不说了,哪怕是城里头的富户,太平军也不放过。在穷人带领下劫掠富家的浮财,那只是毛毛雨。太平军每到一处,对于富户可并不宽容。即便是没有杀戮,也会上门“借钱”。也就是说给富户们打个白条,上面写“今从XXX家借到黄金白银XXXX,等到消灭清妖,建立小天国之后,如数偿还。”
据说在武昌,太平军仅仅从一个叫李祥兴的富户家就“借走”藏银120万两。安庆好歹也算是个大城,若是韦泽也这么搞一场,想来是能够弄到不少浮财的。但是韦泽并不想这么搞。有无数办法可以让别人自动把财富送上,或者乖乖的送上门被剥削的时候,若是使用明抢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办法,这种名正言顺的抢劫违反了韦泽的世界观与审美观。
第20章 根据地政策(十四)
“因为我军已经夺取了安徽大部分地区,故《安庆新闻》即日改名《安徽新闻》,敬请广大读者注意。”在安庆一家颇为不错的院落中,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站在厅堂下首,给在一众坐在椅子上的长辈读着最新发行的报纸上内容。
这些日子以来,安徽只要像点样的家族,都成了《安庆新闻》的忠实读者。一般来说,有钱、有势、有文化这三条中只要占据了任何一条的家族,都会很清楚官方媒体的重要性所在。而且《安庆新闻》办出来之后,其带来的冲击也的确让这些人大吃一惊。
第一版是一成不变的新闻汇编,关于战争、政治、经济,安徽省内太平军主导的大事都会在上面出现。最初的时候,这些读者们对太平军的吹嘘将信将疑。即便是消息并不通顺,这些人毕竟也能比其他百姓更容易得到最新消息。
等新鲜程度大大滞后于《安庆新闻》的其他消息传到安庆,并且与《安庆新闻》进行了诸多对比,证明了《安庆新闻》某种程度的可靠性之后,各个读者家族都有了自己的心思。例如,对于《安庆新闻》上所讲的,升级为《安徽新闻》之后,每份报纸从一文升级到两文的事情,就有人哼了一声,用“横征暴敛”四字来形容。
念报纸的青年名叫王明山,他对于念报纸时候被打断比较不开心,若是可以的话,他最想躲在书房里面一个人读这些报纸。可偏偏家里面的人对于报纸管的很严,读了之后就要交给王明山的爷爷收藏起来。两文钱对于王明山来说也不算啥,但是这《安庆新闻》的发行量有限,按月定报纸的人越来越多,报童们已经基本从沿街叫卖变成了送报,想多买也难以买到。更不用说,王家的族长貌似有意在控制对这些消息的控制权。
“继续念!”王明山的父亲王允诚命令道。
王明山并不敢有任何抱怨,与他同辈的兄弟有二十几个,能被选出来读报纸已经是一种殊荣,背后羡慕嫉妒的亲兄弟,堂兄弟多了去。稍微有什么让长辈失望的话,就会被剥夺给长辈读报的资格,那对于王明山以及他父亲王允诚来说,都意味着在家族地位中的下降。不管自己心里面如何的不乐意,王明山都努力把自己这个读报员的工作干好。
“公务员考试将在太阳历6月18日(太阴历5月14日)开始。此次考试分为正式公务员,合同公务员,临时工三个选择档次。愿意加入安徽新政府的可以报考正式公务员,如果只想暂时加入安徽新政府,并没有准备长期在安徽新政府工作,可报考合同公务员。安徽新政府的一些临时性单位,需要短工,则招收临时工……”
“行了!别念这一段,念下面的!”王明山的长辈发话了。
王明山对这个公务员考试是相当有兴趣的,但是他此时并不可能专门自己看这段。下一段的内容则是招工启事,在安庆的太平军一直扩充自己的兵工厂人员,每天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而第一版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现在安徽最高领导人韦泽的文件,名为《确保今年完粮纳税工作实施》的文章。
这是以白文写的文章,遣词造句比较怪异,却没到读不懂的地步。文章中韦泽以说明文的方式,介绍了完粮纳税对太平军的重要性,完粮纳税实施过程中的相对难点。在最后,韦泽表示,对于安徽太平天国控制区之外的清军也好,对于太平天国控制区内的地主士绅也好,“谁敢阻挠今年安徽完粮纳税工作的实施,谁就只可能自取灭亡!向他们扑面而去的,将是得到安徽百姓支持的太平军的雷霆之怒!那些试图阻挡太平军完粮纳税之辈,必然落得螳臂当车的下场!”
王明山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整个客厅里面鸦雀无声。对于这文章里面的内容,王明山并没有太能读懂。他一个城里面的读书人家出身的孩子,不太清楚文章中介绍的满清税收制度,也不甚清楚文章中对地主与佃农矛盾的分析。不过这些东西说的倒是比较清晰,与整篇文章互相呼应。王明山大概明白了,安庆城里头的最著名的韦泽韦丞相发了狠话,谁敢让他今年收不上来税,谁就得死。
等王明山读完报纸之后,却听王明山的爷爷说道:“明山,你把报纸放下,先出去吧。”
虽然不理解爷爷到底怎么想的,王明山很顺从的服从了爷爷的命令。离开了正堂,王明山以自己要去书馆读书为理由离开了家,他一路小跑的直奔原本读书的书馆而去。
此时书馆只能算是勉强开馆而已,安庆被攻陷之后,当地读书人想去考功名的想法首先就落空了。开书馆的老师在太平军攻城的时候被吓病了,代理的老师基本不管事。这样下来,愿意让自己孩子到书馆继续读书的人也少了。
王明山并不在乎这点,一进书馆就见到教书先生没在讲台上。而同学们则每人一张报纸正读的起劲,有几个同学已经开始就报纸上的内容争论起来。
《安庆新闻》并非只有新闻宣传这一个内容,在其他版块上有诸多不同的分类。最近的主要题材就是关于天文历法的问题。
对于任何朝代来说,有关天文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东西。虽然满清本身是个极为专制的体制,所以士大夫根本没办法向更早之前的几个王朝,利用天文上的天相来制衡皇权。但是对于韦泽来说,如果能够打造自己“文化先锋”的姿态,那等于是开宗立派。任何事情都未必只有好的一面,满清以及反对韦泽的这些人看了韦泽的报纸之后也能够得到文化教育,这等于是变相的资敌。但是韦泽坚信,用文明驱逐愚昧的过程中,满清的那种体制自然会遭到动摇。某些小小的损失也没什么。
所以关于太阳系的介绍,关于地球的介绍,基于太阳系的认识模型去解释四季的变化。以及一部分简单的化学反应,例如弄点醋和碱面做做酸碱中和实验的介绍。
对于王明山这些读过点圣贤书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报纸上的文章都附带了相关的模型制作。以他们的文字能力来讲,读懂描述如何制作这些模型制作的文章没有难度。难度在于如何根据文章中的描述来完成模型制作。
王明山来的不算很早,他从同学这里扯过一张今天的报纸开始读起来。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远哪里能与这些内容丰富,涉及广博的报纸相比。转眼间,王明山就完全看了进去。头都抬不起来。
“我把地球仪给做好啦!”门口一声骄傲的呼喊,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大家见到自己的同学沈心怀里面抱着一个东西走进了屋内。别的实验相对都好做,难的就是地球仪。相关文章里面讲的清楚,想做的精致,里面得有齿轮传动的部分。这玩意尽管能用竹子做,材料没什么特别难以取得,可想制作那么精致的齿轮也不是易事。即便不使用齿轮,也需要很多东西。至少得制作出当作轨道的竹篾圆环。
在十几名同学的包围中,沈心拿出的就是简化版的“三体”模式,这个模型中只包括三颗星球,就是太阳,地球,月亮。这三颗星球还是用胶泥捏的。
大家就这从窗户里头直射进来的阳光,按照书里面的模样,演示了一下日食与月食。这帮读书的年轻人自然都从圣贤书中看到过一些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不过那说法都是玄而又玄,哪里有《安庆新闻》里面介绍的详细。
然而有同学对这种投影还是不解,他皱着眉头说道:“月亮照着地球,岂不是会把地球的影子投在太阳上了么?”
沈心笑道:“你就没看那文章上说的么,太阳是自己发光,月亮自己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芒。没有太阳照着,月亮上哪里有光呢?”
“你怎么知道月亮一点光都不自己发?”那个同学觉明显没有无条件的接受《安庆新闻》里头的讲述。
沈心答道:“在太阳底下越站越热。可在月亮下头,只会越站越觉得冷。这不就能证明了么?”
“这也未必!”同学虽然并非是一定要与沈心对抗到底,但是年轻人没有不喜欢争论的,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明山与其他同学一起摆弄着地球仪,此类文章对与王明山的冲击是最大的,得知自己脚下的大地并非是水平的,而是一个巨大的圆球,谁会不觉得惊讶呢?
可安庆这地方偏偏有着一些条件,这里不缺乏到过鄱阳湖、巢湖、洪泽湖的水手。在这篇文章中讲述的清楚,若是地球不是圆的,那么水面上先看到的应该是远处船只的整个身影。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先看到的则是远处船只的桅杆顶端。王明山忍不住询问了水手们,得到的回应竟然是比较一致的,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看到大船的时候,的确先看到的是大船的桅杆。这对王明山的冲击是巨大的。
摆弄着地球仪,模拟着月食与日食的发生。王明山比较相信《安庆新闻》上面的文章。然而另一个更大的迷惑则冒了出来,这太阳、地球、月亮,到底是如何凭空悬挂呢?在它们之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正在疑惑,却听到沈心高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