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15章

帝国风云-第11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由八架‘“海鸥…进行的第二枪轰炸很不成功。

虽然按照几年后的标准,由八架“海鸥”与八架“福克”组成的第二bō攻击已经非常可观了,而且只要善用八架“福克”这枪攻击就能收到战果,但是当时〖中〗国海军、甚至全世界的海军都没有成熟的护航战术可用,也就不知道在攻击敌舰队的时候,该如何利用战斗机掩护攻击机。

要知道,联合舰队上空也就只有十二架战斗机。

当时“福克”机群与“海鸥”机群几乎同时到达,结果立即就被十二架〖日〗本战斗机冲散了。在此情况下,八架“福克”根本无法为攻击机群提供有效掩护,甚至不大可能摆脱〖日〗本战斗机。

结果就是,八架“海鸥、,没能顺利发起攻击。

虽然这次带队的是李向克,而且他驾驶的“海鸥”还在战斗中,

用后座上的自卫机枪击伤了一架〖日〗本战斗机,而且这架〖日〗本战斗机在返航途中坠毁,但是为了规避〖日〗本战斗机,李向尢提前丢掉了炸弹。

其他七架“海鸥”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最终,只有一架“海鸥”在日舰上空投下了炸弹,但是没有命中,而且这架“海鸥”在改出投弹航线之前就被高射炮击落。

这枪轰炸,没有取得任何实质xìng战黑。

只是,彻底打垮了末次信正的信心。

虽然末次信正并不精通海军航空作战,但是他的数学不错,也就知道,〖中〗国舰队手里至少还有十多架攻击机可用。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打下去〖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对联合舰队进行第三次轰炸。

末次信正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正好说明他确实不懂航空作战。

要知道,李向尢在派出了第二批攻击机群之后,即便宫振国的机群有十三架攻击机返回航母,也不可能立即出动因为为这些攻击机补充燃油、挂裁炸弹、以及进行必要的维护与检查,就需要一个多小时。

也就是说,在十点之前,这些攻击机无法起飞,也就不可能在十一点之前攻击联合舰队。

显然,主力决战根本不可能持续到十一点之后。

此外,当时“大脱”号离联合舰队也不远。如果联合舰队打赢了主力决战“大榄”号就得逃命。

关键是,联合舰队能够打赢主力决战吗?

如果联合舰队榆掉了主力决战就算三艘主力舰都没被击沉,也不可能在空平威胁下逃离战场。

别忘了“榛名”号就是在撤退的时候进到轰炸然后被〖中〗国战舰追上击沉的。

对此,末鼻信正的印象太深刻了。

九点二十分,末次信正下达了撤退命令。

五分钟后,伴随三艘主力舰的四艘轻巡洋舰对特混舰队发起冲击,阻止特混舰队追击撤退的主力舰。

这个时候冯承乾已经有所防备。

在九点十五分,轰炸结束的时候,冯承乾就意识到,末次信正很有可能打退堂鼓。冯承乾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三艘“金刚”级在炮战中并没占到便宜,反而进受了比毒炸严重得多的损失。

结果就是,〖日〗本的轻巡洋舰刚杀出来就得面对冯承乾派出的六艘轻巡洋舰。

按照冯承乾的部署,六艘轻巡洋舰在阻挡〖日〗本轻巡洋舰之后,还得追击撤退的三艘主力舰。

显然,优势与主动权都在冯承乾手里。

不出意外的话三艘“金刚”级都别想逃走。

只是,很快就出了意外。

九点三十五分在击溃了发起冲击的〖日〗本轻巡洋舰后,四艘追击〖日〗本主力舰的轻巡洋舰中,最前面的那艘,即“雷根斯堡”号突然发生了剧烈爆炸。仅仅三分钟之后,这艘满裁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轻巡洋舰就沉没了。

这下,冯承乾吓了一大跳。

当时,四艘轻巡洋舰离“德夫林格”号有十多公里,冯承乾只能看到“雷根斯堡”号在爆炸之前,附近有好几架〖日〗本飞机。根据“格劳登次”号的报告“雷根斯堡”号并没透到〖日〗本主力舰炮击。

也就是说“雷根斯堡”号不是被主力舰击沉的。

显然,也不可能是〖日〗本轻巡洋舰,因为当时附近没有〖日〗本轻巡洋舰。

在冯承乾看来,只有可能是〖日〗本飞机炸沉了“雷根斯堡”号。

这下,冯承乾不敢大意了。

〖日〗本战机能够炸沉“雷根斯堡”号,也就能对三艘战列巡洋舰构成威胁。在已经赶跑了联合舰队的情况下,加上舰裁航空兵暂时不能出动,冯承乾没有必要为了扩大战果让三艘主力舰去冒险。

九点四十分不到,在让‘“格劳登次”号留下来搜救“雷根斯堡”号的幸存官兵后,

冯承乾下达了撤退命令。

几天后,冯承乾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

要知道,当时“加贺”号上根本没有攻击机,而且搭裁的战斗机也无法携带重量超过五十公斤的炸弹。此外,部署在〖日的战斗机属于〖日〗本陆军航空兵,根本就不听联合舰队的调度指挥。

击沉“雷根斯堡”号的不是〖日〗本战机,而是“雾岛”号快速战列舰。

当时,联合舰队撤退的时候,末次信正让三艘主力舰各自转向,因此原先排在最后面的“雾岛”号排在了最前面“比睿”号则排在了最后面。因为己方轻巡洋舰编队被击溃,所以在撤退的时候,三艘日舰都在向追击的〖中〗国轻巡洋舰开火。受“比睿”号与“金刚”号遮挡“格劳登次”号上的了望员没有看到“雾岛”号开火,而“比睿”

号与“金刚”号都没有把炮口对准“雷根斯堡”号。此外,剩下的几架〖日〗本战斗机也加入了战斗,用机枪扫射追击的〖中〗国战舰。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造成了冯承乾的误判。

可以说“雾岛”号能够击沉“雷根斯堡”号,完全靠运气。要知道,当时“雾岛”号的射界也非常不好,无法持续瞄准“雷根斯堡”

号。如果不是运气特别好,也不可能直接命中“雷根斯堡”号。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有起的事情,即“雾岛”号与“加贺”号都认为是自己击沉了“雷根斯堡、,号。原因很简单,就在“雷根斯堡”号被击沉前不到一分钟,一架〖日〗本战斗机被高射炮击中,坠落在“雷根斯堡”号附近,而当时另外几架〖日〗本战斗机上的飞行员都认为这架战斗机撞击了“雷根斯堡”号。也正是如此“加贺”号的舰长才认为,是“加贺”号派出的战斗机撞沉了“雷根斯堡”号。

所幸的是,〖日〗本海军没有犯糊涂。

一架没有挂裁炸弹,连燃油都所剩无几的战斗机,凭什么撞沉一艘满裁排水量超过五千吨的轻巡洋舰?

最终,这个战果记在了“雾岛”鼻名下。

“雷根斯堡”号也是〖中〗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而且是唯一的战舰。

这场海战,获胜的不是联合舰队,而是特混舰队。

不管怎么说,联合舰队首先撤退,而且是在家门口撤退,等于主动承认无法在海战中击败特混舰队。即便在战果上,联合舰队也只击沉了一艘〖中〗国战舰,而特混舰队击沉了四艘〖日〗本战舰。主力舰方面,联合舰队的三艘快速战列舰都进到重创,而特混舰队只有“吕佐”号挨了一发大口径穿甲弹。要说损失,特混舰队只在舰裁飞机上超过了联合舰队,总共损失了六架飞机,而联合舰队只损失了五架。

当然,这场被称为“对马海峡海战、,的较量,最为重要的意义,

还是在战略上。

自此,联合舰队完全丧失了出海作战的决心、勇气与能力。

虽然特混舰队的损失也不小,之后“吕佐”号也不得不留在胶州湾,修理在战斗中损坏的主炮炮塔,只剩下“德夫林格”号与“兴登堡”号,以及“大脱”号航母与四艘轻巡洋舰还能出海作战,但是对于夺取局部地区制海权,甚至是对〖日〗本进行有限封锁,这七艘战舰都足够了。

要知道,此战之后,联合舰队只剩下那些排水量不足万吨的战舰可以出港作战了。

至于被〖日〗本海军给予厚望的几艘排水量超过或者接近一万吨的重巡洋舰,不是还没有完成服役后的基本训练,就是在港口里处理在建造中没有解决掉怕问题,基本上不具备出海作战能力。此外,即便这几艘重巡洋舰能够出海作战,在任何情况下,其二百零三毫米主炮也干不过两艘主力舰。

重巡洋舰,很像一战之前的装甲巡洋舰。

别忘了“德夫林格”级是按照战列巡洋舰的标准建造的,而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初衷就是对付装甲巡洋舰。改造之后的“德夫林格”

级是货真价实的快速战列舰,对付重巡洋舰更不在话下。别说其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算已经被拆掉了的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也能对重巡洋舰构成致命威胁。

对〖中〗国海军来说,打赢了对马海峡海战,不等于打赢了这场战争。

只要〖日〗本还没有投降,朝群半岛战争还没有结束,〖中〗国海军就不会算止战斗,而会一直在海洋上打击敌人。!。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章偷袭

更新时间:201273118:41:03本章字数:5067

对马海峡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丧失了出海作战的能力。

三月十九日,特混舰队回到胶州湾。除了“吕佐”号与两艘轻巡洋舰之外,其余的战舰在休整了三天之后,于三月二十二日再次出发。

冯承乾如此积极,与一份情报有关。

三月十八日,参与了对马海峡海战的“加贺”号航母进入濑户内海,前往〖日〗本造船工业中心城市神户。虽然“加贺”号没有在海战中受损,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维修,但是情报非常确切。三月二十一日“加贺”号进入神户港。潜伏在该地的谍报人员拍下了航母入港时的照片,并且确认“加贺”号在入港之后就靠上了神户造船厂的维修码头,似乎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维修。

冯承乾没有迟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予〖日〗本海军一次重击。

三月二十三日,一艘搭裁了十二架水上飞机的辅助船离开了上海的黄浦江码头,经长江口进入东海。

这艘名为“日出”号的辅助船由一艘万吨级货枪改装而来,主要增加了一部吊牟,以及十多个用来固定水上飞机的机位。

三月二十四日“日出”号与特混舰队会合。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日出”号与“德夫林格”号、“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以及两艘轻巡洋舰重新组成特混舰队,前往济州岛东部海域活动,负责搜寻与攻击出现在对马海峡里的〖日〗本舰船。“大鹏”号与两艘轻巡洋舰组成航母战斗群,继续向南航行,然后从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

冯承乾的目的,正是偷袭神户港。

三月二十七日“大脱”号航母战斗群进入西太平洋,随即转为向东北方向航行。

因为〖日〗本海军主力集中在本土附近,部署在琉球群岛的舰艇主要面向东海,所以“大鹏”号一路上都没有遇到〖日〗本战舰。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并不知道“大榄”号已经进入西太平洋。

在两艘战列巡洋舰与两艘轻巡洋舰的掩护下“日出”号搭裁的水上飞机在三月二十六日攻击了几艘前往朝群的〖日〗本船只。虽然没有取得太好的结果,但是至少明确无误的告诉子〖日〗本海军,特混舰队在对马海峡附近活动。

有趣的是,这几艘受到攻击的〖日〗本船只,都没能辨认出那些飞机的型号!

当然,这也与冯承乾的安排有关。

在把舰队交托给“德夫林格”号的舰长鲁志刚上校的时候,就明确提到“日出”号搭裁的水上飞机只能攻击单独活动的〖日〗本船只,而且主要攻击渔船等小型船只如果遇到船队与大型船只,最好不要攻击。

冯承乾做这一安排的原因很简单:大型船只肯定受到了〖日〗本海军控制。

要知道,〖日〗本海军已经快速发展了近五十年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机制。比如在战时,〖日〗本海军可以征召民用船只。在和平时期,〖日〗本海军的退役官兵都转到民船上工作,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

如果袭击大型船只,特混舰队就很容易lù出底牌。

相反〖日〗本的渔船都属于渔民所有,与海军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大多只能在近海浅水海域活动。

事实上,冯承乾的这个安排有点多余。

联合舰队被击败后,〖日〗本海军已经丧失了出海作战的能力,即便还有近十艘排水量在万吨左右的重巡洋舰,也因为顾忌〖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而不敢出海活动。结果就是,〖日〗本陆军在三月十六日取消了向朝鼻派遗运兵船队的计划…,当时正在设法征召渔船,准备用小型船只向朝蛘运送军事物资。

只是这才过去十天,征召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呢。

特混舰队在对马海峡附近〖日〗本海军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三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大榄”号航母战斗群进入西太平洋的这一天,两艘“古鹰”级与两艘“青叶”级重巡洋舰各自在两艘轻巡洋舰的陪同下,离开了驻泊港,沿〖日〗本近海航线前往下关。

可以说,这是〖日〗本海军当时能够派得出来的“主力舰”了。

“华盛顿条约”正式生效后,巡洋舰的建造受到了严格限制,并且按照主炮口径划…分成了两个级别,即主炮口径不大于八英寸的为重巡洋舰,不大于六英寸的为轻巡洋舰,而前者做为“次主力舰”建造受到了严格限制。比如,〖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总吨位不得超过十二万吨。

只是,相对于战列舰,重巡洋舰受到的限制较为宽松。

别的不说“华盛顿条约”中并没明确界分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得把轻巡洋舰改造为重巡洋舰。

如此一来,就让〖日〗本海军有漏洞可钻了。比如,把轻巡洋舰按照重巡洋舰设计,等到条约届满后更换成八英寸主炮,就能让轻巡洋舰变身为火力强大的重巡洋舰。最典型的就是已经开工,但是还没有建成的“最上”级,其设计标准是配备十五门六英寸舰炮的轻巡洋舰,而在条约到期后,立即通过改装成为了拥有十门八英寸舰炮的重巡洋舰。

可以说,受条约限制,〖日〗本海军极为重视重巡洋舰。

甚至可以说,〖日〗本海军把重巡洋舰当成了替代战列舰的“次主力舰”。

原因也很简单“华盛顿条约”给〖日〗本海军主力舰的空间太小了,从而让〖日〗本海军认为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次主力舰”才有可能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海战中,击败最强大的潜在敌人,即美国海军。

早在一九二二年,也就是“华盛顿条约”生效后不久,〖日〗本海军就开始建造重巡洋舰。

随后,〖日〗本海军以平均每两年艘是速度,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重巡洋舰编队。到朝鲜半岛战争爆发怕时候,〖日〗本海军已经建成了十二艘重巡洋舰,还有三艘在建、一艘即将开工建造,以及两艘准备建造。

可见,已经确定的重巡洋舰就有足足十八艘之多。

只是,在一九三三年,〖日〗本海军可用的重巡洋舰只有四艘,而且是最初建成的四艘。

当时,已经服役的四艘“妙高”级均在一九三二年底返回造船厂,进行服役之后的第一次现代化改装,最快也要三年后才能返回战斗序列。四艘在一九三二年底建成的“高雄”级还没有完成基础训练,不具备作战能力。结果,就只有两艘“古鹰”级与两艘“青叶”

级能够出海作战。

严格说来“古鹰”级算不上重巡洋舰。

“古鹰”级还在设计的时候“重巡洋舰”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因此最初是作为浅水炮舰设计的。比如,〖日〗本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