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纪-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灵异事件,太难以让人相信,秦异人反应过来,揉揉眼睛,再一瞧,没错,就是九鼎不见了。
“我没看错?”秦异人仍是不太相信,一脸的惊疑,冲秦昭王问道。
“好象、大概、估摸着、有可能……没错。”秦昭王也是拿捏不准,好半天没有一句肯定之言,全是猜测之词。
“我没眼花?”秦昭王一语说完,扭过头,冲震惊莫铭的范睢问道。
不称寡人,而是说“我”了,由此可见他的震惊之情有多么强烈了。
“应该是不见了。”范睢也有些拿捏不准,不住揉眼睛,眼睛都给他揉红了,兀自不觉。
经过一番你问我,我问你的确认,秦异人他们不得不相信,九鼎真的不见了。
确认九鼎不见之后,秦异人他们猛然想起一件事,抬头望天,只见天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一轮红日高悬,哪有一丝儿云彩?
“传闻,秦国运九鼎,九鼎有灵,不愿入秦,坠入河里,不知所踪,难道是真的?”秦异人在心里一个劲的问。
九鼎不知所踪,没人知道九鼎落于何处。而且,九鼎富有太多的传奇色彩,秦异人今日亲眼所见,不由得有些相信了。
“我连穿越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儿都能遇上,遇到这等事儿也不算稀奇吧?”秦异人自我安慰。
就在秦异人转念头之际,秦昭王已经发飙了,只见秦昭王仰首向天,指着天空,破口大骂:“贼老天!贼老天,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夺我国器,嬴稷饶你不得!”
战国时代,古人对天很是敬畏,认为“天”至高无上,象秦昭王这般痛骂天为贼老天之事,弥足惊人了。
“贼老天,寡人要把你打入九幽黄泉,永世不得翻身,永世不得翻身!”秦昭王口水四溅,骂得那叫一个狠,瞧他那模样,仿佛上天与他有杀父之仇之似的。
对于秦昭王来说,九鼎失踪是不能容忍之事,因为九鼎是传国圣器,得九鼎便能得天下,失九鼎岂不是失天下?对于一心想要称帝的秦昭王来说,此举比起挖了他的祖坟还要让他难受,由不得他不勃然大怒。
就在秦昭王痛骂贼老天之时,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见秦人齐刷刷跪在地上,不住冲叩头,一个劲的祈祷:“苍天啊,请佑我大秦,请佑我大秦!”
对于战国时代的古人来说,苍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如此灵异事件,要秦人不惊惧都不成,秦人这是不得不祈祷。
前来观迎迎九鼎之礼的人中,有不少山东之人,见此情景,大是欢喜。这些山东之人中,有不少是山东的权贵,他们对触动贵族特权的秦国特别痛恨,一见这等情形,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秦国是虎狼,残暴不仁,苍天降罚,不让九鼎入秦,这是天意,是天意啊!”
“没错,这是天意,秦国残暴不仁,必遭天罚,必被天遣。”
“九鼎有灵,不愿入秦,这是天弃暴秦!”
这些山东权贵趁此机会大肆造谣,蛊惑人心。
若是在其他的时候,这种话不会有人相信,在这节骨眼上,这话就有惊人的蛊惑力,不少秦人暗自点头,认为说得在理。
虽然秦人以为秦人而自豪,因为他们可以安居乐业,吃有肉,饮有酒,可是,他们不敢不畏天,有了这等灵异事件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秦昭王正在盛怒之中,乍闻这等不利之言,不由得勃然大怒,眼中如欲喷出火来,死盯着这些山东贵族,沉喝一声,道:“来啊,给我拿下,砍了!”
“君上,不可!”范睢、白起、乐毅和王翦齐声阻止。
“如此妄言之人,若是不诛,天理何在?大秦律令何在?”失去九鼎,让秦昭王怒火中烧,正愁没地方发泄,这些山东贵族这不是触他霉头吗?秦昭王哪会听从范睢他们的劝谏,手指着这些妖言蛊众的山东权贵,命令秦军锐士上去拿人。
这些山东权贵无足轻重,要杀他们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今天这时机不行,不能在今天杀人。若是今天杀了这些权贵的话,就会授人以口实,说秦国残暴,要逆天而行……如此一来,对秦国就很不利了。
“君上,不可呀,万万不可呀!”范睢、白起、乐毅和王翦他们一个劲的阻止,急得不得了,额头上都见汗了。
他们都是才智不凡之人,处此之情却是找不到化解秦昭王怒火的话来说。
毕竟,失九鼎之事太过重大了,就是以范睢他们的才智,也是找不到化解秦昭王怒火的办法。
秦昭王虽是风云雄杰,毕竟已入暮年,一个不好又要蛮干,不顾一切的硬来,那会对秦国造成天大的损失,秦异人心中暗道:“得想个办法解决此事。要解决此事,莫过于化解大父之怒。可是,要如何才能化解大父的怒火呢?”
九鼎太过重要了,得九鼎者得天下,反过来就是失九鼎者失天下,丢了九鼎,就是在秦昭王心中种下不可磨灭的失天下阴影,要想化解他的怒火,不比登天容易。
“王太孙,王太孙……”见秦异人沉吟不语,无计可施的范睢忙冲秦异人吆喝,是要秦异人赶紧想办法阻止此事。
要是不能阻止此事的话,秦昭王一怒,必是血流成河,那样的话,对秦国的危害就大了。
“嗯,有了。”秦异人眉头一挑,眼珠一转,立时想到一个办法,快步来到秦昭王面前,满面笑容,冲秦昭王道:“恭喜大父,贺喜大父!”
“嗯?”秦昭王一愣,白眉一掀,一脸的惊讶。
“完了。”范睢和乐毅对视一眼,暗道一声不妙,这个秦异人是不是糊涂了,这种时节,他竟然在恭喜秦昭王,那些是找不自在吗?
果然,只见秦昭王一愣之后,就是勃然大怒,冲秦异人大吼道:“秦异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讥嘲寡人,寡人饶你不得。来啊,给寡人拿下了。”
秦昭王对秦异人很是喜欢,很是器重,可以说几乎是言听计从。自从秦异人回到咸阳后,秦昭王从未对秦异人发过火,今日他实是太愤怒了。
刚刚失去九鼎,这是天大的事情,秦异人还来恭贺,这不是赤裸裸的挖苦讽刺吗?由不得秦昭王不怒。
铁鹰锐士迟疑着不动,秦昭王怒喝一声,道:“还不拿下!”喝声如同雷霆,震人耳膜。
“王太孙,得罪了。”铁鹰锐士很不情愿,只得执行命令。
范睢、白起、乐毅、王翦、荀子、公孙龙子、徐夫人,以及一众大臣就要为秦异人求情,秦异人却是摆手阻止他们。
“大父可知,九鼎为何不见?”秦异人却是不慌不忙的反问一句。
“为何?”秦昭王右手一摆,阻止铁鹰锐士拿人。
对于秦昭王来说,他万分想要知道九鼎为何会突然消失,秦异人这话对他很有吸引力。
“这是上苍在向大秦示警……”秦异人的话很绕。
“上苍示警?”秦昭王一听这话,眼中精芒一闪,脸上怒气上腾,就要喝令拿下秦异人。
要不是上苍示警,能把传国圣器九鼎给弄没了吗?秦异人这是屁话,这是在找不自在。
“……这是上苍在告诉大秦,要大秦继往开来!”秦异人仿佛没看见秦昭王吃人的表情似的。
“继往开来?”秦昭王眉头一挑,沉吟一阵,问道:“何解?”
“大父当知,大秦即将一天下,大秦之天下,与三代同否?”秦异人问道。
“不同,大为不同。”秦昭王虽是盛怒之下,仍是回答。
“这就是了。”秦异人重重点头,道:“大秦一天下之后,大秦之天与无论是疆域,还是口众,都远非三代所能比。大秦的疆域将是三代之时的数百倍,口众将是三代之时的数百倍之多。而且,大秦将要废除奴隶,不分贵贱,一体同法,这与三代之法截然不同。”
秦异人说的都是事实,虽然秦国还没有统一天下,统一之后的局势,秦昭王还是看得明白,重重点头,大为赞同这说法。
“就算这样,与眼下之事何干呢?”秦昭王白眉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言来极为不善。
“大秦不行三代之法,何必用三代之器?”秦异人的声调转高,大声道:“大禹能制九鼎传诸后世,大秦为何就不能另制传国之器传诸后世?”
“另制传国之器?”秦昭王眼中精光一闪,大是心动。
继承三代的传国圣器九鼎,哪有自己制传国圣器诱人。
第五章禅位
秦异人虽是为了化解秦昭王的怒火,其言却是很有道理,并非虚妄之言。
可以这样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王朝,没有之一,就是强盛的汉朝和唐朝也没有秦朝的影响深远,原因何在?
因为秦朝推行的社会制度与夏商周三代迥然不同,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三代推行的是奴隶制,而秦国代表的是封建制度。在当时,封建制度虽然已经有所发展,然而,在山东之地却是并不盛行,山东之地是半封建制半奴隶制,是一锅夹生饭。而秦国却是彻彻底底的封建制度,这是与三代的不同处之一。
三代实行的是分封制,把天下分封给众多的诸侯,这是导致战乱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到了周朝,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更是灾难深重,这是分封制弊端的集中体现。
秦国推行的是郡县制,而且非常彻底。在秦国,虽有封赏大臣功劳的“食邑”制度,却也仅仅是虚封,而不是实封。
所谓虚封,就是指只能领取钱粮,不能插手封邑的治理事务。实封正好相反,完全可以自己治理自己的封地,这在秦国是不允许的。
自商鞅变法以后,到秦朝灭亡,在秦国能实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奸商吕不韦了。吕不韦做了秦国丞相之后,大坏秦法,实封十万户,而且他的封地还是在洛阳。
洛阳居天下之中,与山东之地接壤,他在这里实封十万户,他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
三代实行的是特权政治,贵族拥有特权,到了周朝,周公就是这种特权政治的集大成者,其最有名的话就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秦国推行的是,不分贵贱,一体同法,哪怕是王子王孙也没有特权,必须得依法办事。
封建制度,郡县制和一体同法,这是秦国与三代最大区别之所在。眼下的秦国虽然还没有统一中国,这三点已经是秦国的立国根本,到了秦国统一中国后,肯定会把这三点推行到全国。如此一来,秦朝就与三代截然不同了,可以说是继往开来,另制传国圣器也就在情理中了,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秦昭王听了秦异人的话,恍然大悟,秦国另制传国圣器的条件具备了,不由得大是欣喜。
可以想象得到,继承传国圣器九鼎与自制传国圣器,肯定是后者更具吸引力,秦昭王不由得心动。
“异人,你之言虽好,却是不能实行……”秦昭王的脸色缓和多了,语气不再那么严厉。
“呼!”范睢、白起、乐毅他们听在耳里,不由得大是放心,又暗赞秦异人了得,竟然能把如此天大的事儿化解于无形。
“九鼎是大禹采九州之精铸成,而大秦却没有这样的天材地宝,难以制成传国之器。”秦昭王一脸的惋惜。
九鼎是大禹取九州之精铸成,可以说是聚集了九鼎的天材地宝,是以九鼎具有如此重的份量。如今,秦国制传国之器的条件具备了,就是没有这样的天材地宝,只能想想,秦昭王非常惋惜。
“大父,当今之世倒是有一样天材地宝,不在九州之精之下。”秦异人却是胸有成竹。
“哦。”一片惊哦声响起,上自秦昭王,下至一众大臣,无不是睁大了眼睛,死盯着秦异人,一脸的惊奇。
“当真?”秦昭王迫不及待,忙催促道:“快快道来。”
秦国自成体系,与三代截然不同,若要制传国圣器的话,完全可以。问题是,没有能让人认可的天材地宝,这种美事也只能想想了,秦昭王乍闻秦异人的话,其急迫之情可想而知。
不仅秦昭王急不可耐,就是范睢、白起、乐毅这些稳重之人也是急得不行。
秦国制传国圣器,让后世用秦国的传国之器,以秦为则,这是何等的美事,谁能不想?
“不是有和氏璧吗?”秦异人微微一笑,提醒一句。
“和氏璧?”一片惊呼声响起,只见秦昭王、范睢、白起、乐毅他们无不是一脸的恍然之色,眼中精光大盛。
“啪!”秦昭王右手重重拍在额头上,扯起嗓子叫嚷道:“寡人竟然忘了和氏璧!”
和氏璧大名传于天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尤是秦昭王对和氏璧最是清楚,因为“完璧归赵”的典故就是发生在他身上。
秦昭王得知赵国得到和氏璧,就想把和氏璧据为己有,谎言用十五城来换。赵国惧秦兵威,不敢得罪秦国,又找不出一出使之人,赵王很是苦恼。有人举荐了蔺相如,赵王与蔺相如一席交谈之后,认可了蔺相如的才华,就命他为赵使,出使秦国。
于是,就有了“完璧归赵”这个脍炙人口的典故。
乍闻秦异人之言,秦昭王仿佛又见到了蔺相如那张臭脸似的,当日与蔺相如斗智斗力的情形又浮现在脑海。
“来人,立时给赵丹传旨,要他交出和氏璧!”秦昭王右手一挥,霸气的道:“这次,仍是要蔺相如送来,寡人就不信,这次蔺相如还能回天了?”
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不仅仅在于蔺相如有着不凡的才华,还在于,在当时秦昭王还不想与赵国翻脸,因为他想图谋韩国上党之地,不能让赵国插手,他要尽可能交好赵国。要不然的话,就是十个蔺相如也完蛋了。
如今,赵国已经成了秦国的臣子,秦昭王索要和氏璧,还要蔺相如送来,他这是要雪耻。
秦昭王听信了秦异人的话,决心要另制传国之器,更有和氏譬这样的天材地宝,对于失九鼎一事,他也不再生气了,这事就算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周赧王到来一事了。
周赧王胆颤心惊,吓得走不动路了,被两个铁鹰锐士搀了过来。远远的,望见秦昭王雄姿伟岸,气度不凡,周赫王差点吓尿了。
让他想不到的是,秦昭王快步冲他而来。
看着象风一般过来的秦昭王,周赧王脸色发青,一个劲的打颤,牙关相击,嘴里发出一阵“格格”的牙齿撞击声。
秦昭王雄视天下数十载,山东之地一提起他就会吓得不轻,乍见秦昭王,还是冲自己兴冲冲而来,要周赧王不惊恐莫铭都不成。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秦昭王并没有对他不利,而是伸手相扶,亲切的笑道:“你何苦如此惊恐?”
“惊恐?我身为阶下囚,是砧板上的肉,我能不惊恐吗?”周赧王在心里想。
“你放心吧,大秦一定会善待你。”秦昭王笑言,解下身上的王袍,为周赧王披在身上。
“这……”周赧王几疑在做白日梦,一脸的难以置信。
以周赧王想来,他是秦国的俘虏了,秦昭王要把他捏扁搓圆才是正理,哪有象秦昭王这般解衣衣之的道理,要他相信这是真的,还真的很难。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秦昭王在周赧王肩头轻拍,调侃一句,道:“山东之地骂寡人残暴不仁,青面獠牙,吃人不吐骨头,你瞧瞧,寡人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样儿吗?你瞧瞧,寡人是青面獠牙吗?”
“这……”周赧王万万没有想到,秦昭王竟然还有如此亲切的一面,想要笑,又笑不出来,只能挤出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
“走!”秦昭王拉着周赧王的手,朝秦昭王的王车行去。
周赧王不明所以,不敢不跟着,一路上胆颤心惊,每走一步,如同临近鬼门关似的。
来到秦昭王的王车前,秦昭王扶着周赧王上车。
周赫王这才明白过来,秦昭王竟然要给他天大的恩遇,心中的惊恐这才稍安,结结巴巴的道:“谢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