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6章

扬帆大明-第6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半月,主要是目前九江分院先生不够,我滥竽充数支撑一段,待有合适人员刻日南下。”

“先生既然会在九江停留,不妨常来寒舍坐坐,我朱某倒也是十分喜欢读书,只是家父重商,我这才不得不半商半读啊。”在读书人面前,不得不装下13。“另外舍下还有一小女孩,适才你可能在店内看到了,就是那弹琵琶的小姑娘也十分好学,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很难教之。如先生得空,请一定过来指点指点。”

“一定一定。”朱显波话说得这么客气,加上大家都是读书人,徐光启倒也不好再客气,只是说话间,眼光从没离开过那些书。

“先生如果喜欢,我这里的书先生请随便挑。送与先生便是。”朱显波想趁机玉徐光启搞好关系,你不是喜欢书嘛,我借你就是。

“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再看看,如真有喜欢的,还请朱公子暂借几日。”说着从书架上拿起《算法统宗》看了起来,朱显波看他不再言语,也挑了本书坐下看起来。只见这书生时而坐下,时而又站起,时而眉头紧锁,时开满脸微笑,看来是找到本好书了。

“朱公子,这本《算法统宗》很特别啊。你何处得来。”总算开口了。

“先生若是喜欢就暂借于你,不忙还。”君子好成人之美,这个道理他朱显波懂。

“那在下谢谢公子了,一定尽快还于公子。”这书生借了本书好似比娶老婆还高兴,自顾走了出去。

从那以后,徐光启不再去店铺,而是经常来朱家,挑书借书常有的事,当然,还有教书,把教小惠的任务全甩给了她。不是朱显波想推责任,那些古文他自己读是为打发时间,增进知识。这让他现学显教不比考试还难吗。

小惠倒觉得很高兴,似乎这个之乎者也的先生比少爷的知识渊博的多。

朱显波也时常抽空和徐光启探讨,在朱显波等人的影响下,徐光启也不再像先前那样迂腐,时常和朱显波争论学术上的事宜,当然对这个年纪轻轻来自杭州的朱公子佩服的也是五体投地,想自己已经是喜欢钻研旁门左道的了,没想到这朱公子小小年纪如此博学,他那里知道,为了准备第二天和他的谈话,朱显波总是要准备半个晚上查电脑,甚至喊张蕾等人帮忙。

这不,这天徐光启又在朱显波宅子里逮住了他:“朱公子,昨天你说的那个勾股定理,我回去想了很久,没想明白,但是经过多次测量确实是你说的勾三股四玄五啊,你那里学的。有书没?借我看看。‘

朱显波无奈的看看徐光启,再看看几个围观的美女,双手一摊,轻轻摇头,心想,完蛋了,我好惹谁不好,去惹这个书虫,我要是跟他逐个解释,那我这辈子陪着他坐学问得了。但是也不能打击人家积极性,说不定将来到朝廷做了官,把他拉过来做个幕僚也不错,当然他要是能做到礼部尚书更好。

第十四章书生徐光启(2)

等慢慢熟悉了,朱显波觉得该是时候给徐光启灌输点东西了,这天趁着没事又把徐光启请到自己家里。

“徐先生,很多知识我知道,但是说不出理由,我这里呢有很多书,你先看着,把一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探讨,我那几个丫鬟学识也不错的,到时候我们定期召开学识会,大家好好交流。”先稳住这书生再说。

“一定,一定的,谢谢朱公子,在下真是好学,不会耽误你们吧。‘徐光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哪里的话,要不是家道中落,我朱某现在也该进京赶考了,你我在这陌生的地方遇到就是缘分,而且你我都这么好学,研究些学术问题是理所当然的,朱某为了糊口还要做点生意,先生要是不嫌弃,今后资金上有啥困难就开口,我一定鼎力相助。”

一来二去,这两个书生成了忘年交,徐光启也不再客气,来朱显波家,只要有新书一定翻翻,当然经过朱显波等四人连番洗脑和灌输,徐光启开化了许多,知识自然也丰富了许多,不再是那个只会八股文言文的书呆子,好像枯木逢春般的精神焕发。朱显波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终于把这书呆子往学术上引了,成不成才就看他自己了,也许大明的将来就靠他这样的书生了。

而徐光启对于这个年轻的书生朱公子也逐渐有好感,加上平时经常切磋学问,没多久两人几乎就无话不谈,甚至徐光启还想桃园结义呢。是啊,在明朝时代,难得遇到这么开明的,还懂学问的,又是富家公子,而这个公子居然没有任何架子。这公子家里藏书无穷,连丫鬟个个都学富五车啊,徐光启心想能认识朱公子也是自己三生有幸啊。

随着两人不断熟悉,徐光启倒也不再客气起来,经常一有空闲就跑到朱显波家来看书,教书,切磋学术。而朱显波则吩咐马爹、吴妈每次徐光启来总来多买点菜,一来给徐光启补补身子,二来带点回去,这读书人,不是熟悉的人东西还肯要呢。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徐光启也不再提去广东的事情了,而张蕾几个也帮着张罗徐光启的生活,家里买啥都给徐光启备上一份,徐光启也成了这朱家一份子一样。

相处时间久了,朱显波也觉得徐光启这个书生其实很可爱,但是为了大明的将来和自己的前途,一方面还是要劝他去科考,另一方面则要强化灌输自己的理念了,将来才会想起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说不定能拉自己一把,又或者相互提携。

“徐兄,你说当今我大明的隐患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朱显波总是有意无意提政治,这徐光启天生人才,不参与国家大事,光教书确实可惜了。

“这。。。”徐光启似乎很为难,书生就是书生,似乎对于政治不敢兴趣。

“徐兄,这样可不行啊,你这一身学识不报效朝廷可就可惜了。何况当下当下我大明朝廷内有外患,你我都是读书人,应该多关心时局啊。”

“贤弟教训得是,说来惭愧,认识贤弟前,愚兄就是一书呆子,终日想着教书度日。这些日子与贤弟等人相处,我徐某茅塞顿开,受教匪浅啊。至于刚才的问题,未曾思及,还请贤弟赐教。”

“我也是自己琢磨的,赐教谈不上,你看,我大明朝廷自万历朝以来怠政多年,政令不畅,朝廷要员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导致各地上行下效。具体体现在救灾上反应迟钝,绵软无力,导致民怨日积月累,才有各地的农民起义。”

“朝廷如果不迅速稳定内政,如何抵抗倭寇骚扰,北方的蒙古,金国从来未曾真心降伏只等我大明内乱一定会趁机而入,而东南的荷兰人盘踞着台湾窥视大陆,是不好的预兆啊。”朱显波大有隆中侃大山的味道。

“那岂不是危在旦夕,依贤弟明见,朝廷该当如何,你我书生其他士子等该当如何?”

“朝廷首先得开源节流,大力发展商贸,充盈国库,再在各地大修水利,广施仁政,以图先安灾民,再求政局稳定。而你我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学识,为提高我大明的农业种植水平、制造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到那时粮食产量大增,各种装备得到提升,尤其是武器装备。”

“我大明朝禁止海外贸易已久,难道开禁不怕倭寇侵扰更频繁吗?”

“所以说,我们要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倭寇也好,荷兰鬼子也好,无非是仗着船坚炮利,如果我大明的船比他们的好,炮比他们的猛呢?”朱显波

‘这个还真没仔细想过,很久以来我大明都是采取禁海策略啊。”

“所以说我大明的出路在你我这样的书生身上,在大海上,只有征服了浩瀚的大海,我大明的陆地统治才会日益坚固。东边的日本,朝鲜,南边的南洋诸国,倘若哦我大明有舰船一月即可往来,那个还能不臣服于卧大明,何来现在的沿海倭寇啊。还有西方的波斯,荷兰,西班牙,大不列颠那个不是海军强国啊,如果我们大明不急起直追,只怕将来只能龟缩在陆地上不敢下海啊。”

“贤弟乃圣人也,假是诸葛再世也一定自叹不如。你时常说我专注于教书可惜了,贤弟窝在这九江小城才是屈才,大大的浪费啊。”徐光启听朱显波这段高谈阔论,确实是闻所未闻,茅塞顿开。

朱显波看经过自己的引导,徐光启对政治还是比较关心的,看起来有戏,慢慢灌输吧,就算自己不能当大官,培养一个优秀的徐光启也算是莫大的贡献啊。徐光启呢自然把朱显波当奇人一位,不时请教天下大事。

就这样两人从开始的学识谈到科学,再谈到军事和政治,两人也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眼下只缺机会让两人实践了。

其间,阿三也来过几封信,言语间无非十分挂念朱显波几个,想来九江陪伴他等,只是父母管得严,让其努力学习武艺,并准备年内为其完婚,明朝了,二十五还没结婚的倒也少见,也许是练武耽误了。突然想起徐光启,不知道这书生成家没估计够戗。朱显波在回信中告知阿三,不要光知道练武,还要习文,多读点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孙子兵法等。

按照朱显波的想法,文有徐光启,刘三这人不错,武功基础也扎实,要是懂点兵法,参军去,效力朝廷,那将来朝廷文武两员大奖跟自己有莫大的关系,说不定也能飞黄腾达一回。

第十五章锦衣卫选拔

转瞬已经入夏,初夏的九江也开始热起来。最先不适应的就是张蕾了,整宿整宿就为打蚊子,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被叮得星星点点,看着心疼又好笑。吃好早饭她就吵着要买些灭蚊的东西回来,朱显波才想起箱子里带来的清凉油,这丫头为什么不用。

当朱显波说出清凉油时,张蕾在他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少爷,我爱死你。”看得马爹几个双目圆睁,口水流了一地,这丫鬟太给力了。其他两个倒能理解啊,是啊,叫她如何不爱,朱显波帮她选的清凉油啊。又提醒她用的。朱丹、周涛纷纷讨要,“不给,就是不给,谁让你俩平时老欺侮我和少爷。”

“。。。。。。”

“张蕾姐姐,你卖点给他们吧。”看着那两双无助的眼神;朱显波不忍心。

“好,五十两一小瓶。”奸商,绝对的奸商。

“不过你们还是节省点用,清凉油拿来涂伤口吧。灭蚊子还是吴妈去街上买点虫药吧。

初夏的天变化无常,蚊子不咬了,一向坚强的朱丹却病倒了,虽然是小病,朱显波还是不忍心再让她再跟着自己出去日晒雨淋,哎,找货的任务落到他一个人头上。平时和三个丫头嘻嘻哈哈惯了,突然一个人出去办事,有点不习惯。没了朱丹的陪伴貌似很失落。难道我也爱上她了?我不是更喜欢张蕾些吗,哎,感情这事还真说不准,朱显波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失落。

算了,一个人,就到处逛逛吧,反正货源还充足,来明朝已经两月有余,这九江城还没好好逛过呢。刚才来时,人生地不熟,加上旁边有三个貌若天仙的女人,还真不敢张扬,今天一个人倒也省心了许多。顺便考察下风土人情。于是交代车夫几句,让他拉着在九江城里转悠起来。

这九江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由于陈友凉的缘故,这九江四周围墙倒也整齐,不一会车夫把朱显波拉到了府衙附近,也许这和城市里的每个黄包车司机一样,对于外地来客想逛街,市中心是不容错过的。大概车夫认为这里就是九江最繁华的地段了,所不自觉的把他拉到了这里。

朱显波一不拜见,二不告官,所以只好往广场上走去,好家伙,人不少嘛。熙熙攘攘的,男女老少都有,也许是什么活动吧,这明朝人没啥娱乐,有娱乐大家一起凑热闹很正常,可仔细一看,周围好象还有捕快巡逻,应该是官方活动了,过去看看。

扒开里外三层人群,终于看到里广场开阔地,只见中央台上端坐一人身穿金飞鱼服,腰佩秀春刀,身后一杆大旗,上书斗大的田字;旁边旗帜上写锦衣卫指挥使;嗨黝,中情局局长亲自出马?难怪旁边坐着几个文官唯唯诺诺。台子左右各四名腰跨长刀的壮士,台下也聚集了不少壮士,难道又要公审谁?朱显波急忙问旁边大叔,大叔显得不耐烦:“自己看榜去。‘说着朝发榜处指了指,只好几步来到榜前只见上面几行大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意就是锦衣卫,要找九江城广招兵马,其中十人扩充到九江所,本领高强的二人进京城卫所。以徒手比武录取,九江所录取者,每人赏银二十两,,月薪五两,前两名赏银二百两,月薪五十两。

哇,两百啊,我们店铺一个月的收入啊,锦衣卫工资真高啊。朱显波赶紧找板凳围观,这比待遇,这身份,估计全九江城的壮士全来了,不,也许南昌等外地的也赶来呢。就好比超级女生海选一样,长沙落榜跑武汉,总有个地方集体实力比较弱的,又好比小孩子报幼儿园一样多报几个万一幸运的招进去呢,广种薄收的道理大家都懂的。所以名额有限,报名无限啊。

有比武大赛,难怪这么热闹,可为什么我朱显波不知道了,转念又想你算老几啊,也不是武林中人,年纪轻轻,弱不经风的商人,要是知道就奇怪了。林掌柜也没来,也许人家专心做生意吧,毕竟看热闹的多半是闲人。

选拔的规则倒是很简单;两两对打;胜者进入下一轮;对阵按报名顺序随机抽取;台上一边喊名字;一边擂鼓助威。不一会工夫;八十来个人就胜出了。看相貌个个威武挺拔;倒都像是练家子。

台上几个文官时常指指点点;时而评头论足;只有那田字旗下稳坐太师椅将军模样的人;整过过程似乎没离开那些选手;也不见一丝笑容。看起来可能对这些人功夫不满意;锦衣卫虽然以操练为主;但是能进京所的;自然功夫越高越好。

接下来的打斗明显比刚才激烈得多;有些人几是个回合下来甚至难分胜负。有两三对;甚至是旗官请示台上将军才决出胜负;被判负的甚至还心有不甘。场外观众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很快;广场中间就只剩下四十来人;虽然个个大汗淋淋;大声喘粗气的倒没有几个。台上的人也开始兴奋起来;毕竟越到后面比赛越激烈。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比赛很快又开始了,几乎没给选手们喘息的机会。有些运气好的;第一轮倒是不用打。那些打满两轮;而且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的人;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很快;那几个上轮被判胜的;败下阵来。这轮打完;就只剩下二十四个人了。

台上的大拿终于站了起来;宣布了新规则;二十四个人轮流上台来打;连胜以上的可以下台短暂休息;其他人继续;失败的人也可稍事休息;每人最多三次重新登场机会。选拔按胜场高低排序;连胜十五场的直接晋升为京所锦衣卫。胜场相同以连胜场次排序;前两样相同比相互间胜负;胜场少的直接淘汰;宁缺毋滥。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既复杂有简单;复杂的是组织者要不断刷新胜场;而参赛者也要选择适当的上场时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打通场。三次机会也能确保百分百发挥实力。简单就简单在惟实力论。要是我们的高考按这样考就好。朱显波心里这样想,一边开始打量起这些人来。看样子;有三四个人和阿三的实力差不多;要是阿三在这里也许能进锦衣卫,说不定能进京呢。

第十六章手枪再显威

不容朱显波细想,台上比赛也开始了,到底还是有些人心急,毕竟锦衣卫的地位在哪,俸禄在那,够诱人的。很快一青衣服男子取得了四连胜,选则下台休息,陆续有人几胜,一个穿白褂子的胖子也两次连胜三场场,也有人很快用完了三次登场机会。只见那青衣男子再次登场,又是四连胜,八胜是可不错的成绩了,旗官问其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