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州空前的疯狂,李全的家小亲信再也没法摆平,李全的弟弟李福,儿子李通,李全的妾等人都死在了暴乱里,只有杨妙真乱中突围渡过淮河逃生。
南宋朝廷对此惊喜异常,还真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他们立即命令官军进驻,重新掌控楚州以及周边,趁势收复大片淮北疆域。
这些消息传到山东青州,李全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南宋主导了这一切。是南宋官方以断粮饷为手段分化了义军,再以官军进剿收拾残局。好手段,搞得他家破人亡,败军失地!再没什么好犹豫的,李全怒火攻心,断指立誓以取信于蒙古,回楚州报仇。
李全杀回来了,南宋官方在他面前摆下了两条路。第一,派当时的主战派赵范、赵葵两兄弟分别节制镇江、滁州两路军马,严阵以待;第二,授予李全彰化、保康节度使、京东安抚使之职,可谓高官厚禄。李全的回应是一阵冷笑。
南宋把我当小孩子了,哭两声就塞个果子过来。进兵!
李全终于走上了与南宋兵戈相向之路。
作为一个有着14年左右工作经验、成就极高的职业造反者,李全一但行动起来,每一步都会非常凶险且有效。
他一方面带着蒙古的两个宣差来恐吓南宋,要挟南宋提供大笔物资军械,以换取边境安全;另一方面招兵买马制造战船训练水军,积极准备进攻江南。在准备期间也没闲着,他派了一个叫穆春的亲信,带人潜入了临安城,在南宋首都里放了一把大火,把一座大型军械库给烧成了白地。
此举让南宋朝野心惊肉跳,很多人真的怕了,觉得李全是中世代的跨国恐怖分子,没法根除那就屈服吧,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让他安静点。可还有一些人,比如副宰相郑清之、枢密院使袁韶决定加大出兵力度,给赵氏兄弟真正的前线决断权,彻底的消灭李全。
赵范、赵葵兄弟的父亲是赵方,赵方是孟珙的父亲孟宗政的老上级。这两家人是南宋后期的军界主流。而赵家,还要比孟家发展得早一些。
赵氏兄弟出身将门,李全当了多年的匪首,对战争都不陌生,尤其是李全,他非常清楚在淮北作战,楚州是核心,可战争的目标如果是渡江的话,争的却是扬州。他迅速起兵,可是却被部下误导,先去攻打通州、泰州,之后才奔向扬州。
这时赵氏兄弟已经进驻扬州。而长江之南传来的最新政讯是,史弥远再一次对李全微笑,承诺他只要退回楚州去,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万五千人的粮饷。
李全哭笑不得,嗤之以鼻。都刺刀见红了,还想着这种假招数,无耻到可笑。
扬州之战爆发,李全的兵力远在二赵之上,他重兵围城,再以数十万民夫修砦建堡,绝断外援,想以此活活困死扬州全城人。这在当时是无解的,以二赵之力无法自行解围,想南宋渡江支援,别说军力能否达到,即便支援,也要提防蒙古军、金军突然出现。
李全在公元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的岁末围困扬州城。扬州是个神奇的城市,虽然地处传统印象里柔软旖旎的南方,可在历史上却以罕见的铁血面目存在。
这座城市几乎从不屈服!
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屡经战乱,屡遭屠戮,可随即就会以更加强悍的姿态重新站起来。可以这么说,她从来没有被征服过。
李全围住了扬州,时不时地在城边的小山上张盖奏乐置酒高会,愉快潇洒,像是非常享受每一天。实际上他很闹心。城,攻不进去,粮,渐渐不够,还要提防着二赵突然冲出来,每每那时都会让他的军队流很多血。长此以往,怎样了局?
两个月后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李全在城外高地上,迎着深冬的寒风,貌似轻松惬意地喝酒,突然发现扬州城门打开,一支几千人的小部队冲了出来,看旗号都是曾经的手下败将。他立刻兴奋了起来,生怕对方又缩回去,带着身边的几百人就冲了过去。
事反常即为妖。急昏头了的李全被意识到这是个坑,他被这几千人挡住没有去路,后面又被官军堵住,只带得及向北方逃走,而北面是新塘。时值深冬,新塘决水之后,地面变成了泥潭,表面上因为战尘飞扬看着像硬土地,实则泥潭已经有数尺深。
李全连人带马陷了进去,后面南宋追兵赶到,李全连忙高喊不要杀他,他是头目……转眼间几十杆长枪戳来,把他活活刺死。
李全死后,二赵率军乘胜追杀,很快收复了盐城、涟水、淮安、盱眙等城,把义军的残部赶过了淮河。至此,南宋终于“战胜”了义军,结束了自公元1218年,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李全率众归宋起,至公元1231年,南宋理宗绍定四年败死扬州,共14年的动乱,维护了正统地位,彰显了国家威力。
实在是了不起啊。
这在当时是杰出的成绩,作为年度重点写进了南宋的政府报告。不管是军界,还是政界,都为之欢呼喝彩歌功颂德。
在一片欢腾中,没有谁去翻阅陈年账本,回忆李全是怎样180度大变身,从忠诚到叛变,走到与南宋不死不休的地步。
关于那段岁月,官方在讨论,史书在懊悔,说南宋是多么需要一道拦在宋、蒙之间的坚实可靠的屏障,为了屏障,都恨不得把记忆抹杀,和不共戴天的世仇金国联合。其实有那必要吗,需要那么调动情绪忍辱负重地借重女真人吗?
眼放着近百万的河朔义军,同种族共血脉的强大战力不用,却试图去抚摸沾满了同胞鲜血的仇人的手,这是什么思路,什么样的脑子呢?!
14年间血肉横飞,在临近灭亡,清晰地闻到了更北方蛮族的血腥杀气之前,还动用一切手段砍本来真心归顺的自己人……
不过南宋朝廷当时是不会这样反思的,他们认定李全、乃至所有义军都是毒瘤,用了14年的光阴,巨大的国力损耗终于切掉了,是件大幸事,大快事。至于金国了,尤其是蒙古人了,都还是遥远的传说,就在剿灭李全的最后几年里,蒙古内部大动荡,东亚西北大动荡,全部天翻地覆,乱成了一锅粥。
此诚逍遥自在享乐无极之日也!
以上,全是真事,并不是南宋官方的意淫。我们把历史的指针向后拨几个刻度,去跟踪黄河以北的各种变动。
还是从西夏说起。这个由怪异的种族组建的怪异的国家总是出会现各种各样的幺蛾子,这一次那位状元皇帝夏神宗终于把自己玩死了。
这人趁着蒙古西征,先是要联金抗蒙,被拒绝后又联宋伐金,没等有成果,蒙古中原之主木华黎突然率军西征,攻打西夏。大兵压境,夏神宗一下子就萎了,他第一时间低头,说永远臣服于蒙古,马上就帮忙出兵去打女真人。
如此出尔反尔,他儿子、西夏太子李德任都看不下去了,对他说金国的兵力还是有的,不如与其约和,共守国土。
状元皇帝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大叫你什么都不懂!
直到这时,状元皇帝才吐露了心声。他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往事。西夏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可以说是开国之君李元昊,但是另一个的成就也很高。
夏崇宗。
这个皇帝在金灭辽时迅速看准形势,依附金国,在金灭辽、金灭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火中取栗,让西夏不仅平安渡过,还得到了大片土地。此时与那时何其相似,夏神宗来回摇摆不定,不外乎就是杨趁着蒙古灭金,同样发一次夹缝财。
难道不可以吗,金辽世仇,金蒙也是世仇,只要运作得当,西夏完全可以复制上一次的幸运,只要运作得当!
所以他就不停地运作了……他唯一的错处,是不了解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一样。
不知是怎么搞的,在中国有个传统的思维方式,总是把铁木真、阿骨打,或者铁木真、努儿哈赤联系起来,仿佛他们是一个等级的。
这完全错了。
阿骨打也好,努儿哈赤也好,都只是参与了中国历史,与周边其它国家没有交集,而铁木真则完全不同,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一分子,他的业绩,他的目光远远地高于古代历史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个高度不变。
这样一个人,不会死抱着祖先那点仇恨不放,不会把灭掉金国当成唯一目标。事实上,蒙古的首攻点是在西夏。因为西夏处于它发展的肋部,不灭掉它,总让蒙古军队不敢真正发力攻击远方。所以,在宏观角度上,不管谁怎么运作,西夏的灭亡是注定的。
夏神宗不了解这些,他在为西夏的生存尽一切努力,谁反对他这一点,都会成为他的敌人,哪怕是他的太子。
这位太子在郁闷中表示不干了,愿意避位出家为僧。他老爹满足了他,把他禁闭在灵州城里,然后不顾国破民弊,调集人马攻击金国,尽可能地讨蒙古人的欢心。
这注定了是徒劳。西征归来,史称成吉思汗灭国四十,他本人的气魄、识见、心性都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峰的程度,回望中原、河套一带局势,哪怕再乱,也是轻松。
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能给出答案。
关于西夏,成吉思汗下令夏神宗必须退位。状元皇帝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乖乖地去创造另一项纪录,他成为了西夏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太上皇。
太上皇在3年后去世,西夏的新皇帝是他的次子李德旺。
李德旺是个现实的人,没有他老爹那么高的智商。根据形势,他派人去金国结盟,没等金国同意,这边就单方面急吼吼地以兄弟相称了。他急,催得蒙古人也加速,河朔地区,与西夏距离最近的蒙古军木华黎部率先动手。
这时木华黎已经病死,这位命运赐给铁木真的天才将领没能及身灭亡金国,可他走过的人生之路是完美圆满的。从奴隶到将军,从将军至国王,征战一生,堪称辉煌。
他的战绩要超过当年金国初建时的常胜将领完颜娄室。他的政绩更凌驾于战绩之上,天知道他怎么能以一万五千人的本族部队,就在广阔复杂的异族区域内建立起稳固的,不断扩张的新帝国雏形。
攻打西夏的部队由木华黎的儿子孛鲁率领,蒙古军势如洪水,很快攻克了西夏重镇银州,之后大加杀掠,留下蒙古守军,却没有进一步攻进西夏腹地。那是留给成吉思汗的礼物。
西征归来,成吉思汗意识到自己老了。他曾经在回来的路上从马背上摔下来过,就是在那场著名的、声势空前浩大的围猎聚会上,那对一个蒙古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是不可能发生在神勇天纵举世无敌永不衰老的成吉思汗身上。
它发生了,意味着他终于老了。
回到蒙古本部,成吉思汗长时间地思索着一个问题——既然他不能永远生存,那么他应该怎样去世。难道要像蒙古老人那样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阳光里晒太阳,等着死亡降临吗?!
绝不,他宁愿死在战场上。
灭亡西夏,与其说是为了蒙古大业,更不如说是他一生征战的终点纪念。公元1226年,也就是蒙古结束西征花剌子模的次年春天,成吉思汗征讨西夏。
那一年,他骑上战马又一次离开故乡,他频频地回望春天里的怯绿连河,那里有他早年的记忆,有他一生的开始……这时,他奔向自己一生的终点。
战争在当年二月爆发,被十万蒙古铁骑淹没的第一座西夏城池是黑水城,之后兀剌海、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相继陷落,入秋之后蒙古军攻克了西夏重镇西凉府,至此河西走廊被打穿。与其同时,被打穿的还有西夏皇帝李德旺的生命。
李德旺被吓死了。
马背民族的皇帝居然因惊忧至死,实在是独一无二。不过考虑到党项人总是很奇葩,所以也不必奇怪。他的弟弟南平王李睍继位称帝,史称夏末帝。
秋季到来,蒙古军重新启动攻势。成吉思汗兵分两路,东路攻占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西路则从西凉府进军,穿越沙漠,进抵黄河九渡,下应理(今宁夏中卫)等县,完成了对西夏首府中兴府和灵州的合围。
西夏集全国精兵于灵州,共十万人,由名将嵬名令公率领,与蒙古军决一死战。
这一战是蒙古开国以来历次征战所少有的惨烈局面,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的党项人自知走投无路,难得地爆发了一次。
那一天灵州城外的旷野上20余万人舍生忘死厮杀,战斗在日出时分开始,日未落就结束。成吉思汗驻马高坡,瞩目战场,一道道指令由身边亲卫传达下去。他身边的人都深信,随着这些命令,这位人间的速勒迭(蒙古战神)会轻易地带来又一场胜利。
灵州陷落。
当地之所以还能有些许的活人,全靠成吉思汗的妃子耶遂的一句话。成吉思汗许诺将西夏的土地赐给她,她问,大汗你把人都杀光了,要赐给我一片荒地吗?
成吉思汗的回答更经典,没什么,亲爱的,人太多,就没了牧场,你会没有羊肉吃的……
灵州陷落之后,成吉思汗的身体疾剧地衰弱了。他全身酸软烦躁不安,正值盛夏来临,他决定远离战场,去六盘山避暑。
另一边,战场的进度已经到了围困中兴府,灭亡西夏国都的地步。
西夏再不足虑,成吉思汗在海拔近2000多米树木葱笼空气清新的清洁世界里只关心着三件事。
第一,南宋。
这个国家是一定要征服的,这与征服欲望无关,而是必然。他的疆域已经达到了人类前所未见的庞大程度,从帝国中心骑马向四面八方前进,都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边境,到此地步,吞并已经是趋势,哪怕自我克制都无法收手。
更何况为什么要克制。
在此次灭亡西夏的战争刚开打的稍后,公元1227年,南宋宝元三年的二月,另一支蒙古军队进入四川境内,克阶州(今甘肃武都),围和州(今甘肃西和),下文州(今甘肃文县),一路势如破竹。南宋四川制置使郑损下令放弃关外五州,退守三关。
蜀川防卫在于五州三关。五州在川外,分别是阶、成、西和、凤、天水军。三关是七方关(今甘肃徽县、陕西略阳之间)、仙人关(今陕西略阳北、甘肃徽县内)、武休关(今陕西留坝县)。三关是蜀之门户,五州是蜀之屏藩,郑损未经接战轻易放弃,让蒙古军长驱直入。
好在五州易得,三关难破,蜀川的复杂险峻地貌是蒙古军从所未遇的新战场,很多地方战马都无法驰骋,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蜀川暂时安全。
这一年是丁亥年,宋史中称之为“丁亥之变”。
在蒙古这是一次可虚可实的试探。如果南宋很软一触即涂的话,蒙古不介意就此攻克蜀川,控扼长江上游,随时东下扫平江南;如果进展不顺的话,也可以切断西夏向南方可能存在的退路,保证灭夏一役斩草除根。
第二,金国;
不管史书上怎样强调金宣宗弃中都保河南是多大的败笔,怎样如何的该死,这至少真的给蒙古人设置了足够的障碍。
以黄河为险,以潼关为堡,山河之固无以复加,蒙古人想强逾这些天险不是不能,可代价之大会让任何新兴的帝国都承受不起。
成吉思汗胸有成竹,只是时间未到,最高的军事机密只潜藏在他个人的心里,才是最保密的,最有突发性的。
第三,他的儿子们。
世界广大,生民众多,成吉思汗当年对后嗣们许诺过,要尽量开拓巨大的领地分赐给他们。在那时想,这就解决了分家产这一老大难问题。可事情出现了意外,准确地说,是术赤。这个倔犟的儿子长年受气,终于不辞而别远走高飞,在天边一样遥远的钦察草原上打下了几乎不次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