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32章

民国大文豪-第32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林子轩一行人在海上看日出的时候,国内的报纸上发生了一连串颇具讽刺性的故事。

《新闻报》因为刊载了林子轩的《老人与海》,对林子轩在美国的官司格外关注,几乎是进行了全程报道。

当林子轩踏上前往美国的邮轮时,国内的新闻媒体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支持者认为林子轩应该去讨个公道,反对者认为林子轩在自取其辱,那可是美国人的地方,你一个中国人玩不转。

随着《新闻报》对官司的深入报道,两派的纷争也逐渐升级。

接着林子轩提出了《林氏汉语拼音法则》,这个方案在国内报纸上也有刊载,教育部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不少人认为林子轩必输无疑,唱衰的声音日益高涨。

然而,林子轩的《乱世佳人》在美国畅销,国内媒体又开始支持林子轩。

谁也没想到,林子轩的官司最后还是输了,那些唱衰者兴高采烈起来,发文讽刺林子轩不知道进退,本来就是抄袭者,还有脸去打官司。

洋大人都发话了,这下栽了吧。

最后,打脸的大逆转来了,季鸿明才是欺世盗名之徒,遭到了洋大人的唾弃,林子轩则载誉归来。

于是,报纸媒体又开始称赞林子轩起来。

这完全就是一出讽刺戏剧。

被打脸的那些人销声匿迹,但他们说过的话都在报纸上留有痕迹。

有些是看林子轩出风头心里嫉妒的新人,也有看不惯林子轩写新诗的前辈,更有崇洋媚外的奴才和看热闹不嫌大的捣乱者。

这是文坛的普遍现象,千百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

林子轩虽然不在上海,但他依然成为国内文坛的焦点人物。

第八十章蜚声世界

邮轮来到上海,林子轩一行人走下舷梯。

他们带回来的货物有人会送到码头,周剑允不放心,就和道格拉斯前去盯着这件事。

货物里有有声电影机等设备,这可是要轻拿轻放的贵重物品。

林子轩刚刚来到码头,便碰到了几位守在码头的记者。

他还以为有什么重要人物在码头上,没想到这些记者朝着他走过来,甚至还有大报的记者拿着相机拍摄。

还没等林子轩反应过来,记者们的提问就扑面而来。

“林先生,这次在美利坚赢了官司,你有什么感想?”

“林先生,你的小说《乱世佳人》在美利坚畅销,你有什么写作的诀窍么?”

“林先生,作为第一位在国外取得如此成就的作家,你对国内文学界有什么要说的?”

“林先生,有人说你的《乱世佳人》是抄袭《桃花扇》,你要辩解么?”

“林先生,请朝这边看,笑一下。”

穿越之后,林子轩也算是经历过大阵仗的人物,在短暂的错愕后,他很自然的对着记者挥了挥手,露出微笑,顺便简短而公式化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他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不知道国内舆论的倾向,不过似乎有点问题。

在十几分钟的喧闹后,他们才脱身而出。

“我什么时候成了大人物了?”林子轩哭笑不得。

“你以后恐怕就是国内文坛的领军人物了。”郑证秋感慨道。

在中国,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中国,英美等国被认为是列强,林子轩能在美国取得成功,无疑给自身加上了一层光环。

这和后世海归比国内大学毕业生吃香是一个道理。

如果说没去美国之前,林子轩是新诗奠基者,在国内文坛颇有名望,现在他则有了世界级文学家的光环,没看连美国人都追捧林子轩么?

这就叫做蜚声世界。

所以说,很多人都喜欢到国外镀金,无论有没有学到东西,到国外转一圈,那就和国内的人不是一个层次了。

比如,后世的演员,为什么都喜欢往好莱坞扎堆?

因为只要在好莱坞大片中演一个配角,哪怕只出场几分钟,都是国际演员了,身价倍增。

在民国时期有个有意思的人物,叫做刘半侬,江苏江阴人。

此人刚开始在上海以写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为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

1917年,他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不过他曾经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事情算是个污点,遭到新文学一派的嘲讽。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这是鲁讯后来的说法。

这还不算,刘半侬虽然在新文学的发展中和守旧势力打了几场硬仗,在新诗、小说、杂文、翻译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但心情并不舒展。

他没上过大学,没有留学经历,更没有博士头衔,因而受到具备上述条件的人的轻视。

他与胡拾同岁,同时进北京大学,胡拾前呼后拥,风光无限,而他则被批评思想浅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留学背景,没有博士头衔。

他因此憋了一口气,发誓出国留学,挣个博士学位,堵住别人的嘴!

于是,在1920年2月,刘半侬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携妻女到英国留学。

这说明出国镀金的重要性。

无论是新文学派别内,还是在社会上厮混,都是如此。

林子轩如果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胡拾也不会出声支持他,这就是无所不在的圈子。

看起来很势利,却是真正的现实。

这一次,他的《乱世佳人》在美国热销,又赢得《老人与海》的版权,自然在国内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

毕竟,以前还没有中国人写的小说在世界上获得如此赞誉过,当然这是指还活着的作者。

《红楼梦》在1830年就有了英译本,据说翻译的乱七八糟,导致外国人和中国人看的不是同一本《红楼梦》,不过还是在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刚刚传来季鸿明是《老人与海》作者的时候,报纸上甚至称呼他为中国文坛的希望,此刻林子轩载誉归来,报纸自然是要夸赞一番。

这得益于《新闻报》对整件事的跟踪报道。

如此曲折离奇的官司,几乎可以当成故事来看了,特别是最后用放电影的方式找出真相,在读者看来有点看《包公案》的意味。

对于有声电影,中国读者还不是太熟悉,所以才觉得新奇有趣。

读者喜欢看,报纸就愿意刊载,记者们也四处寻找和林子轩有关的新闻。

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当美国有关林子轩的新闻热潮消退的时候,中国这边的媒体才刚刚开始热炒。

记者打听到林子轩所搭乘的邮轮,估算了时间,在码头上等候,获取第一手的新闻素材。

只是如此一来,林子轩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自古文人相轻,就有人看不惯别人的好。

有人开始找麻烦,批评林子轩写的小说都是讲国外的故事,对国内的民众漠不关心,这样的文学家不要也罢。

还有人觉得林子轩抛弃了传统文化,写的文章直白无趣,毫无文采可言,这就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恶果。

这是在批评《老人与海》的文笔不好。

甚至有人直接骂林子轩崇洋媚外,在国外写艳情小说,丢人现眼。

这人根本没看过《乱世佳人》,就从小说的名字上自己脑补,说这是一部艳情小说,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他直接拿《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来说事,认为林子轩只是把这个中国故事放到美国的地方重新讲了一篇。

他还非常好心的提醒美国人不要被林子轩骗了。

对于没看过《乱世佳人》的国内读者来说,听了此人的介绍,也被混淆了是非。

这就是二十年代中国的文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林子轩不知道他刚刚回到上海,在面对赞誉的同时,也面对着攻讦。

第八十一章文坛琐事

林子轩回来后就从平禁亚那里了解到了情况,连那位污蔑他抄袭《桃花扇》的人也查清楚了,是鸳鸯蝴蝶派中一位老资格的作家。

即便此人用了笔名,可那文笔和嘲讽的风格大抵相同。

平禁亚又出身鸳鸯蝴蝶派,在圈子里一打听就知道了,所以说,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林子轩颇为感慨。

他知道这些攻击他的人无非是心生嫉妒,不愿意看到新人出头,来和他们抢饭碗。

这和当初《寻秦记》的遭遇何其相似。

然而,此时的林子轩已经不是刚回国的时候了,他手里有自己的报纸和杂志,有自己的喉舌,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只要把《乱世佳人》刊载到报纸上,读者自己就能分辨出和《桃花扇》的区别。

谣言不攻自破。

原本林子轩还担心国内的读者看不惯外国小说,可经过国内报纸的炒作,读者对《乱世佳人》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阅读的基础。

他还把在邮轮上写的《笑傲江湖》和《寻秦记》的稿子交给了平禁亚。

平禁亚摩拳擦掌,终于可以大干一番了。

在林子轩离开的这三个多月里,万象书局旗下的报纸和杂志销量都很低迷。

好在他费尽心力的拉来了一名叫做张痕水的小说家,写了几篇颇为出彩的言情小说,才勉强支撑下来。

这还是当初林子轩给他的一张纸。

上面写着不少名字,有真名有笔名,让他四处找找,把这些作者挖到万象书局来。

平禁亚很是怀疑,这些名字在文坛上没什么名望,有些根本就没听说过,有些刚刚开始写作,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潜力。

不过大老板吩咐了,他也只好照做。

张痕水是鸳鸯蝴蝶派圈子里的作家,只是名气不大,写过《青衫泪》和《南国相思谱》等小说,以描写痴爱缠绵为主要内容。

他刚入文坛的时候有件趣事。

当时张痕水十九岁,在苏州蒙藏垦牧学校上学,他试着写了两篇短篇小说投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编辑部。

《小说月报》可是非常著名的文学杂志,在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文坛名家,张痕水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稿。

没想到的是《小说月报》的编辑恽帖樵先生给他写了回信,信上说:稿子很好,意思尤可钦佩,容缓选载。

这让张痕水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写作才华,从而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等啊等,一直等了好几年,他的那两篇小说都没有在《小说月报》上刊载。

1919年,张痕水在芜湖的《皖江报》任总编辑,除了编辑和新闻写作工作以外,他同时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初步展露了他的才华。

他后来前往北平发展。

他一家16口人,自从其父去世后,就全靠他一支笔维持生计,芜湖虽好,毕竟还是养家更重要。

他本来抱着半工半读的想法,不过到北京后,迫于生计,他一头扎进新闻界,再也没有余暇想着读书了。

平禁亚给张痕水写了几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又开出了千字五元的高价,这相当于文坛名家的稿酬了。

对此时为生计奔波的张痕水而言,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林子轩听到此事,夸奖了平禁亚一番。

张痕水可是一颗摇钱树,想想《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只要和他维系好关系,不发生金钱上的纠纷,就不怕此人另投别家。

在文坛上讲究知遇之恩或者提携之恩。

如果有作者在一家杂志发表作品出名了,那这家杂志对这位作者就有知遇之恩,两者的关系一般不会闹僵。

作者有新作品会首先考虑这家杂志,而杂志也会对这位作者的作品进行优待。

比如,郭沫偌刚入文坛的时候就得到了《学灯》主编宗百华的提携,所以郭沫偌的文章大多都是在《学灯》上发表。

如果一名新作者刚出名就和原来的杂志闹翻,那名声在业内就坏掉了。

在二十年代的文坛,名声是很重要的。

林子轩还把《白马啸西风》的稿子送给严独贺,并承诺之后还会写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在《快活林》上刊载。

他是打算把《天龙八部》写出来了。

原因无他,就是为了报答严独贺的知遇之恩。

在《老人与海》的事情上,《新闻报》为什么力挺林子轩,还不是因为严独贺的关系,而《射雕英雄传》也是因为严独贺才能在《新闻报》上刊载。

在文坛上,这就是知遇之恩。

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事先做人。

林子轩要还这份人情,这份人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以他的名义在《快活林》上发稿子是最好的方式,也会成为文坛上的一桩佳话。

因为《笑傲江湖》断更事件,上海文坛都知道了他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作者。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他又有了一个武侠小说大师的头衔,可以说在通俗小说的领域具有了权威性。

除此之外,林子轩还要安排明星电影公司的事务。

《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已经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电影公司开业几个月还没有电影制作出来,这可不是好现象。

他还要准备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道格拉斯希拉不能一直呆在中国。

一方面道格拉斯自己不愿意,另一方面这家伙的薪水太贵了。

按照签署的合同,道格拉斯一天的薪水是八美元,一个月是240美元,折合大洋408块钱,比郑证秋的薪酬高出了180块。

谁让人家懂得技术呢。

林子轩要赶快拍摄一部有声片,让明星电影公司的职员在实践中学会使用有声电影机,学会录音技术,如此就能把这家伙赶回美国了。

不过在剧本的选择上他有些犹豫。

把《日出》改编成电影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把殷明竹拉过来就行了,可殷明竹还在拍摄但杜予的《海誓》,而且《日出》是个大悲剧,可能会影响到票房。

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既然是第一部有声电影,不如拍摄一部经典影片。

林子轩想起在后世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经典的电视剧,几乎每个暑假都会重播,不由得怦然心动,这可是老少皆宜的一部电视剧啊。

他可以选择电视剧的一部分来拍摄,比如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第八十二章他拍的不是电影;是情怀!

林子轩打算把《西游记》打造成一部系列电影,从《西游记》里截取观众喜欢看的故事一直拍摄下去。

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盘丝洞》、《女儿国》等等,足够拍上几十部。

这些电影连在一起就是一部电视剧了。

他相信,这绝对是一个票房大卖的系列,比《日出》那种文艺片更受欢迎。

虽然在这个国产电影接近荒芜的时代,只要认真拍摄,不糊弄观众,无论拍摄什么内容都能捞钱,可林子轩是有自尊心的。

他不屑于拍摄那种糊弄观众的电影,要拍就拍经典,否则对不起他穿越者的身份。

而且,他要把明星电影公司打造成中国电影的龙头企业,带着中国电影冲进好莱坞。

所以,明星出品,必属精品。

这是他对明星电影公司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在拍摄之前要和郑证秋商量一下,导演在一部电影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郑证秋比较喜欢拍摄有社会教育意义的现实主义题材,也就是所谓的正剧,像是《日出》那种是他的最爱。

对于喜剧或者神话剧的兴趣不大。

当然,他不是那种不知道变通的人物,也了解目前的情况,掌握有声电影的拍摄技术才是重点,要在短时间内把道格拉斯希拉掌握的技术压榨干净。

道格拉斯希拉虽然在好莱坞只是个小人物,可怎么说也在好莱坞混过,就算没当过导演,也看到过别的导演怎么拍电影。

何况他妹妹还是个演员,他在片长混的时间比较长。

拍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