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第7章

细说清宫十三朝-第7章

小说: 细说清宫十三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仗,满洲兵也死伤五七千人,马林这一支人马可算得全军覆没。那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本恨建州努尔哈赤,明朝也曾帮助他打退过建州兵,这时杨镐请他帮助人马,他满口答应。两贝勒带了一万人马,走到开原,预备同马林会合,不意走到中古城,听得明朝兵败,马林剩得只身回来,吓得连忙卷旗息鼓,悄悄地逃回本部去。这时,太祖已破了明朝二路兵马,声势益大。本部虽损失一万人马,但收降了明朝二万多降兵,掳得兵械马匹旗帜盔甲不计其数,并抢来美女十数名,个个是天姿国色,美貌如花。太祖皇帝便在斐芬山上盘桓数日。一天,范文程进帐奏道:〃我军虽破了二路明军,只恐三、四路明军要攻兴京,请陛下快快回军,防护兴京要紧。〃太祖准奏。第二日便收集八旗军队。忽探马报说:〃明朝总兵刘,会合朝鲜兵队,又同辽东总兵李如柏两路兵,由辽阳出宽甸,已离此不远。〃太祖大惊,随命大将扈尔汉、二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各带一千人马,昼夜兼程回去,保护兴京。自己带了大贝勒及文武官员、掳来明朝的美女,离了斐芬山,回到界凡山,大开庆宴,行了凯旋礼,杀了十数条牛,祭了天地。个个吃得酒气熏熏,唱着得胜歌,跟着太祖回銮。     
    辽阳总兵刘曾经过数十百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奉了杨镐之命,誓死立功;他原同杨镐有金兰之好,所以他领的兵马,皆是精锐。这日,到了董鄂,兵马困疲异常,将息少顷。刘催促起身,才走几步,探马报道:〃前面有不少满洲军拦住去路。〃刘闻报,忙传令安营,亲自爬上山去远看,见满洲旗帜迎风飘扬,急忙下山领一支兵上前迎敌。这时,天色已晚,刘令各军点了火把,照耀如同白昼,生龙活虎似的杀上前去。刘舞起镔铁大刀,左右盘旋,煞是凶勇。满洲兵抵敌不住,明军奋勇上前,整整杀了几个时辰。刘越战越勇,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轮流战住刘一人。刘心想:〃后军何不接战上来?〃忽然,西北角上一彪军马杀到,喊杀连天,风驰电掣,从火光中望去,但见大旗上现出一斗大的〃杜〃字来,那兵士盔甲统是明装。刘见了又惊又喜,惊的是杜将军从天而降,必然取得兴京;喜的是自己正力战不胜,幸得一帮手,便大叫道:〃来将莫非杜松将军吗?〃话未毕,一将已到马前,头戴金盔,身穿铁甲,正是一员猛将,只是面目长黑,却不识认。刚按刀动问,那来将已手起一刀,劈刘于马下。众军急来相救,已是不及。《满洲实录》攻破刘营图     
    


第一部分第18节:明军兵败萨尔浒(2)

    只见杀人的明军逢人便砍,专杀明军,弄得明军昏头搭脑,不辨敌我,自相屠戮。一时间,刘的兵马被杀得干干净净。原来这杀人的〃杜军〃,是满洲军的假冒,在杀败杜松、刘遇节的时候,得了杜军盔甲、旗帜,拿来叫军士改装。那扮明将的,便是满洲大将扈尔汉。他在刘同满洲兵交战的时候,已将自己五千人马统统换了装束,绕道把刘后路的兵马包围,杀死一半,招降一半,因此刘盼不到援军。这一条妙计,是四贝勒想出来的,活活地把刘和他的二万兵马,送上鬼门关去了。这里刚刚收集军队,忽报朝鲜援军来了。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和扈尔汉,不等他们兵马驻定,就一阵厮杀,杀死明朝游击乔一琦;将朝鲜带来的一万大军,杀得一个不留。这一仗,满洲兵又获得盔甲器械无数,扈尔汉领了兵马,缓缓地向兴京而来。     
    第三路兵李如柏,带了二万余人,从清河堡到了虎栏关,闻得杜松全军覆没,刘遇节殉节,又听得马林败逃,潘宗颜战死。他心想:〃如再前进,也是白送性命。〃便在虎栏关驻下来。停了数日,忽接探子报说:〃辽阳总兵刘被杀,全军败亡,朝鲜兵又败。〃李如柏一听,吓得魂不附体,心想回军,又怕杨镐的上方宝剑厉害,真是欲进不敢,欲退不能,忧愁得茶饭不思。凑巧,一天午牌时分,满洲驻兵差二十名哨兵,往虎栏山上放哨,吹起螺号,山谷响应,好似临阵对敌的声音。李如柏听了吓得心肺俱裂,魂灵儿出了泥丸宫,也不敢差人探听,便传令退军。兵士也道是满洲兵杀来,忙不迭拔寨逃生,一口气跑回沈阳,缴了令箭。这一次,杨镐奉了圣旨,起了二十万大兵,分四路攻伐满洲,临了只剩得马林只身逃回,李如柏保住了全军,不战而归。     
    沈阳城中的杨镐,自从发出了四路大兵,心想:〃小小的满洲,哪敌得大兵呢?〃便日日饮酒,夜夜风流,也不管那一柄上方宝剑和一颗经略使金印怎样责任重大,看看出兵已有半月,前敌音信皆无;又停了数日,便接杜松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来又得到三路兵队败亡的报告,吓得他神魂颠倒,手足失措。看光景隐瞒不住,只得写了本章,奏知神宗皇帝。马林败回,并未受责备;李如柏带兵回来,反说他临机应变,保护沈阳;又令人将刘尸首找回,用棺木装好。这时,朝廷的圣旨下来,责他丧师误国,赶快回京听候查办。杨镐只得硬着头皮,垂首丧气回到京师。第二天,圣旨下来,追回上方剑、经略印,褫夺官勋,削职为民。杨镐回到故里,自幸保住首级。明朝吃了这一大亏,便牢守关隘,不敢问关外的事。太祖皇帝这时又想起叶赫部仇恨,便令四贝勒做了元帅,掌着先锋印,领一万人马驰往叶赫。太祖随后带了各贝勒和文武官员行去。     
    叶赫部部主已死,由兄弟金台石袭位,弟兄二人倒也将本部修练得齐整。自从明朝大败以后,弟兄二人便带了兵马逃回本部,知道建州兵要来攻打,日日细加防备。这一日,打听得建州四贝勒带了一万人马前来,太祖皇帝也带了兵马到了东城。太祖传令攻打,那四贝勒带的一万人马将西城围住,从早至午,一座城力攻不下,太祖命军士缘梯上攻,城上急抛矢石,满洲兵死伤不计其数。正在相持,忽听一声巨响,有如天崩地裂一般,那西北角城墙已坍倒了。原来是太祖暗令一千兵士掘开。那城墙一倒,满洲兵便蜂拥地抢进城来。金台石爬上高台,死命守住。满洲兵将高台团团围住。金台石令福晋抱了儿子下去,自己却不下去。太祖在台下,仰着脸对金台石说道:〃汝下台来,好好降顺,朕仍旧封你做汝部贝勒,朕看姻戚的情分,不怪罪你,你城池已破,兵士已亡,死守这座高台有何用呢?〃金台石气冲斗牛,大声道:〃俺和你皆是满洲的部主,俺为何要降你呢?努尔哈赤破灭叶赫部图俺不像那明朝的臣子,被你三两句疼人的好话,一两个美貌的公主,便忍负国恩,忍受羞名,甘心降服,俺金台石堂堂部主,今日被你所亡,也是天命,俺一身不能灭你满洲,俺死后倒看你满洲有何好结局?!〃说罢,自己在台上放起火来,烧了半截,那台倒塌。金台石便从上面滚迭下来。太祖命兵士将他勒死,割下首级,到西城招降他兄弟布扬古。那西城正被四贝勒攻打得危急,布扬古见了哥哥的首级,吓得连声求降。当下西城也破了。     
    太祖便将全城金银财物搜罗殆尽。这夜,太祖又令人将布扬古暗下里刺死。从此,叶赫部遂亡。太祖又乘胜移兵明境。这时明朝边吏,怕再吃亏,任凭太祖皇帝取了开原城,打破铁岭城,又打败蒙古喀尔喀的兵队,活捉酋长宰赛,也不去理会。一连攻打一个多月,太祖也觉得劳师在外,不宜过久,便下令班师。太祖走到半路,忽探马报道:〃前面有一彪人马拦住,有一个使臣手里捧着国书,说是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差来的,要见满洲皇帝,有国际要事相商。〃太祖皇帝听了心想:〃蒙古是西北大国,目下有四十万大兵,颇为强盛,国主又是蒙古五部的盟主,今既有使到来,不问何事,总要接见,不能怠慢了他。〃当下传令扎定人马,正中设了皇帝的营帐,从营外一直到帐内,统站了御林军。皇帝宝座旁边,尽是侍卫保护,左边站着大贝勒,右边站着四贝勒,文武大臣俱在旁侍立,御林军俱刀出鞘、弓上弦,静悄悄的,声息皆无。少顷,皇帝令宣使臣进来。    
    


第一部分第19节:满蒙订立攻守同盟(1)

    太祖令侍卫宣进使臣,当下便见营外走进一员大将来,身躯高大,虎虎有生气,双手捧着国书,口称:〃蒙古国使臣康喀尔拜虎见满洲太祖皇帝。〃说着行下礼去,呈上国书,由大贝勒上前将国书接过来,送与父皇。太祖皇帝将国书打开,见上面写道:     
    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皇帝安宁无恙耶!明与吾二国仇雠也。闻自数年来,汝数苦明国。今年夏,我已亲往明之广宁,招抚其城,收其贡赋。倘汝兵往,吾将牵制汝,吾二人非有衅端也。但是吾已服之城,为汝所得,吾名安在?若不从吾言,则天必鉴之。先是二国使者,常相往来,因汝使臣谓吾不以礼相遇,构吾两人,遂不通聘问。今日汝如以吾言为是,汝其令前使来,后至我国。     
    太祖皇帝看了国书,不觉脸上现出不悦的颜色来,半晌不发一言。那大贝勒、四贝勒站在旁边,看见父皇这副形容,都上来看看国书。一边看,一边说:〃蒙古国太小觑我国了。〃就中四贝勒忍耐不住,满面怒容,将宝剑拔出来,气呼呼地说道:〃待俺先砍下这使者的脑袋,看蒙古国有什么理说?他要同俺们动兵,俺带兵去杀得他鸡犬不留,让他同叶赫国一样!〃说着奔那拜虎砍去。太祖皇帝连声喝住,吩咐把拜虎领出去,赏他酒肉。拜虎出帐,太祖便与各贝勒、大臣等商议对付蒙古国的策略。当时,有人说把拜虎放回去,随后去攻打;有人说把拜虎杀了,把兵士的耳朵割掉,再放他们回去,叫蒙古晓得我们的厉害。太祖皇帝听了,连连摇头说:〃不妥,不妥。〃这时,十四皇子多尔衮,也在父皇身边,听人说长论短,拿不定章程,便朝着父皇说道:〃蒙古国共有五部,拥兵四十万,声势强盛,遣使到我国,是探探我国的口气,我们如今正要夺明朝的天下,何不同蒙古结盟,合力攻打明朝?待我们得了明朝的天下,他能得我们的一寸土吗?不然我们向明朝攻打,他便出兵牵制,倘他再与明朝修好,我们能当得住吗?这是我国成败兴亡的大计,愿父皇斟酌行事。〃多尔衮说毕,太祖笑吟吟捺他头顶道:〃你年纪虽小,主意倒不差。〃当时便宣进使臣来,对他说道:〃我们满洲兵力也不弱,不过同蒙古是邻邦,一向未曾翻过脸,今我国仍好好同你国结盟,合力攻打明朝,望你回去好好回复国主,顺便请你国主的安。〃拜虎连声说好。当下便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对天立誓。有誓书道:     
    今满洲八旗执政贝勒与蒙古国五部落执政贝勒,蒙天地眷佑,俾合谋并力,与明修怨,如其与明释旧憾,结和好,亦必合谋,然后许之。若满洲渝盟,不偕喀尔喀合谋,先与明和好,皇天后土其降之罚;若明欲与喀尔喀贝勒和好,密遣离间贝勒等,不以其言告我满洲皇帝者,皇天后土亦降其罚。吾二国同践盟言,天地佑之。其饮是酒,食是肉,二国执政贝勒尚克永命,子孙百世,及于万年,二国如一,共享太平。     
    太祖皇帝读了誓言,遂赐各贝勒、大臣及蒙古国使者同席饮酒食肉。第二日,便打发使臣回去。虎拜赍了回书,跪别皇帝,领兵回国而去。这里太祖也班师回兴京去。     
    不表太祖皇帝与蒙古国订攻守同盟的誓书,再说明朝神宗皇帝,因杨镐兵败,便有人保举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这熊廷弼乃湖北江夏人氏,秉性忠诚,具有胆略,神宗便拜他为辽东经略使,并赐上方宝剑,准他先斩后奏。熊廷弼奉了朝命,不敢怠慢,第二天就点齐兵马,校阅了一遍。见兵马衰弱得不成样子,心中叹息,接着又得悉开原等处接连失陷,心中更觉悲伤,恨那满朝的大臣,不知满洲好歹,也不知自己的兵马毫无战斗力,任意主战,以致弄得如此糟糕;自己这一番出兵,总要挣回国家的威风和本人的面子。遂连夜写了一本奏章,呈上皇帝,便在这一夜五更时候带了十八万兵马向山海关进发。留呈的奏章写道:     
    臣闻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开原今已破,则北关难保,朝鲜亦不可恃,辽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将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遣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谨奏。     
    


第一部分第20节:满蒙订立攻守同盟(2)

    这本奏章,说得淋漓悲切,无奈落在一般太监手里,不送给皇帝去看,深恐皇帝看了奏章,耽误了美色,便留中不发,任你熊廷弼如何策略,神宗也难晓得一点。熊廷弼领了兵马,一路上辛辛苦苦,幸他对待兵士温厚和平,常常垂问疾苦,毫没一点做大官的习气,所以兵士们吃着辛苦,毫无怨声。军行数日,出了山海关,忽探马报说:〃满洲兵攻破了开原城,又占据铁岭;近来沈阳方面,商民惊慌,吃紧得很。〃熊廷弼听后,催马急进,日夜兼程。那沿路上逃难的百姓,纷纷攘攘,扶老携幼,哭子呼妻,令人可怜。难民见明兵到来,都跪在路旁,哀声求救。熊廷弼见此情景,跨下马来,用好言抚慰,令难民随军回到沈阳,不必惊慌。难民们乃随军前行,到了辽阳。熊廷弼看到驻扎的兵队零落不整,腐败得不成样子,便赫然大怒,将总兵唤来,申斥了一番,令连夜整治,违命立斩。接着,兵士捉住几个逃兵,《满洲实录》攻克开原城图他们如惊弓之鸟似的跪在熊经略面前,张着口只是说不出话。熊经略看到这样情形,怒上加怒,喝令捆绑起来,问了姓名原故,一个叫王捷,一个叫王文鼎,因部队被满洲军杀退,自己为了保命,便逃了回来。廷弼问明白了,便请出上方宝剑,砍下他们的脑袋来,送到各营内去示众,令败兵回城赎罪。     
    第二天,廷弼用辽东经略使的名义发了几张布告,谕民众各安生业,勿自惊慌;如有私造谣言、扰乱人心者,查获立斩。这时,满城军民人等,人人慑服,个个感恩。廷弼当即率督兵士,日日到校场操练,制造火炮战车,修葺城池濠垒。停了几日,闻得满洲军离沈阳不远,便调二万军分在叆阳、抚顺、柴河、清河等几个要隘扎住;他自己调集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奔沈阳而来。那时,正在严冬,天上的雪花儿如梅花般的飘落下来。熊经略带领三军冒雪前进。到了沈阳,城内的百姓闹得东凌西乱。廷弼先安抚百姓,然后派五千兵向抚顺关驻扎,自己日夜率领军士巡阅城垣,如临大敌。那太祖皇帝已驻扎在奉集堡,只离沈阳四十五里路,听得熊廷弼这样认真防守,无懈可击,又听知熊经略使不比那杨经略使;这熊经略是中原好汉,大将良材。太祖在奉集堡驻了几日,也不敢前进,便传令退回兴京去了。这里熊经略正要发兵追击,忽然接得探报说:〃北京差大员来阅兵。〃廷弼不得已只得亲自出城迎接。半晌,那阅兵大员坐了一顶暖轿,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而来。廷弼迎上看去,原来是吏部给事中姚宗文。他心想:〃姚宗文乃白面书生,为何遣他来阅兵呢?〃心中有几分不乐。接着那姚宗文进城,同廷弼谈了一会儿。     
    第二天,廷弼陪着阅兵大员校阅兵队,一连住了几日。这晚,正在巡城,忽前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