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纪-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异人非常清楚,秦国若要统一中国,不仅要灭掉六国,还要接过抗击异族的重责大任。而眼下的秦军,征战山东之地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是无敌的。可是,若要他们对付异族,就有些不能胜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并不是秦军不善战,而是他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历。若不趁这次大败匈奴的良机,好好历练一番秦军,为以后击破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要对付匈奴之时,那就麻烦大了,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历史上,汉武帝击破匈奴是让人扬眉吐气的大事件,我们一提起“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就是热血沸腾。然而,在战争初期,汉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何如此?就在于,汉军没有掌握在大漠中作战的技巧,更是缺乏能够统领大军在大漠中纵横驰骋的大将。直到打了一段时间,汉军掌握了在大漠中作战的技巧,汉武帝提拔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的统帅,情况才有所改变,汉军这才越打越顺,最后把匈奴打得亡国灭种了。
“一提起山东之地,你们就不放在眼里,以为山东之地不善战,不是大秦锐士的对手。这没错,你们用山东之地的尸山血海铸就了你们的威名!”秦异人接着道。
秦军威名远扬,打得山东之地谈秦色变,这是让秦军很自豪的事儿,众将昂头挺胸,极是自豪。
然而,秦异人大是打击他们,道:“你们就以为大秦锐士天下无敌了,是吧?你们错了!错得离谱!这次深入大漠,你们见识了大漠的可怕,你们还敢再如此想吗?”
众将刚刚昂起的头颅垂下了,对于这事,他们没什么好说的,不行就是不行。
“瞧瞧你们这副样儿,跟个娘们似的,亏你们还敢号称锐士!”秦异人一咧嘴角,大声数落起来:“不就是一次功练不如意吗?这有何好灰心丧气的?这是大秦锐士第一次在大漠中历练,不能辨别方向,找不到水源,这些都很正常。只要你们打起精神,虚心向匈奴学,你们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匈奴。”
这是第一次在大漠中历练,秦军秦将不熟悉,出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这并不是秦军的错。
“不熟悉并不可怕,不熟悉我们可以历练,可怕的是你们如此垂头丧气!”秦异人眼国精光闪烁,扫视众将。
众将低下的头颅终于昂了起来,胸膛又挺了起来。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军是无往而不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象这次历练这般窝囊的事儿还真不多,要他们不垂头丧气都不成。经过秦异人这番训话,他们的沮丧一扫而空,又恢复了往昔那种豪气。
秦异人看在眼里,对他们的表现大是满意,道:“这次到龙城,不仅仅是要历练你们,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宣兵威于大漠!”
历练秦军仅仅是秦异人的一个打算,宣扬兵威是其另一个目的。全歼了匈奴百万之众,这会让匈奴以及周边的异族吓破胆,再也不敢犯秦边。可是,这还不够,若是秦军能够深入大漠的话,那对匈奴以及周边异族的震慑是可想而知了。
“你们以为宣兵威就是到龙城走上一趟,是吧?”秦异人扫视众将。
“是呀。”众将就是如此想的,齐声回答。
“你们如此想的话,就错了,大错特错了!”秦异人的声调转高,道:“到了龙城,我们还要做一件事,一件让你们欢喜的事……”
“让我们欢喜的事?”
“何事?”
众将有些迷糊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明所以。
龙城很是荒凉,入目的就是草原,没有城池,没有什么让人欢喜的事儿,要众将想明白还真的有些难。
“……那就是挖匈奴的祖坟!”就在众将惊疑之际,秦异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挖匈奴祖坟?”众将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紧接着,众将就是欢天喜地,道:“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挖匈奴祖坟,那是何等的让人振奋,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瞧他们那样儿,个个如同吃了兴奋剂似的,满面红光,一脸的欢喜。
挖掉匈奴祖坟,对于宣兵威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会让秦军的威名远播,此事不能不做。
可以想象得到,这事一旦传开,对匈奴以及周边异族的震慑会有多大。匈奴这个强横的种族,连祖坟都保不住,还有什么是秦军做不到的呢?
秦异人一声令下,秦军开始准备。
当这消息传开后,秦军欢声雷动,欢天喜地,如同打了一个大胜仗似的。
其实,这事比起打一个大胜仗更能让他们欢喜。龙城是匈奴的圣地,是匈奴历代单于的埋骨之所,相当于中原的“王陵”,要是被秦军破坏了,那后果不需要想的,对匈奴的打击非常沉重。
当然,对于秦国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谁能不欢喜?
匈奴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埋在龙城的单于不少,李牧他们挖的匈奴祖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很小的一部分。在龙城其他的山上,还有不少匈奴祖坟。
秦异人他们骑马来到龙城东北角,那里是一座小山,是匈奴历代单于埋骨所之一。
远远的,就看见一条玉阶,在日光一发着玉光,夺人目睛。
“天啊,匈奴也太奢侈了,竟然用上等美玉铺路。”众将来到近前,看得真切,不由得大是惊讶。瞧他们那样儿,下巴差点把脚面砸肿了。
秦国崇尚俭朴,不尚奢华,如此奢侈之事,众将还是头一遭遇到,要他们不惊奇都不成。
“你们用不着如此大惊小怪。”秦异人为他们解释,道:“匈奴与中原异。你们一定以为,这么多的上等美玉,这得值很多钱,是吧?你们如此想的话,你们就错了,你们是在用中原的眼光看匈奴,这就错得离谱了。”
众将若有所悟,微微点头。
“若是在中原,有如此多的美玉,那是让人难以想象之事,富可敌国。可是,在匈奴,再多的金银珍宝美玉,除了观赏外,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牛羊骏马有用。”秦异人接着解释。
对于经济极不发达,生活物资奇缺的匈奴来说,金银珠宝美玉不过是观赏之物,可有可无,没什么用处。还不如牛羊骏马更实在,更有用处。
“有理!有理!”众将终于明白过来,匈奴为何敢用上等美玉铺路。
秦异人的话锋一转,道:“当然,匈奴如此好客,我们不能却之不恭,就全部笑纳了,把美玉挖出来,运回秦国去。”
“哈哈!”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欢喜无已。
这些上等美玉,对于匈奴来说没什么用处,不值钱,可是对于秦国来说,那就是价值无量,可以缓解秦国的“财政压力”,可以让秦国更加富有。
一声令下,秦军立时行动起来,把美玉席卷一空。等到秦军过后,跟狗舔过似的。
山上的坟墓同样有不少好东西,金银珍宝美玉堆成了山,秦异人老实不客气,命人弄走。
就这般,秦军在秦异人的指挥下,一座山头一座山头的“光顾”,凡秦军所过之处,值钱的东西被扫荡一空。
“天啊,好多的金银!”
“好多的珍宝!”
“好多的美玉!”
秦异人他们望着堆成山的金银珠宝美玉,个个惊叹无已。
“如此之多的宝贝,我们这次打匈奴的花费足够了吧?”有将领迟疑着道。
“你啥眼光?这么多的宝贝,这样的仗足够我们打好几场呢!”秦异人斜了一眼这个将领道。
第四十四章威震大漠
秦军出现在龙城的消息如同长上了翅膀一般,很快就在大漠上传开了,大漠上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快,快,赶着牛羊走,走得越远越好。”
“为何要走啊?这里挺好的,是难得的牧场呢。这里的水很蓝,草很茂盛,在哪里去找如此好的牧场?”
“再不走就没命了。你知道吗?三十万秦军打来了,已经打到龙城,把龙城的祖坟给挖了呢。”
“真的假的?你没骗人?这不可能吧?中原人从未来到大漠深处,更别说龙城了,你一定是弄错了。”
得到消息的牧民就是如此与家人对话,恨不得立时赶着牛羊骏马,有多远逃多远,那要命的秦军实在是太可怕了,居然连匈奴历代单于的坟墓都给挖了,还有比这更让他们心惊肉跳的吗?
往往对话到如此之时,就有更多的人加进来,一人一句,越说越玄乎。
“你真的弄错了,打到龙城的秦军不是三十万,是五十万,是五十万呐,想想就吓死人。”
“什么五十万?我听说是七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军,那行军叫一个乌天黑地,把地皮都踩陷下去一丈呢。”
“你弄错了,你弄错了,不是七十万,是一百万。”
“一百万?你弄错了没?不可能有这么多秦军吧?大匈奴的口众也不过三两百万,秦军一来就是百万之众,不太可能,我不信。”
“你懂什么?你知道中原的口众几多?给你说个明白,中原的人比起大漠上的草还要多,还要多得多。莫要说区区百万之众,就是数百万,上千万之众,秦国也拿得出来。你也不想想,要不是秦国出动百万之众,怎会把大匈奴的百万之众给全歼了呢?那可是百万之众,还有快得象风的骏马相助,即使打不过,大匈奴的勇士还可以逃命呢。大匈奴的勇士之所以没能逃走,就是秦军人太多,把大匈奴的勇士围了个水泄不通,无处可逃。”
相对于秦军来说,匈奴的战力很低下,压根儿不是秦军的对手。不过,说到逃命,匈奴有着绝对的信心,他们相信骏马的速度,一定能逃走。百万之众的匈奴居然没能逃走,说到底就是因为秦军的人太多,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些牧民不知战事的经过,竟然深信不疑。
这一信就不得了,吓得更加不轻了。
“有理呀,有理。百万秦军打来,我的天啊,大匈奴这不是完了吗?莫要说打,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会把我们淹死呢。这可怎生办?”
“还能怎生办?逃吧,有多远逃多远,最好是逃回漠北,有伟大的昆仑神佑护大匈奴的勇士,定会安然无恙。”
“有理,有理。赶紧逃,逃啊。再不逃,就没命了。”
于是乎,匈奴牧民赶着牛羊骏马,如同被吓破了胆的兔子般,朝漠北逃去。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一定会发现大漠上出现不计其数,而又惶恐不安的匈奴牧民,赶着牛羊骏马朝北逃,如同浪潮似的。
当然,此时的天气快要入冬了,已经很冷了。大漠中的天气就更冷了,越朝北越是冷,还未到千里绝域,就下雪了。匈奴牧民要横渡千里绝域,谈何容易,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们要付出的代价主要是牛羊,被冻死饿死无数。至于人,倒没什么大的问题。问题是,对于经济极不发达,食物极度匮乏的匈奴来说,牛羊死伤无数的后果非常可怕,来年会饿死不少人。
这场逃跑的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让匈奴雪上加霜,更加虚弱了。
XXXXXXXXXX漠北,已经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了,地上的积雪数尺。
漠北很冷,适合植被生长的季节很短,这对匈奴极为不利。是以,匈奴做梦都想南下,去到适合植被生长季节更长的河套之地放牧。
若无必要,匈奴是打死也不愿到漠北去过冬,即使习惯了寒冷的匈奴也觉得漠北很难受,是苦寒不毛之地。
可是,如今却有不少匈奴牧民从绝域出来,赶到漠北。这些从绝域出来的匈奴牧民个个红着眼睛,哭得那叫一个惨,如同他们的祖坟被挖了似的。
这些牧民就是在漠南听闻秦军打到龙城,挖了匈奴祖坟被吓破了胆,赶着牛羊骏马朝漠北逃跑的牧民。若是正常时节的话,这倒没什么问题,会很顺利。问题是,眼下已经入冬了,绝域积雪数尺了,牛羊骏马在绝域中找不到草料,饿死不少。
这对于食物极度匮乏的匈奴来说,后果是灾难性的。每当看见牛羊骏马活活饿死,匈奴牧民那感觉就象有人在剜他们的心似的,心疼得不得了。
就这般,在绝域里赶路,不断有牛羊骏马死去。等到他们出了绝域,来到漠北,所剩下的牛羊骏马已经不多了。
望着所剩不多的牛羊骏马,匈奴牧民那感觉比起挖了他们祖坟还要难受,能不哭得天愁地惨吗?
“得得!”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一队匈奴精锐疾驰而来。
“大匈奴的子民们,欢迎你们回家!”为首的匈奴精锐飞身下马,冲这些匈奴牧民大声嚷道。
“回家?”这个字眼如同利剑一般,狠狠的刺激着匈奴牧民的心脏,一阵阵剧疼。
若是在平时,一听到这两个字,他们就会欢喜不已,眉开眼笑。如今,只有苦涩,只有痛苦。牛羊骏马死伤无数,没吃没喝的苦难日子就要到了,家还算是家吗?
“你们莫要担心,太子会帮助你们。”为首的精锐道。
“太子?”匈奴牧民大是惊奇。
“没错。就是太子。”为首的精锐大声道:“太子早就回到漠北了,召集大匈奴的牧民收割牧草,制作帐幕,打猎收集食物,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切,你们大可放心,今冬不会没有食物,不会有人饿死。”
“真的假的?”匈奴牧民不信。
牛羊骏马所剩无几,不用想也知道,今岁必然是一个难捱的苦难日子。最难的就是没有食物,会被饿死。精锐却是告诉他们,不必担心捱冻受饿,要他们相信还真的有点难,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千真万确!太子的帐幕就在前面,离此不到百里之地。你们赶快去吧,我还要迎接大匈奴的子民。”为首的匈奴朝北方一指。
匈奴牧民半信半疑,骑着骏马,朝北赶去。很快就赶了近百里路,只见前面一片帐幕的世界,到处都是帐幕,一眼望不到头。
“得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只见一队匈奴精锐簇拥着一个年轻人疾驰而来。
一来到近前,这个年轻人脸上泛起笑容,道:“我叫乌孙落,奉太子之命,为你们指定帐幕,分给你们牧草和食物。请随我来。”
“真有这种好事?”匈奴牧民大是不信。
“你瞧这些帐幕,都是为你们这些落难的大匈奴子民准备的。”乌孙落为头曼大吹法螺道:“太子英明,知道这是一个苦难的冬天,为你们准备好了帐幕、牧草、食物。太子是大匈奴历史上最为仁慈的太子,他一定能恢复大匈奴的雄风!”
乌孙落嘴上说得很口沫横飞,心下却是暗中叫苦:“太子固然英明,为大匈奴子民准备好了过冬的一切,然而,到如今,赶到这里的牧民却是不多呢。”
头曼在最后关头识破了秦异人的谋划,侥幸逃得一命,回到漠北。他很清楚,单于以及数十万匈奴几乎不可能再有生路,这对于匈奴来说是一场天大的灾难。是以,他一回到漠北,就调动人手制作帐幕、收割牧草,打猎收集食物,准备应对这个苦难的冬天。
不得不说,头曼富有远见,他的措置很正确。然而,赶到漠北的匈奴并不多,这对于他来说是当头一棒。
如今的匈奴,百万之众被秦军歼灭,最需要的并不是食物、牧草、帐幕和牛羊骏马,而是人。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对于极需恢复国力的匈奴来说,人代表着一切。
乌孙落说得掷地有声,牧民不敢再有质疑,立时跟上。
“这座帐幕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可满意?”乌孙落朝一座大大的帐幕一指。
“满意,满意,太满意了。”匈奴牧民大喜过望,哪有不满意的。
“这里,这里的牧草归你们了。还有这里的食物,也归你们了。”乌孙落再朝附近的几座帐幕一指。
这几座幕,有的装满了牧草,有的装着食物,足够他们过冬了。牧民欢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