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明大黄袍 >

第164章

汉明大黄袍-第164章

小说: 汉明大黄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朝,也有不少的规矩。太祖定下规矩,当初洪武年间,并非都是高官上朝,而是在京官员都可上朝禀事,破除了视听只能从高官哪里传递一手的弊端。不过后来,嫌这百十来号,有时甚至更多。连殿外都是一大群人围着,有些烦。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汇报这,汇报那的。干脆就废除了这条制度。

所以一般上朝,也就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督查院御史还有大理寺卿、六科给事中等加起来三四十号人。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几十号人改怎么站呢?一般来说,就是对称着站,位尊者靠前。左右领头的,一般就是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后边就是六部尚书和侍郎,然后督查院、大理寺。最后,唾沫最多的靠门边站,免得太激动,唾沫都飞到皇帝脸上。

大明以左为尊,所以左一的位置,一般站的就是内阁首辅。而这一次,朱由检给他安排的位置,竟然是左一的位置,这不是让他和周延儒抬杠嘛。

“侯……侯爷您……吃好了吗?再不走。可就要三更天了。”

“恩,走吧。”杨帆吞下最后一只蟹包。

……

……

杨帆刚出鸿胪寺,便看见两辆马车候在府门外。

“过来坐吧,我载你一程。”声音有些熟悉。一边官员或许看不见是谁,杨帆看得很清楚,那从窗口张望的老者。便吩咐道:“我做孙老的马车过去,你们不用跟着了。”

“这……”照道理来讲。杨帆现在的身份还是蒙古特使,这接送安全的事宜都是要由鸿胪寺负责。可是人家穿的,这官员可没瞎,乃是紫金蟒袍,蟒袍啊,那是一般人可以穿的吗?所以也不敢说一个不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杨帆坐上孙承宗的马车,然后朝东公生门驶去。

“好久不见。”

“孙老别来无恙。”杨帆回礼,车内无灯,只能看个依稀,但杨帆却可以看得很清楚,那副苍颜。

“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杨帆反问道。

“没想到你啊,竟然有那么大的本事,都可以当上蒙古的特使啊。”马车辘辘而行,却行得很慢,似乎在给两人足够的说话时间。

“那孙老是替我高兴,还是怒其不争?”

夜黑,给了孙承宗一个看不见杨帆脸容的机会。过了半响,孙承宗才说道:“两者皆有吧。我知道,你不过就是替这个林丹传信而已,但是朝堂上的人会如何说,就要看你的智慧了。我年纪大了,也没有那个精力,再去管那么多的事情,也该是你们后辈扛起大梁了。论资历,祖大寿、洪承畴还有卢象升三人,是最适合担任蓟辽总督一职的,但是,洪、卢二人,多与闯贼交战娴熟,与后金作战则没有经验。祖大寿这人,你也知道,可为大将,而没有帅才之资,更加不是范文程的对手。”

“所以呢?”

“所以老夫就推举了你。”

“我?”杨帆有些吃惊,原本以为封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赏赐了,没想到还来个蓟辽总督,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大明的将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可言的。文官领将,和宋朝有些类似。而杨帆不是科举出身,连武官都不是。当初封伯尚存异议,这次封侯,加领蓟辽总督,这……难免就有些难以服众了。

“圣上给你这个位子,就是充分的相信你,担不担得起来,要看你自己了。”孙承宗那手伸过去,拍了拍杨帆的肩,道:“你的远见,远比他们要高得多。湖广那条防线,我没记错,是五六个月前筑起来的吧,又是如同大凌河那样算得这么准,有时候,老夫都怀疑你是不是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了。”

“中原难混,起义又需要粮食,要是我,也往湖广去。”杨帆道,“这蓟辽总督,杨帆真的是资历不够,难以受命啊。”

“你还说,当初听圣上的,如今虽说不能封侯,这蓟辽总督又有和不可承受?封侯,确实是褒奖,却没有丝毫的实权。大明自开国,分封的侯爵也不少,如今要饭的、饿死的也不少,没有权,人家充其量见面叫你一声爵爷,背地里要怎么整你就怎么整你。当初你要这般,如今都得自尝苦果。”

“那我不当还不行吗?”杨帆笑道。今日到承天门的时间有些长了,两人聊着。“中原的暴乱,在不久的祭典时,就会昭告天下,推广那新的作物,到时候,收拢民心,还要降低赋税,来安抚民心。你也清楚,每年锦宁防线要耗费多少的军饷,这一点,我也清楚,但也是没办法,总不能将国土拱手让人吧。”

马车停在长安左门,“去吧,再不去,早朝就要开始了。”

“您不去吗?”

“我去干什么?”孙承宗道,“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该回了。”

“我封的是什么侯?”

马车调了头,车厢中传出孙承宗的声音。

“宁国侯。”()

第412章临朝

早朝即将开始,日未出。朝臣在午门前列队等候着。

杨帆走过承天门,入端门。看了看左右的社稷坛以及太庙,最前端已经整齐了列成两队。杨帆缓缓朝前走去。天有些昏暗,最后端的兵部给事中,忽然看见有人朝前边走去,有些狐疑。这该到的人都到齐了,怎么还有人往前走。

刚刚已经有纠察御史圈名,从内阁学士到六科给事中,班子都齐了,这人是那边冒出来的。两列人都不敢讲话,只是有些狐疑到底是何人。他们眼神可没有杨帆那么好,看得都这么清楚。杨帆走到最前边,站在了周延儒的前边,刻意压低声音,道:“周学士,好久不见了。”

“杨帆?”周延儒眉头一挑。

“咳咳。”执笔的纠察御史听到左端的声音,故意咳嗽了几下。这午门前有专门官员,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当然,有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眼前这样的。

“上朝!”

殿前传来传呼的声音,虽然对于杨帆的站队极为不满,但已经到了午门前,没人敢站出来碎语。毕竟这里是宫中,还有纠察御史站在前边。抛开这些都不说,若是这是圣上的旨意,那自己不就是往枪口上装吗。

百官叩迎之后,朱由检才缓缓从殿后出来,坐在龙椅上。

“众爱卿平身。”

殿内点着灯,站在杨帆身后的人才看清楚,杨帆身上穿的是什么。紫金蟒袍。朝靴乌帽,腰间玉带。这……看得让人有些口干舌燥。杨帆竟然封侯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没有昭告。

“朕。今日先说。杨帆屡建奇功,湖广剿匪,立得奇功,招降青海察哈尔部,功不可没,又送来传国玉玺。朕决定,敕封宁国侯,加领蓟辽总督。”

殿内一片哗然。这……这杨帆不是蒙古特使吗?怎么就稀里糊涂封侯,还蓟辽总督。这权力不是大过天了。

“圣上,还请三思。”

“圣上,这杨帆是蒙古特使,这样子敕封,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还请圣上收回成命。”

“圣上啊,这蓟辽总督,是重要职位。绝不能如此草率。而且杨帆不是科举出身,又没有登科及第,如何能够担此重任。”

“圣上!”

“圣……”

几乎是所有的朝臣,都跪拜劝谏。

杨帆侧站着。只有内阁、大理寺正卿等为数不多的几人还站着,似乎没有任何的表态。内阁本来就是辅臣,朱由检决定的事情。自然就已经金口玉言。

“朕,就问你们一句话。当初那一场大凌河之战。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打得更好。朕就让他来坐这个蓟辽总督。谁能答应朕,能够将辽南收复,朕也给他封一个侯爵。”

跪在朝堂上的礼科给事中高呼,“圣上,杨帆是蒙古走狗,如今漠南归附建奴,此时来京师,定是有所图谋。一方特使,岂可荣登我天朝侯爵,还加领蓟辽总督,当初屠我山西百姓,后又扰乱龙虎山,私自在湖广组建军队,此等虎狼之心,臣,恐圣上被蒙蔽了啊!”

“敢问这位大人,那你为何不说说,我杨某人杀敌数万,征粮百万,是何狼子野心呢?在下洗耳恭听。”

“哼,尔避重就轻,妄图混淆视听罢了。”

“哼哼。”杨帆站出来,叩首一礼,道:“圣上明鉴,这位大人说杀敌征粮,乃为轻,敢问是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处。臣乃闻,皇太极帐下范文程,极善于攻心计,策反汉人无数,这位莫不是……”

杨帆出言,不但反驳了此人说得话,还反将一军,立刻使那位礼科给事中哑口无言。

一边又有人反驳道:“汝乃蒙古特使,又有何资格领蓟辽总督。”

“在下不过递交了察哈尔部国书一封,珠宝一箱,以及传国玉玺一方,又有何利益可图?”

有人喜欢抓重点,有人就喜欢死咬住一些边角不放。一听是察哈尔部,便高呼道:“圣上,此人绝对是不安好心。这察哈尔部一年前便袭击我山西等地,杀我百姓万人,此等人,不讲信誉,岂可与之为盟!”

“圣上明鉴呐。”

“杨帆,你可还有话说?”朱由检极其的平静。本就没什么好争辩的,这些事情朱由检心里清楚得很。

“没什么说的。只是想问一问在朝的诸位,今日若是还敢出言劝谏的,哪一个敢让杨某人抄一抄家底?当初杜如晦大人,似乎抄出百万两赃款来,不知道在朝诸位家中,能抄出多少来。”

“你!”

“圣上,杨帆口出狂言,还请圣上降罪!”

“清者自清,若是哪位敢抄一抄家,大可站出来便是,何必如此激动呢?”

朱由检知道,今日之事,是讨论不出个结果来了,要想朝臣不反驳他的意思,难,便罢手道:“今日就到此,退朝。要事一律奏折上呈。”

“圣上!圣上若是不收回成命,臣……臣就死谏在这朝堂之上。抄,有何不敢的。老臣一生清白,身无长物。若是家中有一两脏银,我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一位满头白发的兵科给事中颤巍巍地站起来。

似乎给原本告一段落的早朝再一次点燃了火花。

杨帆就站在这个老人的身边,连那满嘴的热气都感觉得到。他侧过头,看到这位清儒铁骨铮铮的样子,问道:“这位,您干净,不代表这满朝都干净。”

“哼,老夫就见不得你这样额狼子野心之徒,乱朝纲,混淆视听。”

“哦。”杨帆点点头,道:“敢问您会种田吗?”

“不会。”这位兵科给事中不清楚这杨帆使得什么诈,但是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如实回答便行,看这个杨帆能拿他怎么样。这些言官、御史,干得就是这样泼脏水的事情,就是见不得人好。杨帆今日,就想问一问,碰一碰,这群吃饱饭站着不腰疼言官。()

第413章刚正面

杨帆笑道:“那您可洞悉如今国内哪些地方起义,哪些地方还受灾?”

“不清楚。”

“那敢为大人您。”

“知道四书五经吗?”

“知道。”

“知道孔子叫什么吗?”

老头以为杨帆在耍他,喝道:“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若是再问这样无厘头的话,老夫定要告你一个扰乱朝堂的罪名。”

“圣上,在下听闻,太宗开国初,‘快口御史’韩宜可,一直是被公认为言官之首,文臣典范。在下也明白,这言官最主要的职责便是监督制约重臣。所以,对于六科给事中如此激烈的言辞,也是无可厚非。然,如今,无韩宜可之才,却有韩宜可之嘴者比比皆是。刚刚微臣问这位兵科给事中,对于政事、局势丝毫不清楚,只记得满口的诗书礼仪,满口的四书五经。甚至,在朝中,还有不少言官,为了个人或集团利益,身陷门户,党同伐异,朋比为奸,置国家命运于不顾,对于国家衰败起了助推作用。这样的人,敢问圣上,就算他是清流,一分银子都不贪,比那些贪了银子,能办事的官员,要好过多少?”

“放肆!”

“过分!”

朱由检眉头一皱,道:“退朝。杨帆一事,朕决定了,就不会改变。”他看了一眼杨帆,道:“退朝之后,宁国侯杨帆,到朕的御书房来。”

他看了一眼抖得更筛子一般的兵科给事中时光亨,从殿门一侧走下去。杨帆贴着白发苍苍的时光亨,道:“时老,我说得不曾有错吧。除了弹劾,你!什么都不会!”

朝中之人,都看着杨帆。恨不得一副要吃了他的样子。

这一次,却没有了当初那样死谏之人。当初的教训已经告诉了他们,这样的方法,对杨帆不奏效,那何必白白豁命出去,落下个不是呢。

杨帆是最后一个走出皇极殿的。他是单干户。即使是当初徐光启、孙承宗还有李道在朝,都没一个是和他真正志同道合的。

骆养性走到身边,道:“恭喜侯爷了。”

“我这侯爷啊,恐怕还是不稳当啊。”杨帆笑了笑,跟着骆养性往御书房走去。等骆养性刚要走时,杨帆叫住了他,道:“骆指挥使,麻烦今夜盯着点时光亨,免得我这爵位上。再沾染不干不净的血,还要替人背黑锅。”

骆养性笑了笑,“明白。”

当初的方有成,就是一个牺牲品,这一次,也许就轮到时光亨了。

杨帆刚走进御书房,便看到朱由检似乎在吃着点心,便道:“圣上还在进餐。那微臣就不叨扰了。”

“行了。”朱由检面带怒色,道:“坐下吧。先给朕说说你那个安排。朕昨夜想了一晚上。确实该有个了断,就是不知道这直捣黄龙,如何才能够一举拿下。”

杨帆道:“林丹巴图尔是狼子野心,在下明白,但这一次合作,是他们察哈尔部最后的希望。我们可以不玩。因为我们还有这个资本。但是他不玩不行,圣上您应该知道这漠南诸部都已经归降后金了吧。这察哈尔部所说西迁,但依旧是皇太极心头的刺。”

“你的意思,就是皇太极还会继续西进?”

杨帆点了点头,道:“没错。所以我们不能太急。要给予他一个假象,咱们不能把他逼急了。所以臣今日在来宫中的时候,听孙老说微臣要领蓟辽总督,也是吃惊了一番,微臣担心,臣继任蓟辽总督,朝内又推广土豆金薯,还与察哈尔部联系,一定会将皇太极逼急,到时候狗急跳墙,一举南下的话……”

“那你是什么意思?”

“微臣来的路上也在想,这蓟辽总督,还是不能担下,尽管孙老,还有圣上您寄予厚望。一旦微臣继任,不是微臣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极有可能,建奴就会在凌河城多加防守,这样对于我们计划的施行极其不利。

所以微臣想的是,这蓟辽总督,圣上还是顺应满朝文臣的意思,抹去就是。也给皇太极一个假象,以为您昏庸无道,也能够让他放松警惕,陈兵东西,去攻打朝鲜和察哈尔部。”

“呵,你这是用朕的名声去赌这场千里突袭啊。”

“不是赌这场千里突袭,而是赌皇太极敢不敢将察哈尔部往死里逼。这要他敢这么做,这场千里突袭,必成!”

“必成?你就这么肯定?”

杨帆点点头,道:“察哈尔部连最后一片土地都失去了,您认为这林丹汗还会不和我们合作吗?”

“你就不怕他投靠建奴吗?”

杨帆笑道:“要是投靠早投了。只可惜,手下有这样的想法,被微臣掐灭了。也就是这国书上所说的救了他们整个部落。”

朱由检眯着眼,笑道:“你就真不怕自己这如意算盘大空吗?”

“我们怕什么?到时候若是能够看到契机,凌河城关宁军一举出动,那个时候,建奴主力都还在青海满山头找人,在朝鲜和棒子干架呢,哪里抽得出身来回援。”

“棒子?”

“额……高丽人,高丽人。”杨帆讪笑了几声。

“你就真这么确定,你算无遗策?”

杨帆起身,恭敬一礼,道:“天下哪有算无遗策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