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明-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帝国要远征印度洋了,海盗李华梅自然被选为先锋,朝廷上下也十分期盼。朱显波给她写了封信,大意是有空回北京看看,然后找来刘立洋,让其与李华梅商量下远征的事宜。
很快,李华梅回信了,无非是很挂念他们,同时详细的介绍了她冒险穿越印度洋,亚丁湾的故事。这些年来,在日本,东南亚,李华梅靠着个人魅力也网罗了不少知名水手,剑客,在麻六甲一带很有名气。但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印度洋,甚至更远的非洲。第一站是斯里兰卡,接着是马尔代夫。。。不再是简单的穿越,而是要替大明水师收集详尽的情报。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如同印度半岛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因为没有一个度假胜地能有与其媲美的海滨,无穷秘密的古城,丰富的自然遗产,以及独特迷人的文化。
与马六甲港一样,科伦坡港也有“亚洲门户”的美誉,这个位于欧、亚、非地区与大洋洲海洋航运的必经之路上的港口同时还有着“东方十字路口”的称号。
由于海盗身份,虽然没有受到荷兰和英国人军舰的攻击,但是李华梅她们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暴风,海浪,还有亚伯拉罕●伍丁这个大海盗,第一次碰面,李华梅居然损失两艘舰船和三分之一的水手居然没能停靠卡里亥特港,也无法占领科伦坡港,只得返回马六甲。
看来印度洋不是那么简单,何况还有大英帝国和荷兰人的舰队,现在他们各自抢地盘,大明舰队一旦进入,他们这几个西洋鬼子一定会联合起来对付我大明的。因此朱显波也不敢贸然进军了。
李华梅带回来的另外一个信息就是,南亚不比东南亚是我大明帝国的传统势力,而在哪里各方势力交织,想在哪里混下去,船队(无论是商船还是海盗)行贿港督,投资港口商业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连生意都没法做,大部分商会都利用投资垄断当地的交易所。
没办法,入乡随俗吧,朱显波立即通知户部拨出银两给李华梅,一方面用于维修舰船,一方面也好开展投资提高占有率。一次性五百万元,同时郑泰商队的半年的收入暂时交给李华梅,这是典型的官匪勾结啊,不过为了对付的是大明的敌人。
另一方面,朝廷大力建设杭州港和麻六甲,不断搜集各类海洋情报,招揽航海人才。在麻六甲,还专门开设了赌场和拍卖所吸引外资。而龙康仔舰队的驻地也想从雅加达搬到麻六甲,只待葡萄牙人批准。为此爪哇女王还专门来信哭诉,说朱显波调走了许多好男人,是不是爪哇国什么地方得罪了大明,这女人,中毒太深,不解释。
李华梅的第二次印度洋之行总算站稳了脚跟,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大量的行贿和投资,逐渐接近并最终进入卡里亥特港,并逐步和附近的卡拉奇等展开了合作,开始进行贸易,海盗啊,一开始也得装。李华梅在印度洋站稳脚跟,朱显波派去的锦衣卫的情报送达就迅捷多了,多亏了这个海盗啊,大明海军的先锋。
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奖赏她,哪怕是一个星期缠着自己,朱显波也认了,她的作用可比爪哇公主大多了。朱显波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放着后宫这么多女人,却思念着万里之遥的张蕾。很快,斯里兰卡,印度湾的许多港口都有了李家的足迹。同时,在朱显波给的航海图书上又标注了许多不名村庄,并反复强调淡水的重要性,当然椰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呵呵,专业的海盗,但是李华梅忘了一点,将来朱显波要占领印度洋一定会沿海岸前行,淡水应该不是问题,文化差异才是个大问题,印度还好些,将来到亚丁湾,阿拉伯人和我明朝人生活习俗,信仰差距更大。
同时,朱显波也开始准备陆路进攻了,海洋困难比我们想象的多,那么能不能发挥我大明火枪骑兵的优势呢,从云南或者西藏出发也未尝不可,于是中央扩征的速度加大,南方的李自成也被要求征兵,组建象兵队,以对付印度象兵。西方西北方向也许是一个突破口,于是找来懂历史的懂点军事的,研究元朝西征的路线,从中得出教训和经验。也许在朱显波的大明铁军脚下,喜马拉雅山不要成为大明西进的绊脚石才好。
就在朱显波忙于外交的一年多时间里,后宫几位娘娘先后产下龙种,只是巧合的是朱彤和周涛都是女儿,王瑶姬生了个男孩,看来老天爷是公平的,我皇家子女也讲究阴阳平衡啊。不管男女,只要自己的骨肉都高兴。重要的是朱彤和周涛终于有时间管管几位皇子了。瑶姬的儿子本来按顺序教朱朝烂,阳光灿烂嘛,她死活不肯,说难听,没办法,只能依着她,取名朱朝封。
而和朱显波得到皇子公主的同时,李自成,刘立波等人也升级做了父亲,李自成这家伙的儿子肯定虎头虎脑哈。但我没有特殊给他们假,只是每人奖励了黄金千两,还得继续替朝廷干活。
在后宫转悠的时间越长,朱显波就越想念李华梅,这丫头,不管我尝过多少女人,我总盼望着她有一天回到朕的身边来。也许只有在统一世界统一大洋的那一天吧。希望这天早点来到。李华梅再无心旅游,回到宫中,回到自己身边。每每想到此处总是哀声长叹,而周涛一定能猜出我在想什么。
朱显波有一个危险的想法,想亲征印度,朱显波知道无论是朝廷还是后宫,不会同意的,我也在犹豫,那么在决定之前先去一趟南洋吧,巡游下各地,顺便巩固下同盟关系。看看我大明在南洋的统治的稳固度,看看各国的忠诚度,万一与西方列强海战失利,他们会挑起大任继续阻挡荷兰、英格兰前进的步伐吗?
去东南亚,不比现在,十国五日游,朱显波也知道旅途遥远,甚至会遭遇风浪、暴风雨等。但是想想子孙后代,主线必须客服千难万苦尽可能将大明帝国带向强大和繁荣。为了对付日益崛起的欧洲列强,朱显波必须进款统一华语区,做到经济政治一体化,让一个更加强大的团体来对付古罗马帝国的传承者,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要决战之前免不了多次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接触,针锋相对也好,和谈也好。一切的试探就是为了征服铺路。
勤勤恳恳码字,求各种支持,收藏、红票
第158章欲立储君(请读正版)
本书纵横首发,其他均为盗版,请支持正版)
收复台湾,就打了朱显波将近一年时间,盘踞印度洋西方各国实力更强,加上印度波斯文化与我大明迥异,靠文化征服只怕很难,到时候几年回不了京城,可怎么修炼御女心经啊,朱显波总不能把后宫女人全装船上去吧。朱显波很是纠结,自己不光想巡视东南亚,还想亲征印度洋。
自己没主意,只好去找周涛、朱彤商量,两人强烈反对,主要是担心他的安危,加上现在皇子尚小,朝阳才十一岁,朝光才八岁多点,一旦有事,朝廷上下要乱,要命的是朱显波还没立太子,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就是,皇上离开多久,她们就得守寡多久,正式如狼似虎的年龄,做女人不容易啊。
哎,找刘立洋吧,听听他的意见,这家伙,也坚决反对朱显波亲征,并提出自己愿意带队前往,刘立洋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军事指挥水平得到自己的真传,几个舰队指挥也都是他带出来的。加上有一身好武艺,驾驭起那些特种兵也绰绰有余。
再考虑考虑吧,不管谁去,这朝廷上下还需再牢固些,先选定太子吧,再给这些封疆大吏升升官,打点赏,只有好处没坏处。还有舰队的舰船和火炮也需要改进,和西方几个国家的直接火拼,技术哪怕是高出一点点,也会减少不少损失。
于是又有朱显波忙的,既然要选太子,就得考察下这几个皇子,还得选个好老师,钱嘉征够清廉,但是文治武功差点,未必能带出好徒弟。徐光启专注于科技,何况现在他精力有限。朝廷上下不知道做何打算,一朝天子一朝臣,选太子他们自然不会闲着。
一旦皇上流露出选太子的意思,朝臣们就不再安分守纪,按说,朱丹生的皇长子朱朝阳是首选,皇后先是薛美琳,再是周涛影响了得分,而在朱显波心中周涛是最完美的皇后,朱朝光也是个仁义之人,但薛贞似乎还想着他的外甥朱朝灿,女儿不在了,外甥要是能立太子。。。期间王瑶姬也生了个皇子,后来大玉儿也生下朱朝禅,当然这两个还小。但别忘了朱朝封的外公可以为人一向低调,朱显波比较信任的王诚恩。
纠结的不仅仅是朱显波,朝臣们也怕站错队伍,所以拼命的揣摩圣意。以前忙于政务,对几个皇子的了解也不甚详细,趁着在宫里的时间多多和几个人接触吧。当然朱显波心中只有两个人选,住朝阳和朱朝光,一来年长些,二来母亲都是现代人,教育肯定要优于其他人。
储君的设立,关系社稷安危和朝廷内部的团结,朱显波自然不敢怠慢。先找朱丹商量商量吧。“朕虽然年富力强,但毕竟也已三十出头,太子一日不立,朝臣们一日不决,日子长了,难免影响朝廷威望和群臣团结。你怎么看?”朱显波把难题抛给了周涛。
“皇上,我是光儿的母亲,你问我,难道觉得我有其他想法吗?这些事情还是你自己做主吧。”也对啊,再大度的女人在关系自己儿子前途命运的时候能不自私吗,何况这是皇位传承。
“朕习惯遇到难题就和你一起研究了,呵呵,不好意思。”
“皇上,研究别的,我定当努力配合皇上,这个碍于身份不好参合。”
“好吧,那我们研究些别的。。。”朱显波知道问不出啥来,不如研究下御女心经。
“皇上你变化怎么这么快,等下有人看见了。”周涛生性谨慎,研究这个也很谨慎。
“怕什么,你是朕的正宫皇后,来来,和我研究下新招式。”
“讨厌。。。”
问周涛没结果,朱显波打消了去问朱丹的念头,这女人一向直来直去,而且总觉得我偏心,更新欢朱丹和李华梅些,要是让她说,等于没说。
去问问刘立洋吧,“刘大人,你如何看。”
“皇上,臣长期在外征战,对皇子的事情不是十分了解,你还是问问钱嘉征钱大人吧。”这刘立洋几时学起了李明德来,是啊,这得罪人的事情,让钱嘉征去做吧。
“不行,你是朕的股肱大臣,也是朕信任的人,今天必须说个结果出来。”
“臣听说大皇子英勇得很,小小年纪已经能拉弓狩猎,很像皇上。二皇子斯文得体,熟读四书五经,待人礼让谦和也很像皇上你。三皇子年龄虽小,但秉性温和,又是薛大人外甥。。。”
“少说废话,假如朕那天亲征死在战场,你更愿意辅助哪一个。”我不给刘立波糊弄的空间。
“皇上英武神明,武功超群,身强力壮,一定能万寿无疆。”
“刘立洋!别耍滑头。”我很生气。
“皇上,请你别逼微臣。”刘立洋扑通的跪了下来,自成他俩认识以来,朱显波一向待他如兄弟,也很少让他跪见,这下可好,堂堂七尺汉子,大明兵部尚书,被难住了。
“那好吧,你在纸上写上你愿意辅佐的皇子的名号。用信封装起了来,我在必要的时候再看,这总行了吧。”
“谢皇上。”这家伙才起身去写字,我也信守承诺,让其将信封压在案桌之中。
“皇上,工部尚书张瑞图求见。”这刚大发一个刚直不阿的,来了个主动献宝的。
“张爱卿,所为何事而来啊。”
“回皇上,臣等按照徐大人的图纸,日夜赶工,已造出一艘铁甲宝船,这船,有两个武装炮台,还有船头船尾跑,两侧还有。。。”
“待朕有空,朕会亲自前往船厂,你还有何事。”这家伙肯定不是来回报船厂的事情,船厂的事情可以早朝堂说,何必单独汇报。
“皇上,微臣斗胆,虽皇上年轻力壮,但储君一日不立,朝廷群臣一日心神不宁。因此微臣恳请皇上早日立储,以示正统。”
“张瑞图,立储好像是礼部要操心的事情,你虽然身为副相和工部尚书,可能和另外两个相爷商量过?”
“回皇上,微臣一时鲁莽,未曾知会薛相和徐相。”被皇上抓住小辫子了,直冒冷汗。
“那张爱卿心中可有定数。”
“微臣不敢,皇上乃一代圣君,自有定夺,我等只待遵照执行即可。”
“无妨,无妨,这里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你大胆说说你的想法,朕赦你无罪。”
“微臣以为自古以来当以立长为正统。”毫无新意,还单独来见。
“张爱卿先行退下吧,此事以后朝堂再议。〃
第二天上朝,朝堂之上,群臣四分五裂,完全不是朱显波想象的,有支持大皇子的,有支持二皇子,也有支持三皇子的,居然还有人说立四皇子,理由是王瑶姬聪明贤惠,估计是王诚恩的死党。。。儿子多了也愁人啊。
再后来,每天上朝都有人提这个,原本一件喜事,变成了烦人得事情,朱显波也开始意识到,群臣们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向低调的王诚恩,也四处活动。当然活动最厉害的还是薛贞了,这不能怪他。女儿死得早,外孙就是他的寄托。朱显波这才明白原来这才是政治,自己先前一人独掌大权,当然没人表现出异心,现在立储等于要重新分蛋糕了,大家要再站一次队,怪不得他们。
勤勤恳恳字,求收藏、红票等各类支持!)
第159章文武双全
哎,去问问钱嘉征,听听这个书生怎么说。
结果可想而知,毫无新意,把三个皇子挨个表扬一番,然后说,立长为正统;子以母尊,母以子贵,二皇子生母是皇后。。。就是来回在两个皇子间折腾,没个准话。其实他这小子,知道朱显波的偏向,又不敢言语出轨,又不敢冲撞圣意,和刘立洋差不多。
既然不能决断,就拖着吧,等自己仔细观察观察,考量考量再说。
朝廷大员们争执不下,还是看看孩子们,当朱显波看到几个幼小的皇子时,突然觉得自己太操之过急,这朝阳才十一岁,正是顽皮的时候,过多的参与政治争斗,只怕泯灭了儿童的天性,而朝光都未满九岁。朝灿鼻子下面还经常挂着虫儿,想想那些几岁登基的皇帝,真是为难他们了。
还是多腾点时间出来陪陪孩子们吧。有机会带着他们多去外面见见世面才是真的。
朝阳虽然最大,但是并不是经常能见到朱显波,父皇突然时常去看他,显得很兴奋,整天吵着要跟去打猎,朱丹也在旁边帮腔。拗不过他们母子俩,于是决定带朝阳出去转转,这小子果然胆识过人,见了豺狼,兔子,拔箭就射,毫不含糊。
“阳儿,你这箭术跟谁学的啊。”
“我娘教的。”朝阳见朱显波夸奖他也很高兴“我娘说了,我大明帝国需要征服四方,孩儿一定要学一身武艺为父皇分忧。”
“那好啊,来咱俩比比谁射的准,射得远。”
“好!”
比赛当然只是游戏,朝阳也不在乎结果,因为他早已从他娘哪里听说了父皇射箭技术。“父皇,你教我箭术吧,我也想像父皇一样射得一手好箭。”
“好啊,不过,孩子,将来还是火枪厉害,有机会父皇教你射击。今天我先练习练习箭术吧。首先啊,你得练习自己的臂力。。。”朱显波努力回忆着当初安卓师傅教自己的心得“然后了呢要尽量把弓拉满,这样射出去才有力道。还有啊,这箭头和箭柄还有那猎物之间要成一条直线。这就是瞄准”