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17章

帝国风云-第117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忘了,不管谁打赢了,都将决定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欧美列强不希望看到〖日〗本发展壮大,同样也不希望看到我们独霸东方。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我们的根基比〖日〗本雄厚得多。可以说,只要我们成为了东方的霸主,那么迟早会为了成为世界霸主而挑战欧美列强。别的不说,只要我们的势力足够强大了,恐怕连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会把我们视为潜在的敌人。”

“这……”

“当然,那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至少就目前看来,欧美列强不会为〖日〗本火中取栗。”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不用理会〖日〗本的停火请求,但是必须把握好分寸,在外交上不留把柄。,…

“问题是,该怎么做?”“给予正面回答,但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让〖日〗本从朝鲜撤军。”

“这”吴铁生迟疑了一下,说道“恐怕办不到。”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也不指望日军在弹尽粮绝之前离开朝鲜,但是我们必须表明立场,提出我们的要求。”吴铁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意思是,只要〖日〗本不肯答应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不接受停火。、,

“正是如此,反正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对吧。”

两人说好后,吴铁生就去找到外长周仁康,让他对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转交的停火请求做出正面答复。

当时,〖中〗国对停火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日军必须全部撤离朝鲜,给予朝鲜王国正式的独立地位。二是〖日〗本放弃篡夺的琉球王国,回去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并且承认〖中〗国是琉球王国的保护国。

前者是冯承乾提出来的,面后者是周仁康加进去的。

必须承认,周仁康是个很有头脑、也很有战略眼光的外交家。在他提出让〖日〗本放弃琉球群岛之后,立即得到了冯承乾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如果琉球群岛一直在〖日〗本控制之中,〖中〗国海军就得呆在东海里面,很难在战时顺利进出西太平洋,也就没有与〖日〗本海军、甚至是美国海军抗衡的基础。

显然,〖日〗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

当时,〖日〗本当局只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向〖中〗国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同管理、或者是分界管理朝鲜。

四月八日,周仁康以朝鲜王国为不可分割的主权国家为由,拒绝了〖日〗本的提议。

战火没有熄灭,而且愈发凶猛。

四月十日,〖中〗**队攻占了平壤南面,具有关键战略价值的开城,打开了前往朝鲜首都汉城的门户。

同一天,〖中〗国海军在对马海峡拦截了一支前往朝鲜的〖日〗本船队,击沉与俘获〖日〗本船只八艘,毙伤俘〖日〗本官兵与船员上千人,还缴获了上万吨军事物资。当时,由“古鹰”号等四艘重巡洋舰为主的〖日〗本舰队就在一百多公里外。迫于〖中〗国海军主力舰的威胁,〖日〗本舰队并没前来交战。

四月十二日,周仁康采取主动,提出朝鲜的日军必须无条件投降。

可惜的是,〖日〗本当局拒绝了这个要求,而且朝鲜日军也没有打算向〖中〗**队投降。

十三日,冯承乾签署了封锁〖日的作战命令,派出了〖中〗国海军仅有的八艘潜艇,随后〖中〗国公布了封锁海域的范围。

名义上,所有前往〖日〗本的船只都要接受检查,而离开〖日〗本的船只则要事先通报。

只是,介于欧美列强没有与〖日〗本断交,所以封锁并不严密,仅是一种象征,即〖中〗国海军拥有封锁〖日〗本的能力。

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军只有八艘潜艇,而且其中六艘是只能在近海活动的小型潜艇。

六艘小型潜艇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赠送给〖中〗国海军的,而那两艘排水量有一千二百吨,能到远洋活动的潜艇,则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处理过剩军事物资的时候由〖中〗国海军huā低价钱买来的。

大概是一战的经验,冯承乾并不怎么重视潜艇。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靠的不是潜艇,

而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

只是,这八艘潜艇很快就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

四月十六日,一艘在九州岛西南海域活动的小型潜艇开创了这次战争中,〖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个战果,用两条鱼雷击沉了〖日〗本海军的一艘轻巡洋舰,还击伤了另外一艘〖日〗本海军的战舰。

仅仅一天之后,一艘经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的潜艇在土佐湾附近伏击了一支从高知前往大阪的船队,用鱼雷击沉了其中的三艘民船,并且在上浮之后用甲板炮击沉了另外一艘民船。

这两次伏击战,充分证明潜艇是一种可怕的海战利器。

此后,〖日〗本海军的小型舰艇就很少出港了,而〖日〗本的国内航线也全部转移到内海,民船没再进入西太平洋。

更长远的影响是,冯承乾终于认识到,合理使用潜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两次伏击战,为〖中〗国海军发展潜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潜艇部队的大发展提供了帮助。

要知道,虽然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建造主力舰的能力,但是只要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帮助,建造潜艇肯定没问题。!。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三章停战条件

更新时间:20128113:52:30本章字数:5468

到了四月下旬,〖日〗本几乎被逼入绝路。

朝鲜战场上,日军已经退到汉城,而〖中〗**队在占领开城之后,正在策划进攻汉城的作战行动。因为〖日〗本丧失了制海权,朝鲜的日军根本得不到增援,甚至连作战物资都得不到保证,而〖中〗国已经利用起了制海权,通过海路解决了陆路运输的难题,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朝鲜增兵。

可以说,这是一场典型的由制海权决胜负的战争。

虽然朝鲜与〖中〗国接壤,但是鸭绿江与图们江上没有大桥,而且朝鲜的道路十分糟糕,别说供车辆通行,有的地段甚至连骡马都很难通过。如果依靠陆路,〖中〗国最多只能投入一支规模不超过五万人的军队。有了海运支持之后,〖中〗国陆军入朝部队的规模能够达到三十万到五十万。

由此可见,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这一点,与三十多年前的日清战争十分相似。

也许,谁也没有能够想到,仅仅三十多年后,当战争再次在同一地点爆发,战局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倒转。

四月二十八日,汉城会战打响。

虽然汉城在朝鲜半岛中部,但是日宥已无退路。如果丢掉了汉城,那么日军就只能一路退却到釜山与蔚山。原因很简单,汉城不仅仅是朝鲜的首都,也是驻朝日军的大本营,更是日军的物资囤积中心。

当时,驻朝日军大部分物资都在汉城。

中固军队没有直接攻打汉城,而是在包围了汉城之后,首先进攻仁川,目的是夺取汉城的外港。

五月七日经过六天jī战,〖中〗**队占领了仁川港。

当天,早就在港外等候的〖中〗国船队进入仁川港,卸下了数万吨物资、以及补充到各作战部队的两万多名官兵。

此外,这支船队还送来了一件利器。

五月十二日〖中〗**队开始攻打汉城。

在突破日军设在城外的防线时,〖中〗**队动用了三十多辆坦克。当这些坦克出现在战场上时候,日军的抵抗意志立耳就崩溃了。日军不是没有见过坦克,而是从来没有在战场上遇到过坦克。更重要的是,日军手里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一些视死如归的日军官兵试图抱着手榴弹与〖中〗国坦克同归于尽,但是均没能得逞因为随同坦克作战的〖中〗国步兵根本不会给日军接近坦克的机会。

五月十五日,〖中〗**队攻入汉城阵地战演变成了残酷的巷战。

在接下来的三天内,交战双方都拼尽了全力,把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变成了废墟。

必须承认日军中并不缺少视死如归的勇士。

同样得承认,〖中〗**队的斗志与士气均高于日军。

在汉城巷战中,虽然有很多日军选择了投降,但是也有不少日军抵抗到了最后。结果就是,〖中〗**队不得不逐街逐屋的搜索残余日军并且不得不与那些寻死的日军战斗,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严重破坏。

五月十八日,最后一支日军被消灭的时候,汉城已经不是汉城了。

经过战火洗礼,包括朝鲜王宫在内的绝大部分建筑物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近五十万朝鲜人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天的会战中伤亡,还有近一百万人流离失所连朝鲜王室都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几名成员。

当然,日军的损失极为惨重。

守卫汉城的二十四万日军官兵中,有十六万做了战俘,另外八万不是战死就是失踪而且失踪者多是在巷战中被建筑物的废墟掩埋,还有一些则是被猛烈的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尸体根本就无法辨认。

这场战斗到底有多残酷呢?

占领汉城之后,〖中〗**队huā了两个月,才清理完所有废墟。因为天气转热,细菌与病毒更容易滋生,所以〖中〗**队在汉城实施了戒严令,要到当年十一月,随着气温下降才允许平民回城。

汉城失守,意味着〖日〗本在朝鲜战败。

五月十九日,〖日〗本内阁总辞职,由前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担任临时首先,奉诏组建了战时看守内阁。

毫无疑问,东条英机是个军国主义份子。

他能上台,也与〖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惨败有直接关系,即大部分〖日〗本人认为,正是软弱的文职政府,让〖日〗本输掉了这场战争。此外,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份子能够掌权的关键因素。原因很简单,在应对这场危机的时候,〖日〗本并没有像美国与〖中〗国那样,大力搞基础建设,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军备建设上,通过扩充军队来增添就业岗位。结果就是,在四年间,〖日〗本的利益集团,特别是以银行为核心的几大财团已经与军国主义集团凝聚在一起,即便没有东条英机这样的军国主义份子,在护军中获益匪浅的财团也会把〖日〗本带上军国主义道路。

问题是,东条英机上台,也无法把〖日〗本带出困境。

要知道,〖日〗本不是输在陆地战场上,而是输在海洋战场上。

在朝鲜战场上,虽然〖中〗**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是付出的代价并不比收到的战果小多少。占领汉城的时候,〖中〗**队已有近五万名官兵伤亡,还有数千人被俘,损失之大远超过国内战争。可以说,只要〖日〗本解决了海运问题,为驻朝日军提供了足够多的兵力与物资,日军就不会败、至少不会败得这么惨。

问题是,〖日〗本有能力打通海运通道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联合舰队还有不少战舰,但是所有主力舰不是被击沉,就是遭到重创,剩下的两艘航母也很难在短期内修复,而那些重巡洋舰根本不是〖中〗国海军主力舰的对手,也就不可能夺回制海权。

显然,〖日〗本不可能在短期内使海军恢复元气。

当然,只要时间充足,比如有一年两年,〖日〗本的胜算还是不小。

别的不说,只要联合舰队的那些主力舰修复了,〖日〗本海军就有把握夺回制海权。

问题是,这场战争能够拖上一两年吗?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别说一两年,只要再拖上半年,〖日〗本就会因为〖中〗国海军的封锁而彻底崩溃,到时候饿着肚皮的〖日〗本人将把所有企图继续打下去的军人送进坟墓,而内乱之中的〖日〗本,根本不可能打赢对外战争。

东条英机面临的问题非常现实,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而且得保住〖日〗本的颜面。

可惜的是,〖日〗本已经错过了结束战争的最佳时机。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日〗本想停就能停的了。

五月二十二日,东条英机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再次向〖中〗国政府发出停战请求,并且表示愿意就从朝鲜撤军与〖中〗国进行谈判。

这次,周仁康的回答非常简单,即〖日〗本首先从朝鲜撤军,才能么动停火程序。

说得直接一点,哪怕还有一名日军在朝鲜,〖中〗**队就不会停火,只有所有日军都离开了朝鲜,〖中〗国才会考虑与〖日〗本停火。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表示,只要〖日〗本答应撤军,就出面撮合。

问题是,东条英机再次错过了这个机会。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翰旋的情况下,东条英机依然坚持,得首先实现停火,再谈判决定撤军问题。

显然,在东条英机不肯答应首先撤军的情况下,〖中〗**队不会停火。

五月二十五日,〖中〗**队从汉城南下,沿着朝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推进。同一天,运送着〖中〗国陆军五个师的船队离开了天津港。按照冯承乾的安排,这支船队在与特混舰队会合之后将闯过对马海峡,前往朝鲜东部的元山。

如果一切顺利,这支部队将在六月初从元山向南推进。

问题是,留给东条英机的机会并不多了。

在〖中〗**队兵分两路向南tǐng进的时候,驻朝日军别说利用这个机会,甚至连组织防御都办不到。

要知道,当时〖中〗**队在进攻上有很多破绽。

别的不说,分兵之后,〖中〗**队的进攻强度大幅度降低,只要日军有足够的能力,就能围歼两股〖中〗**队。

可惜的是,驻朝日军没有这个能力。

当然,也正是因为驻朝日军已经丧失了抵抗意志,吴铁生吝会采用这一战术,以加快攻占朝鲜全境的步伐。

到六月中旬,驻朝日军已经撤退到了蔚山到釜山之间。

六月二十二日,两股〖中〗**队在蔚山附近会师,对日军实现合围。

到这个时候,驻朝日军仅剩下了不到十万人。在这将近十万名日军中,还有大约四万是伤重无法作战的伤员。

显然,日军根本守不住釜山。

六月二十六日,东条英机坐不住了,再次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愿意在先撤军的条件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这次,不是停火,而是停战。

问题是,时过境迁,〖中〗国外长周仁康在回复的时候提到,无论〖日〗本当局怎么样,朝鲜半岛上的战斗都会在一个月内结束,即〖中〗**队有足够的信心、也有足够的能力在一个月内围歼釜山的残余日军,因此无论是否与〖日〗本谈判,朝鲜半岛上的战火都会停止,因此〖日〗本提出停战,就得拿出诚意。

周仁康的意思很明确,要停战,就得把琉球群岛算上。!。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十四章厉害关系

更新时间:20128120:16:49本章字数:4794

搭上琉球群岛,越讨了东条英机的底线,自然谈不成。

七月十二日,在困守了将近一个月之后,釜山的日军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当天上午,驻朝日军司令部下达了停战命令。数个小时后,在日军司令切腹殉国之后,日军作战参谋佐藤斋上校向〖中〗国陆军前线指挥官龙进步中将交出了佩刀,驻朝日军的六万多名残余官兵,正式向〖中〗**队投降。

到此,朝鲜半岛战争的大规模地面战斗结束。

当然,小规模战斗还没有结束。

因为日军退缩的速度非常快,有很多部队被打散,有些没有回到釜山,而是在〖中〗**队控制区内藏里起来,而这些军人没有收到投降的命令,所以没有向〖中〗**队投降,一直在与〖中〗**队作战。直到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