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48章

帝国风云-第148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击中“苍龙”号的那枚炸弹的引信就设置错误了。

如果延迟一百毫秒爆炸,炸弹肯定会在机库内起爆,而不会在穿透了有装甲加固的机库甲板后再起爆。如果炸弹在机库内起爆,结果将截然不同。别忘了,“苍龙”号在此之前也在为攻击中国舰队做准备,同样把大批装满了燃油、挂好了弹药的战机放在飞行甲板上,直到战斗打响,“苍龙”号上的航空勤务人员才忙不跌的把这些战机送回机库,并且放出油箱里的燃油,取下挂在好的弹药。问题是,在一个小时之内,根本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而优先处理的肯定是放出燃油。结果就是,当时“苍龙”号的机库内有很多取下来、但是没有来得及送会弹药库的鱼雷与炸弹。

可以说,如果这枚炸弹在机库内爆炸,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大概一分钟后,“苍龙”号挨了第二枚炸弹。

这枚炸弹的命中点与第一枚炸弹非常接近,就在舰岛上。这也可以理解,俯冲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飞行员会无意识的瞄准极为醒目的舰岛,只有像李向龙这种优秀的飞行员才会瞄准飞行甲板的中点。

因为在舰岛上爆炸,所以这枚炸弹没有对航母造成多大损伤,却一下炸死了包括舰长在内的上百名官兵。

这下,“苍龙”号上乱成一团了。

过了大约半分钟,“苍龙”号遭到了最沉重的打击,也就是来自水下的攻击。

第一条鱼雷的命中点在“苍龙”号右舷离舰首大约三分之一个舰长处,爆炸点离水面大约四米。前面已经提到,当时还没有磁感应近炸引信,鱼雷采用的是碰炸引信,定深都低于目标战舰的吃水深度。因为设定鱼雷的航行深度得在起飞前完成,而鱼雷不一定会用来攻击航母等大型战舰,也有可能用来攻击巡洋舰等战舰,所以定深一般比轻巡洋舰的最大吃水深度少零点五米到一米。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在这场战斗中,所有航空鱼雷的定深都设为四米。

可以说,鱼雷对战舰的威胁要比炸弹大得多。

主要就是,鱼雷直接攻击战舰的水下部位,只要命中就能造成大范围进水,甚至能导致舰体断裂。

按照日本海军的理论,一条鱼雷顶得上三枚炸弹。

事实上,鱼雷的威力并没有这么大,特别是航空鱼雷。

原因很简单,航空鱼雷本身就偏小,战雷头的重量更小。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七百五十公斤级航空鱼雷的战雷头重量只有一百五十公斤,装药量不到七十公斤,而五百公斤级航空炸弹的装药量在一百公斤以上。

显然,这样的鱼雷在对付航母的时候,确实有点吃力。

这条鱼雷仅仅导致中雷区域的十多个舱室进水,总进水量在五百吨左右,仅使“苍龙”号右倾三度左右。如果要恢复横向平衡,“苍龙”号只需要向左侧的相应舱室注入两百吨海水,影响并不是很大。

问题是,击中“苍龙”号的不止一条鱼雷。

因为“苍龙”号在规避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根本没有办法规避鱼雷攻击,所以突破了防空拦截的九架“蜻蜓”没有采用扇面攻击法,而是各自瞄准目标,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投下鱼雷。

当时,有一架“蜻蜓”甚至把投雷距离缩短到不到四百米,而航空鱼雷的最短攻击距离是三百五十米。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小于这个距离,那么航空鱼雷在上浮到定深之前就会从目标战舰的肚皮下面穿过。这架“蜻蜓”在拉起的时候还挨了几十枚高射机枪的子弹,最终勉强返回了舰队。

后面的鱼雷,几乎是接踵而至。

在接下来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苍龙”号又被两条鱼雷击中,而且命中点都在战舰的右舷。

这下,问题严重了。

在被三条鱼雷击中的情况下,“苍龙”号的右舷进水量接近两千吨,超过了设计的一千五百吨的最大允许进水量。也就是说,在进水量超过一千五百吨的情况下,“苍龙”号的横倾将失去控制,必须向右侧舱室注水,才能确保战舰不会翻覆。

实际情况更加严重。

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后,日本海军对“苍龙”号的设计做了修改,主要就是在机库甲板上增加了装甲层。这也是日本海军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即垂直方向上的威胁大赠,需要增强水平防护。问题是,日本海军没有模仿英国与美国海军,使用装甲飞行甲板,而是在机库甲板上做手脚。主要就是,“苍龙”号在设计的时候,增加了机库高度,以便容纳更大的舰载飞机,因此导致重心偏高,稳定性不佳。如果采用装甲飞行甲板,必然会使重心进一步升高,导致稳定性恶化。事实上,就算是在机库甲板上增加装甲层,也使得“苍龙”级的重心提高了零点五米。

千万不要小看这零点五米。

要知道,这意味着“苍龙”号的单侧最大允许进水量不是设计时的一千五百吨,而是不到一千吨。

也就是说,只要超过一千吨,就得向异舷注水,避免翻覆。

这下,问题来了。

“苍龙”号的最大允许进水量不到三千吨,即在满载的情况下,进水量超过三千吨,海水就会漫过非密闭舱室部分,进入上部的开放部分。也就是说,进水将持续增加,直到战舰沉没。

在右舷进水超过两千吨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向左舷注水一千五百吨,才不至于翻覆。

问题是,这超过了最大允许进水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苍龙”号一定会沉没,因为这艘航母上有三台大型抽水机,每小时能排出数百吨海水。也就是说,如果抽水机的排水速度超过了进水速度,“苍龙”号就不会沉没。

问题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呢。

在被三条鱼雷连续命中之后,“苍龙”号又挨了两枚炸弹,而且其中一枚炸弹就正好击中了辅机舱,炸毁了里面的主发电机。

这下,如果没有其他战舰提供电力,“苍龙”号必沉无疑。

能够帮助“苍龙”号的,只有伴随掩护的“鸟海”号重巡洋舰,也只有这艘战舰上的发电机有足够的输出功率。

可惜的是,“鸟海”号是攻击机群的下一个打击目标。

十二点过十分左右,“汉武帝”号派出的二十四架攻击机到达。在见到“苍龙”号已经伤痕累累,而且“鸟海”号上的防空火力依然猛烈之后,只有四架俯冲轰炸机与四架鱼雷攻击机去攻击“苍龙”号,另外十六架战机全部扑向“鸟海”号,用八枚炸弹与八条鱼雷送葬了这艘重巡洋舰。

“鸟海”号沉没了,“苍龙”号的结局也十分悲惨。

在第二次攻击中,由被两枚炸弹与三条鱼雷击中。

大约七个小时之后,也就是九月十二日傍晚,“苍龙”号在被日本海军官兵抛弃了将近五个小时之后沉没。

后来,“章鱼”号潜艇艇长宣称是他击沉了“苍龙”号。只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这艘在完成破交任务后返航的潜艇在最后时刻攻击了即将沉没的“苍龙”号,因此也就没有记入潜艇的战果。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七章绝地反击

更新时间:201282117:48:13本章字数:5160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八十七章绝地反击

第八十七章绝地反击

“苍龙”号遭到围攻的时候,还没有被摧毁的“加贺”号也遭到了围攻。

指挥这场攻击的,依然是李向龙。

在攻击了“苍龙”号之后,李向龙率领“秦始皇”号的机群返航,遇到了“汉高祖”号派出的攻击机群。更重要的是,两支机群遭遇的地点正好在“加贺”号附近,因此李向龙立即让其他战机先行返航,他单独留了下来,开始现场指挥“汉高祖”号的机群围攻“加贺”号航母。

必须说,“加贺”号遭到围攻,与第一波攻击中,“汉高祖”号的八架鱼雷攻击机创造的奇迹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说得直接一点,正是因为推进系统受损,“加贺”号才没能及时逃脱。

如果没有被那条鱼雷击中,“加贺”号能在一个小时内航行三十多海里,早就离开攻击机群的搜索区域了。

后来,中国海军把击沉“加贺”号的战功全记在了“汉高祖”号上,即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围攻“加贺”号的也是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战机。

整个攻击过程持续了大约十分钟,二十四架战机分成了两个批次、四个机群进入,仅冲击了两轮,就击中“加贺”号七枚炸弹与五条鱼雷,另外还用一枚炸弹重创了留下来掩护航母的“鹿岛”号轻巡洋舰。

后来,这艘日本海军最新的轻巡洋舰在返航途中沉没。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中,除了已经服役的两艘“香取”级,即“香取”号与“鹿岛”号是在大战爆发前才建成服役的,其余的轻巡洋舰都是在一九二零年代建造,部分舰龄甚至超过了三十年。至于被日本海军抱以重望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在大战爆发后才开工建造呢。

这两艘轻巡洋舰,一艘掩护“赤城”号,另外一艘掩护“加贺”号。

因为所剩燃油无几,李向龙没有目的“加贺”号沉没,但是在他离开的时候,“加贺”号已经左倾近十度,离翻覆也不远了。

也就在李向龙离开后大约半个小时,“加贺”号翻覆。

只是,“加贺”号没有立即沉没,而是肚皮朝天的在海面上漂浮了三天三夜。直到九月十四日下午,一艘路过的日本巡逻艇发现了“加贺”号,随即招来驱逐舰,在十五日下午用鱼雷将其击沉。

李向龙驾驶的“雪雕”降落到“秦始皇”号上的时候,油箱已经空空如野了。

要是他再晚一分钟返回,恐怕只能在海面上迫降。

下午一点十五分,最后一架战机,即“汉武帝”号出动的第二支机群返回,第二波攻击行动结束。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已经大获全胜,在没有损失一艘战舰、甚至没有一艘战舰受创的情况下,一举击沉了一艘航母、重创两艘(当时还没有确认“加贺”号与“苍龙”号已经沉没,只能算为重创),还击沉了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重创了一艘重巡洋舰。

这个战果,连冯承乾都没有想到。

要知道,西太平洋舰队为此付出的,只是损失了十八架战斗机、十四架俯冲轰炸机与二十八架鱼雷攻击机,阵亡与失踪飞行员一百零二名(后来有三十七人被救回)、伤残飞行员十四名。

只是,战斗并没有结束。

要知道,“飞龙”号还没有找到呢。

更重要的是,在李向龙驾机返航之前,一架日本的水上飞机发现了西太平洋舰队,而且在被击落前发出了电报。

“防空部署已经安排妥当,冯司令正在等你呢。”宫振国在甲板上等候李向龙。

“确认是日本的侦察机?”

“非常肯定,一架中岛式水上飞机,在发报之后被我们的战斗机击落,但是没有找到日本飞行员,大概沉到海底了。”

“我们没有找到‘飞龙’号,这场仗还有得大。”

宫振国点了点头,同时停下了脚步,让李向龙先进入航空作战中心。

“冯司令……”

冯承乾回头看了眼还没有脱掉飞行夹克的李向龙,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老宫已经告诉我了,日本侦察机……”

“‘飞龙’号肯定就在附近,说不定已经派出了攻击机群,我们得立即加强防空。”冯承乾等李向龙走近,又说道,“我已经给另外两艘航母下达命令,采取密集编队,三艘航母相互协助。”

“战斗机马上升空,如果一个小时内没有遭到攻击,我们再出动侦察机。”

“此外,我还给鲁志刚下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你不得驾机参战。”冯承乾面色非常严肃。“不可否认,你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如果你一直在一线部队,你也许会成为我军的头号轰炸王牌。但是你得明白,你现在是舰队的航空司令,负责指挥整个舰队的三支航空联队作战,你的岗位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海军、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再也不希望见到、或者听人说起,你又做出冲动的事情来,要不然我会把你调回海军司令部。”

“冯司令,绝对没有第二次了。”

“那就好。”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防空作战的事情你去安排吧,你是内行,我只能看热闹。”

“老宫是这方面的专家,我让他负责。”

冯承乾没有多说什么,李向龙回来之前,就是宫振国在做防空部署。

此时,已有二十架战斗机升空。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之内,参与第二轮攻击的十四架“猛禽”也出动了,防空战斗机的数量达到了三十四架。

与航空战队不同,西太平洋舰队采取的是联合防空战术。

说得简单一些,航空战队的每艘航母都是独立运作的,航母之间的距离在十公里、甚至二十公里以上,也就无法相互掩护。西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则编在一起,除了各自的两艘防空巡洋舰做贴身掩护之外,其他的战舰均以舰队为核心,担任外围防空驱逐任务,而三艘航母出动的防空战斗机则由旗舰统一调配指挥。

虽然集中防御,使得舰队的目标特征极为明显,但是防空力量更加强大。

接下来几年,这种集中防御战术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而像日本海军的那种分散防御战术则被彻底淘汰。

事实上,提出这套战术的正是冯承乾。

最初的时候,李向龙等人都倾向于采用与日本海军类似的防空战术,认为只有给航母留下足够大的机动空间,才能进行有效规避。在第三艘“秦始皇”级、也就是“汉武帝”号服役之后,冯承乾专门在南海举行了一次防空作战演习,并且通过演习证明,防空作战的关键不是航母的机动空间越大越好,而是防空火力的密度越高越好。说白了,航母的战术机动性再好,也比不上战机。相反,再坚固的战机也很容易被高射炮击落,因此提高高射炮的火力密度远比提高航母的机动范围重要。

当然,所谓的集中防御,并不是让航母等战舰紧紧的挨在一起。

在防空作战中,战舰的航速都非常高,只有跑得足够快,才有足够的机动性,因此航母的间隔距离一般在五公里左右,而为航母提供贴身保护的防空巡洋舰与航母的距离,一般都在两公里之内。

显然,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要知道,为了保证起降安全,在进行航空作业的时候,航母的间隔距离至少要扩大到十公里以上。

西太平洋舰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防空准备的时候,航空战队仅存的航母,即“飞龙”号的舰长山口多闻已经派出了由十架“零”战、十四架“99”式俯冲轰炸机与十二架“97”式鱼雷攻击组成的攻击机群。

航空战队能否反败为胜,就看这次攻击了。

虽然山口多闻的资历比不上南云忠一,但是他是日本海军兵学校第四十届毕业生中的第二名。中日朝鲜战争之前,山口多闻在美国留学,后来担任了外交海军武官,到一九三六年才出任轻巡洋舰舰长,并且在次年就当上了“伊势”号战列舰的舰长。在日本海军中,能够成为战列舰的舰长,可以说是前途的保证。大战爆发前,山口多闻因为主张舰队应以航空作战为主,出人第二航母突击群司令官,并且兼任了“飞龙”号的舰长,为当时日本海军中最年轻的将官之一,年仅四十七岁。

战斗开始后,山口多闻就命令“飞龙”号向北航行。

在“苍龙”号遭到攻击的时候,“飞龙”号离“苍龙”号在二十公里以上,而且恰巧在一片积雨云层下方。结果就是,攻击“苍龙”号的中国战机没有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