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8章

民国大文豪-第18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是功夫片,台词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精武体育会的总会位于上海杨浦区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目前主事的有三人。

在霍元甲过世后,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

当时三人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又都毕业于高等学校,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们都是精武体操会创建的筹备人,是霍元甲的第一批学生。

1921年的《精武内传》称:“吾会自创立至今,会中最得力之桢权数人耳。”

又称“坚毅如炜昌,勇猛如公哲,聚合如蟾伯,聚合于一炉,以铸就此宏大之事业。”

这三人能够成为精武体育会的中坚力量,还和他们的家世有关,三人都是商业世家出身。

陈公哲,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中山茶园乡,父亲到上海经营“粤瑞祥”五金行。所以陈公哲在上海的广东会馆中颇有威望。

姚蟾伯,江苏吴县人,上海颜料业巨子。

卢炜昌,广东中山人,原为上海礼和洋行英文秘书,后任新瑞祥五金号经理。

三人被称为“精武三杰”。

其中,陈公哲为了精武体育会,曾两度捐出宅址、家产和房屋给精武会作为会址,不断的捐资散财,以致家道逐渐败落。

林子轩此来就是找陈公哲的。

据说,陈公哲精通摄影技术,拍摄了初期精武体育会书藉的照片,并与程子培拍摄了精武体育会的电影记录片五卷。

想要拍摄霍元甲的电影,陈公哲无疑是最好的说服人选。

至少他懂得这个行业。

陈公哲三十岁出头,正值壮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接受西方教育,并不古板。

在一番寒暄之后,林子轩表明来意,并递上剧本,特别申明电影上映后所得利润全部捐给精武体育会。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拍这部电影只是为了宣扬霍师傅的侠义精神,不是为了赚钱。

一下子,就把自己放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为了霍师傅我都这么做了,你们还不准许我拍摄么?

他不是不想赚钱,不过若是能因此得到精武体育会的好感,比赚钱更有意义,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本地政商两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而且还能借助这部电影打响明星电影公司的招牌。

相比较而言,那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陈公哲不置可否,先看起了剧本。

他同样是商业世家出身,看得出林子轩的打算,却没有点破。

说起来,精武体育会一直都缺少资金,他们自己也可以拍摄霍元甲的电影,不过他们不愿意背负用霍元甲敛财的骂名,才没有去做,甚至提都不会提。

如果是外人来拍摄的话……

陈公哲匆匆浏览了剧本,都是称赞霍师傅侠义行为的事迹,没有一点抹黑。

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是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

他认可了这个剧本,不过针对霍元甲的事迹提出了几点不实之处。

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和俄国大力士比武的传闻是不实的。

当时可能有所谓的俄国大力士,但应该只是跑江湖卖艺的,两人也没有交手。

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和英国大力士的比武,英国人认为搏击时只能用手,不能用脚,而霍元甲不同意,最终两人商定使用摔跤进行比赛。

两人约定在张园比武,时间到了,英国大力士没有来,比武取消。

至于和日本武馆的比武,其实只是切磋而已,并不是踢馆,霍元甲不小心打断了日本人的手臂。

还有最后霍元甲的死因,没有证据是日本人下的毒手。

精武体育会内部对此的意见也不统一。

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十周年,陈铁生编写的《精武本纪》中认为霍元甲是被日本医生用一种“慢性烂肺药”毒害的。

不过陈公哲对此的解释则不同。

“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

也就是说,霍元甲原本就有病,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死在日本人手里。

林子轩和郑证秋对视了一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电影还怎么拍啊!

几次比武都没有打成,说好的功夫片呢,说好的热血和励志呢,真相不忍直视啊!

第四十五章联手炒作

林子轩知道要是按照陈公哲的说法,这部电影恐怕就毁了。

你能想象霍元甲不去和外国人比武,扬我中华国威,反而不停说教的场景么?

为什么后世的《大侠霍元甲》和《精武门》这类影视剧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他们想看霍元甲在擂台上战胜外国人,陈真在日本武馆痛打日本人。

这样看才够爽,才够刺激。

顺带一提,陈真这个人物虽然也是霍元甲的弟子,但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曾经在霍元甲的讣告上出现过。

影视剧中的陈真是虚构的。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个“高”,就高在能够虚构上。

可此刻霍元甲才过世十二年的时间,无论是他的儿子,还是他的弟子都还活着,如果虚构了霍元甲的生平事迹,他们想必不会答应。

但要是拍摄一个真实的霍元甲,连林子轩自己都不愿意看。

虽然可以依靠霍元甲的名气吸引到观众,不过却会沦为纪录片式的平庸之作,观众进戏院是为了看霍元甲打架的,你弄个纪录片糊弄谁啊。

如此一来,明星电影公司的招牌就坏掉了。

“公哲先生,咱们在拍摄的时候能不能稍微艺术化一些。”林子轩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也要尊重事实嘛。”陈公哲淡定的说道。

林子轩明白事情麻烦了,看来这个剧本还要继续打磨下去,任重而道远。

“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拍摄,但我也指出了不妥之处,剩下的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精武体育会不会承认霍师傅的这些事迹,还会抗议你们的所作所为。”陈公哲继续说道。

林子轩的眼睛一亮,他秒懂了陈公哲的意思。

不愧是商业世家出身,这手商业运作实在是妙不可言。

明星电影公司可以虚构霍元甲和英国大力士比武的情节,只是得不到精武体育会的认可,反而会惹起他们的抗议。

不过那是电影放映之后的事情了。

一旦电影放映,双方就开始打嘴仗,惹起社会争议,吸引了观众,赚取了票房。

最终,明星电影公司服软,向精武体育会道歉,达成和解,并把电影收入捐献给精武体育会作为赔偿。

这是一次相当完美的炒作。

不仅宣扬了精武体育会对霍师傅的忠诚,明星电影公司最后的道歉也会赢得社会的赞誉。

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接下来,陈公哲不再说话,而是端起了茶杯,这是要送客了。

林子轩和郑证秋离开了精武体育会,商量着电影拍摄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拍摄自己想要拍摄的电影,但坏处是得不得精武体育会的支持了,更别提邀请霍东阁出演霍元甲的事情了。

他们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电影上映都不能和精武体育会联系了。

陈公哲提出这个办法,也是灵光一闪。

他了解电影,知道按照霍元甲的真实事迹来拍恐怕没什么意思。

这就是现实,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平常常的度过,只要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就能成为英雄。

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办法,是因为他知道林子轩的家世,相信林子轩会明白他的意思,不怕林子轩会乱来。

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这是宣扬精武体育会的大好时机。

林子轩对《津门大侠霍元甲》尤为重视,这是明星电影公司的第一部电影,总要来个开门红,讨个好彩头。

寻找扮演霍元甲的人选成为当务之急,不过这是郑证秋的事情了。

以他在戏曲行业和话剧行业多年的从业经历来讲,找到合适的演员并不是难事。

林子轩忙着对手下的产业进行整合。

他在法租界贝当路上租了一栋四层小楼,把平禁亚的报馆、黎锦挥的歌舞团和郑证秋的电影公司整合到一起。

如此便于管理,也能资源互补。

这里距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不远,和霞飞路相邻。

霞飞路可是法租界有名的时尚之地。

这条长约四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

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1920年以后,在公共租界经营的英美商人,纷纷选择在法新租界营建住宅,导致这里成为上海有名的高档住宅小区。

能在这里办公,对于公司形象和员工的凝聚力都有好处。

等到一切搬迁结束,时间也到了十月份。

1921年10月19日,明星电影公司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宣告公司成立,并宣布将斥巨资拍摄故事长片《津门大侠霍元甲》。

还成立上海明星演戏学校,面向社会招收男女演员,要求体貌端正,无不良嗜好。

林子轩任明星演戏学校的校长,郑证秋是教导主任。

相当巧合的是,在这一天,张时川也在《申报》上刊登了广告,他位于上海贵州路二号的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此时,信交风潮刚刚发酵,物劵股票行业正处在最红火的时候。

一个月后,上海的证券市场将迎来一场金融风暴,重新洗牌。

在明星电影公司宣布拍摄《津门大侠霍元甲》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霍元甲毕竟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各家报纸纷纷开始回顾霍元甲的一生,上海民众对此也抱有极大的期待。

而精武体育会内部却有着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好事,能让更多人了解霍师傅,也有人担心电影歪曲了霍师傅的形象。

一时间,众说纷纭。

精武体育会的高层对这件事心知肚明,他们对下面人的要求不反对,不支持,任其发展。

对外则发布声明,他们希望明星电影公司能够恪守职业道德,还原一个真实的霍元甲,宣扬精武精神和民族精神。

这场暗中联手的炒作就这样开始了。

第四十六章包罗《万象》

林子轩既然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就表示和上海影戏公司的合作将告一段落。

他和但杜予聊起过这种家族式小电影公司在经营上的风险,还邀请但杜予到他的公司来做导演,不过被但杜予拒绝了。

说到底,但杜予只是个电影爱好者,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他只想在满足自己爱好的同时照顾到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林子轩理解但杜予的想法,大家好聚好散,以后或许还会有合作的机会。

此时《上海假日》已经拍摄完毕,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在十一月中旬就可以在戏院上映。

他投入了不少资金,自然不希望电影失败,还积极的联系法租界的戏院。

林子轩看过一些片段,肯定达不到后世《罗马假日》的水平。

由于资金和拍摄技术的原因,有些场景甚至可以说是粗制滥造,不过影片中殷明竹的表现非常抢眼,碾压了其他人,包括他这个男主角。

她一出场就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

真是一个天生的演员。

林子轩准备把殷明竹挖到自己的公司来,签订合约,不过遭到了殷明竹的拒绝。

殷明竹还会继续和但杜予合作拍摄下一部电影《海誓》,她毕竟是但杜予发掘的,当初也答应了拍摄《海誓》,不能出尔反尔。

她的家境殷实,不需要依靠拍电影赚钱生活,所以做事情全凭本心。

在拍摄完《海誓》后,她会考虑要不要加入林子轩的公司,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她感兴趣的剧本。

林子轩对这种玩票的富家女非常无语,不过也说明殷明竹讲情义,值得结交。

《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不需要女主角,那只能以后再合作了,他相信以殷明竹的条件,在有声电影里一定会大放异彩。

报馆搬到法租界后,平禁亚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来了。

这段时间,他用林子轩提供的资金收购了一家小型印刷厂,设立了编辑所和发行所,拉拢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合作的办事处。

这种办事处是和当地的报馆合作,给予当地报馆一定的抽成,如此就能把万象书局的刊物发行到全国各地。

平禁亚不满足于只面向上海发行,他的目标是全中国。

目前,上海周边的城市都没有问题,南京、苏州、杭州等地都有熟人,容易打通关系,而北方的报业比较排外,只能派人过去商谈。

在刊物种类上,《通俗小说周报》只刊载小说,面对的受众太小了,他准备办一本综合性的杂志,命名为《万象》。

《万象》意为包罗万象。

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杂文,或者时事评论,国内外名人生平轶事、世界各地风物、边民风俗、科普珍闻、史实钩沉、饮食盘飨、小工艺制造等等。

分为人物、社会、人生、生活、文明、家园、点滴、互动、艺术等各个栏目。

只要有趣味,有内涵,能吸引读者,就能在《万象》上刊登。

这其实是林子轩借鉴后世《读者》杂志的内容形式。

在后世,《读者》杂志被称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它的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林子轩不想办一本专业性很强的杂志,而是一本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通俗杂志。

在后世上学的时候,他看过很多期《读者》,里面的不少小故事很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可以写下来。

他记得后世还有本《知音》杂志也很畅销,专门讲凄惨的人生故事。

《知音》杂志的文章向来以细腻动人著称,创造了“知音体”这一形式。

很多读者都怀疑《知音》杂志上故事的真实性。

有报纸甚至披露了《知音》编辑为了让文章更“感人”、“好看”,对原作进行加工、改编,甚至改变事实,编造故事。

就算是这样,《知音》杂志的发行量仍然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六位。

任何杂志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这么大的发行量只能说明老百姓喜欢这类故事,这种心灵鸡汤的故事能够抚慰读者的内心。

林子轩觉得下一步可以模仿“知音体”,创办《知音》杂志。

还有郑证秋和周剑允主编的宣扬妇女解放的《解放画报》,也可以纳入万象书局的体系。

在后世有一本叫做《家庭》的杂志,原名叫做《广东妇女》,是一本以恋爱、婚姻、家庭为报道和研究对象的综合月刊。

发行量在全球文化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八。

虽然现在是民国时期,时代不同,可读者的需求是一样,以上的杂志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的读者。

《万象》针对的是社会精英,《知音》针对的是平常百姓,《家庭》则是针对女性读者。

如此,一个庞大的报业集团显露雏形。

林子轩对未来的规划让平禁亚佩服不已,他只是随便讲了讲未来杂志的内容和运作而已,具体的事务还是要平禁亚来做。

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也为了服务好大老板。

在万象书局成立之初,平禁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林子轩出一本诗集。

趁着新诗的讨论刚刚结束,此时出诗集正是时候。

连郭沫偌都出了本《女神》,新诗的奠基人岂能没有诗集,有了诗集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