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丈夫上任,她自可以打着“丈夫不在,出入不便”的旗号减少这些往来应酬。
所谓族亲,多是攀附钻营之辈,王杨氏心里多了几分轻鄙,并不将这些人放在心上。
不过看到王宁氏的目光时,王杨氏心里还是颤了颤。
道痴没有来,对于这个,她有些意外,又觉得意料之中。
意外的是,十二房往返京城,捎带了给顺娘的东西,这次也带回来顺娘给娘家的礼,道痴理应登门道谢,才合乎礼数。
意料之中的是,容娘出嫁、三郎不在,道痴就与这边生疏。那个孩子,她虽只见了几面,却看出是个有分寸的。出继这两年,每次来十二房,不是三郎拉着,就是丈夫使人去找,从没有主动上门的时候。今日并非正经的红白喜事,而是纳妾之礼,道痴年岁还小,倒也没有过来的必要。
心中想着,王杨氏不由再次望向王宁氏,正好与王宁氏视线对个正着。
王宁氏脸上没有讥讽,眼中也没有所谓“怜悯同情”,而是yù言又止。
王杨氏心中疑huò,可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是相问的时候。
虽说摆酒请客,可纳妾就是纳妾,不过一顶小轿子抬人入府。要是抬丫鬟做姨娘,连小轿子都省下。
冯氏是早晨的时候,被送到别院的,下午又接了来,为的就是多几分体面。
冯氏穿着粉红袄裙,披着盖头被搀扶进新房。
王青洪在前院待客,不到天黑怕是回不来。楚姑娘打听到表姐到了,怕她饿着,包了几块点心过来。
在冯氏身边shì候的小丫鬟也乖觉,见状寻了个由子退出屋子,将屋子留给冯氏与楚姑娘两个。
楚姑娘握着冯氏的手,哽咽道:“表姐,早知如此,还不如不离京,如今表姐做了妾不说,还要奔bō数千里,去蛮荒之地。”
冯氏笑道:“有何不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京中日子虽好,却不得自由。”
从她们被抄家问罪,论为奴婢时,就早没有了选择的余地,有的只有“被选择”。
如今能给王青洪做妾,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王青洪虽四十出头,可看起来三十几岁的相貌。
王杨氏与冯氏早已谈好,在王青洪上任那几年,官宅中的事情就全托付冯氏,她并不会插手。同样为了答谢她那几年的辛苦,等到王青洪卸任,会给冯氏准备一份不菲sī房。
儿女之类的话题,王杨氏没说,冯氏也没问。
十二房有两个嫡子,同胞所出,要是多个庶子出来,以后家产就要三分。
冯氏以为王杨氏会给自己吃“补药”,可是却一直没动静。后来想明白,王杨氏真要防着庶子,也不会防在她身上。毕竟她想要孩子的话,自己生不出,换个人生就是。
只有王青洪不再使女子受孕,才说得通。
冯氏想明白这个,虽觉得惊诧,却也没有太过伤心。她看出王杨氏是个极傲气的,即便是女子,可也是说到做到之人。自己没有méng尘,而是归入官家,得到一个身份,锦衣玉食,只当谢天谢地,再想其他,就是奢求。
等到见过新姨娘,众人吃了席,相继告辞离去时。
王宁氏则留在后边,没有着急走,对王杨氏轻声道:“老婆子有件事寻你说,要是便宜,寻个安静地方说话。”
声音虽轻,可神态郑重,王杨氏心下一沉,忙吩咐许嬷嬷引王杨氏重新回上房。她这边送走了几位族中长辈后与平辈妯娌,其他女眷与晚辈女眷就打发管事婆子相送,转身回来。
见王杨氏回来,王宁氏没有啰嗦,先谢过十二房往返捎带东西之事,随后直接讲了十月里王崔氏托病唤道痴过来之事,还有那番“北方主水当避之”的话。
“或许贵府老太太只是一番慈心,可我那孙子是个好强的,早两年就立志科举,怕是要辜负这番好意。”讲完那些,王杨氏淡淡道。
王杨氏神sè动容,只觉得面上滚烫,心中怒极,对于自己的婆婆很是无语。
或许在王崔氏心中,此举只是溺爱孙子,可是真要在族人中传开来,影响最大的还是三郎。压制庶孙的时候,老太太本身也就是对嫡孙的科举前程心中没底,这不是佐证了三郎徒有虚名?
这哪里是疼爱三郎,这是给三郎头上扣屎盆子。
再说,对于外九房来说,祖孙几代人都读数为业,道痴小小年纪有得了生员,正是前程大好的时候,说什么“当避北方”的话,压制的目的也太明显了些。难道,大家都是傻子不成?
王杨氏连为婆婆辩白两句的余地都没有,只好道:“三郎一直赞二郎,二郎总有金榜题名时,婶娘您就等着享福吧。”
王宁氏看了她一眼,确定她是个不知情的,神sè稍缓,道:“二郎的前程也好,其他也好,还有我这老婆子操心,就不用亲戚惦记。不是我刻板,只是二郎年岁小,这边即使有什么吩咐也不好应承。若是府上有事,只管寻我老婆子罢。”
王杨氏红着脸,道:“这是自然。”
她虽恼着,心里却明镜似的。王宁氏此举,是在防范十二房,怕他们再生出别的事端来,给道痴带来不好影响。
这份慈爱与关切,她只有敬佩。满腹埋怨,都是对婆母起的。
王宁氏说完当说的,便起身告辞。
王杨氏亲自送到二门外,看着王宁氏上了马车,才沉着脸回房。
丫鬟婆子见状,都屏气凝声,以为她是为新姨娘之事不快。许嬷嬷甚至体贴地问询,要不要给新姨娘预备“补汤”。
王杨氏摇头道:“勿要多事。”
许嬷嬷劝道:“太太,这世人都爱晚生子。冯氏随老爷去任上,一去七、八年,要是生个小姐还好,不过一副嫁妆,要是生个小公子出来……”
王杨氏听了,有些心烦道:“嬷嬷莫要再唠叨这些。你去老太太院子里打听打听,十月里是否如此如此。”
听说牵扯到道痴,许嬷嬷脸上添了郑重,应声出去打听。
等到消息打听回来,王杨氏立时黑了脸。那番不知所谓的话,王崔氏竟然不是悄悄与道痴说之,竟然当着宗房王珍的面。
十二房的脸,真是丢尽了……
道痴在西城转了一圈,想起从王府里带回来的那些道家之书,还有“刘安点丹”,就寻杂货铺买了一个尺宽的小石墨,又去寻豆腐坊,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罐子卤水与一罐子泡好的黄豆。
当天晚上,道痴便给大家演示一番。
没想到,大家脸上没有诧异,反而看着道痴笑。
道痴眨眨眼,反应过来,道:“大家都见过做豆腐?”
王宁氏笑道:“也就是你这孩子小,觉得稀奇;这本是市井寻常之物,活的久了就看见了。”
饶是几人没有被“点丹”之事míhuò,可也都被这小石磨吸引住,商量着厨房什么东西是需要磨的。
后来寻了一斤多芝麻出来,道痴任劳任怨,将芝麻磨成了芝麻酱,还出了二两香油,满屋子的芝麻香。
王宁氏与燕嬷嬷不吝赞美,将道痴夸了几遭;孙嫂子虽不爱说话,可在前两人赞扬道痴时,也跟着说两句好话。
王宁氏想着今日已经是腊月十二,年货也开始预备得,祖孙两个便说好次日去街上置办年货。
翌日,祖孙两个出门,置了半车年货回来,多是吃食等物。过年的新衣,早在十一月就买了布,使人缝了出来。
祖孙两个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回到家时,便听到一个消息,家中来了客人。
王青洪登门,在客厅里已经等了大半个时辰。
如此之举,已经算是恶客。
一是不递帖子就直接登门,而是主人家不在还不走,倒好像是责怪主人家慢待客人似的。
王宁氏的脸sè冷下来,轻哼道:“真当十二房好欺负?”
道痴道:“多半是为十月里的事情来的,我陪祖母一道去见客。”
王宁氏点头应了,带道痴去了南厅。
王青洪早已等的不耐烦,并不相信王宁氏不在,只觉得王宁氏端架子,才这样拖着自己。
可是十月里的事情,到底是十二房理亏,要是真闹出去,十二房就要再次成为宗族口中的笑话。
王青洪惜名,怎么会让事态发展至此,这才有了登门赔不是之举。眼见道痴扶着王宁氏进来,看了不看自己一眼,王青洪心里冷哼一声。
十月里的事情,固然王崔氏不对,可祸根子还是道痴。
扯着面皮,王青洪给道痴与王宁氏道歉。
王宁氏哪里看不出他的言不由衷,只是无意计较,支应两句见王青洪软硬话都说了,便吩咐人“点汤”。
王青洪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心里舒坦多了,见道痴始终沉默不语,板起脸来差点要训斥一顿,不过眼角扫到王宁氏,又闭上了嘴……RQ!。
第三卷 青云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崔小舅、刘大舅 (上)(求月票)
第一百二十六章崔小舅、刘大舅求月票)
王琪计划的很好,腊月十四同道痴出发去武昌府,小年前左右回来。除了在路上的四、五天之外,还能在武昌府暂留三、五日,吃喝玩乐的时间足够了。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出门的东西都预备好,马车与跟着的人也定了,他刚想要出门去寻道痴,看看那边准备的如何。
可是刚走到前院,他就见两个内shì带了几个府卫进了大门,被堂哥带着引到前厅。
那两个内shì不是旁人,正是世子身边的黄锦与吕芳。
两人是过来传话的,世子请王老太爷与太夫人去王府。
世子传召,王老太爷与太夫人收拾一番,便出了家门。等到二老回来时,已经是晚上,太夫人双眼红肿,王老太爷也一下子老了许多。
王琪察觉出不对,没等凑上堂兄跟前打探,就见堂兄红着眼睛过来寻他。
王琪小心翼翼上前,道:“大哥,到底怎么了?是……姑母病了?”
王珍点点头,闷声道:“七郎,姑母情形不大好,大夫说就这几日了。祖父祖母的意思,是让你进王府,陪姑母最后一段日子。王妃那里,祖父母已经请了恩典。”
王琪只觉得脑袋里跟惊雷似的,一震一震的生疼。
王夫人是王老太爷幼女,年纪只比宗房长孙王珍大几岁,今年还不到四十岁。
王琪父死母丧,王夫人待他如子,他便也待王夫人如母。姑侄感情最好。
尽管八年前二郡主夭折后,王夫人的身体就不大好,可谁也没想到她这坚持不下去。
王琪的眼圈立时红了:“怎么会不好?我放假前,还去见过姑母,怎么说病就病了?”
王珍道:“听祖父的意思,姑母身体早就不好,这几年也是日日要吃药,能熬到今天,已是不易。”
王琪低下头抹了一把眼睛,哑声道:“好,我这就去王府见姑母。明日出行之事,大哥帮我取消了,再使人告诉二郎一声。”
碰到这样的大事,哪里还有心思闲逛,他恨不得立时飞到王府。
民间有句老话,叫“年关难过”。除了市井习俗,年前清理债务外;还有就是老弱病患,腊月也是最难熬的。好多积年的病患,都是熬过一个腊月就能太平一年,熬不过去就拉到。
王夫人这里都安排请娘家人交代遗言,那定是大夫发话,只剩下熬日子……
道痴当日得了消息,便过来宗房见王珍。
原本他想着是不是回王府探望王夫人,可到了宗房这边,晓得除了王老太爷与太夫人外,王夫人只召了王琪,连王珍等嫡亲侄子都没有没轮到,他就熄了去探望的心思。
对于重病的人来说,折腾见客才是折磨。
回到家中,道痴与王宁氏提及此事,又引得老人家一阵唏嘘。
王夫人入王府前,王宁氏也曾见过几遭,印象中是个开朗大气的好姑娘,没想到后来入了王府。说到底,儿女都是孽。若不是二郡主早夭,王夫人也不会伤了身体,郁郁寡欢至今。如今她油尽灯枯,心里割刀子的又成了她的父母。可怜宗房老太爷与太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唏嘘过后,祖孙两个依旧准备过年之事。倒不是她们多冷情,实是她们祖孙拉见过王夫人的次数都不超过一个巴掌,接触有限,心里并不怎么难过,只是有些担心王琪。
没等王琪出王府,次日外九房就收到拜帖,还是两张。
一张署名为“侄崔皓”,一张署名为“姻侄刘万山”,抬头都是姻伯母,自称“小侄”。
道痴看到这两个帖子有些傻眼,这两个人名虽是初次听闻,可这两个姓氏熟。崔是他生母的姓氏,刘是顺娘外家姓氏,名义上也是他的外家。
拿着这两张拜帖进院子时,道痴心里直犯嘀咕,不是他想的那两家吧?
王宁氏看到两个帖子,脸上也lù出诧异。
对于署名“刘万山”张,老太太道:“这是你大舅舅,身上是举人功名,早年进京应试,后来就断了音信……”
说完这个,老人家又拿起另外一张,道:“这个崔皓,当是你生母的兄弟。你出继时,我同洪大老爷问过你生母的娘家人。如今虽说崔家在安陆还有几房,可算是来都是隔房表亲,你生母的亲兄弟只有这一个。只是当年不忿你生母为妾之事,怒而出走,多年不得音讯。”
道痴看着这两张拜帖,崔家的那张鎏金,刘家那张用的是市面上不常见的云纹纸,只从拜帖看,就不像是上门打秋风的。这样很好。真要是借着长辈的名头打秋风,才叫人头疼。
明日造访就明日造访吧,自己这当“外甥”的,好生等着便是……
同对外九房这边的礼数周全相比,崔皓则是做了十二房的恶客。
他不仅不告而至,而且对王青洪这个表哥也没什么好脸sè,直接要见王崔氏说话。
失踪了十几年的表弟lù面,王青洪原想端着架子教训一二,可是看到崔皓冷冰冰、满眼漠然的神情,他又硬气不起来。
崔皓连敷衍都懒得敷衍,直接往王崔氏那边去。
王青洪心中不虞,想要开口拦下,不过想了想,还是随着崔小舅去王崔氏院子里。
王杨氏得了消息,不过嗤笑一声,并不起身,继续教五郎背《三字经》。
许嬷嬷不安道:“太太不过去瞧瞧,瞧着那一位可是来者不善。”
王杨氏道:“来者不善又如何?谁亏心,找谁去。只是可惜了了,这热闹是不好看的,我还是安静地教五郎为好。”
王崔氏房里,果然十分热闹。
王崔氏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全无平素的傲慢,拭着眼角道:“皓哥儿,这都是命数。你姐姐是我的亲侄女,我还能害了她不成?”
崔皓冷笑道:“姑母没害我姐姐,当初哄着她做妾的是哪个?许诺生下孩子,记做嫡出,继承十二房家业的是哪个?我还以为姐姐跟着姑母,终于享福了,才走了无牵无挂。没想到,姐姐还是真是福薄的。”
王崔氏叹气道:“谁愿意如此,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崔皓挑眉道:“我姐姐既福薄,享不得二房太太的福,可到底挣命生下王家血脉。听说王家三郎敏而好学,我姐姐地下有知,也当安心了。”
一句话,听得王崔氏与王青洪都变了脸sè。
王崔氏忙道:“皓哥儿,三郎是你表嫂所出。”
崔皓挑眉道:“哦,三郎不是我的亲外甥?那五郎是我的亲外甥?”
王崔氏讪讪说不出话,王青洪见崔皓yīn阳怪气的,有些忍不住,皱眉道:“五郎才四岁,你姐姐都没了十几年,怎么会是你姐姐所出?”
崔皓看着王崔氏道:“看来我是误会,莫非我那亲外甥,也是福薄的,早早就去了?”
王青洪心中不忿,可也没脸当着崔皓的面说道痴出继之事。
王崔氏这会儿脸上已经平静许多,抬起头来,对崔皓道:“你既寻上门来,想来也打听的差不多,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说起来,这边是亏待那孩子不少,都是有苦衷的。你是那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