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62章

帝国风云-第362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不仅仅有德意志第二帝国,意大利等盟国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由此可见,当时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而顾祝同显然不会为了选择登陆地点而浪费几个月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中国海军陆战队登上美国本土,不管登陆地点在哪、不管登陆后的战斗打成什么样子,只要中**人踏上了美国本土,就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足以证明中国的能力。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没有选择最理想的登陆地点。

当然,问题也接踵而至。

在稳守了十三天,临时码头建造完成之后,顾祝同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选择,即向南推进去攻打圣迭戈、还是向北推进去占领洛杉矶?

显然,对任何一名指挥官来说,这都是一个不易做出的选择。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百五十四章南下

更新时间:2012111417:27:52本章字数:5562

按照原定计划,在登陆成功之后,陆战队将向北推进,攻打长滩港。

问题是,等到陆战队准备杀出滩头阵地的时候,情势却与之前的预测大不相同,主要是美军在反击中的损失太大了。

根据陆战队掌握的情况,在短期之内,美军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受此影响,美军正在主动退却,主要就是向内陆退缩,避免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遭受中**队的优势炮火打击。

显然,美军的消极抵抗,产生了很多影响。

比如,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物资消耗速度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快,主要是投入作战的陆战队比预期的少得多。

结果就是,登陆场临时码头的吞吐量就足够了。

到二月十日,囤积在登陆场上的物资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吨,足够六个陆战师消耗一个月之久了。

也就是说,短期内根本没有必要攻占长滩港。

即便考虑到今后将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也可以在登陆场再修建几条临时码头,增加吞吐能力。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陆战队提出,应该放弃长滩港,直取圣迭戈。

只是,顾祝同依然有所犹豫。

主要就是,美军的主力部队集中部署在圣迭戈附近,因此向南进军的难度要比向北挺进高得多。这样一来,在攻打圣迭戈的时候,六个陆战师肯定不够用,需要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也就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更重要的是,从登陆场到圣迭戈的距离,要比到长滩港远得多,因此后勤补给线更加漫长,同样会增加后勤保障负担,并且会使消耗在补给途中的物资大幅度增加。同样的,也需要出动更多的部队保护这条后勤补给线。从而增加了作战部队的负担。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进军圣迭戈就不是什么易事了。

按照顾祝同的意思,依然得首先拿下长滩港,在获得了稳固的后勤保障,甚至是扫荡了洛杉矶附近地区之后,再向南推进。

有趣的是,这个时候,海军司令部更加倾向于采纳陆战队的建议。

当时。冯承乾没有插手前线作战行动,但是给顾祝同发了一份电报,要顾祝同充分考虑陆战队的建议。

显然,冯承乾的意思就是希望往南推进。

冯承乾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顾祝同非常清楚。主要就是,如果不尽快拿下圣迭戈,美军很有可能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进入墨西哥境内,而为了保证美军在墨西哥境内能够自由顺畅的行动,美国当局肯定会向墨西哥施加压力,甚至会迫使墨西哥向同盟国集团宣战。从而失去拉拢墨西哥的机会。

显然,在政治上。这绝对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在同盟国集团内部,德意志第二帝国早就提出,在中**队登陆美国西海岸地区之后,必须尽一切可能稳住墨西哥,至少得让墨西哥确保中立,最好能够让墨西哥加入同盟国集团。

对此。中国当局也做了保证。

如果墨西哥向同盟国集团宣战,那么中国当局做出的保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借此发难。

可以想像。到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提出获得盟军的最高指挥权。

对中国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正是如此,就得让登陆部队迅速南下,拿下圣迭戈,阻止美军进入墨西哥境内,让墨西哥继续保持中立。

问题是,顾祝同手里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要知道,即便再投入六个陆战师,也不见得能够迅速攻占圣迭戈,更不可能阻止溃退的美军进入墨西哥。

以当时的情况,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第二次登陆作战行动。

更重要的是,这次登陆作战行动必须在圣迭戈南面,而且登陆部队在上岸之后必须立即向东穿插,控制美墨边境线。

显然,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要知道,圣迭戈就在美墨边境线上,美军的北岛海军基地离美墨边境线只有二十公里!

在如此狭窄的区域内,根本无法投入多少兵力,而且美军肯定会死守海滩,陆战队在上岸之后根本无法展开。

说白了,就算陆战队上了岸,也会被困在海滩上。

如果从地面进军,难度就更大了。

按照顾祝同的判断,只要中**队向南推进,就很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美军提前进入墨西哥。

说白了,这等于是把美军赶入墨西哥。

二月十一日,顾祝同还在考虑接下来该怎么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决定性的事情。

这就是,守卫洛杉矶的美军开始退却,而且在撤退的时候,破坏了长滩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

当时,长滩港里烈火燃烧产生的浓烟,在二十多公里外都能看到。

因为港口里囤积了大量供舰船使用的燃油,而美军根本无法把这些燃油运走,所以美军在撤退的时候,点燃了油库。为了达到最大破坏效果,美军甚至在油库上安装了炸弹,让燃烧着的油料流入港湾。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五天五夜,把港口内的所有能烧掉的东西都烧掉了。

等到中国舰队派遣侦察舰艇来到长滩港外的时候,还发现,美军把滞留在港口内的船只全部拖到主航道上自沉。当时,堵在航道出入口的船只就有近三十艘,多到根本无法全部沉到海底,很多船只依然半浮在海面上。

当然,美军在做的破坏还不止这些。

后来,陆战队进入长滩港后,还发现美军在港口里埋设了数千枚水雷,而且大部分都是难以扫除的沉底雷。

要知道,当时长滩港的弹药库里存放着上万枚水雷。

这些水雷,原本应该由美军潜艇送往瓦胡岛、关岛、琉球岛等地的港口外面,布设在进出港口必经航道之上。

可惜的是,等到这些水雷准备好的时候,美军潜艇已经很难深入大洋活动了。

结果就是,美军没有把这些水雷处理掉,而是一股脑的丢进了港湾。在中国陆战队开进长滩港的时候,还有数千枚水雷没有来得及布设好呢。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容易扫除的漂雷与锚雷。

事实上,就算没有这些水雷,没有港口里的沉船,长滩港也彻底瘫痪了。

要知道,那场大火,足以毁灭掉长滩港。

更重要的是,修复长滩港,使其重新具备吞吐能力,即便无法达到之前的水准,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按照陆战队工程部队的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让长滩港恢复使用。

事实上,这还没有考虑到扫除港口里的水雷所花的时间。如果要扫除全部水雷,恐怕得花上一年半载。

这样一来,占领长滩港还有意义吗?

更重要的是,在南加州地区,除了长滩港,唯一的大型港口就是圣迭戈的北岛军港。

也就是说,如果中**队想要获得一座足够大的港口,那就必须向南推进,占领圣迭戈与北岛军港。

这下,顾祝同没有选择了。

所幸的是,他还没有做出选择。

更重要的是,海军司令部早就在进行相关准备,比如把修建第二座临时港口的预制件送到瓦胡岛。

此外,新增的四个陆战师也已到达。

算上在二月初上岸的两个陆战师,登陆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个陆战师。

当时,陆战队还在附近修建了几座野战机场,而负责运送战机的航母则送来了两百多架作战飞机。

这些,都是攻打圣迭戈的基础。

只是,在顾祝同看来,这仍然不足以攻占圣迭戈,至少不可能抢在美军做出毁灭性的破坏之前占领北岛军港。

如果北岛军港成为第二个长滩港,那么南下的军事价值就不存在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顾祝同采纳了一名参谋提出的建议,即在地面进军的同时,利用第三批陆战队攻打圣克利门蒂岛。

当然,攻占这座岛屿,不是使其成为陆战队的前进基地,而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标。

这个目标与陆军有关。

这就是,在年初的时候,陆军就提出派部队参与登陆作战行动,而且提出了好几套作战方案,只是都被陆战队拒绝了。原因很简单,陆战队不想跟陆军分享第一个登上美国本土的战果。

在陆军提出的众多作战方案中,有一套作战方案在当时看来是异想天开。

这就是,在陆战队上岸之后,发起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占领美军总预备队与海滩之间的地区,并且在此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从而让陆战队不受美军反击威胁,以便迅速控制海滩阵地。

可以说,只要有条件,这是一份很好的作战方案。

问题是,根本没有可以实施的条件。

要知道,没有一架运输机能够从夏威夷群岛起飞,把空降兵送到四千多公里之外,再返回出发的机场。

即便有,空降部队在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落地之后恐怕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当然,中国空军也没有多少运输机可用。

只是,到这个时候,顾祝同认识到了这份作战方案的重要性。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百五十五章死战难免

更新时间:2012111422:29:11本章字数:5045

直接攻打圣克利门蒂岛,显然太过张扬,很容易让美军猜测出中**队的意图。

为此,就得设法引开美军的注意力。

二月十四日,顾祝同下达了让陆战队向南推进的作战命令,首批投入战斗的是陆战第三军的第三陆战师、第三十一陆战师与第三十二陆战师,预备队则是陆战第五军的第五陆战师与第五十一陆战师,同属于第五陆战军的第五十二陆战师,以及在二月份到达的第二陆战军与第四陆战军则编为第二梯队。

在顾祝同手中,第三陆战军是绝对的王牌。

按照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常规编制,第三陆战军是中太平洋战区的隶属部队,在指挥体系上属于第三舰队。

之前,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第三陆战军的表现相当抢眼。

当然,当时还没有陆战军,陆战队的最大编制就是陆战师。

在登陆美国本土之前,为了适应新的战斗环境,特别是大规模作战行动,陆战队成立了军级作战单位。

只是,陆战军只属于行政管理编制。

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仍然是各个陆战师直接听命于前线司令部,军部并没有直接指挥权。

显然,陆战队的指挥体系与陆军有很大的区别。

这也可以理解,主要就是陆战队的作战规模都不是很大,特别是在岛屿登陆战中,动用两个陆战师就算多的了。为此,陆战队更注重师级单位的战斗力,因此每个陆战师的编制都很完整。而没有像陆军师那样注重其任务性,这也直接导致陆战师的规模较为庞大,官兵比陆军编制最大的装甲师都要多。

向南推进,顾祝同动用了十二个师的兵力,而且第一批就投入了五个师。

这五个师中。第三陆战师、以及来自西南太平洋的第五陆战师是绝对的主力,这两个陆战师都是在战前成立的,是陆战队中的王牌部队,而且都参加了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第三陆战师还是攻打夏威夷群岛的功臣。

即便是另外三个陆战师。也都组建了三年以上,参与了十多场战斗。

如果以单位部队的战斗力来计算的话,中国海军陆战队绝对是当时最强悍的地面作战部队。

当然,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管是在大战爆发前,还是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秉承精兵政策,没有像陆军按样在大战期间大肆扩军。打到一九四五年底的时候。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还不到一百五十万,作战部队不到一百万。要知道,同期陆军的总兵力超过了两千万,即便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也在三百万以上。

陆战队的精兵政策,曾经产生了很多麻烦。

比如。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陆战队的兵力严重不足,在开辟了登陆场之后,就不得不把主战任务交给陆军。

只是,到了战争后期,陆战队的精兵政策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支精锐强悍的陆战队,把登陆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当陆战队向南挺进的时候,其强大的战斗力再次体现了出来。

要知道。陆战队不仅仅用于登陆作战。

实战早就证明,在滨海地区,特别是在河网较为密集的沿海平原上,陆战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陆军。只有在深入内陆,离开了舰队的支援范围,特别是火力支援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后。陆战队才比不上陆军。

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针对各种战斗环境组建各种性质的作战部队。

在陆战队中。只有一种性质的作战部队,而主要作战使命就是在滨海地区作战,因此各个陆战师的编制几乎没有区别。

这种编制方式,即增强了陆战队的综合战斗力,也使陆战队缺乏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

比如,在内陆平原上,因为陆战队缺乏集中使用的装甲力量,因此在遭遇敌人的装甲部队之后,就很难打胜仗了。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时候,发生在悉尼郊外的一场战斗。当时,充当先锋的第五十一陆战师在离悉尼大约三十公里的地方遭遇了一个美军装甲师,在得到了充足的火力支援与空中支援的情况下,第五十一陆战师都没有能够迅速打垮美军,直到后援部队到达,才在第二天突破了美军的防线。在这一天多的战斗里,第五十一陆战师有近千名官兵阵亡,还损失了大量主战装备。战后总结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陆战队的装甲部队远不如对手强大。

事实上,并不是陆战队的坦克不够先进,也不是数量不够多。

最主要的问题是陆战队把装甲力量分散使用,而这主要是针对登陆作战,即抢滩上岸的陆战队官兵最需要的就是装甲力量,没有坦克战车、没有两栖装甲车,陆战队的步兵很难突破敌人的海滩防线。为此,也就不得不把装甲力量分散编在各支步兵部队里面,使其扮演步兵支援者的角色。

问题是,在大规模地面战争中,这一招根本行不通。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为了集中使用装甲力量,陆军不但组建了装甲师、坦克师与摩步师等各种师级装甲部队,甚至还根据作战需要组建了装甲军、装甲集团军等规模更大的装甲部队。

多次大规模装甲会战也证明,只有集中使用的装甲部队才能赢得胜利。

甚至可以说,在大陆战场上,装甲部队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针对这些问题,陆战队必须对编制做出调整。

成立陆战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陆战队在内陆战场上的作战能力,而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把各个陆战师里的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或者是在军之下,成立各种职能性的师级作战单位。

可惜的是,陆战队的编制改革并不彻底。

搞到最后,陆战军只是行政单位,并不具备实际指挥权,也就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