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枭 >

第247章

大明枭-第247章

小说: 大明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闻言,一脸正色地说:“王爷请放心,大清铁骠虽然还没有集结完毕,在场这么多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将军,也不会袖手旁观念,对吧?”

表面没有点明,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和多尔衮在一唱一和,分明是推在场的人去打先锋,到时满清军队再在后面捡便宜,这已经成了惯例,众人倒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其实这些早就意想到,明知是做炮灰,可是在场那些投靠满清的将领也没人反对这个意见。

吴三桂为表忠心,第一个请缨道:“王爷,末将原率本部精兵强将,把犯境的川兵杀个片甲不留。”

“末将原为大清赴汤蹈火。”

“王爷,选我,我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末将原作先锋,请王爷成全。”

吴三桂一开口,在场的人也不敢怠慢,主动请战,期待在主子面前多表现,细想起来,多尔衮统兵有方,不仅目光远大、擅看人的心理,在军中还赏罚分明,所以在军中的信誉还是很不错,要是有前明的官员在这里看到这环境,说不定当场得发飚,因为这里集结了很多汉八旗的官员,不夸张地说,快成jian集中营了。

434故人相见

满清旗人战斗力强悍,可惜人数还是太少,入关前,真正的旗人还不足百万之数,以至征兵时那是十三以上七十以下的男丁都被抽调,从这里看得出满清兵力的不足,也幸亏皇太极创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让满清的军力得到飞跃般的提升,若不然,满清现在还是一支抢了就跑的“强盗”,哪里能入主中原?

对多尔衮这种满清族的将领来说,在战场上除了取胜,怎么最大程度保护满清八旗也在他的考虑之内,范文程深知主子的意思,很是识趣地把其它投降汉军将领给卖了。

就地位而言,在满清军队中,满清八旗的军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汉八旗的地位最低,这种做炮灰的事,自然是汉八旗的人冲在最前面。

目的达到,多尔衮没有客气,径直开口道:“好了,兵贵神速,平西将军在定军山处境不佳,我们现在马上商议,该怎么样出击。”

说毕,多尔衮心里暗暗说道:清清和四川的命运,就看定军山这一役。

四川可以说倾巢而出,现在兵力全集中在定军山,而满清为了和四川一较高下,早早把精兵强将调到汉中附近,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超过三十五万军队,其中有五万是满清八旗的主力,这一仗,谁也输不起,哪个输了,很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正正应了那句话:得定军山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天下。

事关重大,多尔衮不仅亲自制定进攻路线,还对出战的将领封功许愿,激励他们前进,在出发前亲承:得四川总督脑袋者赐封蜀王,而其它封赏也非常丰厚,把一众降将的干劲都鼓得足足的。

清军一动。有关清军的情报就像雪片一样飞报到陆皓山手中:

吴三桂率骑兵四千、步兵一万一由青石关出发,向定军山方向进军;

尚可喜、耿精忠率二万大军由虎头关向定军山方向进犯;

李永芳率八千汉镶黄旗兵由沔县出发;

石廷柱、马光远率镶红旗、正黄旗和镶黄旗的五万人由鸡头关出战,目标直奔定军山;

阿济格率正白旗一万二千人,囤于汉水;

蒙古镶黄旗,来自土默特族的斤多尔,率二万蒙古八旗兵由阳平关直扑定军山;

。。。。。。

盛宴终于开始,清军一动,陆皓山马上又动了起来,一边坚决地把试图突围的洪承畴部清军坚决打回去,一边不断总结各路传回来的情报。研究对策,随时准备调度支援等,一时间在定军山上的清军看到川军用于传递情报的信鸽此飞彼落,显得非常壮观,羡慕之余又感到有些心悸:四川方面的准备实在太充足了。

光是情报的传送的速度就是满清望尘莫及,而四川的情报,全部采用密码编写,只有四川的情报人员才能翻译得出来,还定期更换。用飞鸽传送又快又稳,不得不说,就情报方面的发展,四川把满清甩了九条街那么远。

四川的细作也非常出色。经过特别训练的他们就是川军的眼睛,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准确的情报送回来,像各路清军人数、兵种、武器、粮草的数目、行军速度等事无巨细地发回给陆皓山,由陆皓山决断。作为后备应急部队的李定国,负责协作处理情报。

李定国有些无奈,这次清军大举围攻。正是打援的大好机会,为了出击,一众将士都抢破了脑袋,谁都想率兵出击建功立业,不想留在后面看戏,陆皓山不偏不倚,就让他们抽签,结果李定国运气不好,抽中了做预备队,这让他郁闷极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把老虎关进了笼子里。

郁闷归郁闷,对于陆皓山所交代的工作,李定国还是的不打折扣地完成,而李定国最大的工作协作分析回来的各路情报,他也明白这是陆皓山给他的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军中机密。

“定国,还好吧。”就在李定国整理情报时,陆皓山信步走了进来。

“大人。”李定国连忙起立行礼。

陆皓山摆摆手说:“不必多礼,情况怎么样?”

“所有兄弟都在预先定好地方埋伏,而清军也按原定目标行进,细作和斥候正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短期内应没有问题。”

“不错,依你看,哪路军队会最先到达我们的埋伏地点并最先开始战斗?”

李定国马上应道:“如果猜得不错,最先发达冲突的应是吴三桂和唐强部。”

说毕,不待陆皓山发问,自顾说道:“大人猜得没错,这次担任主力的,正是汉八旗和新投靠的前明将士,如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等,这些人素质不一、装备不一、战斗的热情也所有差别,按路程和实际情况来说,此前镇守青石关、拥有大量畜力的吴三桂部会先抵达,据细作送上来的情况,吴三桂对这次作战抱有很大的热情,不停地催促士兵前进,所以他最有机会率先发生战斗。”

死心不息啊,吴三桂刚开始并不是投靠满清,而是想合作,共分大明江山,只是老奸巨滑的多尔衮故意延迟发兵,任由吴三桂被李自成痛击,在其死伤惨重的时候再出手,一举扭转败局,吴三桂元气大伤之下,共分天下也就成了不切实际的黄梁美梦,由于放清军入关,吴三贵也成万人唾弃,这样一来他只能继续抱满清的大腿,一听到多尔衮许蜀王的愿,吴三桂肯定是动心了,多尔衮不了解四川的重要性吴三桂又岂会不知。

于是,吴三桂就变得格外积极。

“吴三桂和唐强,应是旧识吧?”陆皓山突然问道。

李定国楞了一下,心想自家大人的思想跳跃得也太快了吧,闻言很快应道:“唐将军是当年袁帅的亲卫,而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袁帅的心腹爱将,二人可以说颇有渊源,不过自祖大寿和吴三桂投降满清后,就把二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说他们毁了关宁铁骑,这次算是有一个了断吧。”

“不错”陆皓山点点头说:“京城被围,袁帅被打下天牢,祖大寿抗命不遵,只知有袁帅不知有朝廷,这事给崇祯当头一棒,杀了袁承焕后把名震天下的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归祖大寿统领,一部分到吴三桂花麾下,一部调回中原剿匪,调入中原的被李自成打散了,祖大寿的那部被清军所剿灭,吴三桂那部分关宁铁骑可以说是硕果仅存,不知道,当年名震天下的关宁铁骠,还有几分成色呢?”

这个问题李定国没有回答,事实上他也不知怎么回答。

“好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嗯,令人期待啊,这可是一块不错的试金石。”陆皓山一边说,一边看着东面的方向。

陆皓山期待着,而在定军山以东南方向约四十里处,唐强也静静地等着,他在等属于他的敌人出现,和有些不耐烦的士兵相比,久经战阵的唐强显得很沉静,而这份沉静,一直到吴三桂率着他的铁骑出现才有所动摇。

真是一个劲旅啊,当千里目中出现一队队骑兵时,唐强不由暗暗感叹道:那些骑兵鲜衣怒甲、身材魁梧,行进的过程中也队形整齐、纪律严明,即使远远看去也感到一股肃杀之气,一看就知是百战的精兵。

可惜,这么好的军队,没有防御敌族入侵,反而成了帮凶,一看到曾经引己为骄傲的军队变成这样,唐强心中就冒起一股无名火,手里的拳头捏得紧紧的。

435执迷不悟

一样米养百样人,人的感情很奇妙,有些东西,就是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如愿,有些东西,没有变成自己心中美好的样子,那么宁愿把它毁灭,唐强就是这样的心态。

曾经名震关外的关宁铁骑变成了外族的帮凶,这让唐强感到无由来的心痛,在选择打援的对象时,坚决要了担任阻击吴三桂这一路的主帅,他决定亲手了结这一段历史。

吴三桂自夸麾下的骑兵是第二支关宁铁骑,这是他为自己面上增光的说词,特别是吴三桂充当满清的刽子手,率铁大肆镇压反清军民,当汉jian就已经罪不可恕了,像他这种还当得高调的,不拿他下手拿谁?不夸张地说,哪个把他干掉,立马声名大震。

几千骑马一路风驰电掣,犹如平地卷起一阵狂风,径直向定军山扑去。

“快点,所有人跟上。”

“保持队列,不要乱了阵营。”

“所有人提高警惕,防止有人偷袭。”

吴三桂骑着一匹枣红马在队伍中,不时发号施令,催促将士前进。

本打算和满清瓜分大明,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可惜满清不信守承诺,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出兵,元气大伤之下,吴三桂分而治之的愿望落空,不过吴三桂转变得很快,引清兵入关已成为千古罪人,根本回不了头,只能一条路走得黑,于是更用力抱紧满清的大腿,也更卖力地镇压反对满清的军民以获取满清的信任和赏识。

就像这一次,吴三桂决定用实力和态度向主子表明心迹,知道这一战重要,可以说麾下精英尽出,马宝、夏国相、胡国柱、胡守亮、方献廷、郭云龙等将军,全部出动,意欲争第一功。

自己的命运和满清绑在一起。碰上这种事,吴三桂自然不会再留力。

就在行进间,前面负责打探消息的郭云龙突然骑马飞奔而来,走到吴三桂身边小声地言语了一会,吴三桂面色凝重,示意士兵暂停前进,然后带着一队精兵继续前行。

吴三桂率队来到一处叫落崖坡的地方才停下来,因为前面有拒马拦住了去路,除了拒马,还有不少荷枪实弹的川军士兵。一个个警惕地看着自己一行,看到有人试图对自家将军不利,一众贴心待卫把吴三桂团团围住,麾下大将马贵命令士兵把手里的弓产、火铳对准前面挡住去路川军。

“停手,没我命令,谁也不能擅自动手。”吴三桂突然吩咐道。

下达这样的原因,不是吴三桂托大,也不是他自信,而是他遇到了故人。刚才手下说前面有人封路,有个叫唐强的人指名道性要见他,这算是故交了,吴三桂没作犹豫。马上前来见面。

唐强骑马站在拒马后面,看着吴三桂在手下的护送下慢慢走过来,有些鄙视地说:“怎么,吴总兵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畏首畏尾。就是和故人见面也这般小心,不对,听说多尔衮封你为耀武大将军。叫你耀武大将军才对,现在你身骄玉贵,不比昔日了。”

吴三桂担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不过那是他投靠满清之前的事,引清兵入关后被封耀武大将军,专职镇压反清军民,对唐强的话,吴三桂老脸一红,不过他很快镇定一下来,自引清兵入关,被人骂得都有些麻木,有唾面自干的境界,闻言一脸不在乎地说:“既是故人见面,又何必冷言讽语,我吴三桂是投靠了满清,而唐兄何尝不是投靠不听前朝号令的四川,现在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何必呢?”

唐强和吴三贵是故交,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然后以父荫为都督指挥,这才慢慢发迹,而唐强早早就得到袁承焕的信任,在军中地位特殊,为了上进,吴三桂也有意识结交袁崇焕身边的人,二人不仅谈得来,相互之间还常切磋武艺,唐强也指点过吴三桂,二人有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陆总督并没有反明,而满清是世仇,不知沾了多少我大明军民的鲜血,你也是辽东的将领,满清鞑子手上沾了多少我们辽东同袍的血你不清楚?你背主投仇人,你对得起皇恩、对不起战死沙场的兄弟、对得起百姓对你期望,你对得起祖宗吗,国难家仇,你不报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引清狗入关,作千古罪人呢?”

说到后面,唐强有些声色俱厉,看到曾经故交成了千古罪人,唐强的心情极为复杂。

“哈哈,哈哈哈。。。。。。”吴三桂突然大笑了起来,笑得有些疯狂,笑得有些辛酸,笑罢,突然有些激动地说:“唐兄,有句话你听说过没有,万般皆天命,半点不由人。”

“此话何解?”

吴三桂冷笑地说:“说我吴三桂背信弃义,昔日先皇下召勤王,当时前明已危如累卵,大多将领把圣旨视作不见,虽说远在辽东,可吴某依然点齐兵马勤王以报皇恩,不惜千里迢迢返京勤王时,天下又有几人赞吴某忠义?行至玉田,前朝已亡,崇祯帝自缢,又何来背主?有意投靠李自成,没想到此人目光短浅,所作所为更是让人寒心,百般折磨我父,连小妾也让他抢走,此仇可以说不戴天,这样的人也不足以投靠,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换作是唐兄,你能怎么办?”

“可你千不该,万不该投靠满清,把不应引清兵入关,让清狗祸害我大明百姓。”唐强语气稍稍松了一点,不过依然不能释怀。

吴三桂说的也是事实,当日他的确也起兵勤王,可是率兵到玉田时明朝己亡,不算叛君,有心投靠李自成,可是还没投靠,家人就给抓去追赃,最心爱的小妾也被抢去,命运和前途不保。

“嘿嘿”吴三桂冷笑道:“当日我还有余地吗,前路不明,后路又被投靠李自成的人截断,没有可立足之地、没有可周济之粮饷,难道真的坐以待毙?就是吴某舍得,可是跟在我后面吃饭的那么多将士呢,让他们饿死还是让他们被杀死?他们大多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么多兄弟后面,还有那么多家庭需要抚养,我能怎么办,还不如投靠一个新主,给手下的兄弟找一条生路。”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似是狡辩,也像在埋怨,饶是唐强听到,也暗自感到一阵神伤,自朱重八创建明朝以来,明朝的官员就成为历史上比较悲催的官员之一,俸禄少、假期少、规矩约束多,动不动就下狱、行刑、剥皮充草等,很多人都说官员不好,实际上,底层的胥、吏、役、兵更差,财政入不敷出,欠薪欠饷成了家常便饭,以前笑穷酸,现在变成了嘲笑“穷军汉”,士兵之苦,行伍出身的唐强自然非常清楚。

人皆是好名逐名之徒、好利之辈,谁不想做大官人、盖世英雄,可是生活却是冷酷得可怕,以前一身抱负的吴三桂,竟然成了满清的帮凶,不能让人生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觉。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再加上吴三桂,曾经都是抗击满清的勇士、英雄,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吴襄死在李自成手下,祖大寿和吴三桂都降了满清,最不可能降清的人降了清,就是唐强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人的过失还是时势的过错。

也就是这样,唐强并没有一开始就痛下杀手,而是先来聚一下“旧”。

唐强深呼吸了几下,然后一脸正色地说:“吴将军,满清与我等有血海深仇,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