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依卿之见,大明日后将采取何种国策呢?”
“这个……”邢强显然没有准备,尽管他很自信,但是没想到朱显波突然问起这个,早知道就该多准备准备了。
“不用顾虑,朕就是想想你们的真实想法,不加修饰的想法。”
“这个……大明必须坚定不移的展工商业,展水师,加强与海外的贸易。只有坚持对外交流才能不断聚集财富,减轻大明子民的赋税负担。”
“我大明亦有万万子民,商贸可以在本国进行。如果过度放开,会不会导致我大明的一些军械技术被外国窃去呢?”朱显波为了这场谈话准备了很久。
“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有效忠皇上的锦衣卫在,目前又都实行军事化管理。外国细作想窃取技术并不容易,除非我大明有要员被收买。”
“嗯,只能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注意了。朕还有件事情想拜托你呢。”
“皇上折煞微臣了,为朝廷,为皇上办事是微臣的本分。皇上宽宏大量,救微臣于囹圄。不要说办事,皇上就是要微臣这条贱命,也可以随时拿去。”邢强官阶太小,平时在官员多如牛毛的京城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虽说朱显波下旨让他主持工商司的工作。但到底是一个无任何背景的新人,还有案底在身。他的好坏纯粹皇上一句话的事情。所以他邢强不会放过这难得的表达忠心的机会。
朱显波要的就是这种忠心,不管邢强内心怎么想,至少现在,他肯定是愿意为朱显波去卖命的。
“是这样的,朕的皇子们也越来大了。但是朕一直没有立储君,这朝廷群臣们蠢蠢欲动,各成一派,朕知道他们无论支持谁都是有自己的打算。朕也不想强求他们,从即日起你除了帮朕了解下朝中各派的是势力外,还要帮朕多关心和诸位王子来往比较的紧密都有哪些人。
他们平时都在做些什么?当然这些需要你亲自去验证,朕不想听类似于锦衣卫那样的汇报。还有朕不希望你带有自己的主观立场去看待每位朝官和皇子。有什么异常情况立即向朕汇报,你做得到?”
“微臣谢皇上信任,微臣一定肝脑涂地为皇上办好差事。”邢强万万没想到皇上这么快把自己当心腹了,监视朝中各党和皇子们的来往,那可是重任啊。尽管已经有了锦衣卫,皇上还是要再安排人确认。说明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不亚于锦衣卫,邢强没有理由不高兴。
“朕即刻下旨,让你兼都察院经历司经历。也方便你行事!”
“微臣谢皇上。”
“记住,朕不是要你找谁的毛病,或者在从中挑拨离间,你只要把你的所见所闻如实的报告给朕就行了。这样对于你在朝中行事也好些,他们不会为难你。”
“微臣明白。”
朱显波想要尽快了解朝中诸位大臣对立储君的最新看法,除了锦衣卫和召集群臣探口风外,另外安插新人在各部也是个好办法,思来想去,也就都察院这个部门比较适合时常递奏章,见圣上。当然更多的了为了防止官员们诽谤邢强。
不管怎么说,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大学生比起一般的官员智商肯定要高一些。只要没有重大的人品问题还是要重用的。本来朱显波想让几位每人带一名皇子,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更加恐怖了。但转念又担心两帮穿越的人互相知道了,事情会越闹越大,不好收场。
邢强对于朱显波这个安排十分满意。虽然没升官,但自己好歹以后就是纪委的人了,不怕有些小人揪住以前自己的小辫子不放。而朱显波给他的任务并不算重,也不需要他表意见。朝廷官员领差事最怕皇上要求自己判断,判断来判断去,结果还是费尽心思先猜圣意。稍不留意就错了,空忙不说,还得落个坏印象。、
朱显波特意跟邢强说明,就是怕到时候邢强自己琢磨不透去问别人,结果本来是私底下的摸底,变成了大考试。结果肯定也就变味了。
而大臣们以为朱显波又想调查什么,自然也是紧张一番,可没过几天现新的都察院经历司经历几乎没什么奏章,朝堂上也不开口说话。于是渐渐的一个个都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可能这只是圣上的一个普通的人事安排,毕竟经历只是六品。
邢强则如同菜鸟入行一样,一有空就逮着各部官员闲聊。出于礼节也没人推辞,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
第302章劝退
“皇上,微臣这些天奉旨调查朝中官员的倾向。(请记住我邢强奉命调查群臣的态度,半个月后就拿出了第一份总结报告。
“你先简要的跟朕说说,目前朝中大臣们的动向。”
“微臣虽然现为都察院经历,但三品以上大员很难接触到,目前在京的四品及以下官员对于皇上选储之事确实十分关心。微臣以为,为了社稷安危,为了朝中大臣们不再互相猜忌还是早立储君为好。”
“爱卿何出此言?”朱显波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邢强才到监察院半个月就出如此感叹,实在有点让朱显波意外,难道这家伙也早已被人拉拢了?
“皇上,身为臣子理当为朝廷出力,为皇上效忠。但现在朝中许多中下级官员往往被迫站位跟随朝中要员们。据说徐光启徐大人比较看重二皇子,副相王大人很自然的站到了四皇子一边,锦衣卫王大人支持大皇子,而兵部尚刘大人则热衷于五皇子。
这些人都是朝廷要员,下层官员们不得不在面对上司时表达自己的立场。很多中下层官员对皇上的几位皇子根本不熟悉,完全是看各大人的势力强弱站队。就算微臣这样的六品小官,都不断有人向微臣暗示。为臣以为,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朝堂之上的诸位官员不断分化。
时间越长,裂痕越深。如果皇上不加以制止,只怕暗斗会升级为明争。那么皇上下次如果再有长时间外出,回来时只怕就要做太上皇了。”
朱显波倒吸一口冷气,这邢强真敢说,不过却也是事实。这样的争斗不断升级的话,虽然朱显波认为王拓和刘立洋不会背叛自己。但难免会借自己外出的时候除掉其他势力甚至皇子。
“那依爱卿所见,朕应当立哪个皇子为储君呢?”
“……皇上,这不是微臣分内工作。”邢强满脸惶恐的看着朱显波。
“但说无妨!”
“微臣真的没有仔细想过,微臣以为皇上心中应该早有打算。”
“那你认为朝中各派谁的势力比较强大呢?”
“从表面上看,副相王大人和锦衣卫王大人两派势力相当,刘大人稍弱,而徐大人则主要是科技部和学院的一些官员支持,”
“你对朝中各派的势力还是有所了解的,为什么就不肯表态呢?”
“微臣时刻不忘肩负圣命。同时微臣入朝不久,不宜在这个时候随波逐流,那样显得皇上识人不明,微臣为人不正。”
邢强说得倒是挺在理,朱显波好多次都想脱口而出,告诉他自己是穿越的,别拿老一套忽悠自己,但还是忍住了。一来现在朝中局势确实有点混乱,虽然大家按照既定的五年计划在进行。立储的问题上却各据一词,每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
作为皇帝的他,朱显波必须尽快明确表态。这样虽然消除不了党争,但是也不能把朝廷内耗的责任推到自己头上。也不能等到悲剧生的那一天。现在几个大臣虽然支持的皇子不一样,但是支持皇上的态度不会轻易动摇,尤其是王拓、刘立洋与徐光启。
“邢强,你下去之后重点替朕盯住王承恩等人,不能让他们的行为出轨,对朝廷甚至各皇子构成威胁。你做得到嘛?”朱显波其实也不确定自己的做法对不对,目前综合周涛和邢强的反馈看来,王承恩的野心最大,动作也最大,这是对诸位王子的影响。
“皇上,微臣只怕不能胜任。”一旦皇上有重点目标,邢强的责任就不是简单的汇集各派的势力和目标了。这家伙当然不傻,王承恩是副相,是国丈。自己要暗中单独调查他这一朝派的势力,就必须证明自己,同时不再受各派的拉拢,在这个朝堂之上,太难了。
“哎……那就继续你目前的工作,不过朕不希望不久的将来听到有人弹劾你、举报你的奏章,你既然身在官场,就顺其自然。也不要追求独善其身。”
“微臣谨记皇上教诲,就算将来被迫与某位大人亲近,微臣也不会忘记始终效忠皇上。请皇上无论如何要相信微臣。”
“朕信你,你先下去。”朱显波知道,要让一个六品官员左右某派是不可能的,与其被人排挤,还不如让邢强顺势而上,说不定能打入某股势力的核心。
送走了邢强,朱显波来到了王瑶姬寝宫。他要让王瑶姬去做做王承恩的工作,说聪明、善良、率性,她王瑶姬在后宫诸位娘娘当中屈一指。但是要论到智商和培育皇子,她肯定要输给后世的三位女人。而王承恩正是看中了后世的三位女人没有直接的家族势力。
王承恩做梦也想不到这三女的来历,更想不到刘立洋与张蕾以及王拓等于三位娘娘的关系。如果放任不管,只怕这几位最终要和王承恩翻脸。
“爱妃,彼得的行刺对你还有影响吗?”
“龙文哥的锦衣卫无所不能,臣妾有何担心的。”王瑶姬还是当年那个王瑶姬。
“如果朕遇到了困难,爱妃会帮朕解决吗?”
王瑶姬见朱显波如此说话,伸出左手在朱显波的额头上摸了摸:“你怎么啦?”
“朕真得遇到难事了。”
“你永远是臣妾的龙文哥,臣妾永远是哥的瑶姬妹妹啊?有什么困难不能一起担当的?”
“要是这个困难涉及到朝封呢?”朱显波终于一步一步进入主题。
“朝封怎么啦?他还那么小,你不会让他也去军营锻炼?”王瑶姬瞬间从一个温柔的情人转为一个慈祥的母亲。
“当然不会了,朝封还那么小。不过现在王大人可是忙得很,不知道爱妃作何感想?”
“父亲他怎么啦?这又和朝封有什么关系?”王瑶姬连连追问,看来,王承恩做事并未先通知他这个女儿。也许是想等到瓜熟蒂落。
“这位副相大人正在纠集朝中势力,准备立朝封为储君。”没办法,再绕弯子,朱显波没法了解情况。
“什么?那皇上打算怎么办?”王瑶姬虽然是淑妃,一向得到朱显波的宠爱,这个时候皇上既然提出来了这件事情,她不能先把自己撇清楚,而是要试探皇上的意思再做打算。这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娘娘的本能。
“朕觉得王大人有点操之过急了。没错,朕十分宠爱,也十分欣赏为人低调的他。但是无论是从年龄排序还是从母妃们的身份地位来说,朝封都只是在朝阳和朝光之后。朕不想朝封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被利用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幌子,朕希望他无忧无虑的长大。”
“朝封既然不是皇上心目中的人选,那是不是要让臣妾去暗示父亲放手。”听到朱显波对于朝封的排名,王瑶姬多少有点失望,但是她很快就想起了朱显波来自己寝宫的意图。
“爱妃聪慧过人,朕相信朝封也会如此。但是王大人认为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没有外族支持就想不分先后,难免会在朝中引起纷争。大明现在西北刚定,又要准备对印度用兵,朕不希望朝中大臣们因为储君的问题四分五裂。身为国丈和副相的他应该身体力行,为诸位大臣做个表率。”朱显波除了给王承恩戴高帽,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让王瑶姬劝他主动放弃。
这种储君之争,历朝历代都不那么简单,何况王承恩认准了周涛等人没有外族支持,以自己国丈和副相的地位,想要左右皇帝的想法也不是难事。
“生在帝皇家,政治纷争早已注定,皇上又何必因为孩子们年小就要一个个都庇护在怀抱里。臣妾虽不知道父亲做了些什么。但是皇上对臣妾的要求难道不觉得这是在为难臣妾吗?”朱显波很快就听出了王瑶姬的苦楚,不管结果是否早已注定,还是与世无争。
当朱显波亲口把自己的儿子否定时,那无比伟大的母爱瞬间代替了夫妻的恩爱。保护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每个女人的本能。王瑶姬也不例外,这个时候她是一个朱朝封的母亲。
“皇上好偏心,难道有外族的支持也会成为朝封的累赘吗?”
“爱妃,你知道朕不是这个意思。以前的淑妃可不是这样的,不管你是否承认,朝阳勇猛过人,但是身居军营确实十分谦虚好学,身为朕的长子,他排在储君的位理所当然。朝光的母亲是皇后,相信爱妃也明白朕为何立她为后。而且朝光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资质远胜于朝封。
最关键的是朝中几位重臣各人有自己的拥立对象,万一哪天朕遭遇不测。你希望看到朝中乱作一团,相互屠杀吗?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与朕宠不宠你似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你不能因为朝封做不了储君就练龙龙哥哥都不叫了。”
为了缓解气氛,朱显波只得故技重施。
第303章劝进
“你已经决定的事情又何必多此一举的来臣妾这里提醒臣妾。(请记住我不会替龙文哥添乱的。父亲那边臣妾会找机会去跟他说,至于听不听得进去臣妾就不能打包票了。”王瑶姬就算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是朱显波决定了的事情她也很少反对。
何况朱显波说的没错,朱朝阳和朱朝光无论是年龄还是各自母妃的身份都在朱朝封之上,最关键的是朱显波不看好自己的儿子。薛贞和薛美琳的前车之鉴,王瑶姬不会忘记,她也不希望王承恩忘记了。
做了一夜的思想工作,朱显波相信王瑶姬会听自己的,至于王承恩听不听还难说,但是只要王瑶姬不那么主动。王承恩就算纠集再大的势力也难以成事。
看看道格拉和莫佐罗夫那两位的蛮横劲,朱显波也越来越觉得将来和沙皇较劲的应该是朱朝阳。朱朝光太文弱了。当然朱显波朱显波先必须让周涛接受,如果周涛认同朱朝阳,那么徐光启的工作还是比较好做的。
当朱显波再次与周涛四目相对,讨论严肃的问题时,朱显波有点心虚了。说实话,周涛这些年入主后宫以来给予他太多太多的帮助,每次远征或者微服出游,都是周涛监国。虽说政务院机制比较完善,但作为整个朝廷的临时主心骨,周涛每次表现都不错。
现在母仪天下的她面对改变了主意的朱显波,一个人坐在床沿默默不响。这不能怪她,一个女人再冷静,遇到立储这种大事,难免会生出几多幽怨。
良久,她站起来,走到朱显波跟前,“自古以来,开国皇帝以天下布武争斗皇位,而中宗无不以文治国保天下。今我等前来大明朝,你带领群臣东征西讨无异于开创了一个新朝代,何故又要选择同样尚武的皇子作为接班人呢?难道你不怕出现秦二世而亡的悲剧吗?”
“治国需要各种人才,而皇位只有一个。朝阳是朕的众多皇子之中最年长的一位,而所展现出来的才能已经足以做一位统兵大将,如果能得到高人指点必能文武双全。我大明虽然现已征服安南、朝鲜、日本等地。但各番邦素来民风彪悍,加上西北的俄罗斯与克里木汗国虎视眈眈。朕担心如若他们得知我大明皇上将来由一个文弱生执掌,说不定又要纯纯欲动。
朝阳虽然看起来有点鲁莽,但只要将其召回,你我加以调教,必能成大器。”
“自己的儿子不能立储,臣妾又有何颜面教谕大皇子呢?”
“此话谬矣,皇后德才兼备天下人尽知。而大皇子立储也名正言顺,如果皇后能与大皇子相处融洽,不是母子胜似母子啊。”
“话虽不假,只怕朱丹心中也不会相信臣妾出自真心,朝阳年幼更加容易受人左右。到时候臣妾岂不是里外遭受非议?”
“朕相信你便是,朱丹那边朕再去做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