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06章

民国大文豪-第106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国家对于苏联没什么好感,不赞成暴力革命。

林子轩和他谈起尽量化解矛盾,进行谈判,不要动用武力,要和平解决。

费信惇认为不能对闹事者进行妥协,在工部局内部英国董事和日本董事都赞成采取强硬态度。否则以后此类事件将经常发生。

他还把事情推给了公共租界的总巡捕麦高云,并称巡捕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闹事者采取了过激的行动,巡捕有权进行自卫。

林子轩指出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费信惇对此并不以为然,他相信公共租界完全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安全。

林子轩从工部局大厦中出来,发觉个人的渺小,在这种大事件中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想提醒那些学生,劝他们回到学校,但这种做法一定会招来骂声。在北平的胡拾正因为这样一直被骂。

他和工部局谈判,会被认为是激进分子。

双方都不会妥协,最终的结果就是惨剧的发生。

然而,那些死去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有着美好的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却在枪声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甚至在后世连名字都不会被人记起。

一时间,林子轩茫然四顾,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有人享乐。有人牺牲,有人壮志满怀,有人得过且过,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

只希望那些牺牲的人血不要白流。

5月30日,林子轩做着最后的努力。

他从冯敬尧那里找来一帮人,混在学生游行的队伍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住局势,不要给巡捕开枪的机会。

冯敬尧对林子轩的做法很是费解,不明白这个女婿从无锡跑回来要做什么。

林子轩没什么好说的,他其实并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用处,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罢了。

他跟着游行的队伍来到南京路。

不少学生认识林子轩,他们对于这位文化界的名人能来参与游行感到很振奋,甚至有上海大学的学生,曾经听过林子轩的讲课。

他们簇拥着林子轩,发着传单,进行演讲,充满了激情。

上午l0点多钟,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宣判对六名学生进行关押,或交保100元暂释,但须随传随到,等候“特别审理”。

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引子,激怒了在外边等候结果的学生。

学生们试图冲入会审公廨,却被巡捕们阻拦,双方发生冲突。

这时巡捕房的巡捕四处出动,将在街上演讲的一些学生扭送到南京路老闸捕房关押起来。

中午以后,上街的学生愈来愈多。

当天下午2点钟,在街上演讲者,包括一些听众,已有100多人先后被关押到老闸捕房。

公共租界当局的这一做法激起民众的愤恨,学生、工人、店员和一些市民,从南京路拥向老闸捕房。

整条南京路,从跑马厅开始到浙江路,拥满了抗议的人流,堵塞道路,导致电车停止。

在老闸捕房门前,几十名英籍和印度籍巡捕荷枪实弹,守在那里,抗议的人群仍旧朝前涌去,要求租界当局释放关押的学生。

局面失去了控制。

林子轩被人群裹挟,根本不知道身在何处,好在旁边有跟着他的保镖,把他拉出了人群。

正当他想要辨别方向的时候,突然间,远处传来不间断的响声。

枪响了!

前方的人群发生骚乱,朝着后方跑,后方的人还在向前挤,场面十分混乱。

林子轩望着乱糟糟的人群,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一切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我们只有一个立场

林子轩回到家中,心情沉重。

此时公共租界已经进入戒严状态,抗议的人群被驱散,巡捕们荷枪实弹的在各处巡查。

这是他回来时见到的景象,他坐在书房里,想写一些什么。

比如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或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他拿起笔,又放下。

他不是鲁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也不愿意这样写。

人死不能复生,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林子轩拿起电话,打给平禁亚,让万象书局旗下的记者打听一下今天被枪杀的人员名单,刊登在明日的报纸上,举行吊唁。

最好能打听到他们的详细信息,包括籍贯和亲属。

把这些信息留存下来,放入15年的年鉴中,就算是到了后世,也能够供人查阅到。

他让旗下的报纸和广播电台把消息播报出去,抗议公共租界当局对平民的屠杀。

做完这一切,他稍稍松了口气,这件事才刚刚开始,明天还会有更大的风暴。

相比于报纸需要排版和印刷,广播传播消息就快捷很多。

万象广播电台是最早把发生在南京路上的惨案传播出去的媒体,广播覆盖整个上海,甚至辐射到上海周边的多个地区。

5月30日下午6时,惨案发生两个小时后,数千名听众从收音机中得到了惨案的消息。

很多人不敢置信,纷纷打电话到万象书局询问情况。

这一夜,无数人不能入眠。

林子轩接到不少文化界和报界朋友的电话,相互商量应该用什么基调来报道这件事。

上海的报馆大多集中在公共租界,在报道上虽说言论自由,但那是相对的自由,一旦牵扯到公共租界当局的利益,就要慎重对待。否则将面临被查封的危险。

万象书局设在法租界,或许能避免被查封,可谁知道呢,西方人一向共同进退。

对于采用什么基调。林子轩的态度很明确。

那就是强烈抗议和谴责公共租界当局的罪行,一定要把华人媒体的强硬态度展现出来。

在这一刻,没有党派之分,不讲利益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只能有一个立场,绝不能被分化瓦解。

他不知道自己能影响多少人,只是尽力而为。

在上海,不少报馆都有外资背景。

比如新闻报的大股东就是美国人,在报道的时候难免具有倾向性。

林子轩来自后世,清楚舆论和宣传的重要性,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就只能团结起来,继续抗争下去。

5月31日,上海各家中文报纸大多都报道了惨案。有些周报甚至出了号外和特刊。

外文报纸则称这是一次中国人敌对外国侨民的事件,请求派兵进入租界保护侨民安全。

北华捷报在报道中说:“应该命令”那些卷入这一事件的学生“返回自己的教室,从事那些他们这些羽毛未丰的年轻人应该干的正经事”。

这家报纸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

报纸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英国在华商人的利益。

31日下午3时,几千名学生、工人和小商人汇集在上海总商会,举行各界联席大会,一致敦促总商会发布罢市令。

经过紧急磋商,晚上7点,总商会副会长方椒博签署了总罢市命令。

北华捷报在报道这次会谈时用了这样的大标题:“中国商会要求清单;极端分子全面掌权;无法接受的建议;在这种基础上不可能进行任何讨论。”

表明了公共租界当局强硬的立场,完全不愿意进行道歉和谈判。

公共租界当局于6月1日宣布在租界内戒严。禁止学生集会和演说。

他们还请求外国领事馆建立一支两千人的登陆部队,保护各种公共设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和召集上海“万国商团”。

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建。

到15年。“万国商团”拥有国籍各异的约两千名平民,其中英国侨民占绝大多数,他们都由英国提供武器,并由英国现役军官指挥。

6月1日,工人、学生及市民聚集在南京路散发传单,进行演讲时。遭到巡捕的枪击。

6月2日,工部局万国商团在新世界游艺场用机枪向行人和游客扫射,制造了第三次流血事件,短短几日,已有几十名中国人被枪杀。

到6月4日,装卸工人已全部离开码头,外国俱乐部和旅馆的仆役也全部离开。

仅公共租界一地就有七万四千多名工人举行罢工。

上海公共租界的局势陷入恐怖的氛围之中,大街上到处是持枪的外国士兵,任何出格的举动都会遭到无情的枪击。

罢工、罢课和罢市,导致上海就像是一座鬼城。

这时候,林子轩遇到了麻烦。

6月4日,法租界的巡捕查封了万象广播电台和万象书局。

前两天林子轩就接到了警告,不允许在广播中播报不利于租界当局的报道,相对于报纸还需要购买,广播的接收更为方便。

只要有一台收音机,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最新的消息。

林子轩开通了热线,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电话把消息传递到万象书局,然后由广播播报出去,万象广播电台的消息最准确和快捷。

这引起了公共租界当局的极大不满,不少外国人都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

他们向法租界公董局施加压力,以煽动和破坏租界治安的罪名查封了广播电台和书局。

林子轩对此早有预料,法国人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却和英美等国的利益一致。

这次罢工给外国工厂造成极大的损失,还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

华人仆人的罢工让西方人的生活一团糟,他们极为讨厌这种混乱的状况,想要尽快结束。

但公共租界当局一直采取强硬的姿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态度最为坚决。

他们从各处调派军舰前来上海,美国在上海不仅兵力最强,军舰也最多,在危机达到的时候,上海总共有三十三艘外舰。

与此同时,由五卅惨案触发的乱局正在到处蔓延,全国各地都在声援上海。

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则在和各国的公使们进行调停,调查真相。

6月13日,奉军代表张学梁率卫队千余人乘专列南下到达上海,调处五卅惨案。

第二百六十六章他要去改变世界了

张学梁来到上海受到上海各界的欢迎。

原本按照北洋政府的决议,上海周边不得驻军,在第二次江浙战争后,来自东北的奉军撤出了上海,停留在江苏境内。

这次张学梁带着千余士兵来到上海,有示威的意味,牵扯到奉系和皖系军阀之间的争锋。

由皖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在和外国公使团的交涉中并不顺利。

月日,北洋政府外交部就向各国公使出了照会,表达了谴责和愤慨,要追究上海公共租界西方官员的责任。

公使团接获照会,于月日开会讨论。

决定给予不留余地的坚决反驳,认为巡捕的行动出于自卫,以防备正在攻击捕房的暴徒。

月4日,外交部再次照会公使团,指出:“所有伤毙之人,枪弹多从背入,巡捕无一死伤,显系任意轰击,毫无理由。”

月日,公使团正式回复外交部。

一方面反驳中方的指控,认为中国政府仅执一面之辞,对上海外国人屡遭攻击的事实只字不提,另一方面通知中方,公使团决定派遣委员会奔赴上海,就地调查情形。

由此,西方公使团的委员会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分别来到上海,调查五卅惨案的详情。

月日,双方决定在上海进行谈判,以消除目前上海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张学梁则是从天津来到上海,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蔡廷甘并不是一路。

经过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吴佩浮兵败南逃,奉系军阀张座霖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军事力量达到顶点。

张学梁作为奉军的未来统帅,极有希望成为日后中国的统治者。

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四岁,可谓是英雄气魄,意气风。

月日,他接见华侨学生会、华侨实业协进会代表。

明确表态:“颇愿以个人资格。据理力争。至带兵来沪一层,因在津闻悉沪案生后,外人尚纷纷征调海军战队登岸保护治安。既在我国领土,鄙人亦不得不带兵来沪。保卫华人生命财产。”

实际上,张学梁的这次行动是为奉军势力扩展到江苏铺平道路。

也正是这一次的上海之行,他认识了宋家三小姐。

他在上海并不是每日看望受伤的群众和指责公共租界当局的暴行,实际上,他过的非常惬意。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他如鱼得水。

他和宋家三小姐就是在美国驻上海大使馆的鸡尾酒会上认识的。

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社交名媛,他对宋家三小姐展开了追求。。‘

此时的张学梁已经结婚,但对于这位花花公子而言,这都不成问题,他邀请宋家三小姐去舞厅、去骑马、打高尔夫球等等。

许多年后,张学梁仍对没能和宋家三小姐成为眷属感到遗憾。

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道:“若不是已经有了太太,我会猛追宋玫玲的。”

期间,林子轩和张学梁见过一次。

张学梁对于拍摄电影感兴趣。宋家三小姐就把他介绍到了明星电影公司。

林子轩接待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两人交谈了几句。

他现张学梁对电影兴趣不大,但对电影女明星颇有兴趣,一直希望能够结交一番,共同探讨电影艺术。

上海是全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北方几乎就没有电影公司。

可以说,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就是美丽和时尚的代名词。

林子轩没兴趣给他介绍女明星,别人对张学梁看重是因为奉系军阀的实力,但林子轩知道过两年奉系军阀就要走下坡路了,将来没什么前途。

他不需要对这位如日中天的少帅客气。直接拒绝了这种要求。

何况因为罢工的原因,明星电影公司都没有开工,只留下几个工人看守机器设备。

在公司的放映厅内,他给张学梁放映了电影《日出》。让这位少帅看看上海滩交际花的悲惨生活,以后收敛一些。

张学梁走后,林子轩给宋家三小姐打电话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人不行,太不靠谱。

宋家三小姐只是在电话里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林子轩没有干涉两人交往的意思。他没那么无聊,这段时间,他颇为忙碌。

万象书局和万象广播电台被查封,工人罢工,电影公司停止运转,按理说他应该清闲下来,但林子轩觉得这是一个把《高堡奇人》刊印出来的好机会。

他并不担心书局的事情,等到这股风潮过去,向法国人疏通一下,万象书局就可以解禁。

这几天,对外界来说,林子轩几乎没有在公共场合露过面。

他一个人躲在书局里进行排版,以前看工人做的时候挺轻松,没想到自己亲自动手的时候却那么困难,这就叫做眼高手低。

他晚上写稿子,白天排版。

好在冯程程和孩子留在了无锡,没有人知道他晚上熬夜写。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他总算是写完了《高堡奇人》,就差印刷出来了。

他只准备刊印三十本,到美国后邮寄到世界各大出版社和报社,至于接下来会生什么,就要看天意了。

这时候,北洋政府和外国公使团的谈判破裂,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

英国外交部在有关的备忘录中说道:“中国委员没有能够顶住来自其国民的压力,在解决条件中插入了影响到公共租界整个体制的意义深远而且(与本案)无关的要求。”

北洋政府提出了十三条交涉条件。

存在较大分歧的包括:工部局投票案;制止越界筑路;撤销印刷附律等案;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撤换工部局总书记。

到了六月下旬,谈判还是没有结果。

月日,公共租界的商店开始营业,预示着这次的罢市宣告结束。

但上海的局势仍然较为紧张,罢工没有恢复,各方都在等待事件的最终结果。

就在这一天,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来到上海,准备乘坐邮轮返回美国。

对于生在上海的暴力事件,两人表示抱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