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165章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165章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敖烈举火烧毁了手中的纸条,然后下令大军就地扎营,暂时安歇下来。敖烈麾下的精锐部队,在得到命令之后,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波动,立刻行动起来,为安营扎寨做准备。而那些新兵,则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为了加快部下新兵的成熟速度,敖烈把参与过对战乌桓的军士都留给了田豫,这次带来的三万五千名新兵,其中有三万人都是太史慈当初从燕京带来的,他们甚至还没有正式上过战场。虽然在高顺、徐荣等练兵大家的严格训练下,他们也能做到令行禁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抱怨的声音,但是长途行军带来身体上的疲劳,还是让他们有些难以为继了。

敖烈把这些新兵的神色尽收眼底,忍不住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如果有办法不让这些新兵上战场,敖烈一定不会他们带过来,可是现在局势纷乱,大汉的每一寸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一场战争,敖烈也不可能每一战,都派出四支精锐部队去解决啊,四支精兵加起来也只有八万,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战,更何况,在这八万精兵的每一个人身上,敖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可不忍心把这八万精兵拿出去当炮灰使用。最终,担负起中坚力量的,还得是那些普通的军士,就像是一座高楼大厦,它的顶端再怎么华丽,基座再怎么坚实,可是若没有中间部位的支撑,这座大厦迟早是要崩坏的。现在,四支精兵就好比大厦的顶端,幽并光明四州内强悍的兵员就好比是基座,而这些训练成军的正规部队,就是中坚力量。可是眼前这些新兵的表现,还是多少让敖烈有些担心。

观察入微的诸葛亮看到敖烈脸上一闪而过的担忧,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笑着来到敖烈面前,低声说道:“主公,你的要求是不是有些过高了?和其他州郡的将士相比,他们已经相当出色了。”

敖烈再次叹息了一声,悠悠说道:“孔明,幽并光明四州,在人口的数量上本来就不及中原和南方稠密,每战损一名将士,都是我们的损失,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啊,所以,我们只能在军士素质上严格要求,力争让他们在战场上少一些损伤。更何况,我们把他们从故乡带出来,就有责任把他们带回去,我们必需要对战士负责、对他们的家属负责啊。”

听到敖烈的话,诸葛亮和徐庶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感慨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也。”

不久,部下军士们扎好了营寨,敖烈也就收起了担忧,招手叫诸葛亮和徐庶进入中军大帐,开始商量怎么才能挑起匈奴的内部矛盾,让于夫罗和呼厨泉之间,先打个你死我活。(未完待续。。)

ps:ps:说一下,狼居胥山的具体位置,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认定,大琨在文中也只能描述他曾经见证过的光辉,而不能界定其具体位置,以免误导书友们。另外端午节快到了,大琨提前祝愿大家合家幸福。在端午的时候,大琨至少会爆三章,算是大琨送给大家一点微不足道的节日礼物。

第二百五十六章挖坑等你们跳

当敖烈说出于夫罗要杀呼厨泉的时候,诸葛亮和徐庶均是展露出会心一笑。他们虽然睿智,但绝没到先知先觉的地步,暗影成员给敖烈送来的消息,让二人看到了破敌的曙光。

诸葛亮笑着说道:“主公,若如此,则破匈奴就容易了。兵法云:间者,使敌自相猜忌也。呼厨泉担任左贤王十余年,其部族在其治理下,人口激增,战斗力节节攀升,由此可见呼厨泉并非昏庸之人,想必也猜到于夫罗的用意,心中不满情绪还是有的,唯碍于大义,不能推辞罢了。不若我军索性诈败给呼厨泉几场,然后退出大漠。”

徐庶接口说道:“正所谓急攻则并力,缓攻则相图,其势然也。我军大军初入大漠,于夫罗和呼厨泉就算有再大的私怨,也会并力对抗我军,若是我军诈败给其中一人,并退出大漠,而此二人必然相互图谋,届时我军饶过明州,转折进入大漠中央地带,待其二人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趁乱杀出,则一战可定矣。”

敖烈把诸葛亮和徐庶的方案,在心中默默推演了一遍,认为十分可行,即便最后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敖烈大军也没有什么损失,顶多是多走一些冤枉路而已。当即就同意了二人的计划,并责令二人连夜赶制出具体的作战方案。

第二天,当敖烈升帐点将的时候,诸葛亮和徐庶分别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站在大帐之中。昨夜。他们二人几乎都没怎么休息,连夜制定出了诈败诱敌的作战方案,稍微休息了一会之后,就拿给了敖烈,敖烈在看过具体方略之后,当即传令升帐,以致于在其他将领精神饱满的同时,这二人却有些萎靡。

当众将都来到大帐中之后,敖烈出人意料的把指挥权交给了诸葛亮:“孔明,作战计划是你和元直制定的。你们的心里最清楚。这次就由你来调兵遣将。”当敖烈看到有些萎靡的诸葛亮之后,心中忽然一动,临时产生了这个想法。

在历史中的记载,诸葛亮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没有出现过萎靡的现象。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掌握着蜀国的全部军政大权。这份重担,逼得诸葛亮不得不随时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唯恐因为自己一个细微的失误。葬送了蜀国的大好河山。

然而现在,诸葛亮却出现了萎靡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说明诸葛亮还没有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做可以安邦定国的中流砥柱,还存在着一些懈怠。造成诸葛亮这样的原因,一者是敖烈麾下的人才太多,无论是军事府还是政务府的人,都可称得上是一时之翘楚,这种人才济济的现象,让诸葛亮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安全感,认为自己即便是一时懈怠,也会有其他的同僚补缺拾漏,填补自己的不足;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敖烈太过强势,他把治下的军、政大权全部都抓到了自己的手里,每逢大事,最后拍板定夺的人,也一定会是敖烈,现在的敖烈,相当于是正在扮演着历史上诸葛亮的角色,把真正的诸葛亮给限制住了。

在忽然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敖烈这才明白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接班人,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必须要有过人的天赋和无比的忠诚,以及勤恳的敬业精神。诸葛亮已经被敖烈定位为第一谋士,第一能臣,但是敖烈却没有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在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这一点上,敖烈可比贾诩差得远了,当初敖烈把诸葛亮捧上文官第一位的时候,贾诩就是以看待接班人的眼光,来要求并教导诸葛亮的,在诸葛亮的成长之路上,贾诩这位良师益友,可是给了诸葛亮不少的帮助和鼓励的。

敖烈在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之后,才会临时让出指挥权给诸葛亮。第一谋士、第一能臣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必须要经过实践的磨练,才能名符其实。在听到敖烈的话之后,诸葛亮心中一震,随即抖擞起精神,萎靡的神色一扫而光,却而代之的是充满朝气的自信。这是敖烈乐于看到的现象。

踏前两步,诸葛亮朗声说道:“多谢主公栽培。亮却之不恭了。”转过身,诸葛亮以饱含睿智的音调开始了他第一次发号施令:“诸将听令:马超将军,着你率军一万,离寨五十里扎营,拦截匈奴先锋部队呼厨泉所部,此次前去,你不得带领虎贲精锐,只带普通军士即可,另外,限你在三日之内,连输五阵,少一阵便算违令!”

马超原本是兴奋的上前听令,以为有硬仗要打了,谁料到诸葛亮给他的命令竟然是三日内连败五阵!要不是诸葛亮早已证明过了自己的才能,恐怕马超早就开口责骂了,此刻,马超只能是面带不解的在原地傻了眼。

在诸葛亮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之后,敖烈却是在暗中点头不已。诈败,当然要越像越好,在此次随军前来的诸将中,大多是性情沉稳之人,唯有马超是急先锋的脾气,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狠角色,最受不了失败的痛苦,即便明知是诈败,他也会被气的大吼大叫,从而给呼厨泉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马超是真的败了。另一方面,马超的急先锋脾气,敖烈也相当的头疼,马超勇猛是勇猛,在战场上是难得的万人敌,他的这一特性,正是虎贲军的灵魂所在,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基本前提,但同时,这也是制约着马超向名将前进的一大障碍,马超可以担当大将,但却不能为帅,就是被自己的这个脾气限制住了。诸葛亮也是有心磨练一下马超,让他可以逐渐磨平棱角,变得从容一些。

无视马超有些呆滞的神色,诸葛亮继续下达第二道命令:“温侯,劳烦你率领三千龙骧军,假作马超将军的援军,在他连败五阵之后,接应其回营。”对吕布,诸葛亮的口气就客气了很多,毕竟吕布是敖烈的大哥,而且吕布是敖烈麾下唯一被朝廷正式封侯的人,身份地位十分超然。

吕布大踏步走上前,拱手说道:“领命!”诸葛亮是代替敖烈发号施令的,虽然诸葛亮的官职没有吕布高,但吕布还是拱手领命,以示尊敬之意。同时,吕布暗中用手肘碰了一下马超,使马超在呆滞中惊醒过来。吕布低声提醒着马超:“三弟,接令。”

这些日子以来,敖烈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再加上第二次大婚,所以闲暇的时间并不多,很少能够单独和吕布、马超这两位结义兄弟在私下的场合会面,倒是这段时间内,马超经常去找吕布,比拼酒力的同时,也向吕布请教一些武艺上的技巧,因此吕布和马超的情谊更显深厚,也让马超对大哥吕布越来越敬佩,对吕布的尊崇程度,仅次于敖烈。

在听到吕布的提醒之后,马超顿时醒悟了归来,虽然心有不甘,但他可不想公然违背军中令的九禁十八斩,只好拱手说道:“马超……领命。”

满意的点了点头,诸葛亮又下达了第三条命令:“太史慈将军听令,着你率五千军,埋伏在大寨和马超将军的军营之间,见到温侯接应着马超将军回归大寨,立刻斜刺里杀出,温侯和马超将军此刻可以回军掩杀,在半个时辰之内,可以放手冲杀,但切记,半个时辰一到,立刻率军回归大寨。”

太史慈大声回答:“诺!”

诸葛亮把目光转向了张辽和徐晃,沉稳的说出了最后一道命令:“张辽、徐晃二将听令,着你二人整顿军马,收拾军器粮草,为我军战略性撤退最好准备,届时,不要留给匈奴人一粒粮食、但可以相应的丢下一些残缺的武器。”

张辽和徐晃作为当世名将,通过诸葛亮连续的命令,已经大概猜出了诸葛亮的用意,此乃骄兵之计,示敌以弱的同时,还要保证对敌人的威慑力,让敌人既满足于眼前的一些小胜,内心中又对汉军的强悍战斗力充满畏惧。想必诸葛亮还有后招,但那就不是他们所能想到的了。当即,二人并肩出列,同时答道:“诺!”

其实,张辽和徐晃只猜对了一半,在骄兵之计之后,诸葛亮还有一条反间计。呼厨泉对于夫罗公报私仇之举,必定心存不满,因此在他率领本部七万大军来抵抗汉军的时候,心态必然不会太过坚决,毕竟他不会蠢到给于夫罗做嫁衣的地步。

先让马超诈败五阵,让呼厨泉从内心中产生轻视汉军的心思,同时也能激发出他的野心,认为自己连汉军都能打败,更不要说是于夫罗了。随着战斗的深入,吕布和太史慈先后投入战场,杀呼厨泉一个出其不意,在对他部下将士造成杀伤的同时,还能有效遏制住呼厨泉对汉军的异样心思,让他知道汉军一旦认真起来,绝不是他能够抵挡的。这样,呼厨泉就会更加痛恨于夫罗把自己派来前线做炮灰,再加上先前马超连败五阵带来的自大心态,呼厨泉在得知汉军撤出大漠之后,恐怕会很快找到于夫罗,和于夫罗发生不快。这个时候,汉军撤走时,营地内没有粮食,只有武器的消息,想必也已经传到了于夫罗的耳中,误导于夫罗认为汉军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败走,短期内无力在入侵大漠,因此他就会暂时把汉军的威胁抛到一边,转而全心全意对付呼厨泉这位一奶同胞的兄弟。

这就是诸葛亮和徐庶定出的计谋,合骄兵之计、攻心计与反间计于一体,挖好了坑,就等着于夫罗和呼厨泉往里跳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七章短暂激战

行军路上,马超已经不止一次的叹气了,对马超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跃马挺枪驰骋沙场,以绝强的武力摧枯拉朽的击败强敌,立下不世功勋,让他面对失败,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更何况还是诈败。

但是军令如山,马超没有办法回避,只有把心中的愤懑通过叹气的方式发泄出来。五十里的距离,在经过一个时辰的行军之后,已经到了,马超压下心中的愤懑,传令随行的一万新兵,当道扎下营盘。剩下的,就是等着呼厨泉率兵前来,然后三日内连败五阵给他了,马超索然无趣的暗想着。

马超没有隐藏行迹,在大漠,也根本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隐藏行迹。所以,马超等人的动向,很快被匈奴探马得知,并传回了呼厨泉处。

呼厨泉是匈奴人中比较精明的,除了不可避免的带着匈奴人好勇斗狠的天性之外,堪称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在听到探马的回报之后,呼厨泉既没有完全相信探马们看到的,也没有一点也不信。他知道,探马们用眼睛看到的,都是表象,他要通过这些表象,用心来分析汉军内在的意图。

思忖了片刻之后,呼厨泉当即下令全军前进,到马超营盘的五十里之外扎寨,他要亲自去勘察地形,看看汉军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在呼厨泉的命令下,训练有素的七万部落士族很快行动了起来,前锋部队先一步离开大军。赶到前面去进行范围性侦查,为主力大军的安全做好保卫工作。

当天傍晚,呼厨泉所部已经安顿好了营寨,迎着大漠特有的夕阳景色,呼厨泉立在马超营外数里之遥的瞭望台上,静静地观察着汉军营中的动静。五丈高的瞭望台,并不足以让他俯瞰整个汉营,只能看到大概三分之一的位置,就视线范围内的三分之一个汉营来判断,汉军们出奇的平静。仿佛汉军的这次分兵。就像是一次极为平常的常规军事行动一样,依照汉营中升起的炊烟来判断,这支汉军大约只有万人左右,如果说他们是汉军主力的先锋部队。倒是十分符合汉人的作战习惯。可是呼厨泉却还是有些不放心。不为别的。因为汉军这次带兵的统帅是敖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敖烈的武勇和计谋,这是鲜卑、乌桓多个少数民族。以被灭族的结局换来的经验,呼厨泉不可能不慎重一些。

忽然,汉军营门打开,狮盔蛮铠的马超一马当先冲了出来,在他身后大约还跟着一千骑兵和两千步军,笔直的向呼厨泉所在的地方扑来。大漠地势平淡,除了各个部族居住之地外,剩下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一望无垠的沙海,视野极为辽阔,有人在自己军营附近竖起瞭望台,不用问,一定就是匈奴人,所以马超立刻就带兵杀了过来。

马超的动向,倒是让呼厨泉的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看来,这支汉军确实是先锋部队无疑了,从马超出战的人数和速度上来判断,他们是想消除掉附近的隐患,为后继的大军做好方为工作,就像是呼厨泉自己的先锋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一样。

不慌不忙的走下瞭望台,呼厨泉翻身骑上自己最钟爱的战马,甚至还有闲暇伸手抚摸了一下战马的鬃毛。这匹马,是匈奴特产的良马中,万里挑一的宝马,通体是纯黑色的皮毛,就像是一匹上好的锦缎一样,散发着光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