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战两周之后。也就是6月15日。包围圈被彻底关闭了,此时包围圈中的苏军已经弹尽粮绝,无法在继续突围。只能向德军投降。西方军区的60多万苏联红军,最终只逃出去20多万人,其它的除了战死就是被德军俘虏了,白俄罗斯不部分地区都没德军占领,包括其首府明斯克。
更让斯大林担忧的是,苏联并没有准备第三条防线,这样一来,德军等于是一举击破了苏军的两条防线,直接面对的就是莫斯科的西大门,斯摩棱斯克。
除了在白俄罗斯境内苏军遭到了很大打击之外,在北线和南线两个方向,德军的进展都还算比较顺利。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占领了普斯科夫,从这里到列宁格勒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地形也开始变得平坦起来。南方集团军群已经攻占了日托米尔,距离基辅只有100多公里。
相比之下,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阻力更大一些,它们面对的是苏联红军的乌克兰军区,这是苏联16个军区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实力最强的一个,由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元帅指挥。这位布琼尼元帅是苏联红军中成功躲过大清洗的2位元帅之一,另一位是伏罗希洛夫元帅。
布琼尼元帅是个哥萨克骑兵出身,在沙皇时代就曾经获得过“圣乔治”勋章,在苏联的国内战争时期,他率领着他的哥萨克骑兵打败了白匪军,为苏联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作者搜到的关于他的资料中,一部分说他是个老派的职业军人,不参与政治,所以躲过了大清洗,另一部分说他与斯大林私交比较好,忠心于斯大林,所以才得以保存下来,至于那个是真那个是假,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查吧。
不管怎么说吧,这位布琼尼元帅面对德军的突袭表现得还算可以,至少比其它军区对德军造成了更多的阻碍。而且这位老元帅还有很多nb的学生和手下,比如铁木辛哥、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叶廖缅科、巴格拉米扬等,照这种情况看,他应该也不是一个光靠关系混上来的饭桶元帅。
但是面对着德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优势,基辅的苏军也只能是说且战且退,没有大规模溃败而已,另外乌克兰那些纵横的河流和沼泽地,也为苏军提供了一些防御的便利,给德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并且优势非常明显,这让同盟国阵营感觉到压力更大了,丘吉尔原本指望着罗斯福能够向英国和苏联提供足够的装备和战争物资,以便让苏联在陆地上拖住德**队,而英国就可以腾出手来,一面巩固它在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一面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消弱德国的战争潜力。
但是南海联邦突然进攻了美国本土,还用很短的时间就把美国的西海岸搅得一片混乱,这让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减小了对苏联和英国的战争援助,用于自己国内的军备生产,等于把大部分实力都用于对抗南海联邦的入侵方面,无法再大规模插手欧洲战局。
失去了美国的大部分援助,英国只能凭借海军优势牢牢的把握住地中海的航线安全,然后与意大利和德**队在北非战场上拼消耗,一点也帮不上苏联人了,现在的战争格局变成了德国与苏联直接对抗、英国与意大利和德军在北非地中海对抗、而南海联邦与美国在北美大陆上对抗,基本是谁也腾不出手去帮助其它战场上的盟友。
除此之外,在中东地区的异色列和南美地区的智利也不甘寂寞,它们分别向自己周围的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展开了进攻,异色列正在进攻法国的势力地区叙利亚,智利已经把玻利维亚打得快灭国了,巴西政府已经向智利政府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马上停止对玻利维亚的进攻,巴西军队就要越过波巴边境,与智利军队开战了。
此时的英国和美国都没有闲心去管什么叙利亚和巴西了,它们自己国内还在挨揍,只要不去碰苏伊士和巴拿马这两条运河,就只能先眼看着异色列和智利把原属于英国和美国的势力地区给搅乱。
目前唯一还没有卷入战争的就是亚洲的中部和东南部,还有就是非洲的中南部。但是在东亚,英国在印度殖民地东南侧也是部署了大量的军队,不过这些军队主要是防止南海联邦对印度和缅甸进行突袭,在英国人看来,印度这边可千万不能再挑起任何战争了,如果失去而来印度这块殖民地,英国的老百姓还能不能喝上下午茶都成问题了。
第七十七章拉灯弹
其实刘芾对于印度这块地区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目前已经不再需要帮助德国取得更大的优势了,如果把英国打击的太严重,让德国没有了一点后顾之忧,那苏联很可能会扛不住德国的全力进攻,苏联一完蛋,英国也撑不了多久,统一了全欧洲的德国,是南海联邦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小胡子对于南海联邦很友好,刘芾也相信他在获得了东欧的大片土地之后,很可能会停止战争,但是对于小胡子这种既聪明又果断的领导人,刘芾还是存着深深的戒心,按照南海联邦目前的状态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德国和英国、苏联三方谁也打不动谁,欧洲至少要变成英德苏三个强国共处,才能保证南海联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外来的强敌。
至于美国,刘芾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能把它打成什么样,甚至能否最终取胜都不敢确定,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而且太难缠了。依靠目前联邦的军事实力,无法像小胡子那样动员几百万大军平推过去,所以还得想其它方法来对付美国。
没有足够的步兵去攻坚,也没有足够数量的坦克去穿插敌人纵深,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击败美国呢?刘芾目前手中还有一种武器,那就是空军。联邦飞机研究和制造部门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一种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自身防御性能更出色的远程轰炸机,其实此机型已经在轰炸美国西海岸城市的行动中出过场了。不过并不是主角,原因是数量太少。
这种新式的远程轰炸机被命名为ab…3型,只装备于联邦空军,因为它所要求的起飞降落条件不是海军航空母舰可以承受的。它的翼展长达44米,机身长30米,身高9米,中单翼布局,两边的机翼上各安装了2台2500马力的大型活塞气冷发动机,总共为飞机提供了10000马力的推力。
有了强劲的动力,ab…3轰炸机的最大航速可以达到633公里/每小时。甚至比联邦联邦装备的af…3战斗机还要快2公里。当然了,这是在特定高度和空载状态下飞出来的极限速度,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达到这个速度,它的巡航还是保持在400公里以下。而航程却大大提高了。
在满载的情况下。ab…3轰炸机可以携带13吨重的炸弹。用巡航速度在中空高度可以飞行2800公里,高空高度可以飞行1900公里;而当它携带3吨弹药时,就可以用巡航速度在中空高度飞行3700公里。高空高度飞行2500公里,有效作战半径比原来的ab…2型轰炸机长延长了一倍多。
在武器装备上,ab…3略微减少了机身上的机炮数量,只装备了4门联19毫米机炮,分别位于机尾、机背、机腹,减少的原因是因为空军设计人员认为ab…3在目前可以利用其高速突破战斗机的拦截,所以暂时用不到那么多防御武器,而当地人的战斗机速度提升之后,还可以对现有的ab…3进行改装,增加自身防卫武器的数量,反正那些武器位置都是预留的。
另外,由于采用了液压和电遥控方式,4门机炮只需要2名炮手进行操作,在机组人员上反而比原来的ab…2轰炸机减少了2人,只需要7人就可以了,里面有机长、副机长、领航员兼通讯员、雷达操作员、2名炮手兼机械师、投弹手。
有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不仅可以设计新型轰炸机,新型的战斗机和攻击机也随之而来。像空军和海军的af…4/sf…4战斗机、abt…4/sbt…4攻击机等,它们大多是在原来的机身上加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略微调整了气动外形,除了航速和航程略有提高之外,并没有大的改变。
除了空军和海军方面获得了新型号的装备可以陆续换装之外,一直处于三军末尾的联邦陆军也终于可以同空军和海军一样得到自己的新装备了。陆军的装备主要是2种,一种是单兵反坦克武器,一种是炮火支援武器。
先说单兵反坦克武器,它的名字叫“弩”,其实就是后世中的火箭筒,国际上叫rpg。在后世的电影电视中,这种由一个人扛在肩上像个小炮筒的东西堪称穷国神器,因为它使用好了,既可以打飞机又可以打坦克还可以打堡垒,携带方便、攻击力强、保养容易、造价便宜,反正除了不能自动追踪之外,浑身都是优点。
南海联邦陆军的武器机构之所以会研制这个玩意,主要还是受了刘芾的引导。刘芾认为在坦克越来越普及的这个时代,光靠坦克去反坦克是不够的,再加上反坦克炮去反坦克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装备都是重装备,不仅制造精度要求高,造价也很昂贵,无法配发到每个士兵手中,甚至不能装备所有的联邦陆军部队。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能够由士兵便携的反坦克武器,来弥补普通陆军步兵部队遇到敌人的装甲部队之后的大也打不动,逃也逃不掉的窘境。所以刘芾建议联邦的陆军武器研究部门去向这个方面开发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其实在一战中,就出现了一种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枪也叫战防枪。它其实就是一种特制的大威力步枪,再配上特制的穿甲子弹,用来对付装甲比较薄的坦克和装甲车。但是这种枪很快就跟不上坦克的装甲增长速度了,坦克发动机的发展远比人类的肩膀承受后座力的发展要快,所以在反坦克战中,这种枪越来越打不动它的目标了。
本来联邦陆军武器研究部门也打算从反坦克枪上着手,看看能不能设计出来更好更犀利的型号,但是刘芾建议他们走另一条道路,不再纠结于口径更大、后座力更低的枪类武器,而是想一想能不能让炮弹像华人春节放的窜天猴一样,使用火药推进,既有速度有没有很强的后座力。
对于当时联邦武器研发部门来说,这个要求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研制出来了一种类似于大号枪榴弹的东西,采用一根钢管为发射管,采用发射药来发射一枚改装过的的40毫米空心破甲弹,可以在50米外垂直击穿15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
不过这种简陋的装备直射的准头非常差,甚至在30米内都无法确保命中一辆坦克,只能像迫击炮一样采用吊射的方式才比较靠谱。为此,陆军武器研究部门特意找上了空军研究机构,在他们的帮助下,设计出来一种弹体更长,气动性能更好,还加装了4片折叠尾翼的新弹头,这样一来,这种大号枪榴弹的性能才算是稳定下来,可以利用简单的标尺在70米之内准确命中一辆坦克或者装甲车大小的物体,并且可以垂直穿透150毫米的装甲。
就在陆军研究部门兴冲冲的准备把这款武器定型并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刘芾在观看了演示射击后,叫停了即将大规模的生产和装备。在刘芾看来,这种武器不着急装备部队,因为当时欧战还没有开始,联邦部队也没有大规模对抗敌方装甲集团的任务,所以用不着装备这种新武器,更主要的是,刘芾认为它的性能还应该大幅度提高。
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反坦克利器却被自己的总统给驳了回来,陆军研究部门不乐意了,他们陆军本来就不想海军和空军一样经常更换新装备,现在有了新装备,而且性能还不错,就连试用的陆军装甲师士兵也非常喜欢,但是还是被总统以性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为由给驳了回来。
第七十八章撒达母炮
陆军研究部门决定不能让总统偏爱海军和空军的坏习惯再发展下去了,你不是说性能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吗,咱就提高一个给你看,到时候看你批准不批准。
凡事就怕认真,这些研究人员一旦认真而且还较上劲了,动力的成倍的增长。首先他们更换了发射筒,不再用原来那种破钢管了,而是专门弄了一种合金钢的发射管,不仅重量轻而且散热性还还好。然后他们又汇同了弹药专家、反坦克炮专家、空气动力学专家等一起研究新式的弹头设计,最终真的搞出了一种性能比之前高了很多倍的玩意,并由此引发出另一种武器来。
先说这种新弹头,这次的弹头和原来的完全不一样了,它的后部不再是一根只为了装填发射药而加长的弹体了,研究人员们把里面加上了正在研制的一种喷射燃料,它的好处是当弹体被发射药从发射管中推出后,弹体后部的这种喷射燃料就被点燃并沿着弹体后部的喷嘴向后喷射,极大的提高了弹体的飞行速度和直射精度,另外还增加了弹头的破甲能力。
有了新的发射管和新的弹体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射程增大导致原本的简易标尺和机械瞄准装置无法满足远距离瞄准,于是他们一座不二不休,把原本在狙击枪上使用的光学瞄准镜给改装了一下,减小了体积和放大倍数,然后安装在发射管上。这下,这种新的反坦克单兵武器不仅射程远,可以直射200米,还有了初级的光学瞄准设备,射击精度非常高。
当这种武器再一次申报定型量产,并在演示中出现时,刘芾表示非常满意,并为这种武器亲自命名为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英文全称rocketpropelledgrenade,简称rgp。另外刘芾还特意给它起了一个中文昵称。叫“拉灯弹”,至于啥叫拉灯,研究人员也没问,反正这位总统就好这一口。没事就四处给新装备起名玩。
除了这种拉灯弹之外。陆军研究人员还受到了另一个启发。既然这种反坦克弹头可以利用喷射燃料增加射程,那么普通的炮弹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试想一下,目前联邦的120毫米自行火炮的射程大概有20多公里。如果把炮弹后面也加装这种喷射燃料,可以不以打到30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那样一来,联邦陆军的火炮肯定会成为敌人的噩梦。
当他们把这种构想向刘芾提出来之后,刘芾楞了半天,最后拿起一张纸,在上面画了起来。刘芾画的是什么呢?他不是画后世中的那种火箭增程炮弹,那玩意太尖端,刘芾也不明白到底是啥结构,不过在后世中还有一样炮兵利器,至少在这个时代算是利器中的利器了,那就是多管火箭炮,也叫喀秋莎火箭炮。
提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能知道,这种在二战后期才由苏联人搞出来的多管火炮相较于其他火炮,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的本身重量低,可以用卡车活着其他运载工具拉着满处跑,机动灵活;其次,它不受炮管的口径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投送大量的炸药,对目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特别适合于轰炸敌方的部队集结地、战壕区、雷区等地;最后,它的价格低廉,生产难度比其它火炮要低很多。
但是喀秋莎火箭炮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结构很脆弱,基本就是几排钢架子和发射轨道;另外它的射程和准确度都比不上传统的火炮,而且再次装弹的时间比较长,属于打完了就跑的类型。
当刘芾把自己依靠记忆而画出来的草图交给陆军武器研究人员,并大概讲解了这种武器的原理和使用情况后,这些专业搞陆军武器开发的研究人员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这位总统说的东西是什么意思,而且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马上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半仙总统又发威了。
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玩意,德国、苏联在2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