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明-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如何,倒回去二十年,如果当时朕要问你的志向,恐怕你也不会想到会官居一品,掌管大明的兵部。”
“微臣惭愧,当年要不是皇上搭救,微臣只怕早已命丧黄泉。没有日后皇上的倾心栽培,那有微臣的今天。”
“嗯,你知道朕旧事重提,并不是要施恩图报。朕只想提醒朝中诸位大臣,朝阳年幼,已经有一身好本领,如果各位大人愿意倾囊相授,朝阳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成就必定会越朕。”
朱显波说话时看似漫不经心,而一旁的刘立洋早已馒头大汗,而朱朝阳脸红到耳根。前半句朱显波在摆事实,后半句则是在吹捧朝中大臣和朱朝阳的潜力。十八岁的朱朝阳也开始知道自己的斤两了,年少时听说自己父皇的往事,还是以为只是普通平凡的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就感觉到了自己与父皇的差距。
朱显波17岁登基做皇上,平李太后叛军,诛杀魏忠贤,救河南、山东大旱,紧接着就是评定农民起义军……而想想自己,只不过随军出征过两次。这次朱显波强行把他提为兵部侍郎,朝中大臣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只怕没几个服气的。
刘立洋也在那里嘀咕,朱显波这么一说等于直白的告诉他,皇上立朱朝阳为储君是早晚的事情。而之所以把这个储君放到兵部,目的也十分明显。
“爱卿……”朱显波知道堂下两人各怀心思。
“皇上请明示!”刘立洋抬头看看朱朝阳,再看看朱显波。
“你的任务很艰巨,要让一介武夫的汉王成为大明数一数二的统兵将帅。”
“这个……”
“没难度的事情,朕不会找你。”
“那微臣尽力而为。”
“你忘了朕刚才说什么了?必须倾囊相授!”朱显波当然不希望刘立洋是出于皇命而做做样子,而是要像当初自己栽培刘立洋一样。最主要的,只要有了师徒名份,那么刘立洋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转而支持朱朝阳。
“是!”
其实很多兵法什么的朱显波完全可以自己教,但为人处事的一些厚黑学、统兵打仗的一些猫腻,这个父皇不能亲口说给儿子,必须要假他人之口,让这个单纯的皇子慢慢接受。
“朝阳,你到了兵部之后要努力向刘大人及各位大人和将军们学习。朕希望你能早日从兵部毕业,大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朕和你去做。”
“儿臣遵命!刘大人,下官有礼了。”朱朝阳说完朝刘立洋拱手行礼。
“汉王殿下,不比如此,微臣只不过虚长二十年,所以兵部的事情比殿下知道的多一些而已。以殿下的聪明才智,不出一年半载,定能运筹帷幄,替皇上和朝廷谋划天下。”
“还请大人今后多多关照,朝阳若有不妥之处请务必直言教诲。朝阳定不会忘记大人的恩德。”
“辅佐皇上和殿下是微臣的本分,岂会贪功,更不用说恩德之事。”
“好啦,你们二人也不用客气了。今后还需好好合作,大明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宽广,而且印度那边随时可能爆战事,所以兵部的担子并不轻松。”朱显波听到刘立洋在内心并不排斥朱朝阳长吁了一口气,笑了起来。
“皇上,那微臣先行告退了。”
“嗯,朝阳啊,你先留下,父皇还有话说。”
“儿臣送送刘大人?”朱朝阳看着朱显波,像似在请示,又像是在征求刘立洋的意见。
“使不得,使不得。”
“去,父皇在这里等你。”
看着一老一少走出殿外,朱显波会心的笑了。
看起来自己的这个儿子并普通的官二代还成熟,一点就通,自己刚钦点了刘立洋教导他,他马上拍起刘立洋的马屁来。有这样一种不耻下问的态度,不愁刘立洋不教,更不愁刘立洋布支持他。孺子可教啊……
良久,朱朝阳送刘立洋后回到太和殿。
“朝阳啊,朕希望未来的这段日子,你能以同样谦恭的姿态对待朝中诸位大臣。”
“儿臣遵命。”
“父皇把你调到兵部去只是个开端,今后礼部、工部等各部也要锻炼锻炼。父皇希望你明白,现在你是父皇的候选储君,但是如果你不思进取,为非作歹的话。父皇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主意,今日朝会上你也看到了,王大人只是代表了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暗流涌动。
父皇希望你一方面要以宽厚的胸怀对待那些暂时还不支持你的大臣,另一方面做出实在的成就去政府他们!”
“儿臣明白!”
“除了要争取朝中大臣们的认可之外,在后宫当中你先做的就是让皇后娘娘也真心的支持你,当然还有你张蕾姨娘。朝光不你小不了几岁,皇后娘娘又多次在父皇外出之时监国,她已经向朕和大臣们证明她有足够的能力母仪天下。父皇希望你真心的尊敬她,亲近她。做得到吗?”
“做得到!”朱朝阳毫不犹豫的冲口而出。
“你要牢记父皇今天跟你说的话,如果有一天你让父皇失望了,让父皇感觉到你不足以扛起大明帝国的大旗,父皇会很痛心!”
“儿臣一定牢记父皇教诲,勤于律己,早日替父皇分忧。”
“这段时间,只要父皇有空,白天你都可以来找父皇,朝廷内外都说父皇文成武德,父皇也要尽快让你成长起来,能教你的父皇都不会保留。不过兵部的事务不能懈怠!”
接下来的几天,朱显波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晚上一有时间就准备教案,等到白天朝会之后,就将朱朝阳召到御房,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无所不教,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帝王将相的一些相处之道。朱朝阳虽然好武,但为了自己的储君,为了讨父皇高兴,也不敢厌文。
两个和谐后世大学生的子嗣,智商自然不低,四五经背起来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难了。这一点朱显波深有体会,小时候总觉得那些数理化好深奥,那些文言文、古诗词好难懂,等到上大学之后才现,过去十二年学得那点知识和大学本科各科系的知识比起来真的只能算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
朱显波渐渐的觉得,年幼时让朱朝阳习武并不是一件坏事,有了强健的体魄和一颗尚武之心,然后再有自己和朱丹等人教诲,用不了几年,勉强混个本科毕业还是不难的。
父子俩朝夕相处,最高兴的莫过于朱丹,坚决要求揽过查询和整理资料的重任。朱显波于是把从邢强出没收来的电脑交给了朱丹。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当其冲的就是周涛。周涛对于朱显波对于大明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直到邢强他们出现之前,这几个女人都在幻想有朝一日能坐着飞船回去,当再一次被告知回不去和谐后世了,一个女人不由自主的开始考虑后半生。
而身为皇后的她最大的愿望无疑就是扶持朱朝光坐上太子位置将来继承大统。一直以来朱显波流露出来的想法也是欣赏朱朝光多一些,但是明俄之战加上印度之行之后,一切都不变了。周涛甚至还来不及思考对策,就被告知要辅佐朱朝阳,教导他、支持他。
周涛是为儿子的事情忧,另外一个女人却在为见不到朱显波而忧,她就是被朱显波用身子解毒的柳春燕。朱显波原本让她在广州等消息,让伤不起等人筹划一只船队出海,但是朱显波回京之后却想亲自去澳洲一趟。这对朱显波来说是寻常不过的事情。
而对于柳春燕来说,就意味着至少在朱显波没册立储君之前,恐怕难以成行。而自己当初却拒绝立朱显波要求她先行入宫的要求。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两难的局面。
第306章机会来了
柳春燕也知道储君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因此就继续回到院任职。
而朱显波心里当然舍不得柳春燕,何况是要去澳洲,就算没有柳春燕,朱显波自己也是想去的。不过马上要过年了,朱显波只得作罢。
就这样又过了三个月,朱朝阳在朱显波的调教之下进步很快,为了强健体魄,朱显波又将大和尚教给自己的易筋经传授给了朱朝阳。
朱朝阳天生武痴,融汇贯通、进步神。短短几月,朱朝阳从你有点稚嫩的小伙子慢慢练成了一个满身肌肉成年人。白天处理政务、跟随朱显波读史、辩理也是精神百倍。
“父皇,儿臣听娘说父皇当年领兵攻打皇太极时曾经在骑兵阵中横冲直闯,勇过当年的赵子龙。父皇是如何做到的?能教教儿臣吗?”
“朝阳,武功是健身防身之用的,武功再高也怕大炮。身为大明帝国将来的掌舵人,武功只是防备之需时用。大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重病缠身的大明了。父皇之所以处处冲锋在前,一是为了鼓舞大军士气,二来也是为了压制清军的骑兵优势。
如今我大明步枪、大炮都具备相当的优势,你要多学习的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掌控群臣。等到父皇老去的那一天,你要继续扛着父皇的大旗开疆扩土。”
“父皇,掌控群臣不是有锦衣卫吗?”
“你要如何做到完全掌控锦衣卫呢?”
“这个……儿臣没有考虑过。”朱朝阳说的倒是实话,从小他就看到自己的父皇运用一部牵制另外一部,利用锦衣卫监控着朝中大臣。
“以前没有考虑,父皇不怪你,但是今后你要和诸位大人多学习权衡之术。要让一个人真心的臣服与你,光靠权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臣们敬畏你是汉王、将来是储君甚至皇上,嘴上自然不会说。但是如果你不能掌控他们,一旦情况有变,他们随时都可能抛弃你,背叛你。”
“父皇,儿臣听母妃说您与王拓大人、刘立洋大人亦师亦友,你都曾经救过他两人的命。徐相徐大人也受过你的关照。父皇你是如何做到的,而儿臣又要如何现或者救下那些将来的国之栋梁呢?”
“朝阳,父皇当年救王拓和刘立洋两位大人都是机缘巧合,强求不来的。但是你只要用心去对待你身边的人,对待身边的大臣。去观他们所思所想,慢慢的你就会现权术这门学问太深奥,永无止境。父皇也只不过学会了一些皮毛而已。”
“儿臣明白了,儿臣以后会减少练武时间,多用心读和接触朝廷内外的人和事,从中吸取经验。”
“但是切忌不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更不能排挤朝中那些暂时还不支持你甚至但对你的大臣。他们的存在能够很好的提醒父皇和你,我们还有那些地方考虑不周,还有那些法令可以修改完善。除非你想做一代昏君,否则永远不要为难那些敢于直面谏言的臣子。”对于朱朝阳这样一个刚刚成年的皇子,朱显波确实有太多的内容要教。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到底是血肉相连的父子,朱朝阳这段时间和朱显波的朝夕相处,除了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之外,感触最深的就是来自朱显波那浓浓的父爱,原来自己心中近乎与神的父皇也会和母妃姨娘啰嗦,为了自己的点点滴滴唠叨。群臣们口中那个英武神明、杀伐果断的皇帝也会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进步高兴半天。
转眼间,春天来临。朝廷大臣们又要开始为各种政事繁忙。兵部更是如此,北方的移民,南方的水师消耗也越来越大。朱朝阳也慢慢的进入了兵部侍郎的角色。那些与朱朝阳共事的京官们慢慢的现,这个小皇子身上有年轻时皇上的影子,并无纨绔子弟。
等到三月初,刘辉从陆路八百里快递传回消息,德干副王奥朗则布与樊以君等相处甚欢。这个莫卧儿王子对于大明的期待越来越高。甚至主动提出来要让大明派步兵支持他剿灭南方印度教徒。
朱显波当然不能这么快名目张胆的派兵支持一个尚未取得储君位置的德干副王,从而得罪印度大陆南部的大量异教徒。何况西方列强还在印度西岸哈盘踞着。而郑泰的印度公司却一直徘徊在锡兰,还没有真正在印度大陆扎稳根。
但是奥朗则布也不是傻瓜,如果这个时候大明不支持他,将来一旦他夺得了皇位,说不定会与大明翻脸。
“朝阳,奥朗则布向我大明求援,该当如何处理?”
“父皇,我大明不是正欲进军印度吗,这可是绝佳的机会啊。”
“可我大明在印度大陆并无落脚之地,一旦奥朗则布卸磨杀驴,我大明步枪岂不是要全部落入莫卧儿之手?”
“那?”朱朝阳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先答应支援奥朗则布,不过不是派兵,而是银元支持。”
“那我大明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
“他奥朗则布穷兵黩武,在德里并不受大臣和皇上的支持,肯定会缺少粮草。我大明如果能给予银元支持,一定会让奥朗则布感激不尽。而我大明需要一个在印度大陆的落脚点,我们就可以趁机要求在加尔各答修建贸易站。而德干地区的百姓一旦接受银元,我大明在印度的影响力就会深入人心。”
“如此一来我大明就可以一举三得,既赢得奥朗则布的信任,又有了再孟加拉湾的落脚点,还为将来在印度大陆推行银元埋下伏笔。”
“不错,赶紧去办!记得嘱咐刘辉,如果奥朗则布如果拒绝银元,可以换成黄金,但是加尔各答的贸易站一定要尽快落实,没有得到建立贸易站的允诺,就不给与资助。当然给予的资助也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吊住这条大鱼。”
“儿臣明白了,奥朗则布现在接受了大明的资助,说不定有一天会后悔的哈……”
“别光顾着笑,仔细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到下一步,朱显波心中也没底,依照奥朗则布性格,只要大明肯资助他剿灭印度教徒,大明在恒河入海口修建贸易站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奥朗则布只是一个地区之王,一个尚未尝试过大陆统一的人时不会明白入海口对自己的国家有多么重要的。
当然奥朗则布更想不到的是东方的大明对于孟加拉早已虎视眈眈,他也不会想到东方的大明到底有多强大。总之他现在想做的是尽快剿灭南印度大陆的异教徒,为莫卧儿帝国开疆扩土。
很快刘辉又有回信,奥朗则布已经同意大明在孟加拉修建贸易站,条件是大明给予二十万银元的免费援助,另外再给予五十万银元的贷款。同时催促大明派遣朝中大臣尽快签署合作协议。
看起来这个奥朗则布确实被印度教徒们惹恼了。不然一个冷静的封疆大吏不会做出如此引狼入室之举。
朱显波一边回信让刘辉讨价还加,一边下旨让远在马六甲的戚宏亮准备银元。
钱财倒是好准备,但是修建加尔各答贸易站不是一件小事,关系到大明今后在印度的利益。一般的人去了也不能完全理会朱显波的意思,将贸易站‘做大、做强’,但是闹大了,也不会巧妙的瞒住远在德干莫卧儿朝廷。
要是莫卧儿朝廷追查起来,要是不及时派兵驻守加尔各答,那大明援助奥朗则布的银元只怕会打水漂。思来想去,朱显波觉得自己是时候坐镇印度了。好在朝廷目前还算安耽,朱朝阳在朝廷的威望也日渐高涨。今后就算自己出意外,大明帝国的称霸事业也算是后继有人。
“朝阳,奥朗则布答应大明在孟加拉修建贸易站是个绝佳的机会,父皇要亲自坐镇马六甲指挥各方面协调行动,父皇外出这段时间,父皇希望你能主政,皇后娘娘监国。”
“父皇千金之躯,是社稷的依靠,有什么计划就让儿臣替父皇去办。”
“在孟加拉修建贸易站,牵涉各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爆战事,所以父皇必须前往马六甲,这样你一来才能雷厉风行,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父皇外出这段时间,你要勤于政务,遇事都和皇后娘娘、朝中大臣商量。你要牢记平日父皇教导。”
“父皇!”
“不用劝了,皇后娘娘和你母妃不知道劝过父皇多少次,父皇决定了的事情是没人劝得了的。”
“儿臣谨遵圣命。”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