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39章

民国大文豪-第39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人不清楚,宋子闻则知道盛爱怡的确在追看林子轩的小说,特别是《乱世佳人》。

这本小说还是他推荐给盛爱怡看的,两人虽然受到盛家的阻扰,但可以通信,宋子闻希望盛爱怡通过看《乱世佳人》,有勇气追求自主的婚姻。

他们在信中讨论过。

盛七小姐羡慕《乱世佳人》中思嘉的爱情观,她内心里非常矛盾。

一方面对婚姻自主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则不愿意母亲伤心。

对于宋子闻提出的私奔计划给予了坚决的否定。

林子轩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参与进了未来国舅爷的爱情故事之中,还扮演了一个身份复杂的角色,他只是对自己收到的这份邀请函有些困惑。

这是一次由宋子闻发起的邀请,邀请在上海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背景的人共聚一堂。

有点像是校友会。

这其实就是圈子文化,相同圈子的人有共同的话题和价值观,可以拉近关系,合作交流。

林子轩并不拒绝这样的聚会,在社会上混,关系自然越多越好。

他困惑的是这是宋子闻发起的聚会,宋子闻追求盛七小姐这是上海滩名流都知道的事情,而最近小报在炒作他和盛七小姐的绯闻。

这会不会是一场鸿门宴?

以目前宋子闻的能力,没办法对付林子轩,但以后呢?

这位未来的国舅爷以后可是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不知道吞并了多少家私营银行,林氏商业银行可经不起他折腾。

但林子轩并不打算去巴结宋子闻,穿越者也有穿越者的骄傲。

离宋子闻真正掌权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到时候林家也应该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如果宋子闻在聚会中真的做出什么事情的话,他肯定会反击的。

聚会的地点在公共租界黄浦区的东亚饭店,林子轩带着冯程程准时前来。

今天晚上的聚会并不局限于男人,还可以带家属,只是普通的交际酒会,有家属的话更能活跃氛围。

在上海,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留学生不少,大多都是毕业于经济专业。

哥大的经济专业较为出名,而上海是目前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所以留学生都集中在了此地,林子轩因为毕业时间较晚,在这里只能是学弟。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宋子闻。

作为邀请人,宋子闻表现的很有风度,热络的和林子轩交谈,甚至还聊到他喜欢看林子轩的小说,感觉像是多年的朋友一样。

在这个圈子里,最受追捧的是盛嗯颐,他毕业时间早,家世又好,是个从不缺钱的主。

而且,此人以豪奢和挥霍著称。

上海第一辆进口的奔驰轿车就是他买的,他还给每位姨太太配一幢花园洋房和一部进口轿车,外加一群男仆女佣。

他这次来带了自己的妹妹盛七小姐。

林子轩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无论是宋子闻还是盛嗯颐都没有做出什么让人难堪的举动。

想想也是,这里是公开的酒会,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明天就会传遍整个上海滩。

林子轩冷眼旁观。

当他看到宋子闻和盛爱怡之间眉来眼去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宋子闻的目的,这是想借这次酒会向其他人证实小报传闻的不实。

林子轩和盛家七小姐没有私交,反而和他宋子闻关系密切。

宋子闻邀请林子轩的目的就是作为背景板,起到陪衬他的作用。

这似乎是上海滩的公子哥争风吃醋时常用的手段。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以宋子闻此时在上海的能量,他也不能把林子轩怎么样。

真是虚惊一场。

我都做好接下来的五年计划,准备成立一家大财团,以一己之力抗衡四大家族,甚至都有转移资产的后备方案了,你给我看这个。

能不能严肃点,这太无聊了吧!

林子轩一面喝着酒,一面忍不住吐槽。

由此可以看出,他虽然进入了上流社会,却还是没有丢掉后世升斗小民谨小慎微的心态,所以他成为不了霸道总裁。

第九十八章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

林子轩不想掺和到宋子闻和盛爱怡的纠葛之中。

他其实在心里对盛家是有想法的,这毕竟是一条资本大鳄,林氏商业银行目前的存款只有两百多万元,他能够掌握的不到八十万。

这点钱只是盛家财富的零头罢了。

他恶意的猜想宋子闻追求盛爱怡的真正用心,只怕是惦记着盛家的财富。

那么盛家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据说盛宣淮死的时候给后代留下了超过1160万两白银,光是他的葬礼就花费了30万两白银,这个数据应该是真实的。

从下面这件案子也可以得到佐证。

1927年,盛家分家产,没有把钱分给盛爱怡,于是,这位盛家七小姐把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告上了法庭。

在以前家族分家产都没有女子的份,但民国提倡男女平等,盛爱怡认为既然是平等了,那么女子也应该分家产。

这是中国第一桩女权案,轰动全国。

最后,官司胜诉,盛爱怡分到了50万的家产,这只是盛家一名女子所得的份额。

由此可见,盛家的财富应在千万以上,说是上海滩第一豪门一点都不为过。

何况盛家还有诸多产业,汉冶萍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占有中国百分之九十的钢铁产量,几近于垄断,上海很多地产都在盛家的名下。

林子轩和宋子闻在盛家面前就是一个穷小子,而盛爱怡是货真价实的白富美。

按照后世的说法,能娶到盛爱怡相当于少奋斗二十年。

林子轩不由得在脑海里想了想,如果自己掌握了千万资产后……

好吧,其实冯敬尧的家产也不少,一两百万总是有的,只是在来源上有问题,不过在这个年代也没有人在乎,只要能用就好了。

他这么胡思乱想着,随意应付着别人的攀谈。

这次聚会中的人大多在银行或者洋行工作,消息灵通,所谈的多是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国家的经济政策等等,林子轩的兴趣不大。

另一边,冯程程和那些夫人小姐们结交,估计也是心不在焉。

但这就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只能慢慢习惯。

“我听说有个美国人想要在上海创建私人的广播电台,正在找人合作投资。”一位在洋行做经理的男人说起了这个话题,“广播在国外才刚刚起步,国人怕是很难接受。”

“美国人喜欢弄这些新鲜玩意儿,没有人听,发展不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倒闭了。”另一人不屑道。

“也不尽然,美国人想必是为了推销收音机,只是国内怕是不好办,播放音乐还好,要是播报新闻,恐怕会有麻烦。”有人担心道。

他们聊了几句便转移了话题,林子轩倒是把这个消息放在了心里。

这是广播和收音机啊!

在没有电视之前,广播可是最好的宣传手段,林子轩立马看出了其中的机会。

只要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听众,广播就可以播出广告赚钱,还能宣传自己的电影和银行业务,甚至是付费点歌业务。

这是一直到后世都存在的娱乐项目。

在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占据宣传的制高点。

当然,刚才那人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只要仅仅播放娱乐节目,就不会引起政府的注意。

再说还可以卖收音机,虽然林子轩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收音机是什么样子的。

他装作有兴趣的模样向那位洋行经理打听广播的事情,了解到这个消息是《大陆报》的内部人员透露出来的。

《大陆报》是191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日报,中美双方各拥有一半股本。

该报言论代表在上海美国侨民的利益,为上海最早的美国式编排的报纸,颇受读者欢迎。

后来因为局势动荡,中方撤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和保险业的美国公司,该报经营大权也逐渐转为美商拥有。

据说有名叫做奥斯邦的美国人准备和《大陆报》合作创建广播电台。

能得到这个消息,这次的聚会就不虚此行了。

聚会结束,林子轩很友好的和宋子闻告别,甚至还兴致勃勃的和盛七小姐聊了一会儿小说,讲了讲他创作小说人物时的想法。

并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聊。

这个亲热的举动让未来的国舅爷大为不解,不知道林子轩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很肯定林子轩和盛家七小姐没什么私情,可看林子轩的模样,难道对盛爱怡动心了?自己增加了一名竞争者?

这就是林子轩的目的,你让我白白担心半天,我就让你晚上失眠,慢慢琢磨去吧!

第二天,林子轩派人到《大陆报》秘密询问广播的事情,他也向道格拉斯希拉了解广播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1906年12月25日,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了。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

1920年10月27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它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至于收音机,分为两种,一种是矿石收音机,一种是电子管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它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

这种收音机不用电源,容易制作,终身可用。

只要有材料,道格拉斯希拉自己就能制作。

林子轩听得惊讶不已,他记得后世大学里理科的社会实践里就有制作收音机的项目,不过那是用准备好的零部件进行组装。

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的收音机如此的简单。

然而,这么简单的收音机价格可不便宜,美国产矿石收音机价格在三十块大洋左右,而电子管收音机更是高达上百块大洋。

林子轩觉得光是卖收音机就是一个好买卖。

不过这是属于洋行的业务,他没有进货的门路。

他看重的还是广播的宣传作用,广播的出现把消息传播的方式从静态一下子变为动态,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发明。

可以想见,随着广播的发展,留声机会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九十九章来自童年的情结

消息很快传了过来,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上海的公共租界,有一批国外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在南京路50号的新孚洋行里组织成立了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来研究和探讨无线电技术。

别看名字起的那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业余组织。

这也是无线电研究的一个特征,因为技术门槛不高,业余研究团体蓬勃发展。

无线电这个词汇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

1920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在科学板块系统的介绍了无线电广播和电台,以及如何用收音机来收听国外的电台。

民国时期,在中国就能收听到国外的电台,这和广播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人奥斯邦就是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的一员,他同时还是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在上海的推销员,负责销售无线电产品。

然而,在中国这个对无线电产品几乎不了解的国度推销无线电产品无疑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他的客户大多都是租界里的外国人。

奥斯邦很不甘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上海,他发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上流社会,对娱乐活动极为热衷。

比如看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等。

他是卖无线电产品的,不是开电影公司的,也不是开唱片公司的,想要把手里的产品卖出去,就要投其所好。

他想到了无线电广播这种新兴事物,就打算在上海建立一家无线电台。

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里其他外国人的支持,当然是言语和技术上的支持,而不是资金上的支持。

他们不傻,这种实验性质的电台在中国还是首例。

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发展前途,在中国能不能被接受,又如何盈利,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或许过几个月就会停播,那投资不是打水漂了。

他们鼓动奥斯邦去拉投资,自己却不愿意出钱。

奥斯邦为了自己的生意,倒真是豁出去了,他没有找美国人,而是瞄上了中国人,因为美国人懂得电台广播是什么玩意,不容易糊弄。

而中国人不知道,只要把生意的前景描绘的美好一些,相信应该会有人投钱。

此时,奥斯邦正在四处拉投资,其中有位姓曾的旅日华侨是他的主要目标。

有了资金还不够,还要找到能架设广播天线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要高,广播的范围才会广,最好能和报馆合作,这样就能最快的收到听众的反馈信息。

奥斯邦选择了《大陆报》进行合作。

首先这是美国人办的报纸,容易沟通,其次《大陆报》所在的大来洋行的楼顶正适合架设广播天线。

正在这个时候,另一位中国人找到了奥斯邦,此人就是林子轩。

林子轩在最初的激动过后,开始考虑现实的问题。

开设广播电台不光是购买设备的问题,后期的运营才是重点,先不说设备维护,就是招聘播音员,创建各类广播节目,这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投资。

前期肯定是赔本的,什么时候能赚钱还不知道。

但作为穿越者,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不能让外国人扬名,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何况林子轩还有一个童年的情结。

在后世的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收音机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娱乐设备,听戏曲,听评书,听儿童节目。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

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满满的童年记忆。

光是为了把这个节目在民国时期上海的空中传播开来,花点钱是值得的。

这不是钱的事,而是一种情怀。

所以,在得到奥斯邦的住址后,林子轩找了过来。

奥斯邦没想到竟然有人送钱上门,洽谈合作,他倒是知道林子轩,对于美国人来说,谁不去看《乱世佳人》呢,这可是美国一代人的回忆。

因为《乱世佳人》,林子轩在上海的美国人里面知名度颇高。

甚至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总董事费信敦都称赞过林子轩,认为林子轩是美国人的好朋友。

奥斯邦和姓曾的旅日华侨刚刚达成合作意向,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林子轩的突然插入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于是,在介绍了他的打算后,向林子轩要了15万块的机器设备采购费用。

然而,他没有料到林子轩还带着道格拉斯希拉这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道格拉斯希拉在西方电气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是临时工,却也了解到不少信息。

西方电气公司隶属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19年和通用电气、西屋电气联合创建了美国无线电公司。

他对无线电广播的事情并不精通,但略知一二。

被拆穿的奥斯邦面不改色,声称这其中包括了东方无线电公司以后提供技术支持的费用。

什么技术支持,不过是上海无线电国际学会那帮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瞎捣鼓罢了。

奥斯邦是个销售员,狡辩是他的拿手好戏。

如果不是事先调查了一番,还有道格拉斯在一旁,林子轩还真的有可能被唬住。

这就是不掌握技术遭遇的困境,他对奥斯邦的感觉很不好,却没有翻脸,只是下定决心,等到电台弄好之后就把此人踢出去。

奥斯邦办广播电台主要是为了销售他的收音机,不像林子轩有什么童年情怀。

作为商人,只要有资金他不在乎来自那里。

于是,林子轩出三万块大洋,和奥斯邦创建了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