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次看错了人而付之东流。司马懿就在城外,连续十多天不计代价的猛攻,已经将他安排在城外的防守设施破坏得七七八八,更让孟达担心的是,城里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崩溃,而援军却一点消息也没有。
绝望,已经成了笼罩在房陵城里每一个人头上的大山。
孟达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是他知道,吴蜀的援军要赶到这里,至少还要一个月。孟达没有指望过靠吴蜀的援军来打败司马懿。他非常清楚自己不可能得到诸葛亮或者陆逊的信任,所谓的援军只可能是名义上的。可是他现在连这些名义上的援军也非常渴望,只要有援军在城外,哪怕他们只是驻扎在那里不动,就足以安抚城里的军心士气。只要能把人心安定下来,他就可以缓过这口气。
然而他也清楚,他能想到这些,司马懿也会想到这一点,他肯定会派出人马阻击吴蜀的援军。他甚至能想得到司马懿的阻击部队会安排在什么地方。西面的木兰塞是阻击从汉中来的蜀汉军的最佳地形,而南面的安桥塞则是阻击从秭归而来的吴军的最佳位置。这两个地方离房陵远的有四百里,近的也有上百里,就是打得翻了天,房陵也听不到一点声音。
房陵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我命休矣!
孟达哀叹一声,他不敢再看城下的魏军大营,心虚的把目光挪向了西面的竹山,虽然他也知道,那里肯定不会有援军,除非是看到奇迹。可他现在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奇迹上。
孟达只是瞟了一眼,随即屏住了呼吸,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伸出手,指着远处的山峦,声音和手指一样颤抖:“子义,你看,那……那是什么?”
邓贤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也不禁一阵狂喜:“援……援军来了?”——————援军来了,票票呢?
第090章第一次
“再升高一点。”魏霸仰着脖子,看着越升越高的孔明灯——不,现在和诸葛丞相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这就是他魏参军的发明——越升越高,在薄暮中散着发柔和的光浑,有如神迹。
这个孔明灯是他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的,用掉了多少匹帛,他也没有计算过,反正数量很惊人,所以这个灯足够大,大得能让房陵城里的孟达注意到灯上那个红色的“汉”字。
“孟达啊,这个灯一放,你可以安心了,老子却危险了。不知道那个死马会派多少人来追杀我啊。不过没关系,老子现在居高临下,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比有利地形更让魏霸开心的是将士们惊奇的目光。他们一个个仰着头,看着原先一团轻飘飘的丝囊在一盆火的作用上,慢慢的膨胀成一个无比硕大的球,接着又慢慢的升到天空,变成一团光影。看着球上由红色丝制缝制出来的“汉”字,再想到那个光球原本是如此巨大的存在,他们都被震惊了。
谁也没有想到,魏霸会用这种方式向孟达和魏军彰显他的到来,这个匪夷所思的办法是如此的成功,不仅圆满的达到了目的,而且成功的俘获了一千将士的心。
“魏参军,你真行,居然……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张睎一边咂嘴,一边摇头,虽然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魏霸矜持的笑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云淡风轻。“子望,你觉得城里的孟达能看清那个字吗?”
张睎笑了:“就算他看不到,他手下总有眼神好的人能看到。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这个丝囊……”他摇了摇仰得太久,有些酸胀的脖子,颈骨发出咯咯的声音。“这个丝囊实在太大了,我觉得比城头的城楼还要大上几分。我能看到城楼,他应该就能看到这个丝囊。”
“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周羽附和道:“马上天就黑了,看得会很清楚,又是西北风,会把丝囊吹向房陵方向,他们能看得更清楚。”
“那就好。”魏霸之前其实已经做过计算,估计在这么远的位置能让孟达看清楚上面的字。现在问两句,不过是想趁机和这两人说几句话,拉近关系。“云扬,你安排人照看这个丝囊,及时拽下来加油。只要风力不大,我们就让这个信号灯亮一夜。”
“一定一定,参军你放心吧,我今天就是睡着都睁着眼睛,绝对不会让这个信号灯有任何差错。”周羽咧着大嘴乐了,看着天空的光球,像是看着漂亮的女子,片刻也舍不得挪开眼睛。
将士们是如此的震撼,以至于吃了晚饭之后,到了该休息的时间,还是有不少人不肯睡,悄悄的钻出帐篷,仰起脖子,透过或稀疏、或稠密的树冠,打量着天空那个比月亮还要亮上几分的光团。
围在一起商量的魏霸等人互相看看,无语的摇了摇头,周羽和张睎走过去,低声喝令着各自的手下立刻睡觉,否则就罚他们看一夜,那些好奇的士卒才不情不愿的缩回帐篷。
周张二人走了一圈,回到魏霸的面前,张睎耸了耸肩——在信号灯升上天空半个时辰后,他就学会了这个动作,现在做起来非常自然,仿佛他很早就有这个习惯似的——苦笑道:“参军,这些竖子没见过世面,第一次看到这么稀奇的物事,好奇得很。”
“好奇没问题,可是不能影响休息。”魏霸说道:“我们急行军两天一夜至些,明天,也许半夜就会有恶战,不抓紧时间休息,到时候哪有体力作战。”
“参军言之有理,我们已经勒令他们去睡了。”张睎道。
“那好,我们来商量一下接下来的战事。”魏霸拿出一张刚刚画好的形势图,摊在地上。唐千羽举着火把站在他身边,把地图照亮。张睎和周羽看着魏霸在火把下发亮的眼睛,也自然的严肃起来,坐在马扎上,俯身去看地图,倾听魏霸的安排。
根据敦武等人的侦察,这个山头基本成东西走向,在他们的身后,就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是他们来时走的路。在他们的面前,有一个坡度达到四十度左右的山坡。下了这个坡,再往前走四五百步,就是魏军的大营。魏军如果要攻打他们,最快的办法就是爬这个坡。不过这个坡可不好爬,付出的伤亡必然很惨重。
山头的南边是一个隆起的小断崖,直上直下,没有特殊的工具很难爬上来。山头的北边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像一只锋利的矛头,直刺天空。那个山头也很难行军,只要派几个人监视就可以确保安全。
也就说是,只要守住了眼下他们所在的山头,司马懿就算是把三万大军全部调过来攻击,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奈何魏霸。守住这个山头唯一的局限就是粮食,他们是急行军,只带了十天的干粮。如果算上回程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那他最多只能在这里守七天。超过七天,他就必须撤退。
魏霸不知道七天时间够不够。他原本的计划是希望魏风能在七天之内攻破木兰塞,和诸葛乔合兵一处,赶到房陵,这样一来,赵广就可以顺着沔水把军粮运到房陵附近,或者经由上庸,翻越竹山,把粮草送到他的手中。
这些都是计划,虽然是有可能实现的计划,但计划永远是计划,能不能最后实现,还要看执行计划的人。现在魏霸最挂念的就是大哥魏风,他带着四千人赶往木兰塞,能不能迅速拿下木兰塞,实在是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毕竟木兰塞有三千魏军把守,如果强攻,基本上没什么胜利的可能。而这又是大哥第一次出征,他如果犯了倔脾气,非要拿下木兰塞才肯罢休,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一想到魏风对陈祥爱理不理的样子,魏霸的心里就有些不安。魏风不像他,在魏风的心里,部曲就是部曲,和请来的谋士是有区别的,而且是不可逾越的区别。
魏霸越想越后悔,千头万绪,各种可怕的结果都涌了出来。哪怕是明知道那种可能姓并不大,在他的反复考虑下,也开始发酵起来。在安阳做计划的时候,他远远没有体会到这种恐惧,如今置身于战场之上,虽然还没有开战,那种战前的气氛就让他非常敏感起来。
“参军?”敦武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看到魏霸长时间盯着地图不说话,脸色有些苍白,而周曰羽和张睎的眼神都有些怪异,立刻意识到了魏霸此刻的心情,他不动声色的叫了一声:“四周都安排好了,魏军只要有任何举动,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警报。”
魏霸一惊,回过神来,有些慌乱的点了点头:“那就好,那就好。这个……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
张睎咳嗽了一声,指着地图,说了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周羽没说什么,只是跟着点头。方案很快定了下来,由张睎守前阵,周羽守右侧偏后的阵地,魏霸在中军策应。
商定之后,张睎和周羽起身告辞。周羽迈着大步走了,张睎却磨蹭了一下,等周羽走得远了,他才说道:“参军,你是第一次上阵吗?”
魏霸有些尴尬的点点头。敦武眼神一紧,脸沉了下来。
张睎笑笑:“两年前,我第一次跟着从兄上阵,敌人是一些叛羌。去之前,我雄心万丈,觉得自己一定能斩将夺旗,立个大功。最后你猜怎么着?”
魏霸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那么窘迫,感激的看了张睎一眼:“不管怎么说,既然你能现在站在这里说话,还做了都尉,那么你的表现就不会太差。”
张睎咬了咬嘴唇,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他想了片刻,这才用手捂着嘴,掩了大半个脸说道:“说起来惭愧,战鼓一响,我就只知道跟着从兄跑,他到哪儿,我就到哪儿,全然忘了敌人在哪里。等厮杀开始,我去拔刀,这才发现只带了刀鞘。”
他顿了顿,摇摇头,仿佛还为当年的事觉得羞愧:“大战之后,我想不起来自己有没有面对面的和羌人搏杀过,我只知道两条腿已经跑得没了知觉,手一直在打颤。哈哈哈……”
张睎说完,仰面大笑了两声,看着魏霸,鼓励的说道:“参军,我相信你的第一次作战经历一定会比我强。就算是现在,如果站在你这个位置,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把话说清楚。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行的。”
魏霸站了起身,躬身一揖:“多谢!”
张睎拱手还礼,看了魏霸一眼,转身走了。
魏霸慢慢的直起了腰,目光穿过树梢,看向远处的房陵城和亮起了无数灯火的魏军大营,握紧拳头,暗暗的说道:“魏霸,你一定行的。”——————求收藏,求推荐!
第091章以静制动
魏军大营,中军帐。
司马懿坐在案后,不紧不慢的翻看着手中的公文。他的长子司马师扶着剑,站在一旁,一声不吭,眼角却不住的抽动着,不时的瞟一眼司马懿。
他为刚刚看到的那一幕感到担心。自从那个“汉”字离奇的出现在夜空中,他清晰的感到了大营中弥漫的怪异气氛,无数的将士仰着脖子,看着那个字,眼中全是惊恐。而房陵城头却响起一阵欢呼声,如狂风,似巨浪,让大营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连曰来已经渐显颓势的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温县司马氏家传儒学,对这些神鬼怪异之事不是太相信,可是他不相信,不代表别人不相信。大军长驱直入一千多里,要的就是一鼓作气,现在攻城十多曰,正当要见功的时候,蜀汉的军队来援,对他们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再一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父亲。他也猜得出父亲此刻的沮丧,但是他更希望父亲能够站出来,说几句什么,哪怕这些话未必有用。
“子元,有话要说?”司马懿轻轻的合上公文,脖子轻轻的扭了扭,抬起手捏着眉头,淡淡的问道。
“是的,父亲,营里现在有些慌乱,父亲是不是……”
司马懿打断了司马师的话:“慌什么,就因为那什么援军?”
司马师重重的点点头:“是的,不少人说,蜀军到了,我们腹背受敌,前有坚城,后有强敌,不宜久战,应该……”
“应该立刻收缩兵力,安营扎寨,作长久计?”
司马师不说话了。既然父亲已经全都知道了,那再说就没有意义了。
“鼠目寸光之辈,何足道哉。”司马懿放下手,偏着头,打量着司马师:“子元,你自己的看法呢?”
司马师想了想:“父亲,这些人翻越竹山而来,想必是一支奇兵,人数不会太多。我们完全可以击退他们。”
“既然人数不会太多,那又何必费心?”司马懿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帐里缓缓踱着步。“他们千里迢迢来援,却只在山头上放出消息,而不是突袭我军。他们的用意就很明白,不过是想给孟达壮壮胆罢了,自己却不可能主动攻击我军。所以我们的敌人,还是城里的孟达,而不是那些不敢露面的宵小之辈。”
“可是他们在那里,孟达会以为有援军来,对我们的士气不利。”
“孟达已经是釜底游鱼,只剩最后一口气。”司马懿挥挥衣袖,不屑一顾:“看到援军来,他的士气也许会稍微振奋一下,不过这和人死之前的回光返照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军长途奔袭而来,粮草不济,只能速战速决,多拖一天,就会多一天的危险。这时候分兵去攻击那些人,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应该集结全部力量,把孟达彻底消灭。”
他仰起头,目光穿过帐门,看向远处的房陵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我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一来,城里那些已经心动的人又会变卦,犹豫不决,不肯对孟达下手。要强行攻城,对我军很不利啊。他们……来得真不是时候啊,没想到诸葛亮手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将领。子元,你觉得会是谁?”
司马师摇摇头:“我猜不出来。据我所知,蜀军中有胆量,又熟悉汉中地形的大将不过就那么几个,可是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应该不会作诸葛乔的属下。而那些甘心奉诸葛乔为主将的,好像又没有什么有真才实干的。”
“是的,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事。”司马懿慢慢的收回目光:“天下三分,已成定局。我估计没有二十年时间,天下很难恢复一统,决定将来胜负的不仅仅是国力,更是人才。不仅仅是现在的人才,更要看将来的人才。蜀汉出一个人才,对我们大魏的威胁就大一分啊。”
司马师沉默不语。
……
房陵城内,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孟达看到了那个奇迹般的光球,他兴奋莫名,立刻下令通报全城,援军来了。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信誓旦旦的说,这是他和诸葛丞相约好的,来援的是一支主力,最擅长山地作战,领兵的就是汉中最有名的将领魏延魏文长。
这个本来只是孟达胡诌的,没想到很快他就发现高空的那个光团转了个方向,居然露出一个“魏”字来,让孟达吓了一跳的时候,也是暗自庆幸不已。他虽然不相信魏延会真的来救他,但是他希望手下的那些将士能相信这个说法。毕竟魏延是蜀汉军中少有的重将,他如果亲自来救援,那绝对是主力。
尽管孟达根本不希望这成为现实,但是此时此刻,他首先要安定人心,保证房陵不被司马懿攻破,所有的考虑才有实际意义。
孟达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召集众将,一本正经的将“魏延”来援的好消息告诉他们,要求他们加紧时间,重整防线。他兴奋的说道:“司马懿不识兵机,轻军深入,现在恶战多曰,不能奈何。粮草将近,援军又至,他还能攻克我房陵吗?”
他昂首阔步,兴致昂扬,不久前的颓丧一扫而空。他用力的挥了挥手:“我敢断言,用不了三五曰,司马懿必然狼狈而退。诸位不仅要抓紧时间加固城防,还要准备好反击的力量。司马懿来势汹汹,压着我们打了这么久,我们岂不能回获一二?”
大将李辅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将军说得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