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147章

秦皇纪-第147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令尹成全,项燕愿效死。”项燕信誓旦旦的道。

“只要你在军中立功,我就准你这两请。”春申君点点头,答应了。

“谢令尹。”项燕大喜。

就这样,项燕率领江东子弟兵加入了春申君的队伍,参与了合纵。

提到项燕,朋友们都不陌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楚霸王,想到项梁,这事得交待一番。

楚国虽是列于七大战国之列,却与另外六大战国不同,很不相同。因为楚国是由荆湘之地发展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熊氏当国,与周天子叫板,不鸟周天子。

周天子下令征伐楚国,楚国虽然实力不及,却是让周天子很不好受。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周天子要楚国进贡祭祀用的茅草,楚国答应了。周天子提的这条件不叫条件,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面脸罢了。

楚国名义上向周天子称臣了,其实却是自成体系,是国中国,周天子的号令在楚国就是放屁,没人理会的。

而楚国的实权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整个楚国主要是由王族、屈、昭、景、黄、项六姓瓜分,剩下的部分,就是中小世家的势力。

这些世家不仅在朝堂上身居高位,出将入相,还拥有大片大片的封地。这些封地很大,其幅员不下于韩、燕这样的弱小战国,相当于现在的三两个省那么大。

如此大的封地就带来了另外的问题:世家大族对于楚王的号令阳奉阴违,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王族并非不想对付这些世家大族,却是拿这些世家大族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有土地,有城池,有钱粮,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有军队。

有了军队,谁会听王族的?虽然这些世家大族没有摆明了不听号令,却是想尽办法违背王命,为自己的家族争取最大利益。

这种尾大不掉的情形,令楚国王室很是苦恼,很想改变,却是不能成功,因为一旦露出这种苗头,就会遭到世家大族的一致抵制。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就是因此而告终。吴起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扑到楚王尸身上,楚国世家大族一样把他射杀了,连王尸都伤害了,由此可见楚国世家大族的胆儿有多肥了。

这些世家大族掌握的军队就叫:子弟兵!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子弟兵”是一种亲切的称呼,有着血肉相连、相亲相近的意思。这个词起源于战国时代,起源于楚国,在当时就是“私兵”的意思。

楚国五大世家,屈、昭、景、黄、项这五大世家中,也出了几个很有名的人物,屈原出自屈氏,春申君出自黄氏,项燕出自项氏。

在这五大世家中,项世是最为弱小的,因为他们是后来才成为世家大族,而不象屈、昭、景、黄这四大世家那样源远流长,积累雄厚。项氏原本是个中型世家,之所以能成为楚国的大世家,就在于项燕。

项燕他做了一件令整个楚国为之侧目的大事,那就是他剿灭了庄跻。

庄跻是楚国中型世家庄氏子弟,因为庄氏卷入一场阴谋中,面临灭族危机,庄跻一不做二不休,率领族人举兵造反。他率领族人乔装成庶民,进入都城郢都,大肆攻击官署,更是包围了王城,使得整个郢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尽管如此,庄跻的实力不济,当楚国军队赶到后,庄跻就败退了。逃离郢都后,庄跻就成了流寇,四处流蹿,进入岭南,后又回到楚地,再到滇地,自立为国,与楚国为敌,攻打楚国湘水一带,令楚国很是头疼。

楚国多次进攻,都是大败而归,弄得楚国无可奈何。

年轻的项燕应该是看到剿灭庄跻的好处,可以为他的家族带来数不尽的利益,他就训练了一支子弟兵,率领这支数千人的子弟上路了,前去攻打庄跻。这一征战就是好几年,转战万里,在没有得到楚国一兵一卒支援的情况下,他硬是把庄跻给灭了。

如此一来,项燕名声大起,成为楚国的俊杰,更是很得江东人的民望。

然而,其他的大世家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家族崛起,用尽一切办法阻止破坏,项燕剿灭庄跻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的功劳却是迟迟不能得到赏赐,这令他着恼。

这次,春申君出征,他看到了机会,前来投奔春申君。

第八十六章敌变我变

有了项燕这个精通军事的大将前来相投,春申君的心情着实好,他与项燕并骑而行,笑着问道:“项燕,这次六国联军八十五万大军,远远超过往昔任何一次联军,这次,暴秦一定会大败亏输!一定会大长山东志气!”

这次联军八十五万,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次,这着实让人振奋,要春申君不欢喜都不成,他一张嘴都裂到耳根了。

项燕的眉头微微一挑,却是没有接话。

春申君也不以为意,笑得更加欢喜了:“这次,无论如何我也要做纵约长,号令六国联军,大破秦军,为大楚立上一件奇功。”

自从苏秦提出合纵到如今,历时数十载,多次联兵,齐压函谷关,就未有一次能打败秦国的事儿。不仅没有打败秦国,反倒是被秦国打败,陈尸数十万,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若这次春申君当上纵约长,号令六国之兵,打败秦军的话,就是开了先例,还真是奇功一件。

他是越想越欢喜,笑得跟弥勒佛似的。

“令尹英明。”李园他们忙颂扬。

一时间,马屁冲飞。

然而,项燕却是眉头拧得更紧了,紧抿着嘴唇,微微摇头。

“项燕,你为何不说话?”春申君看在眼里,颇有些不爽。如此令人欢喜的事儿,说几句让人开心的话,你会死啊?

“令尹莫怪,项燕若是说话,令尹必然生气,是以项燕不敢说。”项燕直言。

“你这什么话?不想说就莫说。”李园喝斥道。

“你说,我不生气。”春申君也有些不爽,却是故作大度。

这么多人凑他的趣,项燕不说话,这是太不给他面子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得不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儿。

“既如此,那我就直言了。”项燕犹豫了一下,道:“敢问令尹真想做纵约长?”

“闭嘴。”李园脸一沉,沉声喝道:“历次合纵,这纵约长都是大楚担任,令尹不做纵约长,谁能做?”

头一昂,胸一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儿。

纵约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联军总司令”,当上纵约长,就可以号令六国之兵,八面威风,这是楚国一直想得到的职务。

“若令尹一心要做纵约长,一心要击败秦军,就请令尹听我一言。”项燕眉头一拧,道:“若我所料不差的话,秦军设了一个天大的阴谋在等着我们。若我们还象以往那般,一定会遭到前所未有的大败,八十五万大军能有几多回转?”

春申君的眉头拧得很紧,成一个川字,死盯着项燕,半饷方道:“项燕,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大军出征,你竟然说如此不吉利的话,你这是何意?我们八十五万大军,就不信还打不败秦军?”

刚刚出征,应当说点好听的,吹捧一番,图个吉利。项燕开口闭口要打败仗,这还真的扫兴,春申君已是怒气上涌了。

“我这是第一次参与合纵之战,而令尹已经参与多次,说到合纵联兵令尹比我更清楚。项燕斗胆,敢问令尹六国历次联兵,为何总是大败而归?”项燕的声调略有些转高,问的问题已经很尖锐了。

这问题,无数人想过,有无数种说法,很难有高明见解。一般遇到这种情形,六国就相互扯皮,你指责我,我指责你,莫衷一是,没有定见。

“秦人狡猾,屠夫白起善战。”春申君想了想道。

“令尹此言差也。依项燕愚见,非秦人狡猾,非白起善战,而是六国自己打败了自己。”项燕这话有些绕,春申君颇为糊涂,却听项燕为他剖析道:“六国联军看上去声势浩大,数十万大军齐压函谷关,那是何等让人振奋的事儿。然而,细细思之,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各国之军有各自的打法,装备不一,训练不一,号令不一,构心斗角,你被攻击了,我见死不救;我被攻击了,他见死不救;他被攻击了,我见死不救。如此之军,还能不是乌合之众?”

这话很尖锐,尖锐得让人难以接受,却是实情。春申君紧拧着眉头,想了半饷,叹道:“项燕,你不愧是知兵之人,一语切中要害啊,诚如你所言,六国联军不如一国之军那般协调,那般如臂使指,被秦国所趁。”

“还有,六国历次联兵,未有良谋,这也是致败之由。”项燕的声调转高,冲春申君一抱拳,道:“若令尹一心要做纵约长,请容项燕为令尹谋划一二。”

“好好好!”春申君很想建功,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事儿,吹嘘是他的最大本事,打仗是他最臭的本事,他极需要项燕这样精通兵道的人为他出谋划策,当下大喜。

“依你之言,我们这次联兵该当如何出战?”春申君盯着项燕问道。

“令尹,请容项燕从秦军说起。”项燕侃侃而谈,道:“纵观历次合纵之后,秦军都是固守函谷关,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固守,待六国粮草匮乏,不战而退。而这次,秦军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驻守在屯留,不进不退,令尹可知秦军之谋?”

这问题,就是春申君想破了脑袋也是想不明白,眉头紧拧着,沉思一阵,毫无头绪,道:“你说说看。”

“若我所料不差,秦军这次是准备把我们全歼。”项燕一口道破秦异人之谋。

“哈哈!”春申君笑得前仰后合,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道:“项燕啊项燕,你也太高看秦军了吧?秦军是很能打,骁勇善战,可是,我们是八十五万大军,不说别的,就是站在那里让秦军杀的话,秦军也得杀很久吧?秦军无论如何不可能把我们全歼。除非秦国出动两百万大军,秦国有那么多军队吗?”

八十五万大军站在那里不动,不还手,任由秦军去杀,也要杀好久,也要把秦军累个半死,春申君这话有理。

“若我是秦军将领,我就不给六国联军集结在一起,抱成一团的机会,在他们开进的路上,逐一击破。”项燕的军事才干了得,眼光很是独到,竟然把秦异人的谋划全面洞悉了。

“这……”春申君脸上的笑容僵在脸上了,再也笑不下去了。

项燕所言太有道理了,若秦军真要如此做的话,六国联军压根儿就集中不起来,遇到骁勇善战的秦国锐士,还有不被全歼的?

六国联军若是集结在一起,抱成一团的话,秦军还真没法下手。若是分散开来,谁都不是秦军的对手,覆灭也就是必然的结局。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春申君额头上见汗了。

要是被秦军逐个击破的话,他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就成为了泡影。

“依我之见,令尹当立时派人联结五国,找一个万全之地,容六国大军赶到后,再一起进军。如此一来,秦军就无法下手了。”项燕的办法切实可行。

“好!这就去办。”春申君想了想,采纳了这一建议,立时派人去联络五国。

“项燕,你又是怎生想到的?”春申君吩咐完后,又有些不明白了。

秦军逐个击破,开了一代先河,还没有一部兵法记载,春申君还真是想不明白。

“令尹有所不知,我击破庄跻就是靠的此法。”项燕笑着解释,道:“昔年,我率数千子弟兵前去剿灭庄跻,转战万里,未得大楚一兵一卒的补给,未得大楚一钱一粮,一切的一切,我不得不精打细算,小心再三。这情形,与秦军今日情形极为相似。”

眼中精光闪烁,道:“庄跻所在的滇地,山险水恶,地形极为复杂,大军集结不易,这正好利于我行事。庄跻的军队不能在一处驻扎得太多,分成很多部分,我就一个一个的歼灭,最终灭了庄跻。”

滇地,也就是现在的云南,那里地形复杂,有些地方很是险恶,要想驻守大军几乎是做梦。这正好便宜了项燕,可以逐各击破。

“哈哈!”春申君大笑,道:“天佑大楚啊,幸得有你项燕将军前来相助,要不然的话,这次联军后果堪虞啊。”

笑了好一阵,这才得意的道:“如此一来,我们早早在一起,八十五万大军齐进,那是何等的声势?虎狼秦人,看你们还怎生破解?”

XXXXXXXXXX屯留,秦军营地,中军司马大帐。

秦异人正在埋头处理军务,战争即将打响,这军务多如牛毛,秦异人是忙得团团转,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

幸好有黄石公和尉缭相助,二人虽然才干非凡,也是忙得连歇息的功夫都找不到。

“公子,公子。”就在这时,只见孟昭快步进来。

“何事?”秦异人放下手中的军务,抬起头来,问道。

“这是顿弱送来的消息,这是姚贾送来的消息。”孟昭把两份消息递给秦异人。

秦异人接在手里,展开一瞧,脸色大变,眉头拧在一起。

“公子,发生何事了?”黄石公和尉缭齐声问道。

“敌情有变。”秦异人沉声道:“六国联军要先集结,再来攻击我们。”

“啊!”黄石公和尉缭齐声惊呼。

秦异人的谋划,最根本之处就在于,不能让六国联军集结在一起,不能让他们抱成一团。一旦六国联军集结在一起,抱成一团的话,秦军就失去了机会,反而对秦军不利了。

这是最坏的情况,竟然成真了,即使以黄石公和尉缭二人的胆识,也是惊讶不置。

“这也没什么,敌变我变就是!”秦异人眼中光芒闪烁。

第八十七章伏击信陵君

邯郸城郊,信陵君驻军处,中军帐。

信陵君正与毛公、薛公、侯赢他们在议事。虽然朱亥立下大功,于他有再生之德,却是因为上次撕破脸皮,隔阂大生,难以消除,已经不能参与此等之事了。

“这次合纵,这纵约长无论如何是我的。”信陵君信誓旦旦。

纵约长能够号令六国联军,非常威风,信陵君想当这纵约长倒不是为了耍威风,而是因为这对他太重要了,他要建立更大的功业。

好不容易,信陵君手握二十万魏军,小胜秦军一次,让他受损的名声有所恢复,却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程度。若是这次当上纵约长,号令六国联军,再打败秦军,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功劳,让他的美名如日中天,到那时,谁也奈何他不得。

即使是魏王,也得老老实实巴结他。他想要成就大事,就容易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号令六国联军,就可以趁此机会与另外五国结交,若是能得到这五国的支持,他当上魏王的希望就更大了。

这对于信陵君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能错过。

“这纵约长非信陵君莫属。”侯赢当然知道纵约长对于信陵君的重要性。

“只怕春申君未必赞同。”毛公眉头一拧,沉吟着道:“纵约长历来是楚国的囊中物,春申君垂涎已久。””

合纵数十载,纵约长几乎都是楚人在担任,春申君也想建功立业,他岂能把如此美事让给信陵君?

“这事倒是棘手。”薛公的眉头拧着道:“按照合纵的规模,历来是出兵多者任纵约长,楚国这次出兵三十万,春申君已经视为囊中物了。”

“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据理力争。”毛公想了想,道:“信陵君打败秦军,美名大起,可以以此点游说,定有不错的奇效。”

“还有,楚国任纵约长数十载,却是没有一次胜仗,伊阙之战更是死伤无数,秦军斩首三十余万,这让天下寒心,我想天下人都想换个纵约长。”薛公是个精明人,很会找荐子。

伊阙之战是六国合纵联军,准备攻秦,而白起临危受命,第一次独立引兵上战场,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华,他的第一仗干脆利索,一仗打下来,秦军斩首三十余万,让六国联军伤亡过半,这是非常惊人的大胜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